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通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通业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Tongye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谢玮,徐建英
  • 上市代码: 300960.SZ
  • 注册资本: 10266.439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3-29
  • 大股东: 谢玮
  • 持股比例: 33.78%
  • 董秘: 傅雄高
  • 董秘电话: 0755-28192960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谢金香、马莉
  • 律师事务所: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桂花社区观光路1231号美泰工业园3栋厂房101
  • 概念板块: 交运设备 广东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储能 磁悬浮概念 装配建筑 一带一路 超级电容 充电桩 铁路基建 深圳特区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0-12-29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26171714C
  • 法定代表人: 闫永革
  • 董事长: 闫永革
  • 电话: 0755-28192960
  • 传真: 0755-29843869
  • 企业官网: www.sz-tongye.com.cn
  • 企业邮箱: directorate@sz-tongye.com,zhengquanbu@sz-tongye.com
  • 办公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桂花社区观光路1231号美泰工业园3栋厂房101
  • 邮编: 518110
  • 主营业务: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保服务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铁道机车、车辆、城轨交通的变流、控制、电气设备的研究开发与销售;轨道的信号控制系统、自动化仪器仪表、低压电器、电连接器的研究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经营进出口业务(具体按照深贸管登证字第2004-0345号资格证书办理)。许可经营项目是:铁道机车、车辆、城轨交通的变流、控制、电气设备的生产;轨道的信号控制系统、自动化仪器仪表、低压电器、电连接器的生产与维修。
  • 企业简介: 深圳通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电气装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维保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21年登陆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简称:通业科技,股票代码:300960);公司总部位于深圳,下设广州子公司、石家庄子公司、成都子公司、武汉子公司、长春子公司及全国多地检修服务站,销售和服务网络遍及全国。
  • 发展进程: 2000年11月15日,北京嘉祥新科与株洲机车厂签署《深圳通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章程》。根据章程约定,通业有限设立时注册资本392万元,北京嘉祥新科、株洲机车厂分别出资235.2万元、156.8万元。2000年11月28日,深圳北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验资报告》(北成验字(2000)第330号),对通业有限各股东的出资情况进行验证,确认截至2000年11月28日,通业有限已收到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392万元,均为货币出资。2000年12月29日,深圳市工商局核准通业有限设立,并向通业有限颁发了注册号为4403011057906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发行人系由通业有限以整体变更方式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将通业有限截至2015年6月30日经审计公司净资产104,102,372.88元(会计差错调整后实际为106,259,356.08元)折为发行人的股本68,000,000.00元,剩余净资产36,102,372.88元(会计差错调整后实际为38,259,356.08元)计入发行人的资本公积金。2015年9月23日,深圳市市监局核准变更登记事项。2015年7月4日,通业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以截至2015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进行折股,将通业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通业有限各股东按其持有的通业有限的股权比例向发行人出资并持有相应股份。2015年7月4日,通业有限的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2015年9月5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全体发起人出席了会议。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设立深圳通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关于深圳通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报告的议案》,通过了发行人《公司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和除职工代表监事之外的监事会成员,审议通过了其他相关议案。2015年9月8日,上会会计师出具了上会师报字(2015)第3203号《验资报告》,验证各发起人认缴的发行人股本已足额缴纳。2015年9月23日,深圳市市监局向发行人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0300726171714C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通业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1、2017年8月,发行人拟申请公司股票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2017年8月9日,发行人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的议案》、《关于授权董事会全权办理公司申请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相关事宜的议案》。2017年8月26日,发行人召开2017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全体股东一致审议通过了前述议案,发行人拟申请公司股票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2、2019年3月,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资本增加至7,678.5812万元2018年12月10日,上海众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沪众评报字[2018]第0703号《资产评估报告》,确认通业科技截至评估基准日2018年6月30日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值为60,238万元。