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2001-09-2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1007317289784
  • 法定代表人: 蔺国强
  • 董事长: 蔺国强
  • 电话: 0531-88897389
  • 传真: 0531-88897389
  • 企业官网: www.pansoft.com
  • 企业邮箱: 300996@pansoft.com
  • 办公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泰北路789号B座20层
  • 邮编: 250101
  • 主营业务: 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方案及IT综合服务
  • 经营范围: 软件开发;软件外包服务;软件销售;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税务服务;财务咨询;基于云平台的业务外包服务;代理记账;网络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数字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信息安全设备销售;技术进出口;安防设备销售;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工程管理服务;承接档案服务外包;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物联网设备销售;仪器仪表销售。
  • 企业简介: 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996),是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方案提供商,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公司创立于2001年,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合肥、乌鲁木齐、库尔勒、香港、日本大阪等地设有区域机构和服务团队。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方案及IT综合服务,致力于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与新技术研究应用,形成了突出的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主营业务涵盖解决方案、咨询与服务、应用软件产品、平台软件产品、软件定制开发等多个方面。普联软件以研究企业、服务企业为己任,坚持聚焦大型集团客户、聚焦优势业务领域的发展策略。已形成以石油石化、建筑地产两大优势行业为核心,多业务领域客户群体不断扩大的发展格局。聚焦战略客户,通过组建专职团队,提供长期服务,形成了六大央企客户的战略布局。承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六大央企总部级统建系统。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发挥集团管控业务竞争优势,以定制软件方式拓展大型集团客户市场,采用长期服务策略持续扩展业务领域。公司在集团司库管理、智能财务共享、XBRL数据应用等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为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和信创国产化的机遇,公司在符合信创标准的智慧安全、设备管理、ERP等方面积极投入,逐步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公司拥有自主技术平台,支撑ToB模式下的产品研发、大规模客户化定制交付。公司自主构建的面向大型复杂架构系统部署需求的企业级数字化技术底座-普联软件云湖平台,采用云原生技术,支持企业混合云架构,通过资源共享、共用和有效积累,提升交付能力、交付效率和交付质量,实现了以同一个技术底座、同一个开发平台满足集团企业构建数字化转型云平台的需要。始终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形成了紧贴客户需求的研发机制。公司积极响应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智能变革趋势,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不断融合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持续进行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软件产品的迭代升级;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客户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 发展进程: 发行人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前为普联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普联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可追溯至“济南高新通软科技有限公司”。 济南高新通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28日,系由蔺国强、张廷兵和杨华茂共同发起出资设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50万元,其中,蔺国强出资人民币3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张廷兵出资人民币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杨华茂出资人民币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2001年9月20日,山东天元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鲁天元验字[2001]第2-76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01年9月19日,济南高新通软科技有限公司已收到各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50万元,各股东以货币出资50万元。2001年9月28日,济南高新通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370100280788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4年7月28日,经普联有限股东会表决通过,普联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603.1662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虎。