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广东建工
-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060.SZ
- 注册资本: 375439.324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6-08-10
- 大股东: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70.05%
- 董秘: 林广喜
- 董秘电话: 020-33974869
- 所属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方建新、朱文岳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广深大道西1号1幢水电广场A-1商务中心20层
- 概念板块: 工程建设 广东板块 深股通 破净股 深成500 融资融券 新型城镇化 绿色电力 机构重仓 抽水蓄能 储能 碳交易 氢能源 乡村振兴 PPP模式 一带一路 国企改革 粤港自贸 水利建设 风能 太阳能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1-12-27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0007349924088
- 法定代表人: 谢彦辉
- 董事长: 张育民
- 电话: 020-61776998
- 传真: 020-33976964
- 企业官网: www.gdsdej.com
- 企业邮箱: gdjg002060@vip.163.com
- 办公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流花路85号建工大楼9楼
- 邮编: 510013
- 主营业务: 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等领域的工程建筑施工;水力、风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风电塔筒、光伏支架、建筑材料等制造业务;勘测设计与咨询服务
- 经营范围: 国内外、境内国际招标的建筑、公路、铁路、市政公用、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各类别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机电工程、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隧道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工程技术研发及转化;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固定式、移动式启闭机等制造安装;公路、铁路、水务、水电、城市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实业投资,对外投资;工程机械销售;起重机械制造、安装、维修(具体按照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及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经营);国内船舶管理业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上市公司,队伍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华东水力发电工程局101工程处,在建成了新中国自主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福建古田溪水电站后,奉命南下承担起广东水利建设重任;2001年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设立粤水电,总部设在广州市;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名称:粤水电,股票代码:002060)。粤水电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市政公用、公路、房屋建筑、机电安装等4项总承包一级资质,主要从事基础设施的施工建设、投融资、设计咨询、运行管理,和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开发、运维管理,以及风电塔筒、导管、钢管桩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打造形成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的设计、施工、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服务链;下设10余家经营机构,项目遍及全国近30个省区及东南亚地区。企业注册资金达12亿元,年营业收入达143亿元,总资产超过319亿元。粤水电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工作站等多家科技创新平台,积聚了雄厚的科技优势,获国家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项,拥有核心技术7大项、中国专利188项,编制省部级工法59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0部。现有员工4000多人,其中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工、国家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高级职称等专家人才、高端人才500多名。作为广东省水利建设的龙头企业和地铁建设的主力军,粤水电承建了新丰江水电站、飞来峡水利枢纽、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乐昌峡水利枢纽、鉴江供水枢纽、潮州供水枢纽等省内重大水利工程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南昌、武汉等城市地铁;近年来,大力进军工程PPP、EPC领域,承建了珠三角水资源配置、韩江高陂水利枢纽、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垦造水田、练江环保整治、粤东三江连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同时,也肩负着广东省三防机动抢险一队、广东省水利机动抢险一队重任。2003年开始,粤水电进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近年来更是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全力发展清洁能源业务,在新疆、广东、湖南、山东、甘肃、海南、甘肃等省区拥有投产发电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约164万kW;年清洁能源发电达36亿kWh,营收达17亿元,净利润3.5亿元,风光发电资源存量约1000万kW,与海装风电、太湖能谷、金风科技、兴邦能源、珠海富山工业区多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发展大基地、氢能、“源网荷储”清洁能源一体化业务。粤水电还是华南、西北地区知名的风电塔筒、水工金属制造商,在广州增城、阳江、新疆奇台、巴楚建设了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厂4座,年产能达到2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陆上、海上风电项目的塔筒、导管架和光伏支架、输水钢管;主要客户包括华电、中广核、国电投、国家能源、广东能源、粤海等大型发电、水务集团。粤水电承建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大禹奖”“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詹天佑奖”等行业最高奖项。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等几十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未来,粤水电将大力发展水利、市政、公路、新能源建设等大基建、新基建产业和“风光水”“源网荷储”等新能源产业,致力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型城乡建设综合服务商和清洁能源投资开发运营商”。