2018年12月10日,北京中和谊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中和谊评报字[2018]11205号《资产评估报告》,确认石家庄通业截至评估基准日2018年6月30日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值为7,387.55万元。2018年12月10日,发行人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收购关联方石家庄通业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议案》《关于签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协议书>的议案》《关于提议召开公司2018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同意公司以增发股份的方式购买关联方深圳嘉祥新科和深圳英伟迪所合计持有的石家庄通业100%股权,并同意将相关事项提交公司2018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2018年12月10日,发行人与深圳嘉祥新科、深圳英伟迪签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协议书》,鉴于发行人2018年半年度向股东分派股息红利3,060万元,各方同意本次交易通业科技的整体估值按57,178万元计算,折合公司每股价值8.4085元。据此,发行人向深圳嘉祥新科、深圳英伟迪共计发行8,785,812股股份以作为取得石家庄通业100%股权的对价,其中向深圳嘉祥新科发行7,028,650股股份,向深圳英伟迪发行1,757,162股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发行人注册资本增加至7,678.5812万元。2018年12月26日,发行人召开2018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提交的上述议案。2018年12月26日,发行人法定代表人就上述变更事项签署了公司章程修正案。2019年3月20日,上会出具了上会师报字(2019)第2044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9年3月18日,发行人已取得石家庄通业100%股权,相关股权过户及工商变更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合计发行8,785,812股股份,发行人变更后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7,678.5812万元。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概述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是一家集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售后、维保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公司现形成了包括电源产品、智能控制产品、电机及风机产品三大产品类型,构建了从电源供电、控制监控到电气终端执行部件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生态链,业务涵盖机车、地铁、动车和新能源等市场。立足本土辐射全球,公司现已构建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营销及服务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干线铁路、城市轨交等线路,部分产品出口至亚、欧、南美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创新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行业先进性的高可靠、信息化、智能化、高能效产品,满足用户对安全、绿色、智能产品的需求;同时,通过服务创新,建设贴近用户、地域覆盖广的维保服务网络系统,以达到快速响应、高效稳定的行业服务要求,致力于成为轨道交通行业优秀的辅助系统供应商。(二)主要产品及服务公司作为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核心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电源产品、智能控制产品、电机及风机三大类产品及相关配件的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的检修服务。具体主要产品所对应的产品类别如下表所示:公司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研发与生产,产品具有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和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公司的主要产品最终应用于铁路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高铁动车等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同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充电系统等。1、电源产品公司从2002年就开始开发集中式的机车高频开关充电机,当时采用了IGBT作为高频开关器件,输出精度在当时已经非常高,具备数码显示等功能。从2008年开始进行新一代的电源柜开发,在原有集中式充电机的技术基础上吸取了通讯电源的设计思路,首先解决了冗余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几个车型的装车试验,最终在直流改交流后的HXD1型机车上实现了批量装车,这是西门子主导设计的车型里面唯一的一个完全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电器设备。后续相应推出列车供电柜、空调电源、紧急通风逆变器等电源类产品,通过二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超过50种型号的各类电源,在线运行的电源类产品多达2万多台,跟随主机厂不仅成功的运用于全国各铁路局、机务段、车辆段、地铁公司,而且还远销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南非等海外市场。公司生产的电源产品分为直流开关电源和交流逆变电源两种。(1)直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是使用IGBT、MOSFET、SiC等电力电子器件、电感或者变压器等磁性元器件、电容和整流二极管等电子部件,利用高频开关变换将输入的不稳定电压转换成稳定可靠的直流电压。(2)交流逆变电源交流逆变电源是使用IGBT、MOSFET等电力电子器件将输入的直流电压通过一定的调制方式逆变输出可变频率、可调电压的三相交流电。2、智能控制产品轨道交通机车车辆依靠大量的数字化传感和控制信息,经过整车网络传输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智能化控制。公司生产的智能控制产品实现了机车车辆信号检测及输出、智能信息处理、数据通讯传输等功能。公司的智能控制产品应用了热备冗余技术和基于IEC61131-3标准的列车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确保了列车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热备冗余技术能够判定故障点并自动切换故障系统,使机车车辆控制网络这个“大脑”拥有了热备功能,解决了单一系统故障后车辆停止运行的问题,对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电机和风机产品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的执行机构主要是电机和风机。公司生产的电机和风机具有良好的绝缘能力、较长的机械寿命和较低的故障率,被大量运用在空调、逆变器、压缩机等机电系统中。并通过近年开发及运用的经验,能够快速的响应市场的新需求,具备短周期内完成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能力,目前公司已推出更高能效、更智能化的永磁同步电机和EC风机,将逐步取代市场上的传统异步电机产品。