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汇川技术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朱兴明
- 上市代码: 300124.SZ
- 注册资本: 269224.618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9-28
- 大股东: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0.51%
- 董秘: 宋君恩
- 董秘电话: 0755-83185787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建新、杜玉洁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鹭湖社区澜清二路6号汇川技术总部大厦1单元101
- 概念板块: 电子元件 宁组合 富时罗素 深证100R 创业板综 MSCI中国 深股通 创业成份 央视50_ 融资融券 深成500 基金重仓 HS300_ 小米汽车 新型工业化 PLC概念 机器人概念 工业母机 储能 工业互联 新能源车 工业4.0 2025规划 智能机器 深圳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3-04-1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488656882
- 法定代表人: 朱兴明
- 董事长: 朱兴明
- 电话: 0755-83185787
- 传真: 0755-83185659
- 企业官网: www.inovance.com
- 企业邮箱: ir@inovance.com
- 办公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鹭湖社区澜清二路6号汇川技术总部大厦1单元101
- 邮编: 518110
- 主营业务: 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轨道交通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智能机器人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虚拟现实设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机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物联网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物联网设备制造;互联网设备制造;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企业总部管理;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电气安装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川技术”)创立于2003年,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定位服务于高端设备制造商,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为基础,以快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主要经营模式,持续致力于以领先技术推进工业文明,快速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精准、更前沿的综合产品及解决方案,是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佼佼者和上市企业,入选“2022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排名第42位。汇川技术拥有苏州、杭州、南京、上海、宁波、长春、香港等30余家分子公司。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所处市场地位公司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四大业务: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轨道交通。1.通用自动化业务主要面向下游OEM和EU行业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PLC/CNC)、气动元件、工业视觉系统、传感器、高性能电机、高精密丝杠、工业机器人等产品及解决方案。变频器是通过改变交流电机的工作电压和频率来控制电机转速及转矩,以满足设备节能、工艺调速等需要。伺服系统是自动化运动控制环节的核心部件,可实现对速度、转矩与位置进行精确、快速、稳定的控制。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是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化及流程工业的“大脑”,可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控制各类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外资品牌公司,包括西门子、ABB、安川、三菱、松下、施耐德、发那科、爱普生等。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与主流外资品牌相比,拥有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性价比高、客户需求响应及时等优势。公司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过程中,主要采用技术营销和行业营销策略,为行业客户提供“工控+工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约27.6%,位居第一名(排名第二、三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西门子,11.1%;安川,7.2%);低压变频器产品(含电梯专用变频器)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19.6%,位居第一名(排名第二、三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ABB,17.7%;西门子,15.9%);小型PL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13.7%,位居第二名(排名第一、三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西门子,39.3%;信捷电气,8.2%),位列内资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小型PLC工业机器人发那科,汇川技术,汇川技术,10.3%27.6%19.6%埃9斯.1%顿,其他,其他,其他,38.8%39.3%汇川技术,54.1%西门子,46.8%A17B.B7%,9.0%11.1%其他,71.6%安川,西门子,信捷电气,汇川技术,7.2%15.9%8.2%13.7%汇川技术西门子汇川技术ABB西门子汇川技术发那科埃斯顿安川其他西门子其他信捷电气其他汇川技术其他品牌第一名;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9.0%,位居第三名(排名第一、二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发那科,10.3%;埃斯顿,9.1%),其中SCARA机器人产品销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26.3%,位居第一名。