- 商业规划: 公司是广东省国资委监管的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等,拥有集“建筑设计、技术研发、投资开发、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大建筑业”产业链条,以及水力、风力、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及装备制造业务。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一是提供集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综合工程服务;二是用于满足企事业、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清洁能源电力;三是用于风力发电配套的风电塔筒、光伏发电配套的支架装备以及用于工程建筑施工的预制件等建筑材料;四是为各类建设工程提供测绘测量、前期策划咨询、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等专业技术服务。(一)行业发展情况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延续恢复向好态势。随着国家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国内建筑市场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138,312亿元,同比增长4.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建筑业对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进程加速推进,2024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供应能力稳步提升,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公司将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工程建筑施工板块,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投资业务,积极拓展装备制造和勘测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创造更好的经营业绩。1.工程建筑施工(1)市政工程施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对出行方式的多元需求,全国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一体化建设以及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1700公里,“十四五”时期,全省共安排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约20,020亿元,其中轨道交通8,800亿元。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十四五”期间,轨道交通计划投资1,889亿元,至“十四五”期末,城市轨道(地铁+有轨电车)通车里程超过900公里,其中地铁通车里程力争达到860公里以上。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立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实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构建起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十大行动框架,提出了53项重点任务。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5.3万公里左右,普速铁路11.7万公里左右;国家高速公路里程达到约13万公里;普通国道里程约27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约1.9万公里;民用颁证运输机场数量约280个。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集约化复合化水平明显提高,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过95%,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超过80%。基本建成5个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广东省普通国省道“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全省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项目计划投资1,837亿元,其中新改建工程约1,509亿元、路面改造工程约147亿元、养护专项工程约175亿元、省级应急中心建设约2亿元、服务设施建设约4亿元。(2)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十四五”期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62平方米。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乡一体化水平更高,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调稳步推进,产业集聚辐射能力大幅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12月印发《广东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民生十大工程”聚焦10大领域,谋划实施27项重点任务。其中:住房领域民生工程,2023-2027年,新增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77万套(间、户);交通领域民生工程,2023-2027年,新增县道及通行政村、省级产业园区、3A景区公路等重要节点公路升级改造超过1.97万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1200座,完成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1.2万公里。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广州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广州市住房发展以“美丽宜居,活力安居”为愿景,力争筹建和供应城镇住房131万套,努力满足和解决300万人的住房问题。新增新建商品住房供应力争累计达到65万套;力争筹建公共租赁住房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60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到2025年,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36平方米,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力争到2025年底前,纳入城市更新三年实施计划的83条城中村基本完成回迁安置房建设,其余100条城中村回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力争新增棚户区改造2万套。(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加强水治理、水资源配置及抽水蓄能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未来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纲要》,国家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加强跨行政区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的建设;完善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协调配套,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加强重点水源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实施防洪提升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根据《广东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十四五”水利建设项目共为95项,总投资规模8,201亿元,“十四五”投资规模4,050亿元。2.清洁能源发电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战略和目标,同时也是中国国家能源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清洁能源发电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着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能力,重点建设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黄河下游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根据《广东省陆上风电发展规划(2016-2030年)》《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到2030年底,广东省建成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000万千瓦;通过陆上风电开发建设,带动广东省风电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形成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海上施工及相关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海上风电产业体系。