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全称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简称 中国交建
企业英文名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市代码 601800.SH
注册资本 1627861.1425 万元 上市日期 2012-03-09
大股东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57.59%
董秘 刘正昶 董秘电话 010-82016562
所属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 陈静、李小冬
律师事务所 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
注册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85号
概念板块 工程建设北京板块中特估破净股标准普尔富时罗素MSCI中国证金持股沪股通上证180_融资融券机构重仓中字头HS300_AH股央企改革雄安新区一带一路国企改革海工装备水利建设风能铁路基建参股券商
企业介绍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2006-10-08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710934369E
法定代表人 董事长 王彤宙
电话 010-82016655 传真 010-82016500
企业官网 www.ccccltd.cn 企业邮箱 ir@ccccltd.cn
办公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编 100088
主营业务 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
经营范围 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港口、航道、公路、桥梁的建设项目总承包;工程技术研究、咨询;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以及相关成套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供应、安装;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冶金、石化、隧道、电力、矿山、水利、市政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各种专业船舶的建造总承包;专业船舶、施工机械的租赁及维修;海上拖带、海洋工程的有关专业服务;船舶及港口配套设备的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物流业、运输业、酒店业、旅游业的投资与管理;地铁运输、地铁车辆、地铁设备的设计、安装、修理、技术开发。(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企业简介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装备制造、城市综合开发等,为客户提供投资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一揽子解决方案和综合一体化服务。中交集团所属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在全球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中交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公司、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中交集团有60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有作为中国诸多行业先行者的百年老店;有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壮大的国企骨干;有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现代企业;有推动公司结构调整而成立的后起之秀;有并购而来的国内外先进企业。中交集团从事相关业务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通过几代员工的持续努力,建设了一大批代表世界、代表时代最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了成熟完备的服务,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中交集团坚持"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秉承"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企业使命,坚守"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强化"以业绩论英雄,英雄不问出处"的价值导向,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全面成为"让出资人放心、客户满意、相关利益方信任、经营者安心、员工幸福、社会赞誉"的受人尊敬的企业。
发展进程 本公司设立于2006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以《关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整体重组并境内外上市的批复》(国资改革[2006]1063号),同意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本公司。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以《关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06]1172号)批准了本公司的国有股权设置及管理方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投入本公司的净资产16,171,803千元按66.78%的比例折为108亿国家股,占总股本的100%;国务院国资委以《关于设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006]1173号)批准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设立本公司。同日,本公司发起人召开公司创立大会,决议设立本公司。2006年10月8日,公司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6年12月15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2012年3月9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商业规划 报告期,世界经济依然低迷,经济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碎片化趋势明显,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公司深入实施“三重两大两优”经营策略,狠抓现汇市场,坐稳“大交通”龙头地位,“大城市”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巩固传统“江河湖海”优势,中交海外“金字招牌”熠熠生光。公司主要业务已覆盖境内外重要战略区域,面向世界、聚焦建设的核心产业集群正在形成。2024年本公司新签合同额目标计划为同比增速不低于13.5%,收入目标计划为同比增速不低于8.2%。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额为9,608.67亿元,同比增长8.37%。新签合同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工程、城市建设等建设需求增加。业务结构不断改善,现汇规模稳步扩张,投资质效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5,362.43亿元。报告期,公司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960.65亿元(约折合27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8.88%,约占本公司新签合同额20%。其中,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总合同额137.98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新签合同额的50%。经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共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各业务按照公司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608.20亿元,预计在设计与施工环节本集团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546.29亿元。(一)业务回顾与市场策略1.国内市场报告期,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4%,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5%。报告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国家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报告期,公司扛起“大国重器”使命担当,坚定践行交通强国战略,承担交通强国建设标志性工程平陆运河,提供一体化设计建设方案。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承平高速成功入选首批交通部零碳试点项目。聚焦“3060”双碳目标,依托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赋能,持续打造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品牌,报告期实现新签合同额107.58亿元,获海南、福建等多地新签项目。全面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市政管网建设、老城区改造、人居环境及生态提升等一批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民生福祉领域积极作为。