在机器换人和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公司变频器、伺服系统、PLC等产品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公司基于多产品平台以及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下游行业的份额有望继续提升。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属于成长型业务。2.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机、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电源系统(DC/DC、OBC、电源总成),主要为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包括新能源客车与新能源物流车)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电驱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行使中的主要执行结构,其驱动特性决定了汽车行驶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DC/DC变换器是将动力电池输出的高压直流电转化为12V、24V、48V等低压直流电,为车灯、空调、音响等车载低压用电设备和各类控制器提供电能;OBC车载充电机是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充电机,将交流电转化为动力电池可以使用的直流电压,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外资品牌供应商。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博世集团/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德尔福集团以及日本电产株式会社等;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源系统领域的主要竞争为国产品牌供应商。经过多年的战略投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搭建起完善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在汽车体系认证方面已经获得国内和国外一流整车厂的认可。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与主流外资品牌相比,具有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良好的交付能力等优势。得益于战略客户的定点和SOP放量,公司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电机以及电源系统等产品已经形成大批量应用,具备较好的品牌影响力。根据NE时代新能源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11%,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比亚迪),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5.9%,排名第四。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4.7%,排名第五。公司新能源乘用车OB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4.6%,排名第八。伴随着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将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撑。3.智慧电梯业务产品包括:电梯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人机界面、门系统、控制柜、线缆线束、井道电气、电梯物联网等产品及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电梯控制系统是指对电梯轿厢的运行、楼层指示、层站召唤、轿内指令、安全保护等进行管理和实施逻辑、速度控制的装置。人机界面是呼叫电梯和观察电梯状态的装置,包括电梯的外呼面板、轿内操纵箱和显示器等。公司在电梯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内资品牌供应商。公司作为电梯部件供应商,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在技术、品牌、规模、大配套解决方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出于成本控制、质量管控等原因,电梯厂商将越来越趋向于采取大配套采购模式。这一采购模式的变化,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公司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产品、人机界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已经成为行业领先的电梯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供应商。由于电梯行业发展受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电梯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公司智慧业务未来追求稳健增长,并持续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现金流。公司智慧电梯业务属于成熟型业务。4.轨道交通业务产品包括: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TCMS等牵引系统。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部分外资品牌。公司凭借对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的深刻理解,已完全自主掌握牵引与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对提高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程度、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与外资品牌相比,拥有国产化政策支持、性价比高、客户需求响应及时等优势。轨道交通的业务模式,与其他业务的模式不同,属于项目型的工程交付业务。(二)经营模式公司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以TOP客户价值需求为导向,立足国内,拓展国际,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与服务,追求规模和利润双增长。1.研发模式公司产品分为标准化产品与定制化产品,产品开发采用基于IPD的集成开发模式,即根据宏观行业分析、公司战略规划、客户关键需求分析、技术发展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IPD流程包括需求管理、市场管理(产品组合管理、路标规划和Charter管理)、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管理(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产品发布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在产品开发流程中坚持TOP客户价值需求导向、产品平台化导向、基于平台产品的客户定制化导向。