2014年12月31日,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同意将公司定制软件的收入确认方法由完工百分比调整为完工法(在取得客户验收报告或完工确认单后确认收入)。因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差错更正,瑞华所对普联有限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了追溯调整,2015年2月20日,瑞华所出具“瑞华专审字[2015]37050006号”审计报告,根据追溯调整后的审计结果,截至2014年6月30日,普联有限的净资产为150,179,489.44元。追溯调整后,普联有限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净资产较2014年8月普联有限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净资产减少42,920,676.96元。2015年瑞华所出具了《关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对验资报告影响的专项说明》(瑞华专函字[2015]37050003号),根据该说明,公司全体发起人以2014年6月30日有限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人民币150,179,489.44元,其中人民币66,031662.00元折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余额人民币84,147,827.44元作为资本公积。2015年3月17日,公司201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差错更正不影响2014年8月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公司资本充实性的议案》。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调整2015年度及以前年度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及无形资产摊销,瑞华所对公司报告期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调整后,截至2014年6月30日,普联有限净资产为144,281,431.92元,较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变更后减少5,898,057.52元,股本仍为6,603.1662万股,改制时资本公积变更为78,249,769.92元。瑞华所已出具《关于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冲销研发费用资本化对验资报告影响的专项说明》(瑞华专函字[2017]37050002号)。2017年2月17日,公司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冲销研发费用资本化不影响公司2014年8月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资本充实性的议案》,公司股东确认,公司冲销研发费用资本化对公司2014年8月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资本充实性并无影响。 2018年6月,公司股东李守林分别与蔺国强、王虎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李守林将其持有的普联软件股权分别转让予蔺国强7万股、王虎3万股,转让价格为10.60元/股。2018年10月,公司股东杨华茂与杭州金道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杨华茂将其持有的普联软件股权10万股转让给杭州金道,转让价格为10.60元/股。
  •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基本情况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方案及IT综合服务,致力于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与新技术研究应用,形成了有竞争力的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主营业务涵盖解决方案、咨询与服务、应用软件产品、平台软件产品、软件定制开发等多个方面。(二)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大型集团客户和优势业务领域,是公司业务拓展的重点方向。公司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通过布局相应的业务机构、采取针对性的销售策略拓展客户。1、组织方式公司采用事业部为主体、本地化区域服务机构协同的运营管理模式,公司设有多个行业客户事业部及专业领域事业部,并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成都、西安、郑州、合肥、乌鲁木齐、库尔勒等地设有区域机构;公司设有平台研发部门和产品研发部门,专职从事技术平台研发和产品研发工作,以平台研发、产品研发和项目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满足ToB模式下客户大规模批量化定制的需求,并同步实现解决方案、产品、平台的积累、提升和推广。该组织方式可以保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保障项目交付质量和客户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适应公司业务拓展需要。2、业务拓展方式公司坚持“聚焦大型集团客户、聚焦优势业务领域”的发展战略,分别采用“客户+服务”和“产品+市场”的拓展模式进行两类业务的拓展。(1)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发挥集团管控业务竞争优势,以定制软件方式拓展大型集团客户市场,采用长期服务策略持续扩展业务领域针对大型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复杂度高,前期规划、筹备周期长的特点,发挥公司在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经验丰富、熟悉行业特点的优势,主要采用“工程师顾问式”模式进行直接销售。在获取项目信息后,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顾问团队,与客户充分沟通交流,展示方案能力、交付能力和实施能力,赢得客户信任。针对已有大型集团客户,公司努力抓住技术进步和管理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推动新模式和新技术与客户业务实践的深度融合,持续提供原有系统升级服务,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智慧油田、设备管理、智慧安全管理等。