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8-01-2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6000694820
  • 法定代表人: 康路
  • 董事长: 康路
  • 电话: 010-88877277
  • 传真: 010-88877311
  • 企业官网: www.brilliance.com.cn
  • 企业邮箱: brilliance@brilliance.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东路2号院金源时代商务中心2号楼B座8层
  • 邮编: 100097
  • 主营业务: 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等多层次的行业信息化服务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计算机系统服务;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自行开发后的产品;委托加工电子产品;产品设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经营电信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经营电信业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新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晨科技)成立于1998年,是以金融行业为核心,覆盖政府机构及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行业及领域的专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供应商,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等多层次的行业信息化服务。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电子渠道及渠道整合平台、支付结算、新一代中间业务、交易银行、数据交换、大数据平台、区块链平台等软件开发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咨询、软硬件选型与部署实施等覆盖IT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服务。自创立伊始,新晨科技一直以高新技术领域为起点,为客户提供优质的IT产品与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快速稳健的发展,新晨科技(股票代码:300542)已于2016年9月正式登陆创业板。目前新晨科技在全国拥有9家子公司及7家分公司和一支高素质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新晨科技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和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通过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综合评审获得”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体系能力要求优秀级(CS4)”证书;北京市工促局颁布的“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证书。成功通过“CMMI开发模式认证(三级)、“GB/T19001-2016/ISO9001:2015认证以及GB/T22080-2016/ISP/IEC27001:2013、ISO/IEC20000-1:2018认证”。这些行业资质确保了新晨科技能为客户提供行业内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并得到了业界及客户的广泛认可。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拓和积累,新晨科技在国内信息化建设领域尤其在银行业的金融系统已经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新晨科技凭借雄厚的软件研发和项目实施实力,强大的覆盖全国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以及长期从事技术咨询、服务和项目实施的经验,使其核心产品渠道整合云平台及电子渠道产品、贸易融资结算系统、协作云平台、交易银行、区块链BaaS平台、大数据平台等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金融、公安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新晨科技”已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公司开拓新业务、开辟新领域、开发新市场并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面对新挑战与新机遇,新晨人将继续本着“科技报国、服务社会”的理念,致力将新晨科技打造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领先企业”!
  • 发展进程: 1997年11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出具海经贸【1997】262号《关于合资经营北京新晨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合同章程及董事会组成的批复》,批准北京迅通达与香港新晨出资设立新晨有限,投资总额30万美元,注册资本30万美元,其中北京迅通达人民币现金出资折合9万美元,持股30%,香港新晨现金出资21万美元,持股70%。同年12月15日,新晨有限取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核发的外经贸京字【1997】042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1998年1月24日,新晨有限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合京总副字第012709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注册资本未缴足缓发正本),新晨有限正式成立。1998年4月10日,北京中惠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惠验字9804013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1998年4月8日,新晨有限股东认缴出资额已足额缴纳。1998年4月20日和5月11日,新晨有限分别取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换发的外经贸京字【1997】003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企合京总字第012709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 2001年2月16日,新晨有限召开股东会,决议以截至2000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3,680万元按1:1的比例折为3,680万股,每股面值1元,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同年3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出具京政体改股函【2001】23号《关于同意北京新晨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新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批准新晨有限整体变更为北京新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发起人按照其所持有的新晨有限的出资比例相应持有新晨科技的股份。 2001年4月2日,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北京京都验字(2001)第0026号《验资报告》,审验确认公司注册资本3,680万元已缴足。2001年4月9日,本公司依法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领取了1100001186764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3,68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福华。
  • 商业规划: 新晨科技是以金融行业为核心,覆盖空管、军工、公安、媒体及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的专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等多层次的行业信息化服务。公司主要为金融客户提供电子渠道及渠道整合、贸易融资、新一代中间业务、交易银行、数据交换、大数据平台、区块链平台、债券综合业务、家族信托管理等软件开发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咨询、软硬件选型与部署实施等覆盖IT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服务。自设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更。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1)软件开发业务新晨科技具备深厚的软件研发实力,拥有覆盖全国的强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以及长期从事技术咨询、服务和项目实施的丰富业务经验。多年来,公司开发了电子渠道及渠道整合云平台、贸易融资结算系统、交易银行系统、协作云平台、交换平台、区块链BaaS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多种核心系列产品或解决方案,在金融、军工、公安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受好评。(2)系统集成业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系统集成相关业务,形成了从设计规划、实施、管理到技术支持与服务的完整且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咨询、软硬件选型与部署实施等覆盖IT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服务。同时,公司结合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IT基础设施增值服务,在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及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目前,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300人的系统集成团队,涵盖行业专家、技术专家以及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既能够为客户提供路由、交换、主机存储、灾备、负载均衡和安全等传统的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也能够提供全栈云、SDN、大数据、超融合、云计算等最新的系统集成技术支持。公司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系统建设、云计算/虚拟化建设、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灾备系统建设、IT系统搬迁技术服务,以及大数据平台系统建设、基于等保2.0的安全规划与建设、迅捷多厂商运维管理服务等。(3)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的专业技术服务主要是基于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及运营维护等服务,是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不可或缺的支持手段。