公司研发涵盖“技术研究、平台产品开发、定制化产品开发”。通过技术研究和预研,跟进国际领先技术,补齐关键技术短板,并对关键器件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平台产品开发,搭建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标准化平台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定制化产品开发,为行业客户提供创新的定制化解决方案。2.供应链管理模式公司基于质量管理、交付管理、成本管理的全流程运作体系建设高品质、低成本和快速交付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以计划、采购、制造、物流、质量、过程设计为核心业务的扁平化生产组织,高效柔性地保障市场要货需求。结合产品特点、客户差异化的交付要求,设计了以计划驱动资源准备,订单拉动生产制造的多层次、多结构的推拉结合供应模式。随着公司集团化业务快速提升,公司致力于整合、优化各分子公司的采购业务体系,建立高效、规范的采购业务平台,并与国内外优秀合作伙伴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销售与服务模式在工业自动化业务领域,公司在产品销售中采用业内通用的“分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即通过分销商/系统集成商将产品销售给客户,而对少数采购量大、产品个性化要求较高的战略客户则采取直销方式。同时,公司坚持“分销但贴近客户”的原则:走分销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场资源,而贴近客户则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领域,公司的销售方式主要为直销模式。(一)概述(1)经营情况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98%;实现营业利润22.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0.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7%;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2)业绩影响因素2024年上半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制造业PMI连续低于荣枯线,行业整体需求低迷。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一方面紧抓行业与细分领域的结构性市场机会,持续发挥多产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优势,另一方面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加大了降本、控费、控人、提效的管理力度。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实现较好增长。1)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为:①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下游客户定点车型SOP放量,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快速增长;②得益于传统行业订单较好增长,通用自动化业务同比实现稳健增长。2)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好增长的主要原因为:①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取得较快增长;②公司在大力投入国际化、能源管理、数字化等战略业务的同时,对费用进行总体调控,公司销售、管理、研发等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③由于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同比减少,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3)主要经营工作总结1)主要业务经营情况①通用自动化业务:产品涵盖通用变频器、通用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PLC&HMI、工业机器人、CNC(机床控制系统)、高性能电机、精密机械(丝杠、直线导轨)、气动等产品及解决方案。2024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通用自动化事业部积极应对,承压前行,凭借国产龙头品牌及多产品综合解决方案优势,抓住了下游传统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同时“战区+行业”作战模式有效落地,该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在市场拓展方面:①持续发挥行业解决方案的优势,抓住了部分传统行业弱复苏和结构性增长机会,通用自动化业务中的先进SBU板块、高端SBU板块均实现较快增长,公司在工程机械、纺织、机床、注塑机、陶瓷、金属制品与线缆、食品饮料、空压机等20多个细分行业的订单实现较好增长,行业份额进一步提升。②有效推动“战区”管理模式落地,充分激发“战区”模式下的平台与渠道优势,促成散单市场订单快速落地,通用销售SBU板块实现快速增长。③坚定推动大客户战略合作,与食品饮料、玻璃、印刷包装等行业头部OEM/终端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就推动该行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展开深度联合攻关。④坚定“渠道为王”的发展策略,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渠道体系,助力渠道业务规划和能力的提升,推动生态合作伙伴的共赢。⑤深度跟踪国内工业客户出海潮流,梳理了上百家客户海外业务机会点,“借船出海”业务得到有效落地。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驱动类产品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上半年在市场需求下滑的态势下,公司伺服系统与低压变频器均逆势增长;其中,伺服系统市场份额27.6%,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19.6%,均位列中国市场第一。②新产品销售推进良好:依托高效的产品组合销售策略和客户协同,公司工业机器人、高效电机、视觉产品、气动产品、精密机械产品等品类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整体份额跨入中国市场前三,SCARA机器人切入海外市场形成批量销售,六关节机器人持续放量并切入汽车电子产线应用。③积极布局创新性新产品:发布了MV33系列Vplus-Pin扁线永磁同步电机,率先将扁线发卡技术应用于低压工业场景中;推出了多款六关节机器人,最高负载可达300KG,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装备、锂电、光伏、物流、一般工业的大负载点焊、铆接等工艺;成功开发3MW高压永磁半直驱立磨驱动系统(HD93S系列高性能高压变频器+永磁同步半直驱电机)并通过客户实际应用测试,实现了国内立磨驱动系统国产化。在内部运营方面:①积极推进LTC/MCR等流程在业务中落地,搭建敏捷高效的流程型组织平台,支撑公司长远发展。