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7-05-2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302662152417W
  • 法定代表人: 宣奇武
  • 董事长: 宣奇武
  • 电话: 010-87163976
  • 传真: 010-67892287
  • 企业官网: www.iat-auto.com
  • 企业邮箱: info@iat-auto.com
  • 办公地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二街7号院
  • 邮编: 100176
  • 主营业务: 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
  • 经营范围: 设计、开发汽车整车及发动机、汽车零部件;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批发汽车零部件、机械产品、计算机软件。(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手续);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销售汽车;整车产品研发(含样车制造、检测)(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阿尔特,股票代码:300825)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北京。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首家上市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中国独立汽车设计领军品牌。主营业务为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制造、新能源汽车研发等。
  • 发展进程: 发行人的前身为阿尔特有限。阿尔特有限系阿尔特开曼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5月23日正式成立,其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700万美元。2007年5月21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外资企业“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章程的批复》(海园发[2007]437号),经审查,批准阿尔特有限章程生效;同时确认:投资总额为7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700万美元,全部以美元现汇出资;经营范围为设计、开发汽车整车及发动机、汽车零部件,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5号高立二千科技大厦二层西区;经营期限为20年。2007年5月23日,阿尔特有限取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核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京资字[2007]17128号)。2007年5月23日,阿尔特有限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记注册,领取了注册号为110000450010726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7年7月11日,北京中永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验资报告》(中永勤验字[2007]第X013号),验证截至2007年7月9日,阿尔特有限已经收到阿尔特开曼缴纳的注册资本700万美元,全部为货币出资。 2011年10月9日,北京市工商局出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国)名称变核外字[2011]第187号),同意核准名称:“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1月17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大华审字[2011]3089号),确认截至2011年9月30日,阿尔特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21,017.79648万元。2011年11月19日,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就阿尔特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事宜出具了中和评报字[2011]第BJV2159号《资产评估报告书》,截至2011年9月30日,阿尔特有限净资产的评估值为21,039.83万元。2018年9月21日,北京中和谊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资产评估复核报告书》(中和谊评咨字(2018)11006号),经复核,截至2011年9月30日,阿尔特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21,039.83万元。2011年11月21日,阿尔特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阿尔特有限以截至2011年9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21,017.79648万元为基础,按照1:0.713681的比例折为15,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整体变更后,公司股本为150,000,000股;同意终止原合资合同、章程。同日,阿尔特有限全体股东作为拟设立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2011年11月21日,阿尔特有限全体股东签署《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各投资者关于终止公司中外合资企业合同、公司章程的决议》,同意终止阿尔特有限的中外合资企业合同及公司章程。2011年12月15日,阿尔特有限取得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下发的《关于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京商务资字[2011]883号),同意阿尔特有限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公司发起人于2011年11月21日签署的发起人协议及公司章程;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2,032.1725万美元增加至人民币15,000万元,其余纳入公司资本公积;同意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公司经营期限为永久存续。2011年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发行人换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京资字[2007]20179号)。