公司已形成由标准服务、高级服务和咨询服务构成的多层次服务体系,能够从行业客户的战略方案制订、系统策划、项目建设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产品升级和行业技术咨询的服务与培训。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为行业客户提供以自有软件为核心的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和项目实施服务,并且围绕IT基础建设的系统集成服务,提供以专业化的流程体系和优秀的技术人才为支撑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以丰富的业务经验和专业技能为基础的顾问咨询服务,并从中获取收入和利润。(2)采购模式公司针对系统集成服务的主要采购商品——软硬件产品,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供应商需要经过资质审核、内部评审、商务谈判等环节,方可入围公司合格供应商目录,并且在采购环节遵循多家合格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的原则。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采购审批制度,规范日常的采购管理。(3)生产模式公司产品研发团队通过对目标市场的调研和对目标客户业务的需求分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并以自有产品为核心,根据客户的业务要求进行定制化的应用开发和部署。(4)营销模式公司通过自身搭建的销售体系或者合作伙伴的销售渠道,向各终端用户推介本公司软件产品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支持、顾问咨询等服务,通过投标或单一来源谈判的方式获取订单。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均不存在重大变化。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长期以来,公司坚持“核心价值、核心产品、核心客户、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核心价值是指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共性需求,能够实现跨行业、跨客户以及跨业务的横向推广,同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实施成本,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核心客户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了公司业务经营的稳步发展,同时还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以及业务的创新提供了便利的落地实施机会。核心产品和核心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深挖老客户需求、开拓新客户业务的动力和源泉。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来源于长期客户的持续性服务、新客户开发及新业务拓展三个方面:(1)长期客户的持续性服务多年来,公司收入较大比例来自长期客户,当该类客户大规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或升级时,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而当公司长期客户的业务趋于稳定时,公司业务拓展的进度将有所放缓。(2)新客户开发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良好的服务口碑以及过硬的业务资质,在客户新项目建设时,具有较大的拓展业务规模的机会。近年来,公司在金融、空管、军工、公安等领域先后成功开拓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客户,随着客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新业务拓展IT服务市场整体分散度较高,包含众多细分领域,并且在各个细分领域,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其中部分细分领域也会形成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在未出现行业性业务机会或革命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较难被打破,致使服务商进入其非优势领域的难度较大;反之,这种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甚至可能出现行业格局的重构。公司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准确把握行业机会与技术变革,推出有效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1、行业发展阶段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所属行业代码为I65。2024年上半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和利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收入增速由负转正。我国软件业务收入62350亿元,同比增长11.5%。软件业利润总额7347亿元,同比增长15.7%。软件业务出口254.6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软件产品收入13969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2.4%。信息技术服务收入42224亿元,同比增长12.6%,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7.7%。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6545亿元,同比增长11.3%,集成电路设计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15.1%;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5162亿元,同比增长5.8%。(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金融科技领域为核心,围绕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发展方向,不断强化研发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同时深化融合应用,在空管、军工和公安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深入,全面助推公司稳健运营,持续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2、季节性特点公司目前主要客户集中于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客户通常遵照预算决策机制,在年初完成IT投入预算的制定工作,在年中完成立项工作,在年底进行IT项目落地验收、付款,其预算、立项和采购等进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公司经营业绩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即收入和利润呈现下半年高于上半年的特点。2022年度、2023年度,公司下半年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39%、70.82%,下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81.28%、93.45%。由于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特点,因此投资者不宜简单以季度或半年度的财务数据作为推算公司全年经营业绩的依据。随着公司空管信息化等业务的发展,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述季节性波动。3、行业地位公司在金融信息化领域拥有20多年的深厚行业经验,使得公司在电子渠道及渠道整合、支付结算、新一代中间业务、交易银行、云平台应用、数据交换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凭借上述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日益增强,是目前国内少数同时为金融行业和军工行业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的供应商之一。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优秀级(CS4)”、“CMMI开发模式认证(五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GB/T19001-2008/ISO9001:2008”、“GB/T22080-2016/ISO/IEC27001:2013”、“ISO/IEC20000-1:2011”、“GB/T24001-2016/ISO14001:2015”、“GB/T45001-2020/ISO45001:2018”、“ISO22301:2019”等业内重要资质。概述2024年上半年,面对愈发复杂的商业环境及竞争加剧的行业态势,公司坚持“核心客户、核心产品”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开展,努力保持经营情况总体平稳。报告期内,公司在保障重点金融客户各项业务有序推进的同时,持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果:在区块链方面,公司获得了“一种联盟链上广播的方法”的区块链发明专利证书;在大模型方面,公司成功中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大模型项目”,并在某国有大型银行大模型领域实现了智能问答场景落地。今年以来,低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新态势并且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公司凭借多年在空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积累的丰富项目经验和深厚技术底蕴积极参与其中,同时逐步构建自身产业生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加紧实施2023年底中标的低空综合监视系统项目,已在用户现场进行联调测试,测试工作进展顺利;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低空空域申报平台在山东、辽宁、福建等地气象人影部门的推广应用,同步开展低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开发工作。此外,公司通过与相关合作厂商的技术交流,已初步形成低空防务整体解决方案规划,为后续低空防务平台软件的设计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42,116.0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82%;实现营业利润-1,109.1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6.7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431.3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01.1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2,354.1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08.0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38,199.3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63,532.92万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