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全称 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简称 领益智造
企业英文名 LINGYI iTECH (GUANGDONG) COMPANY
实际控制人 曾芳勤 上市代码 002600.SZ
注册资本 700817.7819 万元 上市日期 2011-07-15
大股东 领胜投资(江苏)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59.07%
董秘 郭瑞 董秘电话 0750-3506078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杨劼、王兴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注册地址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龙湾路8号
概念板块 消费电子标准普尔富时罗素MSCI中国融资融券深成500AIPC深股通AI手机柔性屏(折叠屏)混合现实液冷概念减速器机器人概念激光雷达无线耳机超清视频富士康华为概念小米概念无线充电新能源车增强现实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概念苹果概念智能穿戴稀土永磁智能机器新材料
企业介绍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1975-07-01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700193957385W
法定代表人 董事长 曾芳勤
电话 0750-3506111 传真 0750-3506111
企业官网 www.lingyiitech.com 企业邮箱 IR@lingyiitech.com
办公地址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龙湾路8号 邮编 529000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等业务,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及光伏储能等行业
经营范围 制造、销售:磁性材料元件及其制品、合金粉末制品、微电机、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及相关技术出口;生产科研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等商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承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开展“三来一补”业务(按粤经贸进字[94]196号文经营);动产及不动产租赁;塑胶、电子精密组件制造技术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五金制品、塑胶制品、塑胶电子制品、模具;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简介 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精密功能件制造商,本公司通过持续提升研发能力和部署产业垂直整合,形成了从上游的材料、中游的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到下游的模块、充电器相结合的发展新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公司精密功能件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出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领先地位,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设定了行业标准,并进一步渗透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市场。2018年,公司登陆A股资本市场,股票代码:002600。2022年,公司先后入选《财富》中国500强、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2中国数字经济100强、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及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等。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江门市粉末冶金厂,成立于1975年,广东省江门市全民所有制企业。1994年,依据江门市委、江门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混合经济创新企业制度的意见》[江发(1993)55号]和江门市体制改革办公室《关于江门市粉末冶金厂“转机建制”试点办法的批复》[江改(1994)12号],江门市粉末冶金厂改制为江门市粉末冶金厂有限公司。 公司中文名称由“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JPMFGUANGDONGCO.,LTD.变更为GuangdongLYIntelligentManufacturingCompanyLimited。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领益智造”,公司证券代码不变,仍为“002600”。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概述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等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AI终端设备及通讯、汽车、光伏储能等行业。(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AI终端设备及通讯相关行业1.1AI终端设备相关行业2024年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领域快速落地,“AI+硬件”或将推动消费电子换机热潮,消费电子终端作为生成式AI重要的端侧接入口,越来越多的手机和电脑厂家在其产品搭载云端或本地大模型,行业迎来“AI+硬件”创新,智能终端全场景多种生态加速融合。经过公司多年的努力,积极布局AI终端硬件领域,由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厂商转型升级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提供AI终端硬件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解决方案等服务。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人工智能(AI)定义为“一种基于机器的系统,可以针对给定的由人类定义的目标,做出影响现实或虚拟环境的预测、建议或决策”。虽然AI被视为一种无形的技术系统,但它以物理基础设施和硬件为基础。AI终端电子产品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数据中心设备、大型服务器、工控机、电源设备等企业级商用电子设备,以及扩展现实(XR)等创新型电子终端产品。