2012年2月16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大华验字[2012]110号),经审验,截至2012年2月16日,阿尔特(筹)已根据折股方案,将阿尔特有限截至2011年9月30日止不高于审计值且不高于评估值的净资产折合股份总额15,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共计股本15,000万元,大于股本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2012年2月16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筹办情况的报告》、《关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选举阿尔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员的议案》等事项。2012年2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核准阿尔特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的工商变更登记,并颁发了注册号为110000450010726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稳健增长的状态,产销量分别达到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乘用车占比超85%,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销量达到492.9万辆和494.4万辆,增长率分别为30.1%和32%,市场渗透率达到35.2%,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产销数据增速继续领跑各类车型,产销量分别达到193.7万辆和19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5%和87.6%。国内汽车出海持续高增,上半年汽车出口达到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其中传统燃油汽车出口218.8万辆,同比增长36.2%;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随着自主品牌技术实力不断取得突破,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稳步攀升,20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60%,创历史新高。1、政策暖风频吹,以旧换新方案拉动内需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计划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4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汽车补贴金额进行了详细规定;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将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金额提升至原计划的约两倍。2024年上半年,汽车国内销量1,125.5万辆,同比增长1.4%。政策拉动下,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温和发展的态势。2、车路协同和Robotaxi商业化加速,智能网联化趋势增强2024年1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2024年6月,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于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政策支持下,国内多地密集启动“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加速车路协同体系规模化建设落地;同时Robotaxi商用进展超出预期,相关自动驾驶平台订单量增长迅速。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加速发展,汽车智能网联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汽车研发设计公司需要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主动布局汽车智能网联化相关技术,服务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智能化产品开发需求。3、汽车出口持续高增,中国车企走向全球得益于近年自主车企技术力、产品力的进步,中国汽车品牌已逐步立足于亚太、东欧、拉美、中东、非洲等海外市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电动化、智能化重要性快速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凭借完善的供应体系、前沿的电动智能化水平,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相比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尤其以东南亚地区为主的海外市场对于汽车小批量、智能化、电动化的改装需求更为迫切。在国际汽车市场出现的大规模汽车研发需求背景下,国内汽车研发设计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4、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推广,促进行业技术革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AI逐步应用在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大幅提升了汽车智能化水平。在汽车设计领域,AI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整理等方面表现出的创新性优势,与汽车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设计、试验等整车研发需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公司已率先在造型设计、工程开发、仿真建模等领域落地AI应用,从而简化和提高汽车研发设计工作流的效率,缩短汽车研发周期,推动实现研发设计新模式、新业态。汽车研发设计行业作为汽车产品的“孵化器”和汽车市场的“领航员”,可率先感知国内外汽车市场需求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汽车行业呈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汽车市场对驾乘体验舒适度、汽车应用场景契合度、汽车内外饰美观度、先进技术支持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汽车造型设计、工程开发、智能化软硬件开发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等核心环节的需求也有所转变,且在高性能研发工具、高效仿真测试工具、AI大模型等先进工具和前沿技术的应用下,汽车研发设计的周期不断缩短,平台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为满足新趋势下的研发需求变革,汽车研发设计公司需要前瞻布局相关技术,满足汽车生产企业对未来商业布局的规划。