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泰和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handong Taihe Technologie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程终发
- 上市代码: 300801.SZ
- 注册资本: 21843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9-11-28
- 大股东: 程终发
- 持股比例: 47.63%
- 董秘: 姚娅
- 董秘电话: 0632-5201266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刘玉显、刘玉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十里泉东路1号
- 概念板块: 化学制品 山东板块 创业板综 合成生物 预亏预减 净水概念 磷化工 固态电池 半导体概念 光刻机(胶) 氢能源 工业互联 锂电池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2006-03-1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400786125648K
- 法定代表人: 程终发
- 董事长: 程终发
- 电话: 0632-5201988,0632-5201266
- 传真: 0632-5201988
- 企业官网: www.thwater.com
- 企业邮箱: thzq@thwater.com
- 办公地址: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十里泉东路1号
- 邮编: 277100
- 主营业务: 水处理药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经营;危险化学品生产;消毒剂生产(不含危险化学品);热力生产和供应;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货物进出口;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水处理药剂专业生产商之一,通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以独创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无人化的生产装置,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降低了能耗,实现了本质安全;依托自主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得以及时准确满足;以强大的生产能力,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保障了全行业的持续稳定供应。
- 商业规划: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主要产品为水处理药剂及其联副产品,主要包括:阻垢剂、缓蚀剂、杀菌灭藻剂、螯合剂、分散剂、反渗透药剂、助洗剂等,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石油开采、造纸、日化、纺织印染、半导体等领域。经营模式公司以工艺技术、生产规模、持续创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引领水处理药剂生产领域发展,仅向水处理服务商及贸易商销售水处理单剂产品和复配产品,不直接向电力、冶金、化工、石油开采、造纸、日化、纺织印染、半导体等水处理终端客户销售产品,无需配备大量的为终端客户服务的技术人员,便于公司集中资源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注:2024年下半年公司未采购三氯化磷。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2024年1月29日取得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文件《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处理剂原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枣环许可字2024]5号。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目前氢力新材料租赁的离子膜烧碱项目两期均正常运行。氯碱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原盐,通过电解盐水产生烧碱,副产氯气等产品。烧碱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化工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氧化铝、印染、造纸、粘胶等领域。氯气用于生产水处理药剂的主要原材料三氯化磷,实现公司产业链延伸。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量78.39万吨(其中:水处理药剂销量32.40万吨;氯碱销量45.99万吨)(不含盐酸),水处理药剂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6.69%,总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55%;实现营业收入235,842.96万元,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6.9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57.91万元,同比下降14.99%。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情况如下:(1)核心主业提质增效,彰显市场优势公司深挖工业水处理领域市场潜能,提升日化等新应用领域业绩支撑力,以产品质量性能来稳定和制胜国内外市场;通过原材料自给自足增强水处理药剂产品成本控制优势,显著提升议价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依托“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产定采、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以及“营销技术深度协同”的创新模式,实现需求驱动的精准营销和高效的经营成本控制能力。新建的8万吨HEDP生产线于2024年10月全面投产,11月、12月HEDP产能利用率达93%,推动公司成本降低、费用摊薄,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保障了行业供给的同时也提升了市场占有率。2024年,水处理药剂主业板块销量达32.4万吨,同比增长16.67%;其中国内销量为17.43万吨,同比增长19%;国外销量为14.97万吨,同比增长14.11%。(2)产业布局成效卓著,优势日益迸发公司氯碱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顺利投产,每吨产品折旧和人工费降幅约46%,规模效应显著摊薄固定成本,持续强化成本竞争优势;新的年产8万吨三氯化磷项目顺利投产使三氯化磷总产能提升至24万吨/年,2024年节约外购成本费用约2,200万元,以成本优势提高了公司第一大产品HEDP及ATMP、DTPMP等有机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晶体亚磷酸已开始外售,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磷酸铁锂项目和电解液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项目在2024年也已陆续完成技术改造,力争尽快形成规模化效益和新的业绩增长点。