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绿色动力
- 企业英文名: Dyna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 上市代码: 601330.SH
- 注册资本: 139345.293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8-06-11
- 大股东: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42.63%
- 董秘: 朱曙光
- 董秘电话: 0755-36807688-8009
- 所属行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秦劲力、张银娜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美富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十二路九洲电器大厦二楼东北楼
- 概念板块: 环保行业 广东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沪股通 上证380 转债标的 AH股 生物质能发电 绿色电力 医废处理 垃圾分类 PPP模式 央国企改革 深圳特区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0-03-2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152708132
- 法定代表人: 乔德卫
- 董事长: 乔德卫
- 电话: 0755-33607688,0755-36807688-8009
- 传真: 0755-33631220
- 企业官网: www.dynagreen.com.cn
- 企业邮箱: ir@dynagreen.com.cn
-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十二路九洲电器大厦二楼,香港苏杭街104号秀平商业大厦1楼
- 邮编: 518057
- 主营业务: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 经营范围: 从事垃圾焚烧等环保产业的技术开发、相关设备设计开发及系统集成,垃圾处理项目工程管理、运营管理及技术服务、相关的技术咨询(经营范围中涉及许可证管理或须取得相关资质证方可经营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 企业简介: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色动力集团)成立于2000年,是北京国资公司控股的专门从事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有上市企业集团,是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内首家A+H股上市企业(601330.SH、1330.HK),业务涉及城市垃圾处理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技术研发,核心配套设备的供应,以及顾问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绿色动力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中国环保骨干企业、全国环保优秀品牌企业、垃圾处理行业十大标志品牌企业、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领军企业、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等众多荣誉称号,是国家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单位,拥有生活垃圾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绿色动力集团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产业的先行者,在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市及自治区拥有70多份固废处理BOT、PPP特许经营合同,总垃圾处理规模每天达78000吨,每年达2600万吨,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绿色动力集团是中国最早引进国际先进垃圾焚烧技术进行国产化改造、升级和再开发的企业,目前取得专利70余件,其中自主研发的250吨-1000吨系列化"多驱动逆推式垃圾焚烧炉"是国家住建部推荐使用的核心技术。集团投资建设的城市垃圾处理项目是集垃圾收集、储运、焚烧、发电、供热、沼气利用和炉渣制砖于一体的综合性垃圾资源化项目,彻底消除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绿色动力集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中国环保骨干企业、全国环保优秀品牌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是国家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单位。由集团投资建设的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国家级荣誉和奖项。未来,绿色动力集团将继续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企业使命,与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起改善中国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共创美好生活环境。
- 商业规划: (一)行业概述近年来,中国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相关重点领域绿色转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垃圾焚烧发电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构筑美丽家园的关键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步入稳定发展期,新项目释放速度进一步趋缓。随着行业处理能力持续增加,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呈下滑趋势,市场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精细化管理阶段,运营项目提质增效以及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并无任何重大改变。有关公司业务的回顾、与业绩及财务状况相关的重要因素的讨论及分析、主要风险,以及公司业务的未来发展分别在本年报的第三节及本节中阐述,以上讨论均属董事会报告的一部分。2024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集团秉承“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企业使命,围绕集团“十四五”发展目标,聚焦垃圾焚烧发电主业,集团全体员工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持续深化项目运营提质增效,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各项目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各生产运营关键指标迭创新高;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持续强化市值管理,大幅提高股东现金回报。受建造项目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2024年全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99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14.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5.85亿元,同比降低7.02%。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219.8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80.53亿元,资产结构保持稳健。1、运营项目稳定运行,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2024年初,靖西项目投产,新增运营处理能力800吨/日,集团运营处理能力突破4万吨/日。集团继续围绕“安全、环保、文明、高效”的运营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环保红线意识,强化安全环保监督管理,未发生安全环保重大责任事故。2024年全年,集团共处理生活垃圾1,438.24万吨,同比增长6.96%;实现上网电量426,090.73万度,同比增长9.42%;实现供汽量56.36万吨,同比增长31.49%;实现运营收入29.64亿元,同比增长8.02%,各主要运营指标均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各区域主要运营数据2、多措并举,运营项目强化提质增效集团持续深入挖掘热电联产业务潜力,常州公司开展移动储能供热,开拓新的供热模式,蚌埠公司成功拓展供汽业务和沼气提纯业务,集团开展对外供热供汽业务项目达到10个。成功中标武汉东湖垃圾转运项目,保障武汉公司稳定生产。2024年初,集团下属常州公司斩获垃圾发电行业首个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并成为行业首家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上架交易的企业;2024年7月,章丘二期公司完成第一笔绿证交易,截至2024年底,集团共申领绿证49.53万余张,销售绿证25.33万张。积极落实降本增效,大幅提高集中采购比例,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贷款置换以及利率下调等方式降低财务费用。3、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技术创新,积极拓展科研合作渠道,推动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垃圾焚烧烟气一体化超低排放研发项目在下属乳山公司一次性试验成功,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运行效果显著,是公司在垃圾焚烧行业烟气处理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致力于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与阿里云等单位合作,在通州项目推广应用垃圾焚烧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管理等方式,对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和垃圾库管理进行数字化智慧化管理,通州项目运行效率实现较大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并获得2024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小型焚烧炉(100—200吨)已完成各项设计工作。与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推进污泥回喷焚烧炉掺烧的合作研发试验,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矿业大学等知名大学和机构合作开展机器人清灰除焦和有限空间作业的技术研发,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的授权专利已达8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4、聚焦价值提升,强化市值管理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价值提升,强化市值管理工作。一方面,公司持续深化提质增效,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夯实内在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公司高度重视股东现金回报,贯彻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首次实施中期现金分红,切实增强股东获得感,并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4-2026)》,进一步明确分红预期,彰显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公司拟实施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深度绑定核心骨干与公司的长期利益,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与工作热情,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