(二)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公司是以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主业的前瞻技术驱动型科技创新企业,正在以全球汽车市场未来需求为导向,结合公司着力推动的“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及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在汽车关键技术、智能化研发工具、核心产品及前瞻解决方案、国际市场发展等方面逐步构建国际化高壁垒生态闭环,并着力推动研发智能化体系的系统构建。图1公司核心业务与战略规划图公司对国内外汽车市场需求变化有敏锐感知,同时具备本土技术及效率优势,深谙包括欧标、日标在内的国际化标准体系。无论承接国内项目还是国际项目,公司均严格按照研发标准执行,项目质量受到众多客户的高度认可,同类项目的研发效率、质量、前瞻性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掌握的技术向营业收入的转化主要通过研发项目承接和核心零部件销售等形式实现,研发服务效率及质量、零部件产品品类和科技含量均实现全面提升。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工具逐步应用、AI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为企业实现高质、高效、低成本、个性化研发提供了优化途径,亦加速推动了全新研发理念、全新研发工具、全新研发技术的智能化研发体系的形成。作为技术领先的独立整车研发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已将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作为公司重要战略推动实施,AI大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等新技术已应用到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开发、试验等研发业务链的多个环节。公司与英伟达、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领先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积极合作,共同研讨AI大模型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从底层研发体系、中间层研发技术、应用层产品和服务等多层面深度探索汽车研发的全新整合。公司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研发体系在助力公司研发效率和研发质量提升的同时,还可向同行业及上下游企业共享公司的研发体系及工具链,促进汽车研发生态向高质量、智能化发展,推动汽车从产品的智能化向工具的智能化再向研发体系的智能化延伸。此外,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平台型企业,为积极把握不断扩容的国际需求机遇,公司已将“技术+供应链”出海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链主”优势,通过为国际客户提供研发设计、产线设计、技术授权、高性价比核心零部件产品、与优质企业联合研发推广、技术+服务等多形式实现“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的落地。随着业务生态的逐步完善,未来公司可根据国内外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研发→制造→销售”全域模块菜单式服务及一站式全链条服务等多模式选择。1、整车研发设计及平台开发业务公司整车及整车平台开发主要包含多级别乘用、商用、固定用途/特殊场景专用新能源汽车及燃油汽车平台、滑板底盘、线控底盘等全流程研发。公司整车研发、平台研发与架构设计、智能化关键软硬件研发等研发及测试业务的交付方式以图纸、数据包、样车/件及解决方案为主,整车投产支持阶段以技术支持为主。公司整车研发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定义、造型设计等八个环节,具体如下:图2整车全流程研发解决方案2、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公司在整车研发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至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已掌握动力系统、车身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零部件研发制造的关键技术,与主营业务形成有效协同。公司研发、生产的零部件产品主要分为(1)关键零部件类,包括各类域控制器产品、电磁式DHT、减速器、增程器、电磁离合器模块、电磁式动力断开机构、电磁差速锁、V6发动机等;(2)总成系统类,包括集成电机、控制器、齿轮箱为一体的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甲醇和天然气增程器总成等。(1)子公司四川阿尔特新能源主要从事电磁式DHT、电磁离合器模块、减速器、增程器、多合一动力总成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从整车层面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具有性价比高、开发周期短、适用性广等优势,能够快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实现整车性能最优化。四川阿尔特新能源研发、生产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产品的特点和用途如下:(2)子公司柳州菱特主要从事V6发动机的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内唯三具备V6发动机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已掌握冷却EGR、预燃烧室点火、高滚流比气道等新技术的设计和运用能力,具备自主开发国内领先水平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自主研发的6G3系列V6发动机具有大功率、大扭矩、高可靠、低油耗、低噪声、低排放等技术特点,并根据市场需求,对V6系列产品进行不断迭代。目前,新一代天然气及甲醇发动机已完成性能开发,并已与越野车、商用车、船舶等多类场景客户签约。柳州菱特研发、生产的V6发动机产品的特点和用途如下:(3)基于在智能驾驶、智能控制领域的布局,公司研发了区域控制器、动力域控制器、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等多品种、多系列的域控制器产品,采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多项关键技术,具备高算力处理器芯片及多路车规级以太网通道,并引入APAUTOSAR、SOA架构等新技术。目前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已应用于公司的智能驾驶产品ADCU1.0,动力域控制器已在动力总成系统搭载并通过了台架试验。