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7-09-2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700666523481W
  • 法定代表人: 荣继华
  • 董事长: 荣继华
  • 电话: 0757-82260396
  • 传真: 0757-82106833
  • 企业官网: www.dowstone.com.cn
  • 企业邮箱: dm@dowstone.com.cn
  • 办公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怡水三路1号1座
  • 邮编: 528000
  • 主营业务: 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业务、碳材料
  • 经营范围: 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色釉料及原辅料、陶瓷添加剂、陶瓷机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有关技术服务;锂电池材料、钴、镍、锰、铜、锡、钨、钼、铅、锌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品的生产、研发、销售、仓储;经营自有产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和限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前置审批的项目除外)。
  • 企业简介: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409),成立于2007年9月,2014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聚焦新材料业务,专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从陶瓷釉面材料起步,通过转型升级,发展形成当前“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的新格局,实现了从陶瓷行业向新能源行业的跨越。近年来,公司不断深化管理,提升组织效率和战略协同,持续推动研发创新和国际化战略,在保持陶瓷材料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深度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迭代技术和前沿产品,构建了“镍钴资源、冶炼业务、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导电剂材料、电池循环回收利用”的一体化产业链。目前,新能源材料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战略业务。道氏技术固态电池研究院,为解决电动车里程和安全两大核心痛点,紧盯固态电池材料面临的核心难题,在单壁碳纳米管、高镍/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硅基负极、固态电池氧化物和硫化物电解质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成为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先行者。
  • 发展进程: 2007年7月18日,荣继华、梁海燕、王军和何云签订《发起人协议》,约定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发起设立股份公司。2007年9月10日,荣继华、梁海燕、王军和何云召开了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江门市道氏标准制釉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07年9月21日,公司取得了广东省江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44070000000585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1年4月19日,发行人更名为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名)。
  • 商业规划: 公司聚焦新材料业务,专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布局已从单一陶瓷材料业务发展形成当前“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的新格局。近年来,公司不断深化细化集团化管理,提升组织效率和战略协同,持续推动研发创新和国际化战略,推行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制,在保持陶瓷材料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迭代技术和前沿产品,构建了“镍钴资源、冶炼业务、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导电剂材料、电池循环回收利用”的一体化产业链,正朝着“锂电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稳步发展。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逐渐成为公司核心战略业务,公司将全集团大力发展各业务板块在海外的市场,同时做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公司所处行业概况1、锂电池行业概况受益于新能源优质车型投放、充换电基础设施数量增长、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高等因素,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494.4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67.1万辆、同比增长31.0%、渗透率提升至39.4%。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4年1-6月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364.6GWh,同比增长22.3%。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24年1-6月,中国锂电池出货量459GWh,同比增长21%;预计2024年全年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1050GWh,下半年动力/储能市场需求旺季。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单位:GWh)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信达证券认为未来锂电池需求量有望持续扩大,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量有望接近2000GWh。