公司为长期服务客户,一般会成立专门组织、专职团队进行项目交付、运维服务,以及新业务拓展。针对已有大型集团客户所属分子公司,公司充分利用承建集团公司统建系统的优势,积极拓展其分子公司业务。公司为长期服务分子公司客户,一般会设立本地化分支机构或服务团队,从事项目交付、运维服务和业务拓展。(2)面向更广泛市场,聚焦优势业务领域,以专业化产品和服务拓展客户公司在集团司库管理、智能财务共享、XBRL数据应用等传统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产品成熟度较高,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为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和信创国产化的机遇,公司在符合信创标准的智慧安全、设备管理、ERP、EPM等方面积极投入,持续培育新优势业务。并由专业产品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通过口碑营销、市场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进行市场推广。两类业务拓展模式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依托“客户+服务”模式下大型集团企业的最佳业务实践,提炼优势产品,建立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开拓更广泛市场;依托“产品+市场”模式扩大优势领域客户群规模,通过整合公司能力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将更多潜力客户发展为战略客户。(三)报告期业务推进情况2024年,公司始终围绕“聚焦大型集团客户、聚焦优势业务领域”的发展战略,坚持“技术驱动、客户为本、创新引领”,深化业务布局、强化研发创新、提升核心能力、优化管理体系,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全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公司实现持续稳健发展。1、整体推进情况(1)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公司传统六大战略客户合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传统战略客户业务范围有所拓宽;成功将中国中化、中煤能源孵化为公司战略客户,公司战略客户数量有所增加,战略客户业务得到加强。(2)全球司库、财务共享等优势业务不断拓展客户群体并持续深化,司库数据中台、业财一体化等项目取得进展,提升了公司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依托司库等专业领域业务拓展战略客户的策略取得初步成功。(3)信创ERP之集团财务系列产品取得突破,信创总账、全面预算、税务管理等产品在多家重量级客户成功落地,2024年建立示范工程的目标基本实现,为2025~2027三年的关键机会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4)持续加大产品和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研发能力由平台研发为核心向以产品研发和智能化应用研发为核心转移;建立咨询团队,加强咨询能力建设,提高业务引领能力。通过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公司服务集团客户数字化、智能化的综合竞争力。2、战略客户业务推进情况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作为合作20余年的传统战略客户,公司凭借长期服务积累的行业知识、管理理念、建设路径等经验,积极拓展业务边界,尽最大努力夯实合作基础、深化合作关系。2024年,在集团层面,预算、资产、核算、报表、资金、税务等业务线条工作均有序开展,同时凭借优质的服务能力,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所属地区公司层面,业财融合、管理会计等领域业务也得到稳健发展。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作为公司石油石化行业次新战略客户,合作领域及规模逐步扩大。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作为公司两大建筑行业战略客户,2024年业务范围保持稳定,客户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在中国建筑,财务域、业务域两大类项目均持续深入发展。在中国中铁,与原有财务域项目的基础上,2024年成功交付了法律合规项目,为公司在中国中铁的长期稳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中国中化、中煤能源是公司近两年重点拓展的新战略客户,2024年中国中化司库项目、财务共享两个重点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与交付;中煤能源财务共享项目开发工作按期完成验收,长期合作的技术基础较为牢固,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良好开端。3、优势业务领域推进情况聚焦优势业务领域是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优势业务实现了从司库管理、业财融合向信创ERP等领域有效延伸,优势业务产品序列愈加丰富和完善,收入规模提升显著,通过做实“产品+市场”发展模式,有效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1)司库业务推进情况2024年是央企司库体系建设收官年,公司积极响应国资委对央企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根据央企客户信息化现状,遵循数据安全、信息规范、风险防范和信创适配等标准,持续深化司库体系建设,推动司库管理范围延伸至业务前端,实现智慧型、价值创造型司库,发挥司库体系价值守护和价值创造核心作用。2024年公司司库业务围绕深化应用和数据中台两个方面,山东能源、国药集团、通用技术等大部分客户均进行了司库提升建设工作。通过强化系统集成、提升信息集中度,优化集团司库运行和管控措施,推动司库管理由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持续提升司库管理与应用成效,以司库为切入点推进财务数智化工作,同时完成司库系统信创环境适配改造与切换。新拓展客户方面,公司依靠丰富的司库体系交付经验与高质量产品,先后中标深圳能源、南方电网两家大型集团客户全球司库项目,巩固了公司在司库建设方面的地位。(2)业财融合业务推进情况2024年,公司积极探索依托共享服务助力集团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与转型的有效路径。基于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优势业务,通过构建智能中台,深化系统集成,完善端到端“业财资税档+智能化”共享服务产品体系,拓展共享业务覆盖范围,保持共享业务及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优势。