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XR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未来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场景的丰富及人工智能大模型交互形式的创新升级,将推动行业各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及散热、充电器、存储、屏幕等硬件端的升级,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1)AI手机市场将迎来大爆发,根据国际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开始盛行,智能手机市场充满新动能。预计2024全年手机交付同比增长5.8%至12.3亿部,AI手机出货量预估将同比增长364%达2.34亿部,渗透率约19%。预计2025年有望继续增长73.1%,2028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9.12亿部,预计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成长率为78.4%。(2)众多AIPC上市或推动PC换机周期到来,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统计,2024年第二季度配备专用AI工作负载的芯片组或模块的AIPC的出货量为880万台,占本季度PC总出货量的14%,随着各大处理器供应商的AIPC规划逐步推进,预计2024年下半年及未来,AIPC供应量和用户采用率将显著提升,2024年出货量将达到4400万台,2025年有望达到1.03亿台。考虑到AI在提高生产力、促进应用落地创新的潜在能力,国际研究机构IDC预测,AIPC有望在2027年渗透率达到85%。(3)平板电脑方面,显示技术和集成AI功能等领域的创新进一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尤其是高端平板电脑,根据Canalys统计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18%,达到3590万台。人工智能将赋能打造更具智能化、更加完善并且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驱动功能升级,不断增强电子设备的功能体验以及多设备间的互联能力、娱乐性。(4)在新技术趋势带动下,工业控制也朝着远程化/远程操控、智能化/AI智控、协同化/协同联控及开放化/开放解耦等方向发展,并涌现了众多的新的应用场景。国际研究机构IDC预计,到2028年,叠加了AI等新技术的先进工控系统市场整体将达到10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速为13%。A.散热成为制约算力提升的阻碍之一,也是限制AI终端产品创新升级的重要因素。随着AI终端行业快速发展,相关数据量和计算量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算力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大量的AI大模型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才能有效地实施,AI算力成为终端产品突破应用场景多样性和性能创新升级的决定因素。高强度、高精度的运算需求不仅仅带来了高能量的消耗,同时也产生各种发热、散热的现实问题。根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出版的《电子器件散热及冷却的发展现状研究》显示,电子产品的系统可靠性、稳定性随着半导体元件温度升高而降低。为避免过热带来的器件失效,均热板(VC)、导热硅脂、导热凝胶、石墨导热片和热管等技术相继出现、持续升级,AI终端的电子器件的散热管理越来越重要。根据散热场景热源功耗、散热要求、空间结构等特点,各类散热产品会被单独或搭配组合使用。由于在散热效率方面极具优势,VC均热板逐渐成为AI手机和PC散热的主流方案,并加速向超薄化、结构简单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技术迭代正在加速进行。未来随着5G时代高功率、高集成、高热量趋势明显,VC均热板将成为AI终端的“硬核需求”,市场仍存有较大发展潜力。随着AI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计算设备、数据中心、AI服务器等关键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提升,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等朝着更高性能升级,进一步推动散热管理系统需求提升。GPT-4等大模型出现后带来了新的算力增长趋势,算力翻倍时间明显缩短。国际研究机构IDC预计,到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47.1亿美元,市场规模增速高于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的增速,成为全球服务器行业保持景气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算力芯片更高的性能及功率,计算中心进一步提升机架功率密度,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日益提升,GPU、CPU等算力芯片朝着更高性能升级,市场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电源管理系统及散热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根据行业研究机构YanoResearch的测算,全球VC均热板市场规模预计以23.5%的年复合增速从2022年的3.12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5.87亿美元。B.AI终端产品创新升级有望从硬件端及交互内容端赋能XR(VR、AR、MR)等终端行业,带动行业加速成长。为了提升XR的感知交互体验,持续改进硬件和AI算法至关重要。XR设备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真实世界信息,以便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之间进行有效交互。AI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深度理解技术,高效地还原真实环境,并优化眼动追踪、裸手交互、面部识别等多种感知交互体验,以提高XR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发布《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及拓展元宇宙入口,加速XR头显、裸眼3D等沉浸显示终端的规模化推广,同时世界知名终端电子品牌发布的新产品有望激发用户对XR的兴趣。据国际研究机构IDC统计,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7.4%,但预计头显出货量将在今年下半年恢复增长,全年将比2023年增长7.5%。随着混合现实的兴起,以及品牌和开发商设计新的硬件和体验,XR将在不久的将来融合人工智能,并提供大屏幕体验,从而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预计从2024年到2028年,头显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43.9%。C.