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1989-11-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200264821953P
  • 法定代表人: 张立刚
  • 董事长: 张立刚
  • 电话: 0532-88817486,0532-88817759
  • 传真: 0532-88817462
  • 企业官网: www.hanhe-cable.com
  • 企业邮箱: hanhe1@hanhe-cable.com
  • 办公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九水东路628号
  • 邮编: 266102
  • 主营业务: 集电缆及附件系统、状态检测系统、输变电工程总包三个板块于一体
  • 经营范围: 电线、电缆、光缆、电子通信电缆、导线、架空绝缘电缆、特种电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动态海底电缆、脐带电缆及相关附件、材料的设计、生产、研发、制造,提供电线电缆、海底电缆、动态海底电缆、脐带电缆敷设安装工程及相关技术服务;电线电缆、海底电缆系统的检测、智能维护、检修、寿命评估相关技术和培训服务;配电类空气加强绝缘型母线槽制造,电工器材、五金工具、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油漆、涂料、水暖器材、液压件销售;电力销售;经营本企业进出口业务和企业所需机械设备及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商品除外;经营本企业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凭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电缆行业的前沿企业。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缆及附件、电力设计、输变电工程、竣工试验、运行维护等一体化解决方案。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有国内外多家子公司。主要业务涵盖200kV及以下电缆、海底电缆、高压电缆附件、特种导线、矿用电缆、核电电缆、控制电缆、光伏电缆、高压电缆材料等。公司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参与了多个重大工程的供电保障任务。公司注重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建有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已建成高压超高压电缆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荣获多项国家认证。公司高度重视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满足自主创新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公司拥有4座立塔,拥有13条立式交联生产线,可同时生产高压电缆附件,为用户提供电缆及附件一体化服务。公司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先后参与中国线缆行业“十一五”至“十四五”发展规划、承担各类国家、省市级项目百余项。未来,公司将在巩固发展线缆业务同时,加速拓展智能检测及服务、输变电工程、氢能源系统应用、电缆高端材料制造等产业,力争将汉缆建设成为国内导向标、国际知名的电线电缆产品及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让“汉缆制造”闪耀国际市场。
  • 发展进程: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青岛汉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名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于2007年12月以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1、公司主营业务概述公司是集电缆及附件系统、状态检测系统、输变电工程总包三个板块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为电力电缆、装备用电缆、特种电缆、数据电缆、架空线等,主要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交通、通讯、煤炭、冶金、水电、船舶、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电线电缆产品涵盖百余个系列万余种规格,具备为国内外各级重点工程提供全方位配套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紧密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本年度的经营计划开展各项工作。我们以“乘势、聚能、使命”为指引,聚焦主轴线的核心竞争力,协同提升发展,依托公司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开展电缆技术研究开发,注重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降低成本,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智能化制造为契机,巩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15.98亿元,较年初增长1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总额为79.65亿元,较年初增长3.74%,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连续稳定的增长反映出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为30.29%,继续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债务风险较低。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3,230.5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229.6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310.2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46%。报告期内净利润的波动是受外部市场环境、行业竞争、公司重点产品产销政策和产品结构调整的综合影响。公司子公司常州八益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把核电站用电缆作为公司主要产品。报告期内,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三代非能动核电站严酷环境1E级电缆”系列产品,顺利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中标了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及中广核研究院的核电站用电缆项目,继续稳固了其在核电站用仪控电缆的行业地位。2、报告期内,公司采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进行产品结构及市场结构调整,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在设计方面,和有电力资质的设计院一起进行电力项目设计,研发方面,公司基于市场需求,利用公司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并针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品质,巩固及拓展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在生产方面,由于线缆行业存在“料重工轻”的特点,商品铜价格近年来波动幅度较大,存货成本高且管理风险较大。因此,公司一方面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另一方面通过套期保值预防铜价波动风险。在销售方面,公司在保持以往传统销售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销售。3、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铜价高位运行,对下游市场需求有一定影响,为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保持战略定力,紧跟下游需求,运营科学管理策略,保证了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公司在新的发展阶段焕发新的活力、构建新增长点的关键行动。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智造水平,赋能高端电缆、附件、材料等领域。公司贯彻年度经营计划,落实“降本增效”年度主题,打造端到端全流程全价值链降本增效的组织体系,提高产品设计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交付、收款售后等价值链降本增效的能力,抓紧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建设,用有效的工具技术实现经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年度经营计划的稳步推进。此外,公司更加注重学习与成长能力的培养,继续加大战略人才的引进力度,科学优化组织设计和组织架构,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效能,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稳中有进,全力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能力,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基础管理方面:(1)公司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测量、分析和评价系统,以全面预算为抓手,理顺经营逻辑,整理反馈经营指标达成情况,总结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困难,评估对后续经营计划的影响,通过内部对比、竞争对比和标杆对比活动,为改进和创新提供支持。