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建设银行
- 企业英文名: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 实际控制人: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上市代码: 601939.SH
- 注册资本: 25001097.748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7-09-25
- 大股东: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57.14%
- 董秘: 张金良(代)
- 董秘电话: 010-66215533
- 所属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 注册会计师: 姜长征、顾珺、李琳琳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高伟绅律师行
- 注册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5号
- 概念板块: 银行 北京板块 中特估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央视5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HS300_ AH股 央企改革 跨境支付 央国企改革 互联金融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4-09-17
- 组织形式: 中央金融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1000044477
- 法定代表人: 张金良
- 董事长: 张金良
- 电话: 010-67597114,010-66215533
- 传真: 010-66218888
- 企业官网: www.ccb.cn,www.ccb.com
- 企业邮箱: ir@ccb.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5号
- 邮编: 100033
- 主营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资管业务和包括境外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
-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大型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其前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本行2005年10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939),200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939)。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二名和英国BrandFinance“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第二名。本行为客户提供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资管业务等全面的金融服务,服务个人客户和公司类客户,并在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期货、养老金、投行等多个行业拥有子公司。本集团自觉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坚守主责主业,锚定做优做强,不断增强“三个能力”,自觉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 商业规划: 财务回顾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分化,通胀压力总体回落,但进入降息周期以来通胀有所反弹。中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社会信心有效提振,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新经济新动能实现较快增长。国内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0%和7.3%。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落,市场交易平稳有序。债券发行利率下行,发行量增加。股票市场活跃度提升,外汇市场交易活跃,黄金成交量显著增长。2024年,银行业总资产平稳增长,盈利表现符合预期,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流动性等各项指标保持平稳。金融监管全面加强,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中国人民银行适度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带动银行贷款收益率持续下降。公募基金、保险等领域费率改革纵深推进,引导银行业财富管理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建设银行始终与国家经济建设同发展共成长,拥有庞大坚实的客户基础、能打硬仗的员工队伍、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全面主动智能的风控体系,市场领先的经营质效。2024年,本集团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资产负债稳健协调发展,核心指标保持优势,风险管控有力有序,经营业绩符合预期。本集团资产总额40.57万亿元,增幅5.8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5.04万亿元,增幅8.48%。负债总额37.23万亿元,增幅5.90%;其中吸收存款28.71万亿元,增幅3.83%。实现营业收入7,501.51亿元,净利润3,362.82亿元。平均资产回报率0.8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69%,成本收入比29.44%,资本充足率19.69%,不良贷款率1.34%。本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有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资管业务和包括境外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2024年,本集团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06.64亿元,利润总额1,011.44亿元。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37.74亿元,利润总额1,734.89亿元,在本集团利润总额中的占比为45.14%。资金资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8.44亿元,利润总额1,020.09亿元。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8.69亿元,利润总额77.35亿元。本集团持续加强科技金融高效供给,以科技金融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能。建立全周期陪伴、全链条覆盖、全集团协同、全维度支持、全生态赋能的科技金融"五全"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支持、差别化政策、专业化保障的科技金融"三化"支撑体系,支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集团内母子协同,以"商投行一体化"为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提供股权、信贷、债券、保险等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全面构建科技型企业全要素数字化评价体系,创新"技术流""投资流"等科技创新评价工具,着力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方法在全行推广,助力科技企业以知识产权增信。