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1-09-10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7109288314
  • 法定代表人: 何文建(代)
  • 董事长: 何文建
  • 电话: 010-82298322
  • 传真: 010-82298158
  • 企业官网: www.chalco.com.cn
  • 企业邮箱: IR@chinalco.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 邮编: 100082
  • 主营业务: 铝土矿、煤炭等资源的勘探开采,氧化铝、原铝、铝合金及炭素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研发,国际贸易,物流产业,火力及新能源发电等
  • 经营范围: 铝土矿及其他金属矿、石灰石矿、煤炭的勘探、开采;铝、镁及其他金属矿产品、冶炼产品、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煤炭的生产和销售;碳素制品及相关有色金属产品、水电汽、工业用氧气和氮气的生产、销售;蒸压粉煤灰砖的生产、销售及装卸、搬运服务;硫酸(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销售;发电及销售;尾矿(含赤泥)综合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事勘察设计、建筑安装;机械设备、备件、非标设备制造、安装及检修;汽车和工程机械修理、特种工艺车制造和销售;公路货物运输;电讯通信、测控仪器的安装、维修、检定和销售;自动测量控制、网络、软件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材料检验分析;经营办公自动化、仪器仪表;相关技术开发、技术服务。
  • 企业简介: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铝股份)注册成立于2001年9月10日,是中铝集团核心控股子公司,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电解铝、精细氧化铝、高纯铝和金属镓生产供应商。
    业务涵盖了矿产资源开发,氧化铝、电解铝及铝合金、炭素、煤炭生产,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国际贸易、物资供应、物流运输,能源电力等多个领域,是全球铝行业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际化大型铝业公司。
    股票分别在香港(2001.12,HK02600)、上海(2007.4,601600)两地上市,其中A股被美国明晟纳入中国A股在岸指数,H股被香港恒生纳入中国企业指数。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持续给予中铝股份“A-”全球有色金属行业最高评级,连续六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连续四年入选“央企ESG·先锋50指数”。
    另外下辖云铝股份(000807)、银星能源(000862)两个上市公司。
    近年来,中铝股份在中铝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建设世界一流铝业公司战略目标,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聚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铝产业链“链长”,形成了新型稳流节能保温电解槽、高纯超细氮化铝、5N超细氧化铝等一批核心装备和技术,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引领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连续保持百亿级盈利水平,为中铝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优秀有色金属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企改[2001]818号文《关于同意设立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由中国铝业公司、广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现更名为“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省物资开发投资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9月10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时总股本为80亿股。经国务院及原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产业[2001]958号文、财政部财企[2001]606号文批准,2001年9月29日公司与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债权转股权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铝业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移交公司部分已发行股份,同时以上三家公司免除中国铝业公司所欠债务,使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公司的内资股股东。在债权转股权实施后,公司总股本总计仍为80亿股。公司于2001年12月11日、12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发行外资股共计258,824万股;2002年1月11日,根据超额配售权再发售外资股16,165万股,两次共计发行274,989万股,其中:发行新股249,990万股,减持存量国有股24,99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402,242万元。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为1,049,990万股。2004年1月6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以每股5.66港元的配售价格发行54,998万股H股,募集资金总额约330,065万元。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为1,104,988万股。2006年5月,公司以每股7.25港元的配售价格发行60,000万股外资股,同时国有股股东出售4,410万股存量国家股,募集资金总额约439,103.11万元。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为1,164,988万股。