折叠屏手机凭借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及高附加值属性成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增长点及重要发展机遇,其中柔性OLED、铰链、转轴及UTG玻璃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逐步突破,供应链稳定性大幅提高。市场研调机构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在高端手机细分市场份额达到39%。折叠屏手机凭借创新的外观设计和差异化的体验及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娱乐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各大厂商纷纷将折叠屏手机作为抢占高端市场的新赛道,相关产品发布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估行业将进入集中爆发期。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9%,增幅创下六个季度以来新高。折叠屏手机硬件设备的基础性功能优化是现阶段各折叠屏手机品牌厂商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大厂商都在通过前沿技术不断调整和研发铰链结构、电池材料、屏幕材质,进一步优化折叠屏手机在机身厚度、重量和折痕上的基础配置,为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奠定根基,为未来折叠屏手机用户的体验持续优化和智能生态的完善提供有效支撑。当前手机厂商对折叠屏的设计理念主要分为性能导向型、轻薄导向型和轻薄全能型。由于性能导向型产品厚重的体积,便携性较差消费者接受度相对较低。轻薄导向型的厂商通过升级硬件以降低折叠屏的重量,提高了便携性,但在部分功能上做了取舍。如今国内头部厂商已经跨越了单一的轻薄阶段,在折叠屏手机中加入了更多的旗舰功能,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产品设计开始向轻薄全能型的方向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1.2通讯设备相关行业在《关于加强端网协同助力5G消息规模发展的通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不断加码、全球AI新应用持续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新基建有望助力算力网络升级,进一步推进5G建设及应用是未来政策及需求关注重点。我国在5G基础设施和用户数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88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6.5万个。其中,5G基站总数达391.7万个,比上年末净增5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占比较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我国5G覆盖和应用正持续升级,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拓展。目前,5G行业应用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超过5万个,政府、机械、医疗、交通等众多企业纷纷加入5G专网的阵营。根据研究机构JuniperResearch预测,2024年5GAdvanced和RedCap将成为促进服务收入进一步增长的关键技术,将帮助全球运营商从5G网络中获得4,00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比2023年增长32%。报告称,5GAdvanced将为通讯运营商带来新的机遇,能加强5G对XR、VR和AR应用的支持,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成为提高网络性能的关键,预测到2028年,将有超过3.6亿台5G物联网设备使用公共网络。中国移动发布的《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提出AI技术在5G技术中发挥的关键作用。AI通过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优化5G网络,提升资源利用率与用户体验,助力实现从功能到任务的运维转变,优化网络性能并节能。AI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特定场景资源需求。技术架构上,AI与5G结合,通过智能业务感知、保障、诊断等应用场景,提升网络效率、安全与性能。AI还增强移动性管理、告警处理、性能监控及节能,全面促进5G网络的智能化发展。总体来看,通讯业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5G+AI的推动下,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作为全球5G发展的领先者,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新基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这也将为通讯设备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2、汽车相关行业近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相关政策的发布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了汽车消费。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2024年上半年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销量达到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150万辆,同比增长20%。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近日发布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认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增长27%,达1750万辆,中国品牌将占据78%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提升有效的拉动动力电池的需求,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4年1-6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30.0GWh,累计同比增长36.9%;累计销量为402.6GWh,累计同比增长40.3%;累计出口达73.7GWh,累计同比增长18.6%;累计装车量203.3GWh,累计同比增长33.7%。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结构件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据新能源市场研究机构EVTank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到768.13亿元。