2024-203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预测(GWh)数据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2、碳材料行业概况公司碳材料产品主要为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电剂,由于单壁碳纳米管是硅碳负极规模化应用所必需的核心材料,公司依托于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沉淀,将业务延伸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并规划了技术先进的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体系。导电剂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NMP、天然气、丙烯等化工品,下游应用主要是锂电池领域,涂覆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可以增加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接触,提升锂电池中电子在电极中的传输速率,从而提升锂电池的倍率性能和改善循环寿命。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折合为粉体)出货4.6万吨,同比增长24%,市场增速放缓,预计未来海外碳纳米管市场需求将规模放量,国内碳纳米管粉体出口增加;加之4680大圆柱电池、半固态电池及其他高能量密度及高倍率电池放量,将带动单壁碳纳米管市场增长。2020-2027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折合为粉体)出货量及预测(万吨,%)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24年1-6月,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94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材料出货分别为80万吨、14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基于对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快充性能需求,锂电池负极材料正在加速向硅基负极渗透。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300亿元。全球硅基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3、三元锂电正极行业概况公司锂电材料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及钴盐等,上游主要为镍钴锰等原材料生产商,下游行业为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随着全球三元锂电池电池出货量的增长,加之部分动力工具、消费电子领域三元锂电池的逐步替代,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稳步增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出货30万吨。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统计,2024年1月至6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含NCM和NCA)累计出口6,262吨,同比减少25%。其中,NCM累计出口6,028吨,环比减少10%,同比减少24%,NCA出口234吨,环比增加24%,同比减少49%。2024年1-6月,中国三元前驱体累积出口量为109,413吨(含NCA),累积同比减幅12%。从海外前驱体出口国家来看,主要是韩国,占比几乎100%。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万吨)数据来源:鑫椤锂电、EVTank、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与预测4、陶瓷材料行业概况公司陶瓷材料业务的上游主要为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山开采行业,还有生产氧化镨、氧化锆、氧化锌等的化工行业。公司所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为天然普通矿物和普通化工产品,分布广泛,市场供应充足。公司陶瓷材料产品主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下游为建筑陶瓷行业。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建筑陶瓷相关需求持续减弱,但2024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四大利好地产的相关政策,根据德邦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近期地产政策思路从代表增量需求的“三大工程”转向消化存量房产,有望加速基本面的筑底企稳,且中国城镇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将推动我国各类房屋建设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拉动建筑陶瓷产品需求,同时得益于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的要求正从满足基本居住属性向家居文化发展,国家亦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引导建陶行业进行产业升级,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等,适应了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有望持续推动建陶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4年1-5月,我国陶瓷砖出口量3.9亿吨,同比增长7%。5月份陶瓷砖出口量1.02亿吨,同比增长10.6%,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占据我国陶瓷砖出口额前三。从目前统计数据看,除1月份外,陶瓷砖出口呈现出量增的态势。公司陶瓷材料下游客户主要为行业知名大型优质客户且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印尼、欧洲等海外市场。(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1、碳材料(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碳材料业务以格瑞芬为主要运营主体,目前主要产品是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电剂、石墨化加工和硅基负极材料。