200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批准及核准,公司发行1,236,731,739股A股,以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为1,288,661万股。2007年4月24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将其持有的6.02亿股国家股转让给了中国铝业公司。2007年12月28日,公司发行约6.38亿股A股,以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包头铝业。2008年4月28日,经中国证券结算登记公司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公司有限售条件的流通A股共计250,068.49万股于2008年5月6日上市流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282010年12月31日,经中国证券结算登记公司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公司有限售条件的流通A股共计564,921.70万股于2011年1月4日上市流通。
  • 商业规划: 本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铝土矿、煤炭等资源的勘探开采,氧化铝、原铝、铝合金及炭素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研发,国际贸易,物流产业,火力及新能源发电等。
    产品市场回顾铝土矿市场近年来,中国铝土矿产量呈连年下降趋势,一是由于国内铝土矿储量下滑,二是矿山安全及环保政策趋严,部分地区矿山因事故或环保问题停产,且复产较为缓慢。
    随着国内铝土矿产量的下降,中国氧化铝企业对进口铝土矿的依赖度不断加深,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铝土矿约1.59亿吨,同比增加12.3%,再创历史新高。
    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仍是中国铝土矿进口的两个主要来源国,2024年分别进口铝土矿11,058万吨和3,989万吨,同比增加11.3%和15.2%,分别占总进口量的69.5%和25.1%。
    氧化铝市场2024年,国内外氧化铝价格均呈阶梯上行走势。
    国内市场方面,2024年国内氧化铝价格上涨整体分为三个阶段。
    1月份,受2023年末几内亚油库爆炸、河南及山西部分铝土矿山因安全生产压力加大等原因导致矿石供应趋紧,地区内企业规模性减产,以及河北、山东氧化铝厂因重污染天气停产、减产等因素影响,氧化铝价格快速上行,上涨幅度达到380元/吨。
    春节后至4月上旬,氧化铝价格略有下降,进入第一个平台期,但从4月中旬开始,在宏观数据的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集体上涨,SHFE三月期铝突破20,000元/吨关口,受铝价上涨的带动及资金的推动,氧化铝期货价格冲高,带动现货市场价格上涨,达到上半年高点。
    进入6月份,氧化铝价格再次回到平台期,随着期货价格回落,资金对现货价格的带动力下降,同时因上游氧化铝企业及贸易商可成交现货量稀少,而下游电解铝企业畏高观望情绪较浓,采购意愿下降,导致氧化铝现货成交明显减少,市场活跃度降低,氧化铝现货价格维持高位震荡走势。
    氧化铝价格快速上涨的第三个阶段为9月至12月上旬,在此期间,一方面,下游电解铝企业开工率持续上升,不断刷新历史高点,氧化铝需求市场表现强劲,另一方面,氧化铝企业受矿石供应制约、部分企业检修导致产量减少,并叠加冬季环保政策限制氧化铝生产的担忧,氧化铝现货市场供应依旧偏紧,氧化铝期货价格阶段内大幅走高,拉动现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至12月上旬达到年内高点,其中10月单月涨幅就达到914元/吨。
    12月中旬以后,国内氧化铝价格小幅下跌,市场观望情绪较浓,价格维持小幅震荡走势。
    2024年,国内氧化铝现货价格最高为5,780元/吨,最低为3,156元/吨,均价4,084元/吨,同比上涨39.9%。
    国际市场方面,2024年氧化铝供应端扰动频繁,3月初,受澳大利亚天然气管道火灾影响,力拓旗下Yarwun氧化铝厂和Queensland氧化铝厂运行产能下降120万吨/年左右,计划复产时间从最初的6月推迟至年底,力拓集团于5月就澳大利亚两家氧化铝厂发货宣布不可抗力因素。
    4月,受矿石品位下降及设备老旧成本高企等问题影响,美国铝业关停了其位于西澳大利亚的Kwinana氧化铝厂,影响产能约180万吨/年左右。
    从二季度起,海外氧化铝供应进一步下降,支撑价格不断上涨,至12月初达到年内高点。
    之后,受力拓集团解除氧化铝出口的不可抗力,澳州氧化铝厂运营回归正常状态的影响,氧化铝价格在触顶后快速回落。
    2024年,国际氧化铝(FOB)价格最高为810美元/吨,最低为354美元/吨,均价502美元/吨,同比上涨46%。
    供需方面,截至2024年底,中国氧化铝产能为10,435万吨/年,较上年末增加60万吨/年,但因铝土矿供应限制等原因,即使年内氧化铝价格高企,氧化铝企业提产规模始终受限,全年氧化铝产量8,581万吨,同比增加4.3%,其中,山东、山西、广西仍是氧化铝产量最高的三个省份,分别占全国氧化铝总产量的34.0%、22.0%和16.0%。
    需求方面,因2024年中国电解铝产量增长超出预期,对氧化铝的需求量亦相应增加。
    综合前述因素,2024年中国氧化铝整体呈现供应紧张格局。
    据统计,2024年,全球氧化铝产量14,157万吨,消费量14,4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和3.5%;中国氧化铝产量8,581万吨,消费量8,70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和4.6%,分别占全球产量和消费量的60.6%和60.2%。
    截至2024年末,全球氧化铝产能利用率为76.4%,其中,中国氧化铝产能利用率为82.2%。
    原铝市场2024年,国内外铝价运行重心均较上年有所提高。
    国内市场方面,一季度,在国内宏观刺激政策出台及美联储预期降息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环境向好,虽然1至2月经历了春节前后下游铝加工厂停工、季节性累库等情况导致铝价有所下行,但3月份后受供应端扰动及宏观环境进一步向好的影响,铝价开启上涨模式。
    二季度,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升温、地缘政治影响,以及国内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引发铝价快速冲高并创下近两年新高,SHFE三月期铝涨至22,140元/吨。
    进入6月份,随着多头资金陆续离场,铝价震荡回调。