②深化“战区”运作模式,继续发挥公司销售平台优势,同时启动“行业线+”变革,致力于打造行业代差级解决方案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75亿元,同比增长约10%,其中,通用变频器实现销售收入约25亿元,通用伺服系统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PLC&HMI实现销售收入约6.9亿元,工业机器人(含精密机械)实现销售收入约5.8亿元。②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控、电机、电驱总成)和电源系统(DC/DC、OBC、电源总成)。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市场的增速尤其突出,行业整体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得益于客户定点插电式/增程式混动车型快速放量及公司交付保障,收入取得快速增长;另外,随着新能源商用车业务的持续深耕,收入也取得快速增长。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在市场拓展方面:①定点的插电式/增程式混动车型SOP放量,使得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②客户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形成规模化销售的客户数量继续提升,来自国内新势力车企客户、国内传统车企客户、海外车企客户订单均快速增长。③销售产品多点开花,电控和电驱总成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电机和电源产品加速放量,其中电源产品增长尤为突出。④在定点方面,乘用车新增多个海内外客户主流平台项目定点,多合一总成、增程二合一产品、双电机控制器、Gen4.5代电源平台产品、SiC模块等产品均实现定点。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成、电机、电控与电源等产品均完成了新平台的迭代,第四代产品平台全面实现SOP,并全部开始大批量交付。②启动了第五代平台的预研工作。第五代平台产品主要包括:a)第五代动力总成平台:该平台兼容单电机/双电机方案,并搭配最新一代自研高压SiC功率模块,电机最高转速在第四代21000rpm转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高;b)第五代单电机控制器平台:基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功率密度相比第四代电机控制器提升超过20%,同时在智能化方面进行升级和突破。③第五代电源平台:全面升级为采用GaN功率器件的OBC和DCDC电源二合一产品,相比第四代电源平台,功率密度提升超过20%。2024年下半年第五代平台的各个产品会陆续推出A样样件,并搭载潜在客户车型进行冬季测试。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公司继续深耕轻卡、微面、重卡、客车等市场,坚定TOP客户合作战略,销售收入取得较快增长。①在国内物流车方面:公司持续保持市场份额领先。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份,公司的新能源物流车总成装机量高达75,676台,市场份额提升至47%,位居榜首。②在国内新能源重卡领域,突破了多家头部客户,电控发货量同比增长220%。③在技术平台方面,预研120万公里设计寿命相关技术,以及针对中重卡的电机电控高振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域控集成、芯片集成等技术。④在产品方面,在研800V电压平台域控多合一控制器和扁线油冷电机产品,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内部运营方面,持续提升精益运营能力和交付能力:①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与高效运营,通过落地严控成本、降低制费、提升人效及管理优化等策略,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盈利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②在产能扩充方面,国内外工厂整体产能快速爬坡:常州工厂一期和二期项目全部投产,泰国工厂量产下线,匈牙利工厂按计划推进中。③联合动力IPO事项按节奏推进。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6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③智慧电梯业务:产品涵盖电梯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人机界面、门系统、控制柜、线缆等产品及解决方案。2024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形势影响,电梯行业市场需求呈现下滑态势。公司电梯事业部承压前行,采取积极的拓展策略应对不利的市场环境,上半年智慧电梯业务收入略有下降,优于行业水平。在市场拓展方面:①大配套业务持续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5%;控制系统业务实现稳健增长。②持续探索电梯存量市场的机会点及商业模式,包括提升配件业务产值、开拓跨国企业MOD业务、打造电梯智能化技术平台和建设数字化样板点,上半年电梯后服务市场订单实现较快增长。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持续推进产品及解决方案升级迭代,推出了“极光”家用梯创新解决方案,推动家用电梯向更加智能、安全、舒适、节能的方向发展。②推出了无机房客梯解决方案,引入无接触器新技术,带来更静音、舒适、安全的乘梯体验。③推出了消防员电梯解决方案,符合最新的消防员电梯国家标准,满足消防员电梯的特殊应用场景对安全、可靠性等要求。在内部运营方面:①建设BST服务平台&海外服务平台,打造全球一体化服务竞争力。②匈牙利工厂逐渐释放产能,初步确定在印度、北美区域建立本土制造能力和仓储能力,未来将更好地满足海外电梯客户快速交付的需求,持续支撑公司海外战略的推进。报告期内,公司智慧电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23亿元,同比下滑约2%。④轨道交通业务:产品包括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TCMS等牵引系统。2024年上半年,受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基础建设投资审批收紧,在建项目进度放缓。经纬轨道积极应对,保障在手项目交付的同时,聚焦年度重点工作,紧抓市场动态,在主流市场做好运营和业务储备,蓄力待发。在市场拓展方面:①苏州地铁4号线增购10列列车,搭载经纬轨道自研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营,助力苏州地铁迈入永磁时代。②积极开拓市域牵引市场,上半年重点跟进台州以及深圳市域项目;同时抓牢绿色城轨发展机遇以及国产化趋势,全面推广永磁牵引系统以及统型方案,努力获取高质量订单。③成立新业务拓展线,实现拓展线+战区高效协作,积极推广智能环控、双向变流、空调控制器、维保改造等新业务。目前已在苏州和深圳获取智能环控试点机会,并在合肥首次获得空调控制器批量订单,逐步实现从单一牵引系统向多解决方案拓展转变。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完成永磁牵引系统2.0版本、2in1高频辅助变流器4.0版本迭代优化,在轻量化、小型化、低成本方面大幅提升竞争力;②完成了市域集成式牵引变流器、中低运量牵引系统、“健康管理”数字化诊断平台等新产品开发,其中健康管理在国内率先应用了“AI数据驱动实现轴承故障检测”功能,进一步提升主航道产品竞争力。在内部运营方面:①成立了成本委员会,从0-1打造从标前引导、合同谈判到项目交付端到端的成本管理体系,推动从获取订单向获取高质量订单转变。②发挥集团资源和平台优势,深耕轨交行业,落实轨交事业部+模式,建立与集团其他事业部的联动作战机制。