(3)双轮驱动绿色发展,低碳与高端并行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法》为契机,公司积极布局实现绿色氢气能源利用。氯碱项目一期于2024年顺利投产,目前两期项目均稳定运行,可联产氢气7,500吨/年,用于发电产热供生产使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公司能源成本,减少了排放。高端产品将成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力点,产品结构将随之得到优化升级,这也是公司多年来技术创新、技术积累的必然展现。在已有高纯清洗用电子化学品EDTMPA、HEDP的基础上,公司相继研发了以电子级PAA、AA-AMPS、AA-HPA、MA-AA等聚合物为代表的分散剂,用于晶片的研磨、抛光、蚀刻、清洗;以电子级ATMP为代表的有机磷酸类电子化学品,用于半导体加工中的研磨、抛光、蚀刻、清洗以及显示面板、PCB板的蚀刻、清洗;以电子级丁二酸、柠檬酸为代表的有机酸类电子化学品,用于半导体芯片清洗蚀刻、PCB板表面处理与助焊、LCD及OLED基板清洗与制程辅助、电子器件封装材料改性与表面处理;以电子级乙腈、异丙醇、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甲酸、正己烷、三乙胺、二氧六环、甲醇、乙醇、环己酮等为代表的有机溶剂类电子化学品,用于半导体制造清洗、光刻胶处理及电子元器件生产的涂层制备、脱膜等关键环节,其中电子级正己烷、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已达到G4标准,单金属离子小于0.1ppb,并且已经立项做最高G5标准产品;以电子级盐酸、氨基磺酸、亚磷酸为代表的无机酸类电子化学品,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电子工业领域中芯片制造、光刻、蚀刻、清洗,其中电子级盐酸已达到G2标准,正向G3迈进;以电子级酚醛树脂、(4-叔丁基苯基)二苯基氯化硫鎓盐、重氮萘醌(DNQ)为代表的光刻胶材料类电子化学品,用于半导体制造、集成电路生产以及平板显示等领域中精细图形的转移和蚀刻,其中光刻胶酚醛树脂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形成了小批量销售。此外,公司聚焦新能源技术前沿,围绕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目标,构建了覆盖电池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及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实施了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磷酸焦磷酸铁钠合成工艺研究、硬碳负极在锂电池和钠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产业化研究、锂电池用水性粘结剂的开发研究、系列有机磷酸锂盐、聚羧酸锂盐、硅酸锂盐等预(补)锂剂等研发课题,为新能源产业提供高性能、可持续的电池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碳中和目标实现。(4)智造体系全面赋能,创新解决方案自主开发连续化、智能化工艺技术已覆盖全部生产车间,入选2024年全国智慧企业建设创新案例,公司生产运行效率、供货能力及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客户需求及反馈能够得到高效响应。依托子公司泰和智能,对外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涉及门禁、地磅、条码管理、质量管控等系统开发及与DCS的集成与设计。公司多年来的智能管理经验在自身应用验证的基础上已实现了对外输出,智能制造服务商将成为泰和科技另一个新的角色。(5)装备制造创新突破,技术自主可控2024年,公司推动实施包括PBTCA水解装置优化改造、聚合物连续化装置改造等在内的一批技改项目,通过“技改提产、提质增效”,优化生产流程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产运营效能最大化。多年的装置自行设计、自行改造举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已具备从产品的研发到工程设计、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到设备安装运行等精细化工全流程的实现能力,装备制造业务的拓展成为必然,传统设备市场无法根据企业自主开发设计的创新诉求快速供应所需装备的难题得以迎刃而解。在传统水处理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和设计了循环水智能管控系统、阻垢测试仪等装置;在实验室及化验室仪器研发领域,公司研发了自动反应装置和气相色谱仪等仪器;在工业控制及检测领域,公司研发了声像仪及电磁流量计等仪器;在人机交互领域,公司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脑电信号的拾取、处理以及反馈,实现特定脑波的强化训练。(6)技术储备厚积薄发,蓄势未来动能公司在水处理药剂及原料、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电子化学品、化妆品及保健品原料、生物合成、催化剂、高分子聚合物、农业肥料、其他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已经开展了数百个研发项目,储备了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为进入新行业、新领域和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储备基础,致力于打造精细化学品、智能制造技术与产品生产及供应商。2024年,公司研发项目立项近200项,其中,卡波姆中试合成工艺研究、硫酸钙晶须的制备及改性、三氯乙酰氯合成技术研究、氯乙酰氯的合成技术研究、甲烷氯化物的合成技术研究、乙酰氯连续氯化工艺研究等项目完成中试进入生产准备阶段;电子级PAA合成技术研究、电子级氨基磺酸纯化技术研究、低分子量电子级聚丙烯酸的合成研究、电子级柠檬酸纯化技术研究、电子级亚磷酸合成技术研究、高纯聚丙烯酸合成工艺研究、淬火液合成技术研究、聚羧酸流变改性剂系列产品合成技术研究等项目完成小试转入生产阶段。(7)内控体系优化升级,提高防控水准公司在做好日常各项经营业务的同时,不断优化内控管理体系。在流程层面,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梳理工作流程关键控制点,形成一套科学、高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化流程体系,并在信息化系统中进行固化,确保流程落地和有效执行。在制度层面,持续对原有制度进行更新优化,明确业务原则、工作标准以及对应的管控措施,注重源头风险防范。在执行层面,通过宣贯培训、过程监督、重点问题审计等方式确保内控执行效果。(8)人才战略多维优化,AI驱动组织提升公司积极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工作,实施以岗定责、以绩效定人员,驱动员工能力提升,形成公司与员工共赢、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公司以AI广泛应用为切入点,调动全员提升对AI的认知,提倡积极学习和运用AI工具,辅助提高人员业务水平;以认定省级产教融合型建设培育企业为契机,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24年,公司139名员工完成学历和技能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