3、光伏储能相关行业全球多个国家已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主要任务,2022年欧盟颁布分阶段屋顶光伏立法,要求到2026年所有屋顶面积大于25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商业楼必须安装屋顶光伏,所有符合条件的现存楼栋则需要在2027年安装完成,2029年后所有的新建住宅楼都需要强制安装屋顶光伏等。欧盟委员会发布了REPowerEU计划的方案,方案中具体的欧盟太阳能战略提到,计划在2025年欧盟整体光伏累计装机达到320GW,2030年达到600GW。根据国际商业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受利好政策及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有所增长等多重影响推动,全球光伏逆变器预期于2026年将达到579.3GW,自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为22.6%。国内亦不断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步伐。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跟踪系统等关键部件。光伏微型逆变器是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即插即用设备,可将单个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在各国家政策及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的驱动下,光伏微型逆变器作为转换效率较高、安全性强、维保期长、日常使用智能化程度高的逆变器产品,技术壁垒高,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市场分布在北美、欧洲部分国家,住宅用电和商户用电是微型逆变器的两大主要应用场景。据市场调研机构Mordor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微型逆变器市场规模预计为31.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77.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70%,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型逆变器需求量将达12.44GW。(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1、公司部分先进核心制造工艺作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领益智造坚信“细”颗粒度、“深”科技能够引领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在模具加工、设备开发、工艺处理、对原材料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多样化产品的集成等多方面深入实践,积极结合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出智能AOI检测系统及全自动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冲压一件流、无人阳极线、CNC智能车间等多种先进核心制造技术及工艺,将多种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能力发挥到极致。公司自动调节系统技术成熟,拥有自主硬软件专利,智能AOI检测系统在AI深度学习基础上导入轮廓线法用于零件边缘检验,通过自有产品数据集训练减少Escape/Overkill比率,实现目标功能缺陷0%漏判,实现NoTouch工艺。同时公司设计研发了独有的检测光源光照系统,对于不同产品设计定制化的检测光源及光照方案,搭配不同滤镜、暗场显微镜、角度、颜色等打光方式验证,可满足复杂形状,不同材质及反光情况产品的检测需求。全自动CCD及AOI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实现生产实时反馈调节,建立在PID算法上的实时反馈调节机制,根据CCD及AOI检测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系统进行实时调整,实现对生产误差的实时控制。该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在重点功能件产品、结构复杂及套切尺寸要求严格的产品的生产中,保证高精度生产的同时节省大量后续检查的人力。公司模切加工设备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来生产复杂的产品,模切生产线体上有两个典型的技术创新:(1)套切工艺。套切即把原本生产大尺寸产品所产生的废料同步用来生产小尺寸的产品。在线体设计上,可以实现同一个材料被切割成2个形状,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在此过程中对质量管控同步提出了更高要求。(2)不停机换料模组。传统的模切设备,在每卷材料用完换新材料时都必须停机,从而导致整个模切行业的稼动率较低。公司开发并已实现了原材料、废料和成品的不停机换料技术。这种突破性的技术使稼动率可以提高2倍。过去模切环节会产生废弃的树脂原材料,但应用循环造粒技术之后,能够将原本的废料按照“塑料薄膜废料-破碎-造粒-拉膜”的过程,实现再利用。1.3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冲压速度一直是冲压工艺挑战的技术难题,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是兼具冲压速度与高精密度、效率极快的冲压生产工艺,高速精密冲压是设备、模具加工、模具设计、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结合体,可有效减少模具开发量,适合精密件的大规模生产,最能充分体现一家现代化制造企业的技术层次和软硬件实力。公司的高速冲压技术,其速度较普通冲床提高了10倍以上,其稳定性依赖于专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加工以及整套保养系统。为了匹配高速冲压,公司还开发出高速包装机。其整合了尺寸和外观的自动化光学检测,同步导入了不停机换料技术。高速冲压与高速包装可以将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公司已在3C电子、连接器、汽车电子元器件等方面全面应用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具有一人多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了产品高品质尺寸稳定。1.4冲压连续流生产线体冲压连续流生产线体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场地集中的高效生产方式,广泛应用在小型冲压连续模零件、需焊接或贴合组装类产品领域,主要结合料带冲压、清洗、焊接、检测、落料等工序连线作业,且AOI及摆盘包装工序在同一个区域完成,可根据产品工艺增减连线工站。公司利用连续模料带连接所有的制程,包括冲压、清洗、焊接、检验和包装。典型的技术创新有:(1)循环清洗系统。冲压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水和清洗液来清洁产品。公司开发了循环清洗系统来节约用水,一条红色管道用来收集使用过的废水,并集中输送到中央处理系统,经过过滤后,另一条蓝色管道会重新将其注回清洗机内。此外,三层垂直清洗机可以将清洗效率提高3倍,并节约了设备占地面积。通过导入这套循环清洗系统,共可以节省70%的水、60%的清洗液和30%的占地面积。