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先进技术研究,深度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挥“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产业联动优势,加大内外部资源整合力度,为市场提供一揽子、高品质“中交方案”。2.海外市场报告期,大国博弈导致国际关系加速演变,政治和经济风险不断加大,部分经济体主权债务隐患犹存,全球基建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竞争逐渐升级为产业链条与产业生态竞争,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基于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催生诸多新业态、新模式,基建行业发展面临新一轮整合,跨区域间交通互联互通需求增加,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释放大量增长空间。报告期,公司积极应对国际和行业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扎实推进“公司国际化”各项工作,持续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兼顾传统主业优势和新兴市场拓展,形成了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营质效和发展规模稳步提升。马东铁、波哥大地铁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新签沙特新城等多个重大项目,沙特市场成为亮点。新加坡新签跨岛地铁二期金文泰换乘站EPC等多个项目,形成具有中交特色的“新加坡模式”。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别在长期不断、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取得市场营销成果。牢抓围绕“非洲工业化起步”“非洲一体化发展”和“非洲自身互联互通”需求取得非洲市场新机遇。粤港澳、中亚等地成功签约一批环保和管网项目,新兴业务再添发展新动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报告期,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207.29亿美元。其中,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48.03亿美元。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累计新签合同额2,554.87亿美元。公司坚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以打造“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和“幸福城”为抓手,高水平策划实施“一带一路”沿线惠及两国政府和当地社会民生工程,坚定不移地推动海外业务向“高质量、惠民生、可持续”方向发展。3.分业务情况(1)基建建设业务基建建设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在国内及全球兴建港口、道路与桥梁、铁路、水利水电、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及环保等相关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具体包括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海外工程等。报告期,本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8,633.78亿元,同比增长9.39%。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913.91亿元(约折合271.52亿美元)。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586.13亿元,本公司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543.30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0,137.80亿元。按照项目类型及地域划分,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境外工程的新签合同额分别为458.95亿元、1,409.14亿元、127.49亿元、4,724.29亿元、1,913.91亿元,分别占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的5%、16%、2%、55%、22%。①港口建设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企业,承建了建国以来绝大多数沿海大中型港口码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本公司形成实质竞争的对手相对有限。报告期,本公司于中国境内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为458.95亿元,同比增长4.64%,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7.88亿元,本公司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11.82亿元。2024年1-6月,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沿海与内河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1,025.22亿元,同比增长9.5%。沿海港口投资热点在国际枢纽海港和南北海上运输通道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等领域,内河区域重点攻坚“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十四五”期间新增2,500公里通航目标。本公司以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和成立智慧港航产业联盟为依托,紧跟战略区域经营布局,深度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要区域,紧盯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平陆运河主体工程、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防波堤一期工程项目、重庆港主城港区洛碛作业区一期项目等重点项目。②道路与桥梁建设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道路及桥梁建设企业之一,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以及跨江、跨海桥梁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在全国同行业市场处于领军地位。公司公路业务实现了从单一产业链到全产业链(规划策划、可行性研究、投融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资产处置)的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全过程一体化咨询服务产业格局。在公路行业具有领先的技术力量、充足的资金能力、突出的项目业绩、丰富的资源储备、良好的信誉等优势,能够提供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咨询服务。在特大跨径悬索桥建造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高寒冻土技术研究方面,在桥岛隧工程等全产业链和综合一体化服务方面,形成超越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与本公司形成竞争的主要是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基建建设企业。报告期,本公司于中国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409.14亿元,同比减少31.55%,占基建建设业务的16%。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345.03亿元,本公司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351.61亿元。2024年1-6月,按照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公路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12,393.25亿元,同比减少10.4%。“十四五”期间,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以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导向,缓解区域间路网发展需求不平衡,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据统计,全国公路“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项目建设规模约42,000公里,总投资额约31,0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约10,500公里,投资额约19,000亿元;普通公路建设规模约31,800公里,投资额约12,000亿元。“十四五”中期规划调整后,更加强化前端引领和绿色低碳转型,分区域梳理穿城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繁忙路段提级扩容、干线通道、过江跨海等关键性工程。市场布局来看,粤港澳、长三角、华中、东北、西北以及京津冀等区域,市场空间较为广阔。