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利和兴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Lihexing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黄月明,林宜潘
- 上市代码: 301013.SZ
- 注册资本: 23374.305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6-29
- 大股东: 林宜潘
- 持股比例: 23.45%
- 董秘: 王朝阳
- 董秘电话: 0755-28191082-8019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鹏、文桂平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松轩社区环观中路308号立伟工业园厂房四102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广东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荣耀概念 柔性屏(折叠屏) 华为昇腾 华为汽车 半导体概念 MLCC 华为概念 富士康 小米概念 OLED 高送转 5G概念 医疗器械概念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6-01-09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83928031P
- 法定代表人: 林宜潘
- 董事长: 林宜潘
- 电话: 0755-28191082-8019
- 传真: 0755-28191082-8008
- 企业官网: www.lihexing.com
- 企业邮箱: ir@lihexing.com
- 办公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民塘路385号汇德大厦1号写字楼21层
- 邮编: 518131
- 主营业务: 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5G)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工业机器人、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不含限制项目);电子产品、自动化产品及相关软硬件的技术开发与销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机械设备租赁(不包括金融租赁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工业机器人、机械设备的生产、加工。
- 企业简介: 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9日,为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1013。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作为设备制造厂商,主要服务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客户,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产业的深度融合。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基础设施器件的检测和制造领域,公司客户包括华为、富士康、维谛技术、TCL、富士施乐、佳能等知名企业。公司的产品主要服务于行业领先客户,公司的产品从设计定型、原材料采购至批量交付的全过程都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公司通过不断的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运用质量控制工具,不断改进提高产品品质,使公司的研发设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水平保持在行业前列。凭借出色的研发技术、稳定的产品质量、优良的产品服务和合理的销售价格,公司得到了下游大型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良好的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发展,为公司按既定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1、行业基本情况公司属于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装备是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融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精密机械等技术,实现智能装配、检测、仓储、物流等功能,能够提供最优生产、个性化定制及协同制造方案的设备,已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和仓储物流等领域,未来还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一国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公司拓展的电子元器件业务,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随着通讯设备、消费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汽车电子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下游市场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包括万物互联、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来临及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新能源产业升级等,已发展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行业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产业规模偏小,本土企业多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零部件开发相对落后,高端设备市场占有率低;部分产品性价比虽高,但稳定性偏差;技术开发与产品制造工艺脱离,研究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慢;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射频器件、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工业镜头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积累较弱。关键零部件被国外厂商把持,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增加了智能制造设备和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国内厂商的竞争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主题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心是提质增效,主线是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十三五”期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迎来新一轮的良好发展机遇。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生产设备的逐渐增多、生产过程日益复杂、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系统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趋严的情况下,制造业对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将成为智能制造装备最大的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智能制造行业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都得以快速发展。从智能制造的产业链看,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上游产业,以公司所处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与集成市场,面向下游的消费市场的智能制造产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十四五”期间,我国继续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不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问题凸显。2024年3月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点,公司将力求抓住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做大做强。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智能装备制造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公司目前规模尚小,但在部分细分领域的技术积累处于行业较为领先地位,如射频测试、滤波器调谐、柔性OLED屏贴覆、新能源汽车OBC/MCU测试等。公司将继续发挥在特定领域的技术与研发优势,进一步做好产品、服务客户,稳健成长。