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国卫通
- 企业英文名: Chin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601698.SH
- 注册资本: 422438.541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9-06-28
- 大股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2.77%
- 董秘: 吕静伟
- 董秘电话: 010-62585605
- 所属行业: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军书、萌萌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后厂村路59号
- 概念板块: 通信服务 北京板块 中特估 富时罗素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中字头 HS300_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 央企改革 天基互联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北斗导航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1-11-27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710929113P
- 法定代表人: 孙京
- 董事长: 孙京
- 电话: 010-62586600,010-62585601,010-62585605
- 传真: 010-62586677
- 企业官网: www.chinasatcom.com
- 企业邮箱: chinasatcom@chinasatcom.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5号院
- 邮编: 100086
- 主营业务: 主要业务流程覆盖卫星网络申报、协调及维护;卫星项目建设;卫星测控管理;业务运行管理;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宽带运营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 经营范围: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业务范围详见许可证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5年06月03日);增值电信业务经营(业务范围详见许可证经营);通信广播卫星系统的开发、管理;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开发;与上述卫星业务相关的应用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承包;进出口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基础电信业务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经营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具有国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我国拥有自主可控通信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商,被列为国家一类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2019年6月28日,中国卫通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代码:601698。中国卫通运营管理着18颗优质的在轨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覆盖中国全境、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以及欧洲和太平洋地区。公司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可靠的测控系统、优秀的专业化团队、卓越的系统集成和7X24小时全天候高品质服务能力,为广大民众提供安全稳定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为国家政府部门和重要行业客户提供专属服务,为重大活动和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保障,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好评和高度信赖,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品牌形象。中国卫通秉承“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胜、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卫星运营国家队的主导作用,坚持“业务平台化、平台市场化”的发展思路,以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双轮驱动,统筹推进“星频站网端”基础能力建设、“1+3+N+1”平台系统建设,加快构建卫星运营服务、网络系统集成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三大主业协同发展格局,努力打造成为卫星通信产业链链长,促进卫星通信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和卫星通信产业数字化转型,为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总体经营情况报告期内,中国卫通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和艰巨紧迫的转型发展任务,保持战略定力,践行使命责任,锐意改革创新,奋力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广电安全播出及各类重要活动保障,很好地完成了各项经营任务。经营效益保持稳定,收入结构更加均衡稳健,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4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224.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7.27亿元,资产负债率10.52%。扎实履行社会责任。公司圆满完成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代表的重大活动广电安全播出任务,全力保障抢险救灾等重大通信任务,为雅江山火、“摩羯”超强台风等应急救援工作提供通信保障,在大灾大考中践行央企初心使命。(二)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情况1.坚定改革决心,数字化转型释放新活力(1)全面深化改革。完成“十四五”规划评估调整,优化三年滚动计划,开展“十五五”规划先期研究,推动构建有序衔接的战略规划体系。围绕市场、创新、产品、网络、运维、合规等业务主线,完成公司组织架构优化调整,提升业务抓总与运营管理效率。圆满完成改革深化提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各项任务,在国资委“双百”行动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2)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建成双中台数据底座,统一财务、合同、人力数据,实现综合经营可视化分析以及SatZone平台业财贯通。优化IT基础设施,升级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夯实业务安全保障。测控平台实现测控数据的可视化与健康分析,全面提升卫星工况监测及故障处置能力。宽带平台优化数据诊断与监控告警系统,提升重点业务监测效率与质量。公司实现了销售、运营、经营管理的平台化,圆满完成Satcom1.0建设任务,为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2.聚焦主责主业,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加强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强化项目全过程管控。数字化营销平台上线试运营,探索卫星互联网产品租赁模式,面向用户推出卫星互联网消费级产品。报告期内,市场开拓取得良好成绩。(1)广电市场保持平稳发展。积极推进电视节目高清化,实现央视重温经典、西藏等9套高清节目上星传输。深耕广电集成业务,成功中标多个项目。(2)行业市场实现新突破。新增Ka高通量卫星网络接入节点近2000个,流量收入大幅增加。打造“卫星+三网通基站+平台”的应急通信服务体系,实现“一站通全网通”,全国接入点超400个。(3)国际市场取得新进展。新签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电视项目,首次在泰国、尼泊尔提供高通量网络服务,在印尼政府普遍服务、乡村互联网项目中实现扩容。在非洲新增4条卫星专线,为非洲当地矿业、能源等相关企业提供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4)航空航海市场稳步拓展。航海领域,首次为中英海缆船提供服务,深化与中远海运等船运企业合作。航空领域,承担并圆满完成民航局航空互联网协同应用试点工作,开通国航首批线装卫星通信系统的C909机上互联网。3.加快资源建设,网络效能迈上新台阶(1)统筹星频站网建设。稳步推进中星10R、中星9C项目建设,中星10R卫星已于2025年2月22日成功发射。完成中星27号卫星立项,正式转入研制阶段。完善多站区一体化管控模式,搭建智慧站区监管平台,有效提升基地站网运维效能。(2)强化网络服务能力。国内首张高轨卫星互联网全面投入使用。加快海空子网建设进程,将中星19号、中星6E卫星纳入海洋全球网,完成国土全境及东南亚地区航空网络建设,推进面向全球覆盖的国际漫游合作网络建设。深化广电安播全链路风险辨识与防控,建立宽带网络故障定位处置机制,持续提升全网服务质量与应急响应能力。4.笃行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优化创新组织机制。完善创新机构,设立研发归口管理部门科研部。修订《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强化科技创新正向激励。明确网络系统演进总体路线,立项自主研发课题11项。搭建卫星核心网原型系统,验证“卫星接入网+地面核心网”星地融合技术。知识产权成果丰硕,2024年公司共获得专利授权12件、软件著作权19项。(2)推进自研产品开发。完善自研产品发展方向,丰富自研终端产品型谱,优化关键技术路线图。自主研发船端多网融合网关,提升用户入网便捷度。完成通航机载终端等3款产品定型,支撑多场景业务拓展。开展终端上星入网认证,以《Ka终端通用测试方法》等行业标准为引领,促进终端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繁荣发展。5.强化体系效能,业务管理融合取得新成果(1)坚持目标导向,加强战略闭环管理。持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考核体系,强化年度重点任务过程管控,精准优化考核体系,扎实推进战略落地。(2)推进业财融合,提升财金管控效能。优化预算管控模式,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搭建“两金”数字化台账,实现动态监测。成立财务共享中心,优化财务运营管理机制。(3)加强风险防控,优化综合管理体系。优化风险监测指标,提升风险防控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制定合规审查工作方案,发布《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合规审查清单》,有力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加强安全标准化成果应用,修订多项应急预案。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有效提升信息安全管控能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