报告期,公司紧跟交通强国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发力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市政化改造、智慧交通、“交通+新能源”等增量市场,参与建设广西省南宁二环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河南省渑池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淅川至豫鄂省界段)、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荷坳至深圳机场段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施工项目、湖南省白果至南岳(含衡山支线)高速公路施工总承包项目等多个优质公路项目。③铁路建设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锚定全面建成科技领先、管理先进、品质卓越的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综合服务商战略目标不动摇。国内市场,公司凭借自身出色的建设水平和优异的管理能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但与中国境内两家传统铁路基建企业在中国区域的市场份额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境外市场,公司成功进入非洲、东南亚等铁路建设市场,建成运营及在建多个重大铁路项目,“中交铁道”品牌名片在国际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报告期,铁路围绕完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大力推进城际铁路,加快发展市域铁路,完善路网布局,全国最长铁路隧道易贡隧道进入正洞掘进。公司已围绕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形成轨道交通业务全产业链布局。依托公司在公路、机场等产业优势,创新打造“轨道+”城市综合运营解决方案。公司坚定践行交通强国战略,成功新签江苏省宿迁市潍宿高铁江苏段站前3标项目、深圳至南宁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施工总价承包(SNSG-2标)项目等建设工程,擦亮“中交铁道”品牌名片。报告期,国家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9.6%。据统计,全国铁路共完成项目招标76个项目,总招标额1,517.73亿元。从发包量来看,公司市场份额6%,为行业第三名,路外第一名。本公司于中国境内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27.49亿元,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④城市建设等本公司广泛参与房屋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等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同时,公司加快水利水电、生态环保、城市水环境治理等新兴产业布局,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报告期,本公司于中国境内城市建设等项目新签合同额为4,724.29亿元,同比增长21.81%,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5%。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223.22亿元,本公司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179.88亿元。按照项目类型划分,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水利、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海上风电、生态环保及其他分别占城市建设新签合同额的44%、17%、5%、5%、3%、2%、2%和22%。2024年,国家将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形成更高发展需求。多项国家政策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助力优势城市群、都市圈房地产和城市更新市场总体企稳向好。民生工程释放行业发展新动能,老旧小区改造、集体租赁住房、政策性安居房、医院学校、公共服务等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双碳目标战略下,房屋建造方式加快转变,数字建造、绿色建造、建筑工业化进入发展快车道。城市人口聚集对公共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更新、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智慧停车、管网改造等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报告期,公司全面对接新型城镇化战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和城市更新行动带来的新一轮片区开发建设需求,签约重庆沙坪坝区井双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杭州市良渚新城“元城智谷”综合开发项目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片区开发模式不断成熟,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聚焦民生所需,肩负企业担当,签约湖北、成都、福建等地安置房项目,推进江苏、广州等多地改扩建项目,在民生房建领域深耕拓展。发力城市复杂交通、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细分领域,落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一期EPC项目、重庆智慧停车礼嘉片区及九曲河片区停车楼项目、成都国际领创智慧数字设施农业植物工厂中心产研园等项目,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合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致力建设美丽中国,在山东、四川等多地参与流域治理、污水处理项目。聚焦双碳目标,打造“中交海风”专业平台,上半年实现新签合同额107.33亿元,获海南、福建等多地新签项目,公司拥有多项全国领先的海上施工及运维技术,新兴业务规模效应初步显现。⑤海外工程本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海外工程范围包括道路与桥梁、港口、铁路、机场、环保、地铁、建筑等各类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报告期,本公司基建建设业务中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1,913.91亿元(约折合27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23%,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2%。按照项目类型划分,道路与桥梁、城市建设、港口、城市轨交、铁路、其他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25%、20%、17%、15%、11%、12%。按照项目地域划分,非洲、亚洲(除港澳台)、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港澳台及其他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1%、30%、20%、9%、5%、5%。公司立足全球视角,发挥主业优势,积极配合和服务国家战略,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挥在“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领域优势,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沿线民生改善,主动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报告期,公司中标塞内加尔Ndayane新港项目、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港扩建矿业码头项目、马来西亚砂拉越沙马拉组天然气管线EPCIC项目、澳大利亚昆州机车车辆扩建项目、澳大利亚悉尼西北水处理中心项目等。肯尼亚蒙内铁路安全运营7周年,日均开行6.4列客运列车、15列货运列车,累计发送旅客1286万人次、货物3287万吨。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四电系统工程正式启动,塞尔维亚鲁马快速路控制性工程塞尔维亚在建第一长隧单洞累计进尺突破3000米,秘鲁钱凯港项目1号码头泊位主体结构施工顺利完成,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完成波哥大历史最大的交通改道。报告期,公司持续深化海外升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坚决服务服从国家重大战略。深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积极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把优质资源向重点国家地区倾斜,重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卡点、堵点以及国家领导人重点关注的海外重大合作项目,统筹做好马东铁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等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深入研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建设一批“小而美”项目,讲好中交海外故事。纵深推进“公司国际化”升维。推动“公司国际化”升维,进一步整合重点国别的后台管理机构,围绕“O”的组建运行考核机制深入研究,尽快完成第三批国别组织“O”的组建。各平台公司持续夯实精益管理,通过信息化、数字化不断提升管控手。