    三季度,国内电解铝供应量稳步提升,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提高了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对铝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但由于需求端受传统消费淡季等因素影响导致下游需求偏弱,对铝价形成压制,铝价在此期间小幅下跌。
    四季度,国内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利好政策,加之铝消费市场由于铝材出口退税取消政策的发布及企业为完成全年目标出现抢装机、抢销售等现象而相对活跃,且随着氧化铝价格持续走高叠加西南地区将执行较高的枯水期电价,进一步推高成本并支撑铝价,在短期内宏观、基本面和成本均释放利多影响下,铝价有所回升,并维持在全年较高水平。
    2024年,SHFE三月期铝和当月铝平均价格分别为19,996元/吨和19,959元/吨,同比分别上涨8.2%和6.7%。
    国际市场方面,1至2月,因美国通胀压力大幅缓解带动美元指数进入一轮强势反弹,LME铝价承压运行,三月期铝价格震荡下行。
    3月至5月底,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高及俄罗斯铝产品被限制交易、供应受限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铝价一路上涨,于5月达到年内高点,并创近两年新高。
    6月到7月底,随着市场过热情绪降温,价格开始回调。
    8月至12月,美联储宣布降息,美国经济温和恢复,制造业PMI回升带动价格震荡上行,维持在年内较高水平。
    2024年,LME三月期铝和现货铝平均价分别为2,457美元/吨和2,419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5%和7.5%。
    供需方面,2024年中国电解铝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没有出现频繁的、大规模的生产波动,同时,高铝价也刺激了一部分停产产能和新投产能的释放,虽然11月份以来因部分电解铝企业亏损严重,导致开工率有所下降,但减产规模有限,且接近年底,对全年产量影响不大。
    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国电解铝建成产能4,462万吨/年,较上年增加19万吨/年;运行产能4,361万吨/年,较年初增加152万吨/年,其中,产能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内蒙古、山东、新疆、云南和甘肃,产能占比分别为15.0%、14.5%、14.2%、14.2%和6.9%。
    需求端,虽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但新能源汽车、光伏、电网、家电以及出口等领域带来的铝需求不断增长,2024年全年铝消费量4,518万吨,较上年增加5.6%。
    据统计,2024年,全球原铝产量7,302万吨,消费量7,27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2%和3.8%;中国原铝产量4,346万吨,消费量4,51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和5.6%,分别占全球原铝产量和消费量的59.5%和62.1%。
    截至2024年末,全球原铝产能利用率约为92.8%,其中,中国原铝产能利用率约为97.7%。
    业务回顾2024年,本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四个特强、世界一流”目标不动摇,坚持极致经营,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及数智转型,扎实推进“新中铝”建设,取得了历史最优业绩。
    1.聚焦极致经营,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本公司紧扣财务全面预算和生产经营白皮书,构建落实极致工作体系,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公司所属企业加强全要素对标穿透执行,主要设备运转率全面提升,氧化铝、精细氧化铝、电解铝、金属镓产量均实现较大增长,产能利用率均达到或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公司扎实推进“三年降本计划2.0”,成费比、氧化铝综合能耗、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供电煤耗较去年同期均有下降。
    “三大平台”协同运作,大宗物资采购降本取得新成效,同时紧抓产品市场高位机遇,实现主要产品应销尽销。
    2024年,本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85.38%,经营性现金流328.07亿元,同比增长21.37%,净资产收益率19.26%,同比提高7.33个百分点,连续3年跑赢行业标杆企业;资产负债率48.10%,为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2.聚焦结构调整,产业发展优势更加突出一是传统产业转型焕发新机,本公司聚焦矿产资源特强,推进铝土矿资源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全年新增资源量7,355万吨;纵深推进“两海”战略,广西华昇二期氧化铝项目陆续投产;内蒙古华云三期电解铝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配套的达茂旗1200MW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电解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初步形成;青海分公司产能置换升级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行业新纪录。
    二是新兴产业布局提质增速,全年实施10个精细氧化铝项目,开工建设6个高纯铝、铝合金项目、18个新能源项目,公司电解铝清洁能源消纳占比达45.5%,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建成贵州华锦、云铝文山金属镓项目,金属镓总产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三是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纵深拓展,智能工厂建设扩面提速,广西华昇、云铝文山智能工厂项目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电解质制样、煤炭采制化、天车远程操控等自动化技术加快推广应用。
    智慧经营水平持续提升,银星能源建成公司首个绿色能源智慧管理平台;绿星链通2.0迭代升级,全级次企业上线运行;贸易系统1.0成功上线,有效提升风控和期现一体管理能力。