导电剂主要用途是提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以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起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用途,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而硅基负极的能量密度优势明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催化剂、碳纳米管粉体、高纯粉体、导电浆料、NMP回收等完整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公司单壁碳纳米管项目已有客户验证通过。硅基材料作为当前新型的负极材料,国内外主流负极厂商纷纷布局这一领域,且硅基负极已经小批量应用于一些消费类电池领域。公司在碳材料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一直致力于设计合成具有高强度、低缺陷的多孔碳载体,在经过纳米硅沉积后能有效抑制硅碳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等问题。公司已建立了技术先进的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体系,硅基负极材料已进行送样评测和市场推广。兰州基地的负极材料石墨化2万吨/年产线已建成投产,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公司深化降本增效路径,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2)经营模式①采购模式公司碳材料业务根据生产计划综合考虑库存量和产品使用情况制定月度采购计划,根据供应商的报价、产品的技术指标、交货周期后确定采购订单。②生产模式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根据营销部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生产。③销售模式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产品主要向国内外电池厂商配套销售。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先进的产品技术优势带动产品销售。(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拓展新增的核心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取得成效,随着新增客户放量,产品出货量将保持增长;同时,加大单壁碳纳米管和硅基负极产品送样,以实现产品迭代领先并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另外,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从而提高业务的利润率。2、锂电材料(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以控股子公司芜湖佳纳作为控股管理平台,下设各子公司经营三元前驱体和钴盐的相关研发、生产和销售,当前芜湖佳纳及下属子公司分工如下:(2)经营模式由于芜湖新能源材料目前尚未完全投产,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佳纳和江西佳纳(合称“佳纳能源”)。佳纳能源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业务体系,主要产品为三元前驱体、钴盐等。①采购模式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的原材料采购有年度采购和零散采购两种形式。年度采购为公司每年年底根据生产部预计的下一年生产计划,综合考虑库存量和产品使用情况制定全年采购计划,然后据此与上游供应商进行谈判,签署年度供应框架合同。零散采购主要为应对新增客户或者年度生产计划之外的生产需求而进行的采购。相较于年度采购,零散采购的规模较小。②生产模式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的具体需求进行定量生产。公司根据国内营销部和海外事业中心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月度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生产。③销售模式公司锂电材料方面的业务主要采用直销方式销售钴盐和三元前驱体,其中,国内市场销售由国内营销部负责,海外市场销售由海外事业中心负责。(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材料相关产品重大销售合同稳定供应,品牌形象和海外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另外,公司加强在生产、销售、采购、研发等各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3、陶瓷材料(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陶瓷材料板块的主要产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主要用于建筑陶瓷行业。业务涵盖了标准化的陶瓷原材料研发、陶瓷产品设计、陶瓷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领域,是国内唯一的陶瓷产品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唯一的全品类釉面材料上市公司。公司提出“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双轮驱动,技术服务无限贴近客户,不断地推出新材料和新技术,解决行业的通用材料技术”的业务方针。报告期内,公司陶瓷材料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广东道氏陶瓷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相关经营。①陶瓷墨水陶瓷墨水是一种含有无机颜料的液体,用于陶瓷喷墨打印工艺中,代替丝网印刷和辐筒印刷。通过喷墨打印,陶瓷墨水可在陶瓷釉面形成各种图案或色彩。陶瓷墨水以无机颜料作为发色体,采用超细微纳米技术和微胶囊包裹技术,使微纳米级颜料均匀分散在有机载体的液体物质,满足了喷墨打印的使用要求。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将喷墨技术引入陶瓷印刷领域,极大的推动建筑陶瓷生产控制的数码化和产品款式的个性化,目前已成为市场上主流的陶瓷印花技术。②陶瓷釉料陶瓷釉料是指经过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光面或者亚光釉面或未完全玻化而起遮盖或装饰作用的物料。公司陶瓷釉料产品主要有基础釉、全抛印刷釉、熔块干粒釉。其中熔块干粒釉是公司的新产品,如大板干粒、普通熔块干粒、冰晶干粒、金砂干粒等,是引领大板行业发展的创新产品。1)基础釉基础釉又称底釉或面釉,主要用于生产瓷质釉面砖,在建陶生产过程中施于坯体表面,与坯体密着、颜料熔合。其主要作用是调整砖型,促使陶瓷墨水、色料发色良好,防止生产过程出现气泡、针孔等缺陷,可有亚面、亮面、细腻面、防滑等釉面效果。2)全抛印刷釉全抛印刷釉系全抛釉和印刷釉的合称。