图3控制器产品示意图(三)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整车研发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研发模式主要包括内部技术研发和承接项目研发两类。内部技术研发流程主要分为提案、实施、发布三大环节,研发成果绝大部分可用于具体项目执行。承接项目研发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根据项目需求,一般由多部门协作完成。随着AI等智能化工具的深度应用,公司研发模式有望实现全新升级。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可分为项目采购和非项目采购。项目采购主要根据项目具体需求采购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原材料。非项目采购主要根据公司日常运营需求,采购机器设备、电脑、软件和其它办公用品。公司根据项目具体需求,灵活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做到必要性、时效性、经济性的有力平衡。3、生产模式公司的电磁式DHT、V6发动机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采用以销定产、适当库存的生产模式。公司具备电磁式DHT、V6发动机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资质,具有先进的组装线、热试线等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系统,可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4、营销模式公司市场营销主要有行业通用的招投标和谈判性采购两种模式。除上述两种模式外,公司还独创了前瞻性研发储备推广模式,以及基于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生态赋能等方面,与其他优势资源或优质企业合作推广的模式。前瞻性研发储备推广模式是公司对前瞻性汽车造型和技术方案自发提前进行预研开发,潜在客户通过评审公司的前瞻预研成果或在此基础上提出二次开发方案形成订单意向。合作推广模式是公司基于多年形成的技术积累和国内外整车及产业链资源优势,与头部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共同实现技术或产品推广的目的。5、盈利模式公司汽车研发设计业务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整车研发设计方案或通过委派设计工程师参与客户的设计项目开发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获得收益。公司零部件业务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汽车核心零部件获得收益。概述(一)上半年经营情况概述报告期内,受下游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叠加部分客户业务发展不畅,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处于阶段性底部。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244.41万元,同比下降20.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8.81万元,同比下降123.88%。整车设计收入36,757.26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收入30,601.60万元,占整车设计收入的比重为83.25%。境外收入7,542.03万元,同比增长348.61%。2024年上半年,公司承接项目已上市车型共8款,客户类型涵盖合资、自主与新势力品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整车研发业务在手订单共8.18亿元。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零部件业务在手订单约68.55亿元(零部件订单将按年度分批执行)。1、积极把握“技术+供应链”出海新机遇,国际市场开拓稳步推进为推动国际化发展进程,公司积极推进内外部组织架构和业务布局,为“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及海外订单顺利执行提供了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出海业务取得了较大进展,海外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48.61%。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已在日本、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北京、上海设立五大研发中心,并已陆续在美国、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设立多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根据地;内部架构方面,公司已设立了国际市场营销部,配置高端国际营销人员,负责海外市场信息收集、海外市场分析、海外市场开发、营销方案策划与品牌的推广。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设立了天津阿尔特进出口有限公司,作为公司进出口业务发展的载体,并在上海临港自贸区设立了上海阿尔特领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区内已集聚上汽国际、菲亚特克莱斯勒、宝马、福特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研发设计和零部件国际集采分拨中心。公司将充分利用区域的政策、资源和服务优势,建设包含研发、生产及出口为一体的国际化基地,作为公司“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服务。公司出海战略以日本为起点,并逐步辐射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等地区。公司与海外客户保持着持续沟通与技术交流,出海业务范围涵盖设计、工程、整车出口、零部件等产品和服务。目前,公司已直接与某日系国际大型汽车集团达成合作,其直接委托公司进行汽车设计研发工作,同时公司也已承接日本其他车企的新能源整车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开发项目,正按照计划推进研发工作。2023年12月,公司与YAMATO签署《采购合同》,已按计划完成电动套件设计、零部件定点及采购、车辆试制等工作,截至本报告期末,该项目处于开发验证阶段,改制车正在进行内部测试,预计2024年四季度完成装车、通过客户验收,并达到可下订单状态;在全球其他地区,公司重点开拓东欧及中东市场,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目前,公司已与东欧主要国家部分主机厂建立了深度交流并就具体项目进行了洽谈,中东市场已与重点目标国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家的车企启动了合作项目,逐步实现全球覆盖。此外,公司积极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进一步推动公司“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落地。