(2)打造公司级创新平台,整合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充分激发每位员工的智慧,并围绕公司战略导向,共同提升企业的创新效能。该平台将采用项目制管理模式,设立立项评估、过程管控、效果评估及效果持续跟进四个核心环节,以全方位确保创新效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同时,积极营造全员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力支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3)推动人才结构效能的优化与提升,根据公司现有人员对组织目标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梳理。构建人效分析模型,明确人效改善与提升的具体方向。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对现有岗位职能进行合理重构,减少非增值性工作,提升各岗位的价值贡献度。(4)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园宣讲、双选会的形式,运用结构化面试、职业性格测评等工作,根据人才画像,精准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加强公司后备人才库建设。(5)优化八级工技能评价体系,全面且系统地评估与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围绕质量管控、效率提升、成本优化等关键任务,提炼了能力素质标准,并将技能水平细化为八个明确等级。通过定期的技能考核与评估机制,员工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的技能现状及其在体系中的位置,从而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与努力方向。此外,该体系还将为公司的人才培养与选拔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有效推动公司整体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公司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为满足内外部相关方的要求,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形成了现代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检验和质量监督工作的数据库,不断完善质量改进提升工作。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系统、激励机制、员工培训与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公司围绕战略目标,恪守经营理念和经营准则,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履约能力体系。(7)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行数字化转型,加大数字化投资力度,充分利用新一代的技术,如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容器云、数字孪生等技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围绕智能生产、物联感知、智能决策,已建成物联网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办公平台、数据服务中台、双碳能源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容器云平台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目前正在推进数字化采购平台、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平台、智能物流转运、自动化包装等项目进一步助推公司提质、降本、增效,缔造核心竞争力,公司正在快速的从传统的制造业变为一个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化公司。----国内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了全国第十二次电力电缆运行经验交流会的联合承办任务;助力国家电网首条自主化220kV国产绝缘料电缆线路成功投运;助力国家电网首条110kV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线路成功挂网试运行;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修复技术,在北京、济南获的工程化应用;由广州供电局联合汉缆等12家公司完成的“城市电网复杂工况下超高压电缆互联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产品鉴定,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高压电缆领域的领先地位。营销中心按照公司整体发展规划,以电网、大型央企等传统优势市场客户业务量的基础上,从扩大传统客户合作产品范围,挖掘客户特殊产品需求,利用传统客户开发上下游企业等方式方法扩大销售规模,积极进行营销策划和技术交流及培训活动,寻找新市场、推广新产品。利用信息化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了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建立更加准确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国际市场方面:报告期内中标:乌拉圭500kV输变电环网闭合项目,菲律宾圣马3期光伏项目,阿曼玛纳500MW光伏项目,埃及风电项目,尼泊尔塔纳湖水电站,科特迪瓦阿波波-阿尼亚马-阿佐佩225kV线路建设工程等。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BASH和DZHANKELDY风电项目部、中国能建国际建设集团中亚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公司、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公司和沙特分公司、中国能建国际建设集团沙特公司、广东电力设计院等进行了商务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进行重点新产品研发主要包括:自主化国产料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自主化国产料500kV海底电缆、500kV大截面平滑铝套电缆、±525大截面直流海缆、核电站用电力电缆类电缆产品、高压超高压轻量化动态电缆等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发。产学研合作方面:上半年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长缆科技、三峡建工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等。4、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及行业地位电线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通信、汽车以及石油化工等产业,其发展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走向以及各相关行业发展的影响,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线缆制造大国。目前,产业发展还不成熟、重量轻质,产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提升质量将成为行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受全球经济波动、地产债务危机,人工成本上涨的影响,电缆业务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压力和生存考验。虽然我国电缆行业发展尚存在种种问题和阻碍,但伴随着近年来国家电网、数据通信、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增加了对电线电缆产品的需求,促进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的提升,为电缆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电力一次设备行业,行业下游包括电力、轨道交通、石油、石化等,其中电力是最主要的下游行业。公司所属行业受宏观经济、基础设施等投资波动影响较大。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层面将推进电线电缆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智慧化改造。由于目前的电线电缆行业产业链发展成熟,下游的电网投资、超高压项目、新能源、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都推进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在配电网建设和改造、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和智能电网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未来电缆行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行业属于景气周期。公司作为我国电线电缆制造的龙头企业之一,以质量和服务为基础,稳健发展电缆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大体系认证,并获中国电能认证和国际知名的KEMA、DNV、UL等认证。产品档次和综合效益位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国内少数提供500kV及以下电缆及附件、敷设安装、竣工试验成套服务全套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的大型制造服务商。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