全抛釉是一种可以在釉面进行抛光的特殊配方釉,是施于拋釉砖的最后一道釉料。全抛釉按照施釉方式不同分为淋釉全抛釉和印刷全抛釉。印刷釉是陶瓷色料的载体,有助于色料发色,使图案有质感。3)熔块干粒釉熔块干粒釉产品包括熔块干粒和其他晶体干粒及相应配套的添加剂等,客户通过全抛、半抛或不抛等加工工艺,将大板干粒、普通熔块干粒、冰晶干粒、金砂干粒等创新性的新产品应用于大板生产中。(2)经营模式①采购模式原材料的品质决定了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供应商的选择和确定由公司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采购部共同负责。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共同分析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与供应商确定原材料的质量指标,采购部则负责现场考核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供应能力,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和签订合同。公司原材料原材料采购由公司生产部根据销售计划结合库存情况制定月度采购计划。②生产模式1)陶瓷墨水是标准产品,公司根据订单和库存等确定公司的生产计划。公司的订单系统可根据公司墨水的装机台数和目前正在洽谈的拟装机台数确定公司下月的墨水用量,再根据公司的合理库存以确定公司的排产计划并组织生产。2)釉料产品兼具标准化和个性化。标准化是指釉料有标准的基础配方,但具体到某一客户则需要对产品配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向不同客户供应的同类产品的互换性较差,因此又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公司产品生产组织具体如下:公司现有客户的既有产品,客户与公司签订的均是长期订单,公司根据其订单合理安排生产和库存,确保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对于新客户和老客户采购新产品,由于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所处地域的不同,因此其坯体材料和窑炉生产条件不尽相同,公司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首先需要现场收集客户所使用的坯体材料与配方、烧成温度、关键设备的性能和指标等,研究确定产品配方。如果公司现有的产品有与之适配的产品,则直接进入客户生产线上试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后,直接进行后续生产;如果无适配产品,公司先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调整产品配方,生产样品并将样品提供给客户,由客户在其陶瓷生产线上试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后,公司正式确定该客户的产品配方,依据该产品配方,进行后续生产。③销售模式公司陶瓷材料板块销售以直销为主。(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公司作为业内领先企业,国内优质战略客户关系稳固,同时,在非洲、俄罗斯、秘鲁、墨西哥等地区,挖掘海外市场增量取得一定进展,公司将加大全球渠道布局,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此外,公司坚持研发创新和研发降本,以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4、战略资源(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战略资源业务,以位于刚果(金)的MJM公司和MMT公司为核心平台开展,主要从事钴产品、铜产品的冶炼与开采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阴极铜和钴中间品,产品直接对外销售,概况如下:①铜铜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铜精矿采选、中游粗炼、精炼和下游深加工及合金化等组成。铜的生产主要分为铜精矿采选、粗铜冶炼和精铜冶炼的三个过程。采矿阶段根据资源禀赋特性和开采工作方式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和浸出法开采;冶炼阶段分为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加工阶段的铜加工产品根据产品尺寸形态可以分为铜棒、铜管、铜板、铜线、铜锭、铜条以及铜箔等多种类型。公司主要通过湿法工艺生产阴极铜。②钴钴有众多的化合物形态,包含金属制品、钴氧化物、钴氢氧化物和钴盐,不同的钴产品性质不同,应用的领域与方向不同。钴的产业链上游以钴矿开采及其初冶炼为主,其中包含了铜钴矿、镍钴矿和其他钴矿,从中可以获得钴精矿、钴中间产品、其他含钴产品,同时含钴废料也是钴来源之一;钴的产业中游为冶炼,其中包含各种钴粉、电解钴和钴化合物等,其中钴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钴、氢氧化钴等产品;钴的下游应用广泛,主要涉及电池、合金行业,同时还用做磁性材料、催化剂等多个领域。在电池领域,三元前驱体、钴酸锂可以用于提升电池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合金领域,钴可以提升合金的耐磨性、高温强度、磁性、硬度等特性,用来生产硬质合金、高温合金等,同时可以添加在耐磨合金、超级合金中,提升合金的整体性能。(2)经营模式公司拥有完整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和销售体系,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强的供应链自我保障能力。①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在刚果(金)租赁开采、收购的铜钴矿石。铜矿石采购以伦敦金属交易所报价(LME)为基准,根据铜矿石的金属含量、品位、市场行情、供应商议价能力等确定采购价格并采购。钴矿石采购一般以英国金属导报(MB)的金属钴报价为基准,根据钴矿石的金属含量、品位、市场行情、供应商议价能力等确定采购价格并采购。②生产模式公司铜钴产品生产主要采取“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合理安排生产,提高公司的营运效率;MJM、MMT通过相关生产工艺生产阴极铜、氢氧化钴等产品,根据产能、原料、能源供给等安排生产。③销售模式公司以直销方式为主,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公司生产的阴极铜及钴中间品直接对外销售。(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金属铜市场价格持续向好,一方面,公司阴极铜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另一方面,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量提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做到了开源节流和降本增效,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概述2024年是公司实施集团化管理,全面实现总经理负责制的第一年,对标年度目标,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3,532.