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航天工程
  • 企业英文名: CHANGZ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603698.SH
  • 注册资本: 5359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5-01-28
  • 大股东: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持股比例: 45.98%
  • 董秘: 王光辉
  • 董秘电话: 010-56325888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石晨起、王晶晶
  • 律师事务所: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东区经海四路141号
  • 概念板块: 专业服务 沪股通 融资融券 工业气体 央企改革 氢能源 碳交易 军民融合 央国企改革 节能环保 煤化工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7-06-22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663105807B
  • 法定代表人: 姜从斌
  • 董事长: 姜从斌
  • 电话: 010-56325888
  • 传真: 010-56325006
  • 企业官网: www.china-ceco.com
  • 企业邮箱: htgc_bgs@china-ceco.com
  • 办公地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东区经海四路141号
  • 邮编: 101111
  • 主营业务: 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
  • 经营范围: 加工气化炉及关键设备;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压力管道设计;压力容器设计;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烟气治理;废气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投资与资产管理;销售机械设备、五金交电、仪器仪表;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 企业简介: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工程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创立于2007年6月。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粉煤气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以航天高温燃烧、传热、特种材料、系统控制等核心技术为基础,秉承航天系统工程思想,自主研发的航天粉煤气化技术成功应用于煤炭洁净高效利用领域。同时拓展高端装备制造、绿氢工程技术、环保和工业气体运营等领域,是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核心设备制造、工程总承包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一体的一流综合服务商。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22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0万元。经过2008、2011年两次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30,600万元。2011年5月25日,经公司201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航天煤化工以截至2011年4月30日经审计账面净资产483,733,353.70元,按1:0.68的比例折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股份总额33,000万股。2011年8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以《关于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11]1024号)批准股份公司设立事宜。2011年9月19日,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天健正信验[2011]综字第010108号”《验资报告》。2011年9月28日,公司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注册号为110302010302318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关键之年,是加速实现公司“十四五”战略迈入新阶段的攻坚之年。公司董事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战略定力,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形成“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产业化生态,为业务增长注入强劲引擎;推动核心功能系统化升级、核心竞争力多维化提升,战略布局全面落地见效、经营质效实现显著跃升,高质量发展跃上新阶段,形成多元并进、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1.保持战略定力,培育新兴业务优势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战略转型进入攻坚期等挑战,董事会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公司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圆满完成任务目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板块动能强劲。全年新签36个项目设计和咨询合同,航天炉开车运行首次突破100台,实现了50个项目105台套气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最长纪录达489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高压、大规模、半废锅/激冷等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坚定不移践行客户至上理念,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公司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粉煤气化领域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发展提质增效。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征机械坚持精准发展,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签约新加坡等海外项目;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开发适配炼化、电力和核能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拓展聚烯烃和多晶硅等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全年完成超过300个项目交付,成功通过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审。环保运营产业板块进程扎实推进。公司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污染医药废盐熔融解毒及玻璃化处置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废盐熔融解毒和玻璃化连续放大试验,形成原创反应器方案并完成施工图设计。航天临海2.5万吨/年废盐综合利用项目的设计、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不断完善,且已与园区相关企业签订废盐处置意向协议,为后续业务开展奠定基础。绿氢工程技术板块发展成果彰显。完成2000型碱性水电解槽样机试验,完成航天Ⅱ代电化学装备技术发布,综合性能测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持续推进5-30-100标方系列型号PEM电解槽的开发;深入开展电化学技术机理研究、仿真分析、核心材料开发和结构优化。电解槽加工制造纳入三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氢能联盟的“氢能领跑者行动”能效证书和电解制氢产品节能认证标识,树立了氢能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航天品牌。工业气体运营板块发展稳中有进。公司完成增资控股航天氢能,航天氢能下属两家公司气体运营业务有序开展。沧州气体一期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完成率超80%。新乡气体项目成功开车,比煤耗等各项参数优于考核指标,获评中国化工建设企业协会5A优质精品工程。航天氢能及下属气体公司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研发项目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有序开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技术驱动引擎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以核心技术为引擎,推动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塑造竞争新优势,融合赋能增长。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航天2000吨级干煤粉加压气化辐射型半废锅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获国际先进水平认定;“航天辐射废锅型气化炉”“航天激冷型气化炉”两项技术获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公司提出新疆高氯煤气化技术的“航天解决方案”;完成生物质气化机理研究、工艺包开发及试烧;熔融气化验证了排渣机理及二次气体燃烧;完成“1+N”粉煤气化烧嘴、有机废液烧嘴的设计及样机制造。全年获得专利授权33项,其中发明授权22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3.推进改革效力,提升治理效能境界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构建更加高效、透明的治理体系。全年召开7次股东大会、10次董事会、7次监事会,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和独立董事调整,三会运行规范高效,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选的“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凭借在ESG领域的卓越表现,公司荣获国新杯“ESG金牛奖科技引领二十强”。报告期内,公司建立总部战略管控、分子公司强化落实的穿透式管理新模式,重构职能任务型、业务指标型、经济效益型3类维度和18项指标的组织绩效新体系,重塑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级职能的集团化共享财务模式,组织效能和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定。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荣获“北京市隐形冠军”荣誉称号。4.夯实基础能力,构建数智运营生态报告期内,公司承揽的6个EPC总承包项目、18个设计项目高效履约;3个项目完成性能考核;4个项目9套气化装置实现开车,煤气化领域的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深入落实“提升客户满意度”三年行动,加强项目分级统筹,组织设计回访、专业培训、技术交流等,优化和修订技术标准,完善生产运输方案、严格把控过程质量,保证气化炉和气化烧嘴的生产交付,并创造气化炉最快(9个月)交付纪录。报告期内,公司以“数字孪生、大数据学习、智能控制”为基础,通过煤质库、远程数据诊断,实现高质量客户服务;通过开展智能控制、AI巡检等数字化智能化课题研究,加快煤化工智能工厂建设。完成2个项目的数字化交付,获得石化勘察协会数字化交付经典案例证书。建立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完成OA、设计协同等70余个流程的开发及优化,全力推进服务器、数据库、交换机、工业软件等国产化工作。推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公司成功获评工信部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5.聚焦质量引力,筑牢安全发展基石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制修订制度标准30余项,建立全面细致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操作流程;开展EPC项目现场、外协制造单位、沧州试验基地等质量检查,以问题闭环推动公司产品性能提升;收集并处理业主回访意见450余条,完成2期学员仿真培训,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更新岗位密级和商密范围,开展商密保护和信息安全专项检查,持续深化保密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公司以资源统筹促进安全发展,以系统观念推动安全发展,以创新管理筑牢安全发展,不断完善“3+2”大安全体系,制定涵盖8个方面27项内容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安全检查,强化责任落实,项目建设、气体运营业务、重点研发试验、生产加工制造等重要业务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加强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保障安全投入和资金支持,坚决守住安全发展的红线底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安全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6.增强风险辨力,树立合规发展典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探索纪检监督、审计监督、风控监督职能融会贯通新路径,聚焦公司改革发展重点范围领域和重点业务单元,开展总承包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等内部审计;开展销售费用管理、全领域采购业务等专项检查,提出管理缺陷或问题,加强风险辨识和风险防控,实现了“固基础、补短板、见成效”的目标。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合规管理,完成合规“三张清单”和合规手册编制,发布《合规管理规定》,厘清和压实合规管理“三道防线”责任主体及职责边界。积极构建合规文化,强化合规意识,重大决策和重大合同法律审核率100%,并且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提升竞争优势,有效提升公司合规经营质量及风险防范能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