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重型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海波重型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海波重科
- 企业英文名: Haibo Heav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张海波
- 上市代码: 300517.SZ
- 注册资本: 20040.072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07-19
- 大股东: 张海波
- 持股比例: 50.81%
- 董秘: 张雪
- 董秘电话: 027-87028626
- 所属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顺利、陈刚
- 律师事务所: 湖北瑞通天元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黄金桥工业园6号
- 概念板块: 工程建设 湖北板块 创业板综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转债标的 微盘股 装配建筑 一带一路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97-04-1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115271830540B
- 法定代表人: 张海波
- 董事长: 张海波
- 电话: 027-87028600,027-87028626
- 传真: 027-87028378
- 企业官网: www.haiod.com
- 企业邮箱: hbzk_zjb@haiod.com
- 办公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黄金桥工业园6号
- 邮编: 430207
- 主营业务: 桥梁钢结构工程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桥梁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以及相应的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及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金属结构制造、金属结构销售、建筑用金属配件制造、建筑用金属配件销售、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喷涂加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不含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施工专业作业、建筑劳务分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海波重型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波重科”)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致力于桥梁钢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中国钢结构协会特级等资质,先后参与了数百座钢结构桥梁的建设,工程业绩遍布全国,所承建的多个项目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公路交通优质工程李春奖等奖项,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及口碑。海波重科将始终坚持“依管理夯基础,凭诚信拓市场”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重在细节,细节决定品质,品质影响未来”的管理理念,时刻铭记“建百年钢桥、造福一方;树历史丰碑,报效国家”的企业使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于2016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为公司的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公司将大力推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建设工作,不断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水平,提升管理效率,以更好的业绩和品质,回报股东、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回馈社会,为我国桥梁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以稳健经营为主要目标开展经营工作,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持续推动内部提质降本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夯实主业;同时积极尝试在国家支持和鼓励的行业中选择合适的细分赛道,进行多元化业务的探索。但由于行业周期变化,工程建筑行业资金紧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全年营业收入仅比上年度微增1.07%。(一)主营业务情况1、主营业务概况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桥梁钢结构工程,业务范围包含桥梁钢结构的制作、安装、技术研究、工艺设计和技术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主营业务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涵盖悬索桥、斜拉桥、梁式桥、拱式桥及钢混组合梁等多种桥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62.70万元,较上年增长1.07%,其中桥梁钢结构工程收入41,278.9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8.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0.36万元,同比上升280.3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53,909.53万元,较报告期初减少6.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06,209.96万元,较报告期初减少0.18%。2、主要产品、服务情况公司从事的桥梁钢结构工程业务包括桥梁钢结构的工艺设计、钢梁制作、节段运输、桥位安装、桥梁钢结构维护等桥梁钢结构工程的完整业务类型,隶属于装配式建筑范畴。公司业务主要采用钢箱梁、钢桁架、钢箱拱桥结构、钢桁拱桥结构、钢管拱桥结构、悬索桥、斜拉桥、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等钢结构形式,具体情况如下:(二)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公司采取业务合同驱动的经营模式,销售是公司生产经营的中心环节,采购、生产围绕销售展开。报告期内,公司作为桥梁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商,自主承揽桥梁钢结构工程,中标后独立进行工程设计、生产加工,以项目为管理单元成立专门的项目部,并自主组织施工和项目管理,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桥梁钢结构工程服务。1、经营模式本公司采取业务合同驱动的经营模式,销售是公司生产经营的中心环节,采购、生产围绕销售展开。公司的基本业务流程如下:公司作为桥梁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商,可自主承揽大型桥梁钢结构工程,并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桥梁钢结构工程服务。公司市场开发部负责投标工作和合同的签署与谈判;公司技术研发部负责项目工艺设计和技术方案编制;工程管理部负责编制采购、生产、质量、安全等各方面工作计划,组织建立项目工作组负责整体施工管理工作;工程完工后,项目管理部协助客户进行项目验收,并负责售后工作。2、销售模式公司的营销模式以业务合同的承揽为核心,在通过各类渠道获得招标信息后,通过参与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投标两种方式取得工程项目。3、采购模式公司钢材的采购模式主要为自主采购原材料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业主或总包方会在工程总价中包含原材料采购价款,公司需要自行垫资采购钢材等材料,用以支持工程正常进行。公司会在项目投标的前期预先与供应商就采购的原材料规格、数量和价格进行沟通,以初步确定原材料采购总价。工程中标后,公司会与供应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锁定原材料价格及交货期,供应商根据合同约定以先款后货的形式按期供货。(三)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62.70万元,其中桥梁钢结构工程收入41,278.9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8.37%,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与上年相比,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07%,主要是行业周期变化,公司以稳健经营为主要目标开展经营工作,同时由于工程建筑行业资金紧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所致。