4、维保检修业务公司通过多年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体系,通过服务创新来建设贴近用户需求,以达到快速响应服务的需求;在这个服务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公司开展了存量市场产品的维保业务,并借此逐步完善了公司的服务网络,建立了与最终用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在多个铁路局建立检修基地,实现高效、稳定、快速服务的行业需求。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服务能力,逐步将检修业务范围从自产产品拓展至其他厂家生产的同型号或同类型产品。(1)定期检修服务公司的检修业务主要是根据机车/车辆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状态修或者根据机车车辆检修规程进行计划修。按照轨道交通预防为主的理念,按照设备的实际运行里程或时间进行定期的拆解、保养、翻新等工作。(2)故障修理服务公司通过在轨道交通电源产品、控制产品领域积累的技术和渠道,对于过保产品或者故障产品,公司提供整机或部件的维修保养服务,以保证设备以及机车/车辆的正常运行。(三)主要经营模式公司自创立以来即建立了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在经营上始终坚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生产制造能力、自主营销服务体系作为经营基础。基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公司经营模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1、研发模式公司设立产品开发中心,并在原有预研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研究院。研究院,旨在瞄准最前沿的产品、技术进行探索、研究研发,孵化新产品。立足轨交,跳出轨交,以全新产品形态,其关键应用技术、部件、原型机展开研发工作;积极拓展院校合作、寻找新课题、新方向;同时学习新能源风口行业技术,于轨交内进行整合应用创新,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平台。产品开发中心,主要负责对核心技术实施自主研发,涉及硬件、软件、结构、系统、工艺等产品开发设计工作。产品开发中心具有两大职能:(1)技术攻关:主要针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和验证,探索和确定检修技术和工艺,建立技术平台标准,调研及预研前沿技术,为新一代产品和技术路线提供必要的支撑。(2)产品工程化:利用成熟的技术平台标准,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对批量生产产品通过平台扩展和延伸实施工程化,尽可能的实现产品高效、高质、低成本地推向市场。公司的设计开发参照ISO/TS22163铁路质量体系认证中“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相关标准要求,结合项目管理制度,按照设计开发策划、设计开发输入、设计开发控制、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开发输出以及设计开发变更的流程进行相关工作。2、采购模式采购部根据PMC制定的月度生产计划开展采购。对于首次采购物料的供应商,采购部会组织质量部、产品开发中心进行供应商评选,满足公司要求的,纳入合格供应商清单。对于非首次采购的物料,公司优先在合格供应商清单中通过比价方式确定最终供应商。对于持续采购的常规物料,采购部通过定期查询同种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来管理供应商采购价格。一旦相应市场价格下降,公司会与供应商再次进行议价,保持采购价格的合理性。3、生产制造模式公司除了提供新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开展存量产品的维保业务。对于新造产品的生产,公司生产部门对于长周期及常用的原材料备有一定量的安全库存。PMC根据ERP系统中的订单、预测订单及内部备品、备件和样机的生产需求来运算MRP,根据运算结果结合库存和来料分析,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书,采购部根据该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当库存的原材料或新采购的原材料到位后,生产指令下达到制造部,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经质量部检测合格后运入库房,进而按交付进度向客户发货。公司开展存量产品的维保业务。维保业务的流程如下:客户将达到修程标准的产品或其他需维修到深圳总部或检修基地等处进行检修。公司人员对其进行除尘、拆解和检测,检修人员根据检修规程更换必换件,同时开展外观检查、其他部件的更换等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入库,根据合同约定交付给客户。4、销售模式公司采用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1)直销模式公司的直销客户主要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铁路局、地铁公司为主的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中国中车各下属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商以及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厂配套厂家。公司的直销客户大多采用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供应商。(2)经销模式公司在国内拥有多家长期合作的经销商,其主要服务于铁路局(含站段)、大修厂等下游客户,对公司没有覆盖齐全的销售网络进行有益补充。公司与经销商开展业务的一般模式是:经销商与其终端客户签订合同后,经销商再与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公司依照合同上的交付地点交付产品或提供检修服务。5、盈利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来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产品先进性的产品,以满足最终用户高可靠性、绿色、智能的行业产品需求;通过服务创新来建设贴近用户需求、地域覆盖面广的维保服务网络系统,以满足最终用户快速响应、高效稳定的行业服务需求。公司主要通过研发、生产、销售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实现盈利,并通过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的检修、维修和改造升级等维保服务,获取持续性收入。1、概述在2024年,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地缘局势紧张局势升级。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体员工以“深度融合、突破发展”为主题,将发展和增长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进生产经营工作,持续强化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等工作,有效推动了公司战略和任务目标的落地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主要经营指标。公司新签订单、利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收入规模创历史新高,公司经营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4,513,394.55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8.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141,168.74元,与上年同比上涨37.