深入研判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加大公司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公路、桥梁、铁路、港口等优势领域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为提升公司海外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2)基建设计业务基建设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咨询及规划服务、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顾问、工程测量及技术性研究、项目管理、项目监理、工程总承包以及行业标准规范编制等。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企业,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公路、桥梁及隧道设计企业,在相关业务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与本公司相比,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交设计(600720.SH)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资产交割完成后,中交集团设计板块专业化整合初步完成,中交设计成为国内最大的设计类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的龙头引领作用,大力拓展高端市场,助力集团业务发展与升级。在铁路基建设计业务方面,本公司在“十一五”期间进入该市场领域,目前主要业务分布于海外铁路项目以及国内轨道交通项目。报告期,本公司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为326.56亿元,同比增长21.91%,增加主要来自于港口码头内河航道EPC项目增加所致。其中,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4.13亿元(约折合2亿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1,850.17亿元。按照项目类型划分,EPC总承包、勘察设计及其他项目的新签合同额分别是218.50亿元、108.06亿元,分别占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的67%、33%。报告期,公司持续强化传统基建设计业务的压舱石作用,重点关注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大型综合型项目,在大交通、大城市领域笃定前行;强化设计咨询前端带动作用,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形成的产业格局和新增长点,加大高端策划,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探索全产业链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全产业综合优势,推动大项目落地。平陆运河建设中,公司以一体化方案全面参与枢纽、航道、桥梁等相关工程,为项目规划策划和落地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水运业务,聚焦“双碳目标”,围绕新能源港口建设成功新签江苏华电赣榆LNG接收站项目码头工程EPC项目、江苏连云港市海州新能源项目一期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项目,推动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紧盯海港升级改造,内河航道整治市场机会,新签京杭运河湖西航道(上级湖段)改造工程EPC项目、天津南港乙烯外购轻烃原料配套项目码头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等,传统主业市场份额持续巩固。路桥业务,充分发挥公司公路设计绝对领先优势,落地杭州市新青年大道改建工程(吴兴大道-区府路大桥段)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河南南阳嵩内高速/桐邓高速工可/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项目。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签约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乡村振兴能力高效提升建设项目等乡村道路建设,拓展下沉市场份额。城市业务,坚持扎根城市、深耕城市、经营城市,签约福建省江阴港城经济区(蓝园片区)开发建设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和四川省内江市威远经开区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供水及污水处理建设-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城市开发项目。新兴产业,持续打造“中交海风”品牌,在烟台市、汕头市、东营市等全国各地开展海上风电勘查、监理、咨询工作。(3)疏浚业务疏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基建疏浚、维护疏浚、环保疏浚、吹填工程、流域治理以及与疏浚和吹填造地相关的支持性项目等。本公司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疏浚企业,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中标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报告期,本公司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96.83亿元,同比减少4.11%。其中,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6.01亿元(约折合3.75亿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063.02亿元。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企业,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业务覆盖港口疏浚、航道疏浚、吹填造地、流域治理、浚前浚后、环境工程等领域。拥有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疏浚工程船舶团队,耙吸挖泥船及绞吸船的规模居全球首位。报告期,本公司持续优化资产结构,稳步推进投资建造和购置重大疏浚船舶装备,淘汰部分老旧低效的落后船舶,优化绞吸船等装备调度机制,提高施工利用率。全国沿海疏浚投资市场相对稳定,为疏浚行业提供稳定的市场份额,起到压舱石作用;随着“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的铺开,内河航道市场投资逐年提升,京杭大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赣粤、湘桂运河等重大内河项目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注;依据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水库库容管理的指导意见》,水库清淤工程在未来十年有较大释放空间。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水运建设总投资保持稳中略升的趋势,其中内河投资为主要增长点,为公司未来疏浚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报告期,公司集中优势力量,推动重大项目经营,中标大小嶝、梅山港、小洋山、黄骅港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湖库清淤、内河航道、水利工程等转型领域取得突破。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在大生态环保、水资源增量市场发声发力,推进水源地保护、流域水生态修复、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一批具有全局带动性、目标导向性的重点项目落地。(4)其他业务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公司全产业链盾构机的装备制造、物资集中采购、金融产业支撑等业务。公司盾构装备成套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制造、维修直径3.64米至16.07米盾构机百余台,在南京纬三路/和燕路、上海机场联络线、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等大盾构项目与国际一流盾构厂商竞技创新,在跨越江河湖泊及超大、特大城市集约化发展领域建立核心优势。在福州地铁运用双模盾构,通过模式转换适应多种水文地质条件,较传统方法大幅提高施工功效,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公司物资集采模式持续优化,建立内贸企业管控方案,强化源头集采落到实处;动态调整集采目录,探索不同品类区域集采,落实地材集采工作,扩大集采效益;与境外国别区域开展区域集采工作,完善公司海外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国际化采购管理水平。报告期,本公司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1.50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11.44亿元。5.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情况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前实施部分“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上半年,国家部委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文件、组织开展多个专项行动,逐步细化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非主业投资、海外投资、PPP存量项目处理等监管要求,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稳投资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投资风险,实现投资质的有效提升何量的合理增长。