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专业化机构建设,授予部分科技资源富集地区所在一级分行"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配套差别化审批与产品创新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科技金融智慧生态1.0",立足"股贷债保"协同服务定位,构建一站式服务、即时化响应、便捷化操作的线上服务新生态。制定"善建科技"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推出"科技易贷""科技研发贷款"等拳头产品,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和技术全生命周期的"股贷债保"产品服务体系,全面支持各类科技创新主体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融资需求。聚焦集成电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赛道,通过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助力科技型企业防风险、降杠杆。2024年末,本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超3.50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969.93亿元,增幅26.63%;全年承销科创票据72期,承销规模190.13亿元。本集团秉持"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目标愿景,将绿色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以金融之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展现大行担当。2024年,本行MSCI(明晟)ESG评级跃升至AAA,可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本行绿色贷款余额4.7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8,149.73亿元,增幅20.99%。持续巩固自营债券投资组合负责任投资体系建设,将资金向有助于实体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及ESG表现较好的优质发行体倾斜。2024年末,本行债券投资组合中投向绿色领域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投资组合内发行体外部ESG评价均值持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投融需求,创新多元化绿色融资通道。2024年,本行在境内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在境外发行10亿美元绿色债券以及20亿元离岸人民币蓝色债券。全年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112期,发行规模1,863.90亿元;其中,承销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7期,发行规模137.67亿元。积极推动子公司绿色投融资业务发展,广泛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建信金租一般租赁业务中绿色租赁资产余额433.90亿元,占比59.58%,较上年提升近4.4个百分点。建信投资绿色领域累计投资312亿元,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低碳供应链发展。建信基金通过权益投资途径累计向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方向投资263.28亿元。建信理财绿色业务余额249.72亿元,较上年增加72.24亿元,增幅40.70%。本集团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经营模式创新,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效,丰富普惠金融服务内涵,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称号。围绕小微企业经营资金需求,促进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总量稳步增长。2024年末,本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41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654.16亿元,增幅12.01%。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36万户,较上年增加18.51万户。持续推动减费让利,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54%,较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强化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可控。深化农户金融供给,完善专属服务体系。2024年末,"裕农贷款"余额突破2,800亿元,贷款增幅超45%。支持普惠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创新"集体信用贷"等产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余额154.43亿元,增幅30.26%。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建行惠懂你"平台为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科创企业、涉农主体等普惠金融客户群体提供集成信贷融资、综合金融、公共服务的综合化生态服务,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截至2024年末,"建行惠懂你"平台引流获客效能持续提升,累计访问量4.10亿次,下载量4,256万次,注册个人用户2,451万户,认证企业1,414万户,累计带动转化对公结算客户服务275.9万户、代缴税服务121.2万户、代发工资服务40.43万户。本行约1.4万家网点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配置普惠专员超2.2万人,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880家。本集团锚定"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纵深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养老痛点和养老产业发展难点,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围绕养老资金链,重点拓展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机构养老金、银发经济等"四金一银"业务和场景。养老金金融方面。第一支柱,稳步拓展社保卡业务,着力提升客户用卡体验。第二支柱,积极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为中小企业、社区工作者、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等群体建立年金。强化母子协同,提升集团年金综合服务能力。建信养老金二支柱资产管理规模突破6,200亿元,母子协同拓展客户新增128%。第三支柱,积极助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联合近30家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启动"养老中国行"活动。