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90%,其中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超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67.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9,589.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41%。公司2024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扭亏为盈主要原因系:(1)报告期内,公司三元前驱体和阴极铜出货量同比去年有所提升。(2)公司持续聚焦国际化战略的落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出货量占比增长,出口业务收入持续增加。(3)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铜、钴产品产能释放,产量实现增长,综合规模效益显现:阴极铜产量19,674吨,同比增长约61%;钴中间品产量793吨金属量,同比增长约510%。报告期内,金属铜市场价格持续向好,公司阴极铜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本期业绩同比上升。(4)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情况如下:(1)积极践行研发驱动公司积极践行“人才引领,研发驱动,以创新铸造一流新材料企业”的愿景,持续推动研发创新。碳材料业务相关研发,在产品品质、量产、稳产、客户导入等方面持续推进业务发展,其中,单壁碳纳米管中试线产品已有客户验证通过和硅基负极中试线产品扩大送样测试范围。锂电材料业务相关研发,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产量的稳步提升以及工艺的持续优化,在提升产品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陶瓷材料业务则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实现了成本降低,同时通过产品创新有望引领行业新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碳材料业务板块:已授权专利5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件;正在申请中发明专利10件。锂电材料业务板块已授权专利21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1件;正在申请专利52件(含3项pct国际公开);登记著作权作品2项,参与出版书籍1本;发表论文93篇,其中SCI论文19篇,国内期刊74篇;参与制定标准共计75项,其中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41项、团体标准13项。陶瓷材料业务板块:已授权专利10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6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件;正在申请专利14件。(2)稳步推进产能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情况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了积极稳健的产能建设计划,具体进展如下:碳材料方面:目前,公司已形成“青岛+江门(古井和恩平)+龙南”三大导电剂生产基地,共6.5万吨浆料产能,其中青岛基地已形成年产2万吨导电浆料产能,江门基地通过扩产已形成年产4.5万吨导电浆料产能。锂电材料方面:公司已形成“英德+龙南+芜湖"三大三元前驱体生产基地,并配套钴镍盐产线。其中英德基地已形成年产4.4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龙南基地已形成5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芜湖基地3万吨三元前驱体产线已具备带料试产的条件,尚处于调试阶段。战略资源板块:公司刚果(金)基地已形成年产3.8万吨阴极铜产能和钴中间品0.3万吨金属量的总产能,其中MMT铜钴湿法项目一期设计阴极铜产能为年产2万吨,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的实际产能为年产2.6万吨;MJM阴极铜产能为年产1.2万吨。截至目前,MMT和MJM正在进行技改扩产,预计2024年年底时,刚果(金)基地将有6-6.5万吨阴极铜产能;到2025年年底,刚果(金)基地将有7-7.5万吨阴极铜产能。(3)海外业务效果显著碳材料业务方面,海外客户导入工作顺利进行,公司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锂电材料业务方面,三元前驱体出口超过1.8万吨,同比增长137%,行业排名前列,同时,配合海外头部客户进行产品导入进展顺利。陶瓷材料业务方面,出货量持续增加,公司计划加大在非洲、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以满足这些地区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战略资源板块,非洲刚果(金)阴极铜产量19,674吨,同比增长约61%;钴中间品产量793吨金属量,同比增长约510%,随着金属铜市场价格向好,产销量均有明显的提升。(4)深化大客户合作碳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在完成产量和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继续稳固行业头部客户的核心供应商的地位,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锂电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在稳固海外战略客户的基础上,配合海外头部客户进行产品导入,进展顺利。这不仅加强了公司与国际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陶瓷材料方面,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早已形成较好的客户结构,较好的客户结构加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公司新产品推广,将为公司维护在釉面材料行业的领先地位发挥巨大作用。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快速反应开拓海外市场,未来可期。(二)主营业务相关分析。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