3.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四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将逐步成长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根据我国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清洁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7亿千瓦,其中预计新增水电装机容量86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2.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3亿千瓦,直接拉动清洁能源装备市场需求,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满足12亿千瓦以上装机需求,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等目标。根据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重点布局以阳江、汕头、揭阳、汕尾为引领的沿海经济带深远海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集群,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云浮、潮州为引领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以惠州、湛江、汕尾为核心起步区的CCUS产业集群,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高效光伏关键装备和原辅料产业基地。围绕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区建设珠三角海上风电研发和总部基地。加快建设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高效光伏研发中心,强化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在光伏逆变器、光伏生产设备、光伏浆料等领域的优势地位,鼓励中山、江门等地培育壮大光伏产业,促进龙头企业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生产基地。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芯显车药”,大力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主导产业,支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世界显示之都”、万亿“智车之城”,同时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引导规模化制造业用地集聚。用好增量空间和存量低效用地,抓大项目、大企业,布局“双城、三片、多个产业组团”,建设270平方公里的连片大产业、大平台,引导先进制造业规模化、连片化发展,加速成形起势。4.勘测设计与咨询服务我国勘测设计行业发展跟随着国家经济整体趋势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发展态势转变,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拓展了行业业务新空间。工程勘测设计行业内的企业主营业务将由传统的勘测设计业务向覆盖工程建设产业链全过程的设计、咨询、项目管理、总承包等多元模式升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行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未来勘测设计企业会更加注重设计产品的品质,追求质量更优、效益更好、效率更高的可持续增长,以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稳步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效益显著提高,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勘察设计相关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诚信体系初步建立,勘察设计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技术管理创新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标准化、集成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二)经营模式1.工程建筑施工建设经营模式主要为单一施工模式、投资人+EPC模式等。(1)单一施工模式,公司在拥有的工程承包资质范围内提供施工总承包服务以及工程专业承包服务。根据进度按月计量和收取工程款。(2)投资人+EPC模式,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地方基础设施投资,以EPC模式承担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后期运营通过使用者付费、项目经营性收入等方式收回项目投资。2.清洁能源发电业务模式主要为投资、建设、运营,收入来源为售电,公司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在取得有关政府机构下发的清洁能源项目批复或备案证后,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项目运营期,公司将所发电力销售给电力公司,通过其电网线路实现电力上网,按照上网电量和上网电价确认公司电力销售收入。3.装备制造业务模式主要为承接项目、材料采购、加工制造、运输发货,收入来源为装备货款;承接项目后,公司采购生产原材料,加工制造成约定的成品,运输至合同约定的地点交货,收取货款。4.勘测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模式主要为在资质范围内通过投标、直接委托等方式与客户签订合同后,按照项目进度计划,提交相应的勘察设计咨询成果,对施工全过程提供设计技术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设计费、勘察费、咨询服务费等。(三)市场地位1.工程建筑施工国内建筑市场需求大,建筑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通过不断提高品质、创新服务模式和加强品牌推广等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公司工程建筑施工主业包括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等,拥有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四类五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施工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先进,产业链条完备,是区域龙头地位的新型城乡建设建造服务运营商。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业务上,公司承建了一批大型市政管廊、污水管网、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梅州市江南新城棚改区地下综合管廊、广花一级公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快捷化改造配套工程施工、广州琶洲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揭东区枫江流域污水干支管网完善工程项目等一批大型市政管廊、污水管网项目。轨道交通施工技术先进、经验丰富,设备精良,拥有46台盾构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参与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北京、成都、南昌、武汉、无锡、宁波等地的地铁建设,承建了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首期工程、十四号线一期工程、东莞地铁一号线、广佛环线城际轨道交通GFHFG-1标、珠三角城际新白广XBZH-1标等项目。