2024年6月,公司成为英伟达SolutionAdvisor:Consultant(解决方案顾问)合作伙伴,可为希望实施基于英伟达解决方案或技术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和专家建议;2024年8月,公司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的中国总部—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矢崎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生产跨国公司,其线束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0%,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全球性的销售网络。未来双方将依托公司的国际业务布局和矢崎的全球市场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高压电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2、行业内率先引入AI,持续探索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推动行业变革在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已率先在造型创意、仿真分析、性能预测、用户体验研究等多领域引入AI技术,并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实验室(AI.XLab)重点开拓AI创新赋能。公司在人工智能的结合上已经实现部分基础应用,包括造型领域的效果图生成及渲染、系统及整车结构的参数化建模设计分析、软件及前后处理二次开发代码生成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空气动力学仿真、碰撞仿真和热管理上的应用等,并已通过云计算结合工业软件形成对应AI模型的初步版本。基于历史项目数据,公司已建立从零部件到整车不同标准下的模型数据库和仿真试验测试结果数据库,包括NVH、碰撞安全、强度耐久、空气动力学、热管理标定等。报告期内,公司根据“AI+汽车研发数智系统”的整体架构,探索构建全新技术平台架构,融合英伟达、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等各方优势,共同打造AI时代的整车研发数智平台。具体开展工作如下:(1)Omniverse仿真平台逐步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Catia、Alias等汽车设计数据在Omniverse上的验证,完成了汽车配置器的开发,实现了设计数据在Omniverse上部分功能的应用,并通过Omniverse实现了设计上的实时协同,包括多人的工作流协同和软件之间的操作协同。目前公司已与英伟达针对Omniverse平台的应用展开合作研发。(2)“AI驱动的整车研发数智系统”持续推进开发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AI驱动的整车研发数智系统”的整体架构规划,正在验证关键通用技术点、制定整车研发数智系统功能及技术图谱/矩阵。在造型设计环节,公司正在训练基于扩散模型的汽车三维生成模型,用于快速生成高质量、多视角的汽车造型图;在工程设计环节,公司已完成部分替代仿真的降阶模型,提升了工程师性能验证的效率,降低了工程师优化性能参数的难度。(3)与国内外领先企业积极合作2024年6月,公司正式成为英伟达SolutionAdvisor:Consultant(解决方案顾问)合作伙伴,能够为希望实施基于英伟达解决方案或技术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和专家建议。未来公司将基于自身在汽车行业的研发设计经验、供应链资源、车型数据积累、国内外广泛合作的客户等系列优势,结合英伟达技术赋能与产品服务,在AI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公司希望与英伟达共同探索更多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成为AI驱动的设计智能体,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引领实现AI时代设计数智化变革。3、多个自主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自主项目研发是公司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2,354.48万元,持续推动自主研发项目的各项工作,多个前沿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具体如下:(1)整车研发设计业务1)造型设计造型设计是汽车研发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高质量发展,公司造型设计能力已处于国际前沿、国内领先水平。随着AI的快速发展,公司已率先将AI辅助造型设计工作流引入成熟的设计生产管线中。在AI辅助设计创意效果图方面,公司借助快速迭代且开源的AI图像生成应用程序,驱动造型院内部训练的、最具行业价值的汽车造型设计专属轻量化低阶Lora模型,极大开拓了开源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升了造型设计过程中信息筛选、意向图搜寻、灵感捕获、效果图呈现、氛围和情绪渲染等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利用AI辅助造型设计平台的研究和训练成果,公司已在内外部多个项目中初步实现了AI辅助二维创意效果图设计的大规模应用,在诸多项目的造型设计竞标阶段和可视化评审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AI辅助三维设计将是公司造型设计业务重要的应用方向。公司的造型设计部门已联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实验室(AI.XLab)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积极推动汽车造型设计专用模型的优化调整工作,包括模型的基础训练方式调整以及新型控制手段的应用研究,当前正逐步推进AI模型对造型设计专业的语义认知和设计精确控制方式的研究。模型优化训练完成后,预计使用汽车造型设计专用模型生成的效果图质量、控制准确性以及方案创新性将得到极大提高。此外,公司造型设计部门开展了AI造型设计应用系统的开发,以及作为系统核心的专用模型开发,以进一步简化AI在设计应用中的流程和操作步骤,提升工作效率和输出质量。图4AI模型应用于造型设计领域2)工程设计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的主要项目如下:①底盘开发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创新和需求变化。由于汽车底盘具备结构支撑、动力传递、轻量化能力、驾乘体验等多种功能,平台化、模块化的底盘开发能够大幅降低研发设计和生产成本,且底盘作为关键执行层,是智能驾驶发展的必需环节,因此底盘系统是公司研发投入的重要方向之一。a.智能化数字底盘中央集成式控制系统研发项目该项目基于公司在整车开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全研发链的研发优势,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建立全新的、先进的、高度集成的智能底盘电子电气架构。