持续优化养老财富管理服务,完善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个人养老金可售产品超220支,首批上线账户内指数基金产品。不断丰富"健造"系列个人养老产品,提升集团子公司产品竞争力。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支持行业,创新推出养老服务贷款产品,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搭建"康养产业共享服务平台",全方位支持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发展。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创新推出资产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等"安心"系列产品,满足企业养老与员工健康管理需求。全面提升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水平,针对老年客群,推出手机银行"安心版"养老专区;打造60家"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做精做细产品权益、适老服务、养老投教、养老微生态四大特色。围绕稳健投资、现金流养老和健康保障等需求,构建养老客群综合服务体系,为养老客群提供专业化、适配化财富管理服务。本集团持续夯实数据科技基础,优化数字生态布局,提升数字化赋能业务成效。同时立足于服务数字经济,积极支持数实融合,切实提高数字金融服务质效。强化科技和数据应用,打造集团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行云"整体算力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全面完成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强化数据治理,推动数据共享,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打造个人金融数字决策驾驶舱,汇聚贯通多个数据应用系统,实现零售业务全景洞悉和一站式综合监测,赋能零售条线大幅提升管理决策效能。初步建成面向全集团用户的企业级金融大模型应用体系,截至2024年末落地193项场景应用,研发技能达7,000余个。提升线上平台产品服务能力,优化网点业务流程机制。持续强化"双子星"流量价值经营,"双子星"用户数达5.21亿户,"双子星"当年金融交易用户数达1.84亿户,同业领先。手机银行全新升级财富频道,提升用户体验,财富客户规模3,916万户,较上年增长17.78%。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个人一二类活跃钱包1,643万户,对公活跃钱包209万户,活跃商户36.70万户。持续推进重点业务集约化运营,深化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等智能技术应用。服务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先支持类客户授信业务及时审批投放,支持数字产业化及产业数字化发展。推进"星光STAR"专属评价工具及相关系统功能优化升级,提升客户风险评价能力。2024年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近8,000亿元。本行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主线,持续完善客户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圈链群"服务模式,着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力推动金融支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工作落地见效,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助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走深走实。积极探索数字化、平台化、综合化、生态化建设,推出"数字供应链""智慧政法""飞驰e智""跨境快贷""工程项目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优质产品和服务。客户经营本行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完善客户和产品服务体系,聚焦商投行一体化、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经营,全面提升对公客户综合服务水平,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场景生态能力培育,探索搭建特色场景,聚焦源头资金和结算资金推进拓客引流。2024年末,公司类客户1,168万户,较上年增加86.08万户。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总量1,629万户,较上年增加119.02万户。对公信贷本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多维发力"绿色金融"转型,以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信贷服务。2024年末,本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14.4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21万亿元,增幅9.14%;不良贷款率1.65%。民营企业贷款5.9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943.76亿元,增幅11.01%。投向制造业的贷款3.0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314.40亿元,增幅12.25%。其中,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1.6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735.96亿元,增幅11.99%。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8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969.93亿元,增幅26.63%。本行境内房地产行业贷款9,083.80亿元,较上年增加544.24亿元,增幅6.37%。全年累计为6,071个核心企业产业链的18.33万户链条客户提供1.24万亿元数字供应链融资支持。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24年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公司类非贴现贷款新增超7,700亿元,东北、中西部地区公司类非贴现贷款新增超4,900亿元。机构业务本行机构业务紧跟数字政府发展,夯实"数字化、场景化、平台化、综合化"经营模式。2024年末,机构类存款6.7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612.11亿元,充分发挥了公司类存款稳增稳存的"压舱石"作用。本行积极拓展政务与金融的场景融合。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村务平台、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服务基层政府客群13.48万户。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效能提升,开放网点渠道与社会共享,服务3,000余万用户,打造"百姓身边的政务大厅"。政融支付与1,282个政府端平台实现连接,累计交易金额3,464.03亿元。与29个省级政法单位建立系统合作,依托"智慧政法"平台为1,800余家公检法单位提供资金监管服务。依托"建融慧学"平台搭建生活服务、信息服务、教学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平台对公用户47,223户,对私用户2,459万户。依托"建融智医"平台构建医疗健康生态下的新型客户经营管理模式,平台对公用户数1,464户,对私用户994万户,累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2,370万张。