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1-03-12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802062406U
  • 法定代表人: 张旭光
  • 董事长: 张亮
  • 电话: 4006509498
  • 传真: 010-62602100
  • 企业官网: www.ronglian.com
  • 企业邮箱: ir@ronglian.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10号院106号楼(荣之联大厦)
  • 邮编: 100015
  • 主营业务: 包括企业服务、物联网和大数据、生命科学三个部分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软件服务;计算机技术培训;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服务;生产、加工计算机硬件;销售机械电子设备、五金交电、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建筑材料、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租赁计算机、通讯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企业管理咨询;出租商业用房;物业管理;健康咨询(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专业承包;经营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职业中介活动。(具体经营范围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并体现在营业执照上的为准。)
  • 企业简介: 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42.SZ,简称“荣联科技集团”)是专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面向行业客户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IT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解决方案。20多年来,公司紧跟IT技术发展趋势,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服务于数万家行业客户,成为客户数字化建设的优秀合作伙伴。未来,公司将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金融、政府公用、运营商、能源制造和生物医疗等优势行业核心应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目前,荣联科技集团已发展成为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荣联科技集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服务为核心,以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两大战略方向,积极布局云服务、数据服务、自有产品及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四大业务板块,深耕金融、运营商、政府公用、能源制造、生物医疗五大行业,以先进的数字化服务赋能客户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数字中国建设助力。
  • 发展进程: 公司系于2007年12月21日由北京荣之联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荣之联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公司时的全体股东均为本公司的发起人,包括王东辉、吴敏、樊世彬等33名自然人。 2020年8月4日,公司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公司章程》的备案手续,并取得了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中文名称由“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UECGroupLtd.”变更为“RonglianGroupLtd.”;公司英文简称由“UEC”变更为“Ronglian”;证券简称由“荣之联”变更为“荣联科技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近几年数字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荣联科技作为专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积极践行数字化实践,多年来致力于客户核心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金融、运营商、政府公用、智能制造及生物医疗等行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企业服务、物联网和大数据、生命科学三个部分,具体情况如下:1、企业服务(系统集成服务和IT运维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是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现状和需求,为其提供咨询规划、系统架构、软硬件选型和交付、实施等整合服务。公司系统集成服务包括: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储存、容灾备份、网络和信息安全、智能建筑、安防系统、AI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定制开发等。IT运维服务主要面向IT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备份系统、云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各种生产和管理应用软件等。通过客户热线、定期巡检、现场支持、远程诊断、驻场外派、预约值守、备件更换等方式,保障客户系统的稳定运行。公司IT服务主要包括咨询规划、运维管理、业务外包、软件实施开发、机房搬迁、系统和数据迁移、云托管、云管理服务等。2、物联网和大数据在物联网领域,公司具备数据采集、数据接入、边缘计算、数据管理和运营服务能力,已形成公用事业(水电气煤暖)能耗监控、新能源车监控、智能建筑运管控、智慧矿山一体化协同管控方案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在大数据领域,公司具备多源数据(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和异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结构化数据库)采集能力;具备数据分类、标注、清洗和入库能力;具备数据存储、备份、脱敏、分析、展示、安全接入等统一管控能力;具备数据应用和多系统整合能力,已经在政府公用、智能制造、生物医疗行业形成细分场景解决方案。3、生命科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始终坚持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历经多年的积累沉淀,目前已经推出精准诊断平台、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生信一体机,并能提供架构咨询、数据中心建设、高性能集群建设、生信分析云平台建设的完整解决方案。(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拥有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二级、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三级、ITSS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三级、CMMI5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证书一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多项资质和认证,并通过了ISO9001、ISO20000和ISO27001、ISO45001、ISO14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报告期内,公司经严格的评估流程,成功通过了CMMI5级认证,标志着公司在软件质量、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强化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公司研发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里程碑。此外,公司还顺利完成了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一级、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DC/ISP证书、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备案、ITSS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相关资质监督审核、ISO质量管理体系换证审核等重要资质的更新年审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不断打造创新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斩获多项荣誉,收获市场和业内权威机构的认可。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公司荣获“2024边缘计算TOP100”、“2024数字生态信创领军企业”、“2024金融信创优秀服务商TOP50”、“2023-2024年度数字经济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202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奖”等多个行业影响力奖项和荣誉称号。在行业案例方面,荣联精准诊断平台助力医疗数据统一管理行业案例,荣获“2024全国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公司助力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建设案例,荣获“2024全国企业数字化应用创新优秀案例”;公司参与承建的蒙库铁矿矿山多维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荣获“2024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在厂商合作方面,公司被华为授予“飞跃合作伙伴奖”、“客户信赖服务伙伴奖”,被浪潮信息授予“战略生态伙伴奖”。1、概述2024年,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双重驱动下,IT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荣联科技立足稳健创新、深化行业布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竞争格局,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战略规划,聚焦信息技术服务与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强化技术研发、深化客户服务、精益内部管理等举措,报告期内实现了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2,162.31万元,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237,581.86万元下降14.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0.6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5,728.15万元相比,一举扭亏为盈实现107.87%的增长,整体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业务板块表现稳健、有所突破。报告期内,公司严格落实既定战略,终止了经营风险大、资源回报低的IT产品分销业务,虽然造成公司营收规模的下降,但是将资源进一步聚焦到客户应用场景清晰、需求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业务上,有效提升了整体经营质量和业务回报:1、核心业务板块持续突破(1)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在金融、政府公用、智能制造、生物医疗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驱动下,持续输出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在金融领域,公司深度参与多家国有银行及城商行的信创改造项目;在智慧医疗领域,基于AIoT技术的荣联精准诊断平台和生信分析平台覆盖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在汽车产业,依托国内领先的AI大模型重塑行业客户端的全触点平台解决方案和敏捷高效的数字化运营方案,助力多家车企赢得竞争优势。(2)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依托自研的云管平台和混合云架构,公司为政企客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同时,数据治理与AI分析平台在生物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客户数据资产价值得以释放。(3)信创业务:紧抓市场机遇,公司在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等领域形成完整信创产品矩阵,全年信创相关收入占比提升至60%+,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引擎。2、技术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6.02%。报告期内,公司在整体费用极致压缩的背景下,保障了研发投入的高强度和可持续。公司重点布局AI大模型应用、边缘计算、生物信息一体机等前沿技术,全年新增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5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6项,通过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等级CMMI5的认证,进一步巩固了行业技术领先地位。3、市场与客户结构优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头部客户深耕”与“行业覆盖多点开花”双轮策略。在巩固与大型央国企、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的基础上,紧紧抓住AI浪潮激发的众多互联网、金融客户的算力建设需求,依托长期技术积累、服务管理能力持续投入形成的竞争优势,在新兴业务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同时公司具备业务适用性广的优势在传统5大优势行业之外,积极拓宽教科研、先进制造、智慧矿山等领域的业务机会,客户粘性逐步增强,订单结构更加均衡。4、风险与挑战应对报告期内,公司尽管整体业绩稳健,但亦面临外部环境压力:受全球供应链波动导致的部分硬件交付周期延长,对项目进度产生一定影响;部分行业客户缩减IT预算,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承压。对此,公司积极通过强化供应链弹性管理、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服务附加值等举措,有效对冲了外部风险。5、精益管理保障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管理层级精简、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优化,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业务前端组织的活力。公司在有效控制各项重大经营风险的同时,加速资金和业务周转,报告期内各项费用压降30%以上。2024年,公司以技术创新与客户价值为核心,在逆势中展现了较强的经营韧性。2025年,公司将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引领者”为愿景,紧抓技术变革与政策红利,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股东、客户及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