(2)模块化焊接设备。每一代的冲压产品都会有新的特征,对自动化也有新的要求,因此自动化设备的通用性至关重要。模块化焊接设备在不同生产工序之间实现了装置的共用。当线体需要从产品A切换到产品B时,只需替换一部分装置。该设计可以缩短30%以上的线体切换时间,提高了线体的稼动率,减少了设备投资。公司目前已经有2款产品在模块化线体上生产。公司已经将模块化设计理念也延升至检验和包装等其他工序的相关设备上,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线体的标准化水平。冲压一件流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产品一致性好,工艺流程中通过AOI检验包装在线进行,无中间仓储及物流过程,有效反馈并控制产品质量,工站增减灵活,有效降低产品成本。1.5无人阳极线及CNC智能车间公司的全自动阳极氧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配方并回收化学品和废水。阳极氧化生产车间有大量自动引导车(AGV)在同步运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与产品的接触。AGV在生产线之间实现产品的搬运时与上下料设备自动对接,在机械手的配合下,完成阳极氧化的产品从阳极氧化线体搬运至自动上下料线体。整个阳极生产过程已实现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周转,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保证更高的产品质量。公司的CNC车间配备了大量AGV与机器人,有序管理生产节奏。AGV自动实现CNC的装夹工作,通过数据信号指引,将已经加工完成的产品从机器中取出。AGV也会进行新刀具更换和旧刀具回收。夹具装卸和刀具更换都在生产管理系统下精准进行,大大提高设备稼动率。此外,CNC智能车间还配备了一键测量实验室。以前,每台检测机都会配备一名操作员进行零件测量。现在,一键测量技术可以通过AGV来替代操作员进行自动装夹,提高检测设备的利用率。最重要的是,检测完成后,数据可以自动传输到生产管理系统,并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与加工参数的自动补偿,大大缩短了机台的调试时间并节省了技术资源。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采用各类先进核心制造工艺,科学运用精益生产改善方法和管理工具,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改善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提高人工效率。2.1AI终端设备及通讯AI终端设备及通讯行业是指AI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按照终端产品应用可以分为AI终端设备板块及通讯板块。AI终端设备板块涵盖了各类人工智能(AI)终端电子产品,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数据中心设备、大型服务器、工控机、电源设备等企业级商用电子设备,以及扩展现实(XR)等创新型电子产品。通讯板块主要涉及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及信号处理组件等。作为世界领先的AI终端硬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厂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AI终端设备所需的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等业务的产业链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公司具备模切、冲压、CNC和注塑等工艺流程的技术,电子相关产品下游应用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XR等AI终端设备领域。公司积极打造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加速在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探索,持续关注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围绕包含XR、机器人等AI终端的硬件产品探索在自身业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协同。同时,公司也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运用到自动化生产的工业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多种类、多功能的数控化、自动化设备,致力于建设技术装备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车间,打造高效的现代化智慧工厂。2.1.1AI终端设备相关产品智能手机方面,公司顺应高端折叠屏手机轻量化及性能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积极尝试使用新材料碳纤维进行折叠屏结构件设计、研发及生产,优化铰链及屏幕结构,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折痕影响及整体机身重量。公司碳纤维结构件作为屏幕支撑板的关键零件,具备高强度、低密度、模量好,兼具导电及散热佳的特性,逐步替代不锈钢材料进入折叠手机行业,通过热固性碳纤材料的热压实现0.15~0.2mm厚的产品。行业头部客户的相关折叠屏及其他中高端手机机型已采用公司碳纤维结构件,并实现量产出货。散热管理系统方面,公司已经具备热管、均热板等散热零部件、空冷散热模组、水冷模组、石墨片、导热垫片、导热胶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及系统性散热解决方案,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XR、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AI相关应用服务器等各类终端电子产品。公司为客户提供铜、不锈钢、纯钛等不同材质的VC均热板散热方案,VC均热板的原理是相变导热。铜材质VC均热板由纯铜打造的内部封闭且中空的内壁组成,内壁布满毛细结构,并填充纯水作为冷凝液,散热过程包括传导、蒸发、对流、凝固等步骤,形成一个水气并存的双相循环系统。高端产品中不锈钢均热板与铜材质均热板相比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散热效率,有助于提升散热性能,纯钛材质VC应用在高端折叠屏手机中,可以实现更轻、更薄的效果。公司的各类超薄VC均热板及散热解决方案被多款中高端手机机型搭载并实现量产出货。人形机器人方面,人形机器人属于公司产品应用下游,公司重视人形机器人市场机遇的开拓,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领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与HansonRoboticsLimited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就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优化升级、量产测试等方面展开合作。