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6,986,033.53元,同比增长51.99%。从公司主要产品业务板块来看,电源类产品全年度销售收入为72,589,276.18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17.10%,较去年同期下降7.76%;智能控制类产品全年度销售收入为91,568,063.78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21.57%,较去年同期上涨85.70%;电机风机类产品全年度销售收入为70,526,395.62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16.61%,较去年同期上涨23.55%;检修服务全年销售收入为155,440,014.50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36.62%,较去年同期上涨2.42%。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公司经营团队紧扣年初既定的经营计划,精准把握市场机遇,全力抢抓订单签订,同时有序推动在手订单的高效交付,从而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显著增长,进而带动利润的相应提升;其二,公司持续深化内部管理改革,通过优化组织架构促进内部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全方位推进提质增效与降本增效工作,运营效率实现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1)深融合,稳增长,新签订单和销售收入再上新台阶公司以区域融合管理为基石,深化分层管理架构,以区域为核心,充分调动各区域的积极性与潜力,实现区域内部指标精准落实到人,确保各层级人员责、权、利清晰且高效协同。通过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执行,公司四大区域在报告期内均实现了销售收入和订单金额突破亿元的佳绩,推动公司整体销售订单额达到约5.4亿,其中干线铁路市场贡献约2.4亿,城轨市场约为2亿,风机电机市场订单额更是突破1亿。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以行业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巩固和深化与现有大客户的合作关系,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全方位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从而成功抢抓多个大项目、大订单,进一步扩大了产品市场份额。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在各路局、各地铁公司以及地方铁路的检修服务和维保服务的布局与投入,形成了稳定的维保增量订单。在城轨市场,成功获取郑州1号线牵引大修订单,金额超过4000万;在干线市场,福州机务段等LCU改造项目实现收入近2000万;EC风机在株所动车项目上成功斩获批量订单;香港东涌线LCU项目顺利实现首批交付。此外,公司积极拓展业务版图,主动开展新产品、新市场的攻坚工作,寻求新的增长突破点,不仅在既有市场中寻找新的业务机会,还特别加强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公司亮相德国柏林Innotrans2024(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力争开辟业务新增长点。2)攻研发,夯基础,持续研发投入,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公司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秉持创新与探索的精神,立足轨交,跳出轨交,瞄准最前沿的产品、技术,积极进行探索,于轨交内进行整合应用创新,研究研发,孵化新产品。在报告期内,研究院成功打造出了具备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效率、标准模块化、自主可控等多重优势的新一代超高频辅逆平台;携手产品中心,实现产品装车成功。公司超高频碳化硅辅逆产品运行至今,状态良好,保持零故障,开创了公司全新产品上线试运行零故障的新纪录。同时,研究院积极拓展院校合作渠道,与中南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展开了深入的校企合作。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协作,研究院在接触器、转辙机、电源创新技术等多个项目和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这些合作不仅为公司注入了新的创新活力,也为公司持续发展埋下了宝贵的种子,夯实公司未来发展的创新基础。产品开发中心跟市场需求,将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推进公司重大项目产品装车和技术推广。报告期内,公司重点项目有效突破和落地,电子司控器、高压箱监测项目、双向DCDC变流器等新项目完成样机开发;低压电气屏柜、中频辅助逆变器、DC600V智慧车EC风机等推广落地顺利,完成装车;电源柜、列供柜、LCU等既有主力产品标准化、平台化、系列化工作顺利启动,在产品创新与优化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研发数字化管理平台PLM系统在深圳总部顺利上线运行,助力公司提升研发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更多优势。3)强管理,精管提效,数智赋能,运营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在集团内部,我们深度融合了研究院、营销、技术、交付和管理等核心职能,构建了“一院四职能”的集团化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对各大业务的专业统筹管理。与此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转型,积极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在报告期,公司全面深化推进降本控费、提质增效工作,全力提升管理质量与运营效率。通过强化费用、应收、存货管控,实施更及时精细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明确目标,严控期间费用率;同时,以研发设计优化、采购体系完善、生产工艺改进、资产使用效率提升及费用支出严控等多维度举措有效降低成本,改善经营质量。此外,优化组织结构,推行强考核强应用,激发组织活力,提升人效。报告期内,公司呆滞料金额持续下降,万元产值人工成本同比下降17%,供应链全年实现采购降本约400万,降本增效工作成效显著。公司以月度经营类会议为载体,月度、季度跟踪、复盘,重点对各个战略项目、重点项目以及月度营销计划、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等主要工作的推进和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协调资源投入和工作安排,有力支撑公司经营指标的达成。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OA系统、ERP系统升级完成,PLM、CRM等系统顺利上线运行,提升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效率,还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持;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河北省轨道交通智能风机技术创新中心完成验收;顺利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升版认证,并取得能源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首次认证。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