4、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报告期内,新制定或修订法律法规未对公司经营资质、准入门槛、运营模式、所在行业竞争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二)公司主营业务、主营产品及用途1、主营业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作为设备制造厂商,主要服务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客户,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产业的深度融合。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和网络基础设施器件的检测和制造领域,公司客户包括华为、荣耀、比亚迪、维谛技术、维信诺、浪潮信息等知名企业。在做强智能制造设备业务的同时,公司结合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积累的经验及资源,向下游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电子核心基础零部件领域拓展,并由公司孙公司利和兴电子主要负责公司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相关业务。在产品定位上,公司仍将坚持差异化策略,重点开发高附加值的中高压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逆变器、电源管理及充电控制模块等)、高频微波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高频微波通信、各种5G终端设备及无线通信设备等)。2、主要产品及用途(1)智能装备产品主要包括检测类和制程类,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OLED柔性屏等显示器件等产品的检测、生产领域。对下游产品的电性能、光学性能、音频性能、触感性能、防水性能、可靠性、外观、尺寸等进行检测,或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精密焊接、精密贴合、组装包装、移载物流等工作。公司提供的相关设备能够有效地提升下游客户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较大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维护客户品牌价值。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OLED柔性屏显示器件等领域。移动智能终端领域:2013年起,公司陆续与国内知名移动智能终端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持续不断的增加研发投入,配合其新产品的开发,合作的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包含手机、可穿戴产品、平板电脑等。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导入减缓、消费市场疲软,国内手机出货量呈下降态势,直至2023年下半年,随着公司终端客户在核心工程能力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公司主要客户提高了对相关产品的采购需求,来自终端客户应用于手机的智能装备的需求呈现了逐步回升态势。新能源汽车领域:2022年,公司产品随着主要客户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延伸,增加了应用于该领域的相关测试装备。主要为客户提供对车载MCU/OBC模块、车载T-BOX等进行检测的测试设备及相关夹具、精密结构件。同时,公司抓住机遇,积极拓展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其它优质客户,除为客户提供车载等相关测试设备外,公司利用自身技术积累和技术转化能力,也为客户提供了其所需的其他自动化装备。数字能源领域:公司在数字能源领域主要为客户提供基站电源测试平台、光伏逆变器测试、老化测试、充电桩测试等检测类产品。数字技术与能源企业的深度融合产生了数字能源这一全新业态,公司为数字能源的相关产品保驾护航,做好相应的检测设备。显示器件领域:2017年苹果iphoneX开始采用OLED屏幕,2019年三星、华为、摩托罗拉也相继推出可折叠手机,小米亦发布了一款OLED环绕屏手机,柔性、可折叠OLED屏幕成为引领显示技术的潮流。随着国内OLED面板良品率持续爬升,成本逐步降低,在显示领域渗透率有望增加,逐步应用在智能穿戴、VR等领域。公司2018年成功研发出针对OLED柔性屏的覆膜设备,目前该产品已获得行业各大厂商的认可。(2)电子元器件公司于2020年12月投资设立了利和兴电子,进入电子元器件领域。历时三年多,利和兴电子完成了产线建设、产品试产、小批量生产,并在2023年实现了常规产品量产。未来在产品定位上,利和兴电子仍将坚持差异化策略,重点开发高附加值的中高压产品、高频微波产品等。报告期内,国内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呈现良好恢复态势,公司电子元器件销售收入规模同比取得了较大增长。(三)主要经营模式公司根据自身多年经营管理经验及行业特点,形成了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研发方面:公司目前的研发流程主要包括研发项目形成、项目立项批准、开发计划制定、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五个主要阶段,形成了高效的研发项目评估与决策体系,上述研发模式能够使得公司在快速捕抓市场机会的同时有效规避相关风险。采购方面: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及采购流程,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管理,并适时引入新供应商,建立竞争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司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公司生产的智能制造设备等产品主要为定制化产品,公司采购部在接到物料请购单后,综合评估供应商产品的质量、交期、价格等因素后,选择适合的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生产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公司的主要生产工序大多为自主生产。生产中心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资材部负责物料的接收和配送,品质部负责品质把控。公司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整机定制设计,结构、电控和软件设计,机械加工,钣金加工,结构装配,电气装配,软件写入和程序调试等。销售方面:公司销售包括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主要为直销。(四)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与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国内移动智能终端和新能源汽车检测领域行业较为领先的企业之一,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移动智能终端制造装备领域,公司与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系其智能制造设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并持续开发新产品,合作不断深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相关测试设备和系统化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多家知名车企,公司紧密配合客户新产品的研发并持续不断迭代升级。公司的产品质量稳定,交付及时,响应迅速,综合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得到业内知名企业的认可和信任,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经过多年努力,公司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华为、荣耀、比亚迪、维谛技术、维信诺、浪潮信息等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公司主要产品多为面向客户定制开发的,定制开发类产品系为客户量身定制,因此在客户选择、产品方向上的判断尤为重要。定制产品不同于标准产品,可快速进行同类客户的拓展,新客户的拓展受制于研发投入、客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五)业绩驱动因素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OLED柔性屏等显示器件等产品的检测、生产领域,行业产品技术更新是其发展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公司紧跟行业变化,依据客户需求,加强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深圳南海成长同赢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6,319,116 | 5.41% |
2 | 深圳高平聚能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聚能新三板1号私募基金 | 4,952,542 | 4.24% |
3 | 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4,500,000 | 3.85% |
4 | 深圳市汇银合富十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4,112,792 | 3.52% |
5 | 深圳市利和兴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 | 3,403,852 | 2.91%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