项目采用基于SOA服务的AUTOSAR分层软件架构,实现软硬件解耦,支持异构开发、OTA升级,从而实现系统快速迭代升级,将软件多域融合算法开发、功能融合作为工作核心,以实现车辆底盘系统纵、横、垂三维一体化与动力系统的协同控制,实现更好的控制性能和安全性。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线控转向产品架构功能定义,全冗余、高精度路感模拟自动控制软件算法建立、模型搭建及编译;以及台架搭载方案冻结,网络拓扑、通讯矩阵、通讯协议冻结,电源系统方案冻结。功能测试台架的搭建、HIL改造仿真环境的搭建和Carsim仿真调试也已完成。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线控转向功能台架测试工作,拟于2024年年底完成整车搭载测试验证。图5智能化数字底盘中央集成式控制系统研发项目b.ISDC分布式驱动转向平台研发项目ISDC平台是公司布局四轮独立驱动、转向及主动悬架前沿技术,继RUBIK中央式驱动转向滑板底盘平台后打造的第二款分布式驱动转向平台,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Intelligent)、集成式(Integrated)、可实现90°转向(Steer)驱动(Drive)的角模块(Corner)架构,简称ISDC平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产品架构功能定义、机电硬件结构设计选型、控制策略开发、软件算法及核心专利布局。基于模块化车体结构和分布式转向驱动,ISDC平台可实现四轮转向、驱动完全解耦,四轮可实现-40°-90°任意转向,形成斜行、后轮随动、横移、原地转向等多种特殊行驶模式,丰富车辆使用场景,助力高级智能驾驶。ISDC可做到全车型覆盖,尤其适合当前高行驶灵活性的智能物流车、无人驾驶巴士等车型。图6ISDC分布式驱动转向平台c.物流车智能底盘研发项目物流车智能底盘研发项目是公司深度融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未来市场发展需求和核心技术发展趋势的一款平台产品。该项目实现底盘和上装的解耦分离,动力源兼顾纯电和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采用全电线控底盘,匹配全冗余的EPS+EMB系统,同步搭载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产品载重高、长续航,通过集成化、模块化设计,能够基于底盘平台快速衍生多个车型产品,覆盖长途运输、港口、矿区、水泥厂等多个使用场景。该平台产品不仅能够助力整车厂在新能源、无人驾驶行业提前布局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示范场景应用企业、无人运营服务商等潜在客户快速提供电动化、智能化的线控底盘整套解决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产品功能清单和整车VTS的定义,正在开展动力匹配和底盘平台的搭建工作。d.公司的参股公司壁虎科技是一家以先进数字底盘为核心的新能源商用车公司,基于模块化、数字化、生态化的战略平台技术,提供正向开发的底盘与商用车产品。报告期内,壁虎科技基于滑板底盘技术的量产车型已经正式下线,并已获得商用车领域的量产订单,已基本实现商业模式闭环,其滑板底盘的技术能力也将与公司形成协同效应。图7壁虎科技滑板底盘与量产车型②国民车平台研发项目受电池续航里程等因素制约,新能源小型车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国民车平台研发项目借鉴日本、欧洲等小型车发展经验,从市场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出发,结合公司在汽车研发行业多年的产品、技术积累,致力于打造适合多场景、多功能、系列化的国民车产品。该项目是为满足小型车的市场需求而开发的高性价比小型车平台,支持多种车型快速拓展、迭代,围绕Z时代青年的社交、生活属性打造系列场景,基于极致的前舱布局、车门模块架构、纯平底板及多功能的座椅组合等设计,重新构建车型物理空间,打造小车型大空间、变空间、生态空间,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价值的打造和用户静态场景的体验感。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项目的架构方案设计及平台数据、产品定义及场景定义、造型趋势分析及外饰效果草图,下一步将推进项目的整车设计方案、系统技术方案、EEA架构方案等工作。③同轴电驱动及离合式辅驱系统开发项目同轴电驱动及离合式辅驱系统开发项目致力于开发一款同轴并且具备限滑及断开功能的电驱动总成,驱动电机轴线与动力总成输出轴线为同轴布置形式,可以较大幅度的缩减总成“X”和“Z”向尺寸,有利于动力总成的整车空间布置,可搭载于更广泛的车型,还可选配全新研发的具备电磁离合功能的差速器总成,使其具备轮间锁止及断开功能。项目产品可搭载于纯电两驱车型,也可作为纯电四驱车型的辅驱系统或混动车型的后驱。车辆在经济模式或中高速巡航时,断开辅驱变为两驱,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反拖的能耗损失,提高整车经济性;应用于越野工况时,离合器锁止,可极大的提升越野能力。本产品易于搭载、适用性强,且具备较高的功率重量比、功率体积比。本项目为公司创新技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为车辆驱动形式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可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研发能力。目前本项目已完成了概念设计及总成3D设计,正在进行系统的模态、强度、润滑、热管理等仿真分析,后续将陆续进行2D图纸及零部件试制。3)智能驾驶在域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趋势下,结合多年的汽车全产业链研发设计能力和服务经验,公司已基于架构平台、软件平台、物理平台、核心部件构建业务生态,形成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能力;同时锚定系统集成方案解决商的角色定位,以规划控制算法为技术核心,与产业链优质资源构建合作生态,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产品开发需求,为客户提供L2-L4级别的整车解决方案,覆盖整车设计、系统及部件开发、测试服务、场景运营等全栈式服务,具体来看:在整车开发方面,公司可基于客户对自动驾驶的功能定义和场景定义,为客户提供全栈式整车开发服务,涵盖从产品规划到样车试制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以及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设计、零部件规划、选型、设计、装配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支持;在智驾技术方面,公司从L2主动安全产品切入,现已构建了智能驾驶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开发服务,包括产品集成全生命周期导入、应用层软件开发(L2+)、新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成品测试验证等服务;在供应链方面,由公司主导、与产业链优质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L2级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分时复用方案)已完成功能集成工作,已完成法规项场景实车测试,正在进行大里程路试以增加功能的鲁棒性,并积极与意向客户洽谈量产合作;在技术服务方面,公司已为某日资车企提供平台化的ADAS设计服务,包括功能设计、法规分析、系统开发等。