公司具备机器人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以及自动化方案设计等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公司研发的工控机器人、控制系统及相关技术应用于包括并联机器人、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六轴工业机器人、微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码垛机器人、仿生双臂机器人、超高精度双工作台等。公司研发的智能工业控制器具备驱控一体高度集成,图形化编程,适用广,可驱控各型工业机器人。公司研发的CSV减速器属于RV减速器的进化类型,在传统的摆线针轮减速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结构紧凑、高刚性、高精度、低噪音、速比范围大、体积轻巧、小型高效等特点。深圳市领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可为工业机器人和机器人制造设备提供设计、工程和制造解决方案,公司机器人业务的相关产品的量产情况取决于下游客户需求及行业发展情况,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智能穿戴方面,公司为全球XR领域头部客户提供软质功能件、注塑件、散热解决方案、充电器等核心零部件。公司AI终端设备相关业务的主要产品、服务如下:(1)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公司对各种金属(如不锈钢、铝合金及钛合金等)及各种非金属(如碳纤维、胶类、泡棉、丝网)材料,采用针对性工艺及表面处理方法,同时结合专有自动化和视觉检测技术,制成各类型满足客户在尺寸、外观及性能等方面严格要求的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是指在设备中传递运动或提供支撑作用的组件,其中精密结构件是满足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高性能要求的起支撑作用的金属、塑料或其它非金属结构件。结构件生产涵盖从研发、模具制造、注塑、喷涂、CNC加工,到组装等整个流程。生产设备皆互相连接,具有关键制造流程智能化及整体制造过程自动化等特点。(2)模组模组泛指专用功能件,由一个以上零件(如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组成,经多种工艺加工组合而成,功能全面,可嵌装到多种终端产品。借助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上长期累积的技术与经验等优势,公司模组业务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提升垂直整合的能力。公司拥有散热模组、背光模组、射频模组、马达模组、转轴模组、声学模组、键盘模组、触控板模组及无线充电模组等多个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3)产品方案及ODM产品AI终端设备方面,公司基于强大的综合研发能力及在精益制造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向重要客户提供ODM服务及产品解决方案。2.1.2通讯业务通讯业务方面,公司凭借通信研发中心强大的研发能力及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上长期累积的技术与经验等优势,在新型通信领域持续研发,向重要客户提供通信设备核心组件。公司产品已覆盖基站滤波器、双工器、主干网回传双工器、可调双工器、极化正交转换器(OMT)、室外合分路弹元(OCU)等5G基站器件、组件及子系统。2.2汽车公司目前已布局动力电池方壳电芯钢/铝外壳、圆柱电芯铝壳、顶盖/盖板、防爆阀、正负极软连接、转接片等电池结构件产品及柔性软连接母排、注塑件等其他汽车相关精密结构件,起到传输能量、承载电解液、保护安全性、固定支承电池、外观装饰等作用的部件,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具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抗静电性等特定功能,在动力锂电池的材料成本构成中,一般而言精密结构件占材料成本比重在10%-16%之间,另一方面,也逐步切入车用的刹车系统解决方案一线品牌。在车内电子电气件也布局无线快充,并自研自制快充线圈(Coils),更好地适配品牌方充电协议,满足不同设备间的同时充电。基于公司在消费电子累积的精密制造、研发设计能力等方面,建立独有的领益竞争优势。公司凭借领先的精密制造、研发设计和商务拓展能力,在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中迅速崛起,以高标准产品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的重要供应商。2023年8月公司子公司与德国某整车厂(OEM)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了《提名协议》,为其供应动力电池盖板、模切件以及相关注塑、冲压件,协议的顺利履行预计将累计增加公司2025年至2029年收入约人民币22亿元。公司正积极拓展汽车其他相关产品线,如汽车散热模组、充电产品和车载充电机等。2.3光伏储能公司光伏储能板块主要产品为微型逆变器、功率优化器、储能PCS及光伏无线网络通讯模块,提供光伏储能关键产品方案,用于将太阳能模组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公司与国际领先的光伏储能领域客户在合作开发、生产等方面建立了深入合作,为其提供微型光伏逆变器等产品的代工服务,其相关终端产品的全球市场覆盖率保持领先。公司光伏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协同性强,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精益智造、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供应及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深厚积累迅速提升市场份额。产品方面,公司主要以ODM合作方式与国际领先的光伏储能领域客户共同开发新型微型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并为其提供代工服务。公司同时具备户外储能电源等新型储能产品的整体生产能力。3、行业地位公司是精密制造行业中极少数同时覆盖了上游原材料、中游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业务的一站式智能制造商之一,产品应用于AI终端及通讯产品、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储能等多个下游市场。目前公司在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品质及综合运营效率等多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向超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四)公司经营体系聚焦组织创新升级,“四个圈”准则协同联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降低运营成本与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竞争力。公司秉持“成本想要下来,能力需要上去”的工作方针,聚焦由商务(BD)、研发(R&D)、运营、职能组成的“四圈”准则,四圈协同联动支撑公司的稳健发展。