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国神华
- 企业英文名: China Shenhua Energy Company Limite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1088.SH
- 注册资本: 1986851.995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7-10-09
- 大股东: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69.52%
- 董秘: 宋静刚
- 董秘电话: 010-58131088
- 所属行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注册会计师: 段瑜华、郑紫云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西滨河路22号
- 概念板块: 煤炭行业 北京板块 中特估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上证50_ 央视5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中字头 HS300_ AH股 央国企改革 央企改革 铁路基建 稀缺资源 煤化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4-11-0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710933024J
- 法定代表人: 吕志韧
- 董事长:
- 电话: 010-58133399,010-58133355,010-58131088
- 传真: 010-58131804,010-58131814
- 企业官网: www.csec.com,www.shenhuachina.com
- 企业邮箱: ir@csec.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西滨河路22号
- 邮编: 100011
- 主营业务: 煤炭、电力的生产和销售,铁路、港口和船舶运输,煤制烯烃等业务。
- 经营范围: 本集团许可经营范围包括煤矿开采和煤炭批发经营。本集团一般经营范围包括项目投资;煤炭的洗选、加工;矿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专有铁路内部运输;电力生产;开展煤炭、铁路、电力经营的配套服务;船舶的维修;能源与环保技术开发与利用、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进出口业务;化工产品、化工材料、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物业管理;以煤炭为原料,生产、销售甲醇、甲醇制烯烃、聚丙烯、聚乙烯、硫磺、C4、C5。
- 企业简介: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神华)成立于2004年11月8日,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旗下A+H股旗舰上市公司,H股和A股股票分别于2005年6月15日、2007年10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上海证交所上市。中国神华是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煤炭、电力、新能源、煤化工、铁路、港口、航运七大板块业务,以煤炭采掘业务为起点,利用自有运输和销售网络,以及下游电力、煤化工和新能源产业,实行跨行业、跨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和运营模式。公司参评“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以2246.36亿元品牌价值位列能源化工领域第5名,蝉联能源上市公司第1名;连续两年入选《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获评中国百强企业、中国道德企业等荣誉称号。煤炭产业煤炭核定产能3.5亿吨/年,建成千万吨级矿井群和国内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推进智能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研发应用智能开采工作面、矿用卡车无人驾驶、矿用机器人、智能一体化应用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各项生产、技术、质量、能耗、环保等指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煤炭采掘机械化率、安全高效矿井覆盖率、绿色矿山达标率均达到100%,连年被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称号。电力产业发电总装机容量4463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4316万千瓦、燃气发电95万千瓦、水电12.5万千瓦。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清洁发展,燃煤发电机组100%实现脱硫脱硝,常规煤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深耕“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市场,印尼清洁燃煤环保电站系列项目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与标杆。新能源产业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积极推进新能源发展,在新能源项目开发和投资产业基金上双力齐发,规划、在建、投运新能源项目361万千瓦。出资60亿元参与设立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将带动近1000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落地,荣获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发展资源贡献协同一等奖。煤化工产业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是国家战略重点工程,也是世界首套煤基甲醇制烯烃工业化示范工程,生产能力约60万吨/年,主要产品为聚乙烯、聚丙烯及少量副产品。成功研制医用防护品原料——聚丙烯S2040高熔融指数纺丝料,并通过国标检测、欧盟RoHS检测和美国FDA检测。铁路产业铁路总营业里程2408公里,年运能5.3亿吨,可支配机车800余台,自备铁路货车5万余辆,是中国第二大铁路运营商。致力推进铁路建设运营信息化智能化,联合研制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建成国内铁路行业首条智能运维整备线,成功开行全球首列基于LTE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2.5万吨重载列车,试运行国内首台大功率氢能源调车机车,智能驾驶“3+0”万吨重载列车填补国内空白。港口产业拥有黄骅港务、天津港务和珠海港务3家专业公司,设计吞吐能力2.7亿吨/年。其中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二大通道的重要出海口,在煤炭码头抑尘技术应用和煤炭装船智能化控制方面国内领先,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居国内港口第一位,是全国首家获评五星级“中国绿色港口”及“中华环境优秀奖”的专业化干散货港口。航运产业拥有货船39艘,载重规模213万载重吨、年运能5400万吨。自有船舶实现岸电设施全覆盖。航线覆盖黄骅、天津、秦皇岛等国内沿海、沿江主要港口,船队规模、经营效益等在全国航运企业中排名前列。
- 商业规划: 2024年,本集团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保持煤炭稳产高产,畅通路港航运输大通道,实现一体化平稳高效运营,煤炭产销量、发电量等指标达成年度目标。受煤炭销售价格、售电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本集团经营业绩同比略有下降。2024年,本集团实现营业利润88,362百万元(2023年:91,367百万元),同比下降3.3%;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671百万元(2023年:59,694百万元),基本每股收益2.953元/股(2023年:3.004元/股),同比下降1.7%。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