    3.聚焦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支撑引领作用本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动能愈发强劲。
    公司持续做强专业研究院,整合成立精细氧化铝分院,建成2条工业试验线、6个分析检测平台;建强科技人才队伍,新建4个专业科研团队,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7人、特级研究员1人、首席工程师3人;落实“1+8”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兑现专项激励1,300余万元;加强对外科研合作,与高校、外部企业等合作建立4个协同创新平台、2个应用技术平台。
    郑州研究院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云铝润鑫等4家单位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2024年,公司在绿色铝生产前沿技术、铝冶炼生产过程节能降碳技术、铝土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开展重点技术研究,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公司全年新增专利授权519件,保持行业第一,荣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
    4.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内生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本公司系统打造“1+3+2”战略规划体系,完善“4+4+N+年度重点专项”执行体系,创新推进“七大工程、八大行动”,实现规划、计划与执行落实有效衔接,体系能力全面增强。
    本公司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高效推进组织体系变革,优化经营机制,建立新一轮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考核体系,遵循“强激励、硬约束”原则,秉持“价值贡献决定薪酬分配”的理念,有效运用绩效薪酬、超额完成目标奖励和任期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鼓励价值创造,有效调动领导人员干事创业和价值创造的积极性,推动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公司持续优化企业管控模式,完成中铝新材料、中铝碳素的改革优化;全面加强对中铝几内亚的管理,理顺管理关系;加强对青岛轻金属的管理,强化再生铝产业布局;郑州研究院“科改”工作再获“标杆”评级。
    5.聚焦风险隐患,筑牢安全发展防线本公司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两个“三年行动”,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公司继续强化煤矿、非煤矿山等五大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推动科技兴安,实施150项本质安全改造项目,消除5项重大危险源,新增4家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环保方面,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解决青海分公司大修渣场治理、重庆分公司尾矿库闭库等一批重大问题,赤泥综合利用率突破20%,电解铝“三废”资源化利用率达25%,全年新增环境绩效A级企业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矿山3座。
    全面深化法治合规管理,着力防范涉外风险;开展“以案促管”专项行动,有效通过法律手段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建立健全招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上下贯通、高度协调的审计组织体系和全流程的审计管理制度体系。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2021-12-312020-12-312019-12-312018-12-31
总资产(亿元) 2248.62821950.40912031.37492009.6475
净资产(亿元) 727.8350711.7172707.2506676.6920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2921394.50001685584.70001608548.70001525431.2000
营业收入(亿元) 2988.85351859.90581902.15401802.4141
净利润(万元) 778901.9000157302.9000148808.1000160782.8000
资本公积(万元) 3116731.60002851516.00002813064.60003014497.0000
未分配利润(亿元) 69.0306-18.8277-21.1461-27.6308
每股净资产(元) 3.222.932.893.25
基本每股收益(元) 0.330.030.040.04
稀释每股收益(元) 0.330.030.040.04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2.070.880.740.89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9.861.531.591.80
企业发展进程
  • 2004年1月6日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以每股5.66港元的配售价格发行54,998万股H股,募集资金总额约330,065万元。

  • 2007年4月23日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批准及核准,公司发行1,236,731,739股A股,以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7年4月24日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将其持有的6.02亿股国家股转让给了中国铝业公司。

  • 2007年12月28日

    公司发行约6.38亿股A股,以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包头铝业。

  • 2008年4月28日

    经中国证券结算登记公司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公司有限售条件的流通A股共计250,068.49万股于2008年5月6日上市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