首先,商务遵循“客户至上”的宗旨,根据公司的策略在市场端精心挑选赛道和客户,这是核心圈;其次,研发围绕客户的需求和行业趋势,进行领先技术的研发,这是创新圈;接着,运营部门需要围绕着商务和研发的需求全方位落地执行,实现良率、效率和成本最优化,提升运营效率,这是执行圈;最后,职能部门根据所有圈层的需求提供服务,并提供策略指导和各支持体系运行机制,这是支持圈。1、生产体系公司一直以来秉承着工匠精神,高度注重产品的精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严格把控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设定了行业标准。同时,公司不断投入研发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在精密模具设计、材料应用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公司的主要客户多为国际知名消费电子产品品牌厂商及其指定的上游供应商,其采购需求多为定制化的精密功能件,且采购量往往较大,对所采购产品的品质要求及生产商的生产交付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品质管理能力及按时交货能力至关重要。公司主要采用“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根据自身采购需求,提前向公司提供相应采购计划,公司在获知不同客户需求计划并综合考虑后,结合公司产能统筹安排相应的合理生产计划。在整体的制造流程中,公司通过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可追溯至零部件批次管控系统(Traceability)、AI光学视觉检测(AOI)、订单物料及ERP的集中监控系统收集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通过利用永动机及一线流等独家技术,自研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多系统交互、设备自交互、标准化的工厂管理及实时的资源协调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2、研发体系公司的具体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产品的工业设计和性能开发、精密模块的设计、制造和生产工艺,以及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公司具备系统化的三级研发平台,即工研院、工学院、BG/BU研发中心。工研院专注于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针对创新材料、仿真、散热、减能减排等重点方向,结合产学研合作,协助BG/BU研发中心对未来的产品及前沿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配合客户前期设计研发工作并提供解决方案。针对客户新产品的功能需求,先由研发部门启动研发程序,待样品试制成功后与客户进行确认,制作SOP(标准作业程序)、SIP(标准检验程序)等程序进行批量生产。工学院通过系统的实践化教学及精益化指导,向员工培训最新的生产技术及精益理念。工学院下辖IE中心和质量中心,IE中心主导集团精益化生产,结合IT数字化让效益精进可视化,并组织各BG/BU的IE类工程师精益活动及精益指标达成。IE中心还建有供学员实习的四化道场(精益化、自动化、智能化及数字化),以及供学员实践的数字孪生智能化车间;每周开展精益教学,针对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学,每年培养/维持精益师超过800人,培训场次超过100场,受训人员超过2,000人。随着精益工艺发展,公司从传统精益转向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园区实行低碳化和智慧化;分布的领域也从生产扩散到周边单位,让精益思维前移到设计研发,让精益理念扩充到全员。3、采购体系公司自行采购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机器设备、模具、夹治具及其它生产辅料,部分供应商由终端客户指定或在其建议的范围内选择,其余为公司采购、质量等相关部门把关挑选。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及其物料的认证评估、物料价格确定及供货时间安排等。公司选择供应商的一般流程如下:公司通常会根据客户提供的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由PMC部门结合存货库存情况对原材料进行分解,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并下推至采购部门执行采购。采购订单下达后,采购部通过ERP系统对订单执行状态进行动态跟踪,若生产计划发生变化则相应调整采购订单。物料到达后,质检人员对物料进行抽检,决定是否接收,并将抽检结果录入公司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检验合格的产品交接给仓储部后进入仓库备用。公司携手供应商伙伴共同建立负责任供应链,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了《供方管理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绿色产品管理程序》等内部管理制度以规范供应链管理工作,持续优化供应商管理办法,要求供应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及环保责任,制定《绿色产品有害物质管控标准》,为公司内部及供应商提供产品、原材料、零组件、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辅材等提供环境管理物质禁用、限制及管理的依据,从而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销售体系公司销售体系由国内业务营销体系和国际业务营销体系两大营销体系构成。公司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产品,集团商务中心(包括业务、产品管理和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开发新客户及获取产品订单。为关键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进行实时跟踪客户的需求,并在研发、采购和生产等多个方面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客户提出采购需求时,项目组及时组织研发、生产、采购等部门进行技术及项目整体可行性评估并编制报价单。客户接受报价及样品验证合格后,公司将根据公司生产能力、价格、品质、交货期等因素确定订单数量。同时,公司对每个终端客户品牌配备客户焦点团队(CFT)系统。每个CFT由产品管理、工程、质量和运营团队的关键成员组成,为指定的终端客户品牌对应的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服务。5、质量管理体系公司质量管理方针为“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以质量第一为重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持续改善为恒心”。公司不断完善产品质量,通过独立的业务线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新项目开发,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公司设立了独立于厂区运营的质量中心以负责质量管理,各级质量部门根据业务特性制定相关制度并强化质量管理。