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业财融合数据价值,借助数据应用、决策分析、大模型应用能力的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在智能问答、智能填单、智能稽核、智能预测、智能风险监控与分析等智能化场景的落地,助力企业共享中心向数据中心转型、向多领域共享延伸的能力,为共享中心提供深度数字化转型服务。报告期内,持续完成中国中化、国家管网、中煤能源、华发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多个财务共享项目的开发、升级与推广交付工作。(3)信创业务推进情况2024年,公司成功中标某特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财务新总账项目,并在年内实现试点上线,公司信创ERP示范落地项目取得初步成功,同时,2024年公司中标的多个信创总账项目也顺利完成交付。2024年,信创EAM在中海油5个油田实现了推广,高质量完成中海油Maximo国产替代工作。(4)税务管理业务推进情况伴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2024年公司基于多年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基础,深度参与了中储粮、中海油、中石油三大央企集团客户税务管理系统的交付,集团税务管理的实施能力得到提升,补全了公司税务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拼图。4、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培养与提升集团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是重要趋势和迫切需求,公司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也是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和保障,2024年公司加大了在咨询能力建设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领域的研究力度,强化了高端解决方案和高阶咨询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服务集团客户数字化转型的综合能力。2024年,公司引入了工作经验丰富的咨询团队,加强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研究,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增强业务解决方案能力和大型项目蓝图设计能力,升级新一代产品规划设计理念,并助推公司售前能力建设,提升公司竞标获客能力,丰富公司从咨询、售前、方案、开发、实施到运维的数字化转型服务链条。2024年,公司成立了AI专职团队,在前期预研基础上,跟踪AI技术发展,致力于公司智能化基础应用开发能力建设和AI技术应用,配合各客户交付项目AI团队进行场景落地,提升公司AI开发和智能化项目的交付能力。2024年,公司新增44项软件著作权、8项软件产品证书,信创方面获得华为鲲鹏认证证书2个,与达梦数据库、龙芯中科、中科可控、统信、兆芯、海光等国产化系统相互兼容性认证147项(国产化兼容认证截至目前436项)。“国产ERP集团财务核心产品研发”项目已申请并获批山东省第四批高质量发展项目;“普联国际金融资本管理信息系统V6.0”和“普联OSP集成平台软件V5.0”申报并获得山东省第八批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5、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启动人力资源质量、结构改善计划。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社招员工整体素质能力要求,整建制引入具有咨询售前能力、金融行业财税业务能力的团队,优化了公司员工能力地图,为公司业务推进奠定了资源基础。公司持续推进管理梯队年轻化战略,着力构建复合型青年领导力培养体系,储备年轻核心骨干,为优秀年轻员工提供机会参与并负责公司重大工作、重要项目,激发年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力。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各职能体系的完善与提升,在生产运营、内控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内部协同,为公司精细规范、高效健康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坚实基础。(四)重点研发进展情况2024年,公司继续聚焦信创产品、云湖平台,加大研发投入,以“市场+客户需求”引领研发方向,以“创新+新技术发展”为研发提供支撑。1、信创产品(1)信创ERP公司信创ERP是在信创环境下,借鉴中国大型集团企业的最佳实践,结合公司在超大型集团企业二十多年的信息化实践经验,提炼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与产品套件,形成公司在大型集团客户进行ERP系统国产化升级的独特能力,产品及应用可根据客户需要灵活组装。2024年,继续加大信创产品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信创总账核心产品功能,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技术体系适配能力,支持大型集团客户信创总账系统的平稳迁移与平滑切换。(2)信创EPM公司信创EPM是以指标体系为基础,打通战略、计划、预算、实际数据,构建包含战略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合并报表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的一体化产品套件,主要满足集团企业客户从战略到计划、预算、执行、评价的闭环管理需求。2024年,继续加大信创产品研发投入,在产品层面,结合客户项目需求,优化预算指标模型,改善产品与信创客户端的集成兼容能力,提升客户体验。(3)信创EAM公司信创EAM,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数据可视化等新技术,融合设备业务管理与运行数据,持续完善自主、安全、完整、可持续演进的智慧化设备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聚焦设备完整性业务管理全过程,强化设备状态感知,搭建设备健康评估模型;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预测设备故障,推进设备数智化场景应用,构建设备管理智能服务和数智化新生态。