图8自研智能驾驶产品4)软件开发①跨域异构车载操作系统研发项目跨域异构车载操作系统研发项目基于公司在汽车操作系统应用及实践的经验积累,致力于研发跨域异构汽车操作系统及操作系统适配工具链,并开展系统软件合理性、稳定性、可靠性验证,通过技术研发以及后续市场应用推广,为行业跨域异构操作系统领域赋能。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AUTOSAR协议栈所有模块基础开发工作,在系统软件层方面,完成了系统资源服务、黑匣子、多核异构访问等开发工作;在功能软件层方面,完成了日志服务、诊断应用、OTA在线升级服务等开发工作。同时,与自研跨域异构操作系统相适配的开发工具链初版开发工作也已完成。公司将按照既定的跨域异构操作系统开发路线,陆续完成跨域异构操作系统中所有协议栈、系统软件、功能软件的功能验证及性能验证,并完成适配工具链的正确性、可靠性、便利性验证。②UERC产品体验技术与平台研发项目“UERC产品体验技术与平台”研发项目是由公司UERC用户体验研究中心(UserExperienceResearchCenter)基于近10年产品体验、研发经验与技术深度探索筹划,面向未来数字化产品体验研发的垂类专精咨询与数据服务板块战略升级项目,也是连接整车造型、性能、功能、工程、软件各板块向极致产品体验研发迈进的重要纽带。报告期内,公司自研、行业首创的用户体验数字化测评平台“优异X”已推向市场,开始为多家主机厂提供服务。该平台致力于帮助企业评价体系搭建、车辆测评、竞品分析、主客观测试于一体的数字化测试评价系统,助力整车厂实现数据化趋动、科学化决策、高质量增长的同时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图9优异X功能一体化全景图图10优异X双端平台示意图图11优异X平台使用场景(2)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1)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四川阿尔特新能源从整车层面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实现整车性能最优化。报告期内,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对核心零部件电磁离合器的应用进一步的拓展开发,从单一的结合、分离应用拓展至断开机构、差速锁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众多整车厂开发需求,目前正在进行开发和搭载验证,部分产品将逐步进入量产。报告期内,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共获得9个量产定点项目(包括意向定点、海外项目),7个样件定点项目,其中电驱动总成项目获得1家量产定点,电磁离合器获得1家量产定点、7家样件定点。同时,零部件海外市场拓展进展顺利,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已与4家客户进行方案对接和商务谈判,减速器、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等产品已获海外客户意向定点。2024年8月,四川阿尔特新能源与HDITRADINGCO.,LIMITED签署相关合同,HDI将向四川阿尔特新能源采购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DHT),预计合同总金额不低于145,100万元人民币,体现了国际客户对公司汽车研发项目、核心零部件相关经验和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标志着公司“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再度取得重大突破,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国际化发展进程。2024年下半年,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将持续提升现有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加强与国内外技术能力突出的科研院所、高校、知名汽车企业的合作研发,继续推动核心零部件海内外市场开拓。2)柳州菱特柳州菱特主要从事V6系列高端汽油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专用动力(混动、增程、代用燃料)的自主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传统燃油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产品和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在产品研发方面,柳州菱特进一步提升了V6二代机在纯燃油、混动、清洁能源增程三条技术路线的产品化开发能力,同时开发了180kW甲醇增程器总成和150kW天然气增程总成。生产方面,柳州菱特聚焦新机型过程开发项目,完成新品机型共线生产设备程序编程、设备调试、工装工具配置及过程文件编制等工作,围绕V6二代机小批量生产,完成产线柔性化共线生产准备工作。市场开拓方面,柳州菱特基于V6发动机重点推进商用车和非道路应用场景,一方面,重点开发以V6二代机为基础机型的甲醇、天然气清洁燃料系列增程器总成应用场景,目前已与越野车、商用车、船舶等多类场景客户签约,并与国内某矿业集团在不同场景下甲醇和醇氢增程器系统的应用研发达成合作;另一方面,推动基于汽油燃料传统驱动路线(主要应用在硬派越野、皮卡、中巴和船用动力场景及油电增程路线)与客户签约,同时挖掘、接洽其他意向客户和潜在客户。柳州菱特将依托现有V6+8AT平台及已开发的整车项目,整合传统动力、混合动力、增程器一体化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供应链资源,推动实现硬派越野、皮卡等车型搭载,进一步推动天然气/甲醇增程市场项目落地,及皮卡、通用动力等产品出口。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阿尔特(青岛)汽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67,579,530 13.57%
2 阿尔特(北京)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45,053,020 19.65%
3 江苏悦达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10,680,909 4.66%
4 北京亦庄普丰兴业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9,756,000 4.26%
5 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8,534,201 1.71%
6 共青城凯联新锐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8,000,000 3.49%
7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6,660,583 1.34%
8 北京基锐科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6,351,851 2.77%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