“十四五”以来,公司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严格控制投资总量,引导各类资源投向重点业务、关键领域,防范行业类、区域类、模式类系统风险;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对已有制度全面梳理并系统升级,形成覆盖全口径、全流程的投资制度体系;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注重项目甄别、严格投前评审、加强投中管控、妥善化解风险、严格违规追责,稳步提升项目质量和业务结构;强化“能投会卖”,积极谋划资产盘活,提高资产周转效率。报告期,公司根据宏观政策变化情况,积极调整市场开拓及经营策略,坚持深化“三重两大两优”策略,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以提升资本回报为导向,控总量、优增量,践行价值投资理念,持续优化投资“区域结构、业务结构、周期结构、盈利结构、现金流结构”,夯实投资管理,提升投资质效,防控投资风险,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重点带动公司“进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推动“三新”业务培育壮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增长点。境内新批复项目总量得到较好控制、周期结构进一步改善、领域和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投资主体更加集中。期间落地山西省祁县至离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等系列优质路桥项目,“大交通”领域主业优势不断巩固。参与杭州市良渚新城“元城智谷”综合开发项目、重庆沙坪坝区井双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成功进入杭州、重庆等核心地区城市更新市场,“大城市”领域投资模式不断成熟,投资质效不断提升。同时,公司在推动业务发展面临着不少新的风险挑战。2023年受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减少和PPP新机制影响,地方政府及投资平台的基建投资项目前融资金需求日益增加,12省市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对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挑战。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房地产市场呈持续下行态势。尽管国家及地方政府频繁出台房地产调控优化、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政策,但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速度仍相对缓慢,行业形势依然严峻。(1)新签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情况报告期,投资类基础设施市场增速放缓,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部分重点省市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适宜投资区域进一步收窄。公司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引领做强投资,推动资源向重点项目、重要区域、重大市场、中短周期项目倾斜,严控投资总量、严把投资标准、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预算收支管理。期间来自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境内合同额为608.20亿元,预计合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546.29亿元。其中:BOT类项目、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政府付费项目确认的合同额分别是322.52亿元、177.97亿元和107.71亿元,分别占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的53%、29%和18%。(2)政府付费项目以及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情况本公司政府付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4,045亿元,累计收回资金为779亿元。本公司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1,785亿元,实现回款为1,566亿元。(3)特许经营权类项目截至2024年6月30日,经统计本公司对外签约并负责融资的并表项目(如有变化以最新统计数据为准),特许经营权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2,144.62亿元,进入运营期项目32个(另有33个参股项目),报告期运营收入为41.36亿元,净亏损为10.78亿元。经审阅,截至2024年6月30日尚未完成投资额为523.40亿元。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4.48亿元,下降2.52%。其中,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的收入为696.27亿元(约折合98亿美元),增长23.54%,约占公司收入的19%。毛利润416.59亿元,增长5.07%。毛利率11.65%,较上年同期增长0.84个百分点。营业利润181.68亿元,增长2.87%。营业利润率达5.08%,较上年同期增加0.2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181.23亿元,增长2.11%。净利润为145.28亿元,下降0.5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99亿元,下降0.59%。净利润率3.19%,较上年同期增加0.06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为0.66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374616604 57.64
2 HKSCC NOMINEES LIMITED 4418476000 27.17
3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483846064 2.98
4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95990100 0.59
5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中证基建工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32315668 0.2
6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港股通(创新策略) 25444508 0.16
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23264200 0.14
8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 21491042 0.13
9 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 20999901 0.13
10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20221555 0.12
企业发展进程
更多 北京 的企业
企业全称 企业简称 上市代码.板块 所属行业 企业类型 上市日期
国科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科天成 301571.SZ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地方国有企业 2024-08-21
北京探创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创科技 874441.NQ 专业技术服务业 地方国有企业 2024-05-10
北京泰迪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来科技 874358.NQ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中小微民企 2024-03-28
中煤(北京)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环保 874401.NQ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2-06
北京德美高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美高科 874388.NQ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中小微民企 2024-02-06
北京昊普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昊普康 874365.NQ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2-02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自科技 603082.SH 通用设备制造业 央企子公司 2024-01-30
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星宇 873806.BJ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地方国有企业 2024-01-11
慧影医疗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慧影医疗 874245.NQ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1-08
北京中科仙络智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仙络 874366.NQ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中小微民企 2023-12-29
查看更多 北京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