面对上述情况,公司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进行企业内部提质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夯实主业;同时积极尝试在国家支持和鼓励的行业中选择合适的细分赛道,进行多元化业务的探索,努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四)报告期内公司安全、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在安全管理方面,严格落实新安全法,坚持以“以人为本文明施工安全环保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针,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强化安全委员会的管理要求,并定期通过对生产现场和工地组织安全检查、排查隐患,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意识和管理要求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质量管理方面,始终坚持以“质量第一科技创新顾客至上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针,公司全面贯彻执行IS0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及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严格生产制造流程与检测。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并制定了更细致、更严格的企业产品标准、企业验收规范;并根据企业内部管理推进要求,持续完善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文件;持续通过管理评审和内审,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工人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要求培训,确保公司产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1、概述2024年,公司继续以稳健经营为主要目标开展经营工作,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持续推动内部提质降本增效,夯实主业;同时积极尝试在国家支持和鼓励的行业中选择合适的细分赛道,进行多元化业务的探索。但由于行业周期变化,工程建筑行业资金紧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全年营业收入与上年度微增1.07%。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962.70万元,同比增加1.07%;营业成本35,694.85万元,同比增加9.48%;实现净利润2,300.36万元,同比上升280.37%;全年研发费用投入1,538.7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67%;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107.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940.29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53,909.53万元,较报告期初减少6.26%;期末公司股东权益总额106,209.96万元,较报告期初减少0.18%。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年初制定的战略布局和经营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完善、创新经营模式,强化市场开发加强重点客户、优质客户的重点开发和维护;深化区域内营销制,提高投标成功率;积极拓展开发基地合作模式;加强项目信息及开发管控;拓宽项目信息获取渠道,加强项目信息收集开发力度;打开跨江跨海大桥市场领域,完善大桥方案编制,提高标书质量;提高公司各职能部门参与项目开发积极性,建立全员全过程开发体系。(2)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入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3)加强工艺研发,提升科技应用创新驱动力近年来,为了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在更新生产工艺、工装设备等方面持续进行研发投入。通过增强技术团队力量,加强对新晋升主管、协管的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及对外的沟通能力,加强工艺策划,优化出图模式,通过引进图纸深化协作单位、三维建模出图软件,保证图纸、系统数据满足生产需求,加大对各类桥形尤其是新型桥梁的技术创新、工艺研发力度。报告期内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新授权发明专利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97项。(4)聚焦设备改造,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公司通过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新技术研发和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EMCat设备智能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公司由半自动化生产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升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及各类桥型制造、加工能力。此外,公司还将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不断夯实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拓宽公司的技术护城河,扩大公司的技术优势,增加客户的粘性,成为行业内极具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企业。(5)完善体系、夯实管理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储备人才公司持续开展管理推进,对流程标准、操作性制度文件、岗位报表进行持续细化完善及宣贯、运行,促进企业管理体系与ERP系统的深度融合,借助系统进一步降本增效,形成合理的授权体系和操作规范,强化考核与激励机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完善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识别工具,充分挖掘内部人才,加强生产基层班组建设,培养基层管理人员独当一面的能力。(6)严抓安全促生产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安全、环境、职业健康管控体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及技能培训,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恢复和完善项目安装现场及各基地的安全巡查制度,提高现场的安全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采取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降低了安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7)高度重视应收账款清收工作,保障公司稳健经营在投标前,公司对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和客户信誉情况、资金状况进行充分评估,选择资金状况好,甲方信誉高的项目择优投标;在合同签订前,公司加强对合同计量、支付条款的谈判力度,优化合同计量、支付条件;持续定期组织收款专项会议,实行分层分级的项目计量款及尾款清收工作;加强收款绩效管理,优化收款激励办法,强化收款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收款积极性。通过建立、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收款管理体系,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保持健康的经营性现金流,保证公司的稳健经营。(8)持续优化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结合管理推进情况优化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分配机制和激励办法,提质降本增效;贯彻以价值论薪的绩效考核思路,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方案,提高员工积极性及工作质量,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取数方法,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9)加强项目管理公司建立项目分类分级台账,实时监控在建重点项目,并及时更新和调整,通过总结项目施工经验,归集各类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要素,提高管理人员风险识别及应变能力,建立项目追责机制,加强质量管理力度,强化成本管理措施,全方位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形成了体系健全、职责清晰、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监督有效的在建项目管理体系。(10)探索特许经营业务2023年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指导意见明确,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合理把握重点领域,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明确管理责任分工,稳妥推进新机制实施。2024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24年第17号令,办法指出,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者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积极参与特许经营项目。报告期内,公司整合社会资源、及时跟踪项目信息,积极参与特许经营项目的竞争,目前相关项目正在紧密跟进中。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