集团不断完善及改进ISO9001/ISO14000/ISO45001/QC080000等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在国内外拥有的41座工厂均已具备质量体系认证,其中21座工厂已通过IATF16949认证,15座工厂已通过VDA审核。公司会定期进行质量稽查审核,自主稽查频率达每年1,000余次,客户审核频率达每年500余次,同时公司依据以上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HSPM手册》《EHS管理手册》以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并且制定了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内外审核、QCC、六西格玛、质量精益会议及管理评审等手段,精准识别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需求与机遇,确保体系持续适宜、充分且有效。公司设定的各类质量指标均能得到有效完成,公司入料和出货LAR目标值分别为98.5%和99.0%,实际值分别为98.9%和99.2%,元器件和模组充电器制程良率目标值分别为98.0%和99.0%,实际值分别为98.5%和99.3%。此外,公司注重对质量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具有VDA审核员十余位、六西格玛绿带人员600余位、六西格玛黑带人员30余位。公司2024年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91.20亿元,同比增长25.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7.67亿元,公司新业务收入规模提升幅度较大,精益化运营效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1)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方面,得益于领先的精益制造能力及在AI终端的制造领域的提前布局,2024年上半年公司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176.40亿元,同比增长29.80%;因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毛利率16.53%,同比下降5.21个百分点。A.手机、PC、平板、MR、机器人相关产品收入增长较快,部分新产品业务收入规模大幅度提升,但盈利能力与原有业务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B.碳纤维产品、散热模组、电池模组等终端相关零组件在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毛利水平。(2)汽车业务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公司汽车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显著。2024年上半年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0.18亿,同比增长42.90%。(3)光伏储能业务方面,受客户订单阶段性下降等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光伏储能业务收入3.99亿元,同比下降56.35%。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领胜投资(江苏)有限公司 4139524021 59.07
2 领胜投资(深圳)有限公司 4139524021 59.07
3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293529993 4.19
4 曾芳勤 144536846 2.06
5 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 45975000 0.66
6 汪南东 39445586 0.56
7 曹云 22100000 0.32
8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高端制造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21794617 0.31
9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20711900 0.3
1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产业升级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18536500 0.26
企业发展进程
更多 广东 的企业
企业全称 企业简称 上市代码.板块 所属行业 企业类型 上市日期
深圳市沛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沛城科技 874553.NQ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4-09-20
广东豪德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豪德数控 874530.NQ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4-09-12
蘅东光通讯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蘅东光 874084.NQ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4-09-03
广东省天行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天健新材 874508.NQ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24-08-22
深圳市夏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夏瑞科技 874503.NQ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4-08-16
深圳市龙图光罩股份有限公司 龙图光罩 688721.SH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8-06
深圳市博实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博实结 301608.SZ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大型民企 2024-08-01
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绿联科技 301606.SZ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地方国有企业 2024-07-26
深圳市拓普泰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拓普泰克 874475.NQ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4-07-24
乔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乔锋智能 301603.SZ 通用设备制造业 大型民企 2024-07-10
查看更多 广东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