2024年产品功能得到进一步丰富,并依托大模型技术持续打造设备智慧运维大模型等应用场景,完成智能助手搭建及多个机理模型、算法模型的开发,覆盖故障诊断、性能预测、资源优化等多个关键领域,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2、云湖平台云湖平台(原OSP平台)是基于云原生基础架构的企业级PaaS平台软件,致力于构建企业混合云应用系统,为企业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技术与数据底座,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云湖平台主要包括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并扩展了智能中台、开发套件、集成套件等,为企业提供全面PaaS解决方案。云湖平台所有中台产品、系统套件均以高并发、高可用和可扩展为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信创环境下大型集团客户对稳定性、可靠性和个性化开发的需求。2024年,云湖平台核心开发平台完成v6.5版本升级,实现了前端框架优化、性能提升、安全性增强等关键突破。特别是在信创技术适配方面,为信创ERP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据中台成功研发PDH、数据加工计算平台、PanBI等五大标准产品,构建了完整的数据集成、加工、分析能力体系,有力支撑了多个数据中台项目落地,为公司大数据战略实施提供了核心支撑。智能中台完成了智能体开发框架、预算和推演小模型的研发,引入先进的AI公共产品和环境维护工具,显著提升了智能化项目的交付能力和创新水平。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大型集团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市场机遇,继续坚持并持续深化“聚焦战略客户、聚焦优势业务”的发展战略,加大战略客户与优势业务开拓力度,提升公司研发效率与项目管理水平,研发投入对客户转化、业务拓展、市场推动作用逐步显现。同时,公司持续稳健优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结构,合理控制人员数量及成本费用支出规模,努力提高人效,认真控制经营风险,战略客户服务领域持续拓展,优势领域客户市场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实现公司稳健持续发展。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836,130,249.6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0%。石油石化行业,持续深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四大战略客户,积极扩展中国中化等客户群体,努力巩固公司在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地位,实现营业收入444,626,490.5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6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18%;建筑地产行业,努力保持地产行业共享服务领域市场业务规模,积极扩大建筑行业客户群体,实现营业收入152,704,277.7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7%,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26%;金融保险行业,监管披露、保险业务基本保持稳定,实现营业收入70,532,236.38元,受监管政策出台进度影响,较上年同期下降13.0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44%;煤炭电力行业,持续拓展中国中煤、山东能源、冀中能源、陕煤集团、晋能控股、深圳能源等客户群体,市场机会进一步显现,收入有较大增长,实现营业收入89,430,159.6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9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70%;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其他行业,随着公司解决方案的多样化和产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空间逐步释放,收入实现一定增长,公司收入的行业分布进一步多样化。营业成本累计发生558,242,703.8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1%;随着公司新业务领域和市场的开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标金额相对较低、交付工作量较大,同时部分项目招投标、项目验收节奏放缓,被动拉长项目交付周期和验收流程,上述因素叠加导致项目毛利有所降低,毛利率为33.23%,较上年同期下降5.20个百分点。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累计发生145,144,824.0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5.29%。随着公司营销体系建设、研发组织调整基本到位,人员规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期间费用得到有效管控。销售费用累计发生37,027,171.7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98%,上年同期公司建造一体化项目因未能中标,前期项目投入结转销售费用,剔除该因素后较上年同期增长2.4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管理费用累计发生61,126,620.9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21%,主要系股份支付摊销费用减少所致。研发费用累计发生46,991,031.3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02%,考虑研发费用资本化因素,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108,236,126.8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15%,主要系公司产品研发团队参与客户项目中新产品的验证与交付所致,研发投入对业绩释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研发投入将对逐步提升公司竞争力、优化公司运营模式、稳步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发挥重要作用。综合上述因素,报告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1,250,021.1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06%。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