③在深圳、广州等地搭建了电机产能,为后续订单交付提供保障。报告期内,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8%。⑤国际化2024年上半年,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持续落地,海外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客户资源持续扩张,为海外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全球布局方面:公司继续围绕东亚、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欧洲、美洲等区域,通过“Globalocal”的模式,在销售与服务、研发、供应链等方面全方位走向国际化。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①新设越南等子公司及办事处,并在泰国新建汇川联合动力工厂,目前已在全球设立18家子公司及办事处,支撑海外业务拓展;②加强渠道发展与管理,优化现有渠道质量,发展战略认同、能够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③新落地10家联保中心,目前已在全球拥有26家联保中心,提供本地备件支持及现场技术服务,满足全球24小时内线上服务响应。在市场拓展方面:①公司不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及功能,以满足海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海外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新推出的国际版产品可满足功能安全、宽电压、高可靠及高性能应用,助力海外市场销售。②公司“行业线出海”与“借船出海”策略持续落地,行业TOP客户接连突破。在印度、韩国、东南亚等市场,通过行业线出海的方式持续在电梯、注塑机、手机3C、车用空调、物流、测试台、纺织等行业获得批量订单,在陶瓷、风电、港口、水泥、印包等行业建立了样板点;在欧洲市场,与测试台、纺织、空调与制冷、注塑机等行业全球TOP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项目已获得批量订单。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总收入约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约6%。⑥数字化2024年上半年,公司数字化业务持续深耕工业领域的数字装备、数字能源和数字工厂三大业务方向,依托InoCube平台和工业自动化领域优势,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工业用户提供“易用、易部署、用得起”的数自融合解决方案。在市场拓展方面:①在数字装备方向,推出工业互联网实训系统、设备后服务管理系统、空压机性能测试系统、网焊机工艺管理等解决方案,聚焦工业痛点场景,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导向,不断丰富产品及解决方案。②在数字能源方向,推出的InoFEMS数字能源管理系统,在汽车、锂电、钢铁等行业实现多个项目落地,为终端用户与能源投资商提供管理、优化、运营全套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降碳目标,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③在数字工厂方向,数字岸电、数字港口解决方案、数字化水处理、蒸汽定型节能等数自融合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港口、冶金、市政环保行业批量落地;智能产线分析产品在光伏行业TOP客户批量落地,并在消费电子、汽车装备行业打造样板点;新开发的染机集控等产品,也在行业TOP客户进行样板点试用。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持续迭代InoCube数字化平台,完善了面向行业云平台的业务运营和运维能力,包括多应用、多租户适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面向第三方遗留系统的集成改造。②基于InoCube数字化平台构建Web端、移动端、边端应用能力,提升可视化构建工具的易用性,持续降低应用构建的门槛,提升构建应用效率。⑦能源管理2024年上半年,公司能源管理业务继续依托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深厚积累,聚焦能源领域“源、网、荷、储”多场景需求,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推动“双碳”战略落地。①在源侧和网侧方面:完成预期销售任务,PCS出货量达到4GW,并积极探索海外业务;组串式储能一体机正式发布并实现批量销售。②在工商业储能方面:第二代全新产品“智能全液冷工商业储能一体机”正式发布,与业内多个投资开发渠道形成批量合作订单;面向工商业离散客户群体推出的峰谷套利方案与离网备电方案也获得落地应用。③在户储方面:与产业链伙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合作开发户用光储产品,形成批量销售,打进海外市场;开发完成针对海外大户用、离网等多场景的光储产品专机,深度布局户用光储市场。④在研发方面:完成了构网型变流器的相关测试和相关认证工作,持续打造了储能产品竞争力。⑧可持续发展: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①积极研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IFRS可持续披露准则》、CBAM、欧盟电池法案、CSRD等准则和法规,提前布局,积极应对;②加大可持续的供应链建设,通过供应商大会宣导、修订供应商准入标准和供应商年度审核标准、修订供应商合约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力度;③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公司开展了年度全范围碳盘查工作,并聘请第三方对主要运营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核证,经过核证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了上年度公司总排放量的71.5%;公司主要运营点苏州汇川于6月通过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岳阳工厂6.8MWp分布式光伏也于同月并网发电;④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得到了外部评级机构的认可,公司连续两年入选标准普尔《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晨星Sustainalytics评分从2023年下半年的28分下调至23.3分(分越低代表风险越低)。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汇川投资 | 20,250,000 | 18.75% |
2 | 朱兴明 | 8,893,800 | 8.24% |
3 | 唐柱学 | 3,960,900 | 3.67% |
4 | 姜勇 | 3,960,900 | 3.67% |
5 | 李俊田 | 3,960,900 | 3.67% |
6 | 刘迎新 | 3,960,900 | 3.67% |
7 | 熊礼文 | 3,960,900 | 3.67% |
8 | 刘国伟 | 3,871,800 | 3.59% |
9 | 陈本强 | 2,373,300 | 2.20% |
10 | 张卫江 | 2,373,300 | 2.20%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