公司承建广东省2021年农村公路桥梁安全保障整治工程建设总承包WQGZ02标段、禅意大道EPC项目、太平大道(S118)建设工程(二标段)施工总承包、南大干线(新化快速至莲花大道)-石化大道至东二环高速工程施工等一批省道、国道、城市快速道路、高速公路、桥梁等建设项目,具备在中大型江河及恶劣地质、水文等环境下修建道路桥梁的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业务上,公司承建了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广东鑫业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广州发展天津西青区750MW风力发电项目EPC、林洋五河1200MW风光储一体化基地三期150MW风电项目、广东省职教城、广州国际文化中心项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二号航站楼、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周边临空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小场-平山二期(第二批))设计施工总承包(标段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工作区房建及配套设施工程施工总承包、白云机场国际4号货站(联邦快递华南操作中心)、梅州揭阳汕头河源佛山棚户区改造项目等一批教育、医疗、科研、新能源、文体场馆、机场设施建设项目和棚改项目,在建筑工程施工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广东省内重大建设项目的承担者和主力军。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业务上,公司承建了广东飞来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广东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四川省通济堰渠、沙湾水电站、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引韩济饶水利建设工程、大封门水库扩容工程、广东电白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项目—基础配套工程(水利部分)等项目。同时,公司具备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土建、水库库岸防护等工程施工资质、先进技术及丰富经验,先后参与了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清远抽水蓄能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肇庆抽水蓄能电站、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全国尤其是在广东、四川、湖南等地区具备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是区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龙头企业。2.清洁能源发电清洁能源发电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国有企业在清洁能源发电行业占据首要地位,具有技术丰富、资金充足等优势,企业实力对其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起决定性作用。公司拥有优良的市场开拓能力,丰富的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运营以及风电塔筒、光伏支架制造等方面经验,项目建设高质高效,科学运营管理,有效控制成本,项目收益良好。公司清洁能源发电业务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广东、海南、山东等地区。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累计已投产发电的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405.859万千瓦,其中水力发电38.05万千瓦,风力发电73.412万千瓦,光伏发电294.397万千瓦。3.装备制造公司装备制造主要围绕建筑业及建筑关联产业、清洁能源装备等方面,包括盾构机、顶管机、塔吊起重设备等建筑机械制造,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轨道交通预制构件、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生产,水工金属结构、启闭设备等金属结构制品制造,陆地风电塔筒、海上风电塔筒及管桩、光伏支架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务。在盾构装备技术方面,所属华隧建设,在盾构技术领域上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在顶管装备技术方面,所属广东基础自主研发了国内最大(W8800×H5500)矩形断面顶管机,可以实现“土压/泥水”双平衡模式的自由切换施工,填补了国内双模式矩形顶管机的空白。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方面,公司拥有陆上、海上风电塔架制造相关20项知识产权,在广东广州增城、阳江、云浮,新疆奇台县、巴楚县、喀什草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成都共设有8个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共46万平方米、16条塔筒生产线、11条光伏支架生产线,年设计产能约30万吨,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跻身国内风电塔筒制造第一梯队;在建筑材料制造方面,所属广东建远建筑装配工业有限公司以制造销售预制建筑部品部件为主营业务,成为全国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华隧建设所属广州华隧威预制件有限公司超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被评为国际领先技术。4.勘测设计与咨询服务公司具备城乡规划,勘察,测绘及建筑、市政、公路、水利工程设计等甲级资质,业务范围涵盖项目的前期策划咨询、规划、建筑、市政、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特种施工等专业领域,拥有一支近1500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其中具备各专业高级职称达250多人,各类注册工程师150多人,拥有5家以设计为主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能为各类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公司在文化、教育类建筑的设计佳作不断,位于清远市的省职教城项目包括五所院校的新校区建设,是比肩广州大学城的特大型教育建筑集群项目。清远四馆一中心、广州永庆坊二期、珠海金湾航空城文化中心、省港大罢工纪念馆等文化建筑不断刷新着南粤大地的城乡风貌。“绿色、生态、环保、节能”代表着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从先进的设计理念出发,注重全面技术创新和工程经验的积累,在装配式建造与绿色建筑技术等领域异军突起。(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93亿元,其中工程建筑施工实现营业收入234.98亿元,同比下降23.91%;清洁能源发电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增长30.68%;智能装备制造实现营业收入11.51亿元,同比增长13.24%。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2,630,045,497 | 70.05% |
2 | 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 | 176,244,333 | 4.69% |
3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 | 105,430,000 | 47.92% |
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25,417,121 | 0.68% |
5 | 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6,940,000 | 7.70% |
6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13,326,700 | 0.35% |
7 |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0,101,210 | 0.27% |
8 | 陈良 | 7,670,000 | 0.20% |
9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7,176,000 | 0.19% |
10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中证基建工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6,223,824 | 0.17%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