围绕工会、慈善、宗教、养老四类重点客群开展分层分类经营管理,构建社团客户金融新生态。依托"安心养老"平台创新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服务场景,保障老年人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助力民政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投资银行业务本行秉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践行商投行一体化服务模式,积极响应客户日益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构筑涵盖债券、财务顾问、并购、基金、股权投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投行业务在内的产品体系,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客户,不断强化客群经营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截至2024年末,本行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298.49亿元,为实体经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购业务落地项目216笔,提供融资支持637亿元,有力支持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出资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和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创新拓展Pre-REITs财务顾问、绿色财务顾问等业务,全方位满足客户融资融智需求。持续升级"飞驰e智""飞驰e+"和"飞驰慧研"三大对客平台服务能力,为客户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投融资决策等关键领域提供定制化智库服务,累计注册用户超150万户,客户服务质效显著提升。本行荣获《环球金融》中国地区"最佳投资银行"、亚太地区"最佳债务融资银行"奖项。资产证券化业务本行积极运用资产证券化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盘活存量资产、降债增效等需求。牵头承销全国首单供水收费收益权ABCP(资产支持商业票据)、银行间市场首单续发型类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项目,参与承销全国首单绿色建筑类REITs、银行间市场首单高速公路类REITs等项目。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承销全国首单供水行业绿色ABN(资产支持票据)、全国首单智慧建设概念科创知识产权ABN、全国首单结构化暨首单央企知识产权资产担保科创票据等创新产品以及多笔服务普惠领域的证券化产品。发挥资产证券化在盘活存量信贷资产、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效率。发行4单正常类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479.99亿元,入池本金规模479.99亿元。发行3单小微企业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1.15亿元,入池本金规模113.43亿元。发行5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67.90亿元,入池本金规模170.14亿元。发行3单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1.84亿元,入池本金规模89.18亿元。发行2单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2.61亿元,入池本金规模20.07亿元。国际业务本行稳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全年实现贸易融资投放量2.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86%;国际收支量1.56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40%;"跨境快贷"系列产品累计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373.55亿元。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荣获《环球金融》"最佳人民币国际化银行"奖项。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5万亿元;英国人民币清算行累计清算量突破126万亿元,保持亚洲地区以外最大人民币清算行地位。连续第三年举办"建行全球撮合节",聚焦支持高质量"走出去"、招商引资、贸易协调发展等主题,举办多场跨境撮合活动,助力全球经贸畅通。以"融资+融智"服务理念,统筹运用出口信贷、跨境项目融资、跨境并购贷款以及建单通、建票通、建信通"三建客"系列产品等,累计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项目提供超600亿美元金融支持。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本行持续夯实对公客户账户基础,推动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创新应用。加快对公长尾客户数字化直营模式转型,在一、二级分行组建专业化对公长尾客户直营队伍,制定直营经理标准化流程,开发建设对公长尾客户直营平台,建立数据洞察、电话外呼、私域触达、平台运营的系统连接,不断提升对公长尾客户线上化经营能力。2024年本行对公长尾客户日均存款1.06万亿元,当年新增对公长尾客户171万户;新开户客户产品套餐销售达138万个。精简对公产品签约流程,提供拼接式、可拓展的对公综合签约文本,开放线上签约预约入口,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业务办理效率。创新推出"数字函证"产品,实现基础银行服务从"数日"到"秒级"的客户体验升级,为被询证客户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询证单位减负赋能,创新集中授权模式数字函证服务。融合"财资云"多银行现金管理平台化服务能力和"监管易"数字化资金监管服务优势,创新打造"工程项目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全面满足项目主管单位对工程建设资金全周期、全线上、跨单位、多银行的监管需要。创新推出企业司库信息系统服务,为集团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系统支撑;丰富司库银行端服务功能,优化银企直联服务办理体验。2024年,本行服务企业司库客户新增381家。加强境外机构基础结算与现金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以全球支付工厂服务为基础的支付结算体系,支持企业支付结算信息闭环管理。加快跨境资金池产品功能的释放,不断促进跨境资金现金管理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效能。推动代收代付产品和服务创新,升级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边界,提高产品场景覆盖,满足客户综合化、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农民工代发工资业务签约对公用户20.52万户,实现代发金额3,727.20亿元,代发笔数4,749万笔,惠及1,845万户农民工群体。本行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纵深推进"新零售2.0"行动。持续完善客户和产品服务体系,提升全量客户服务效能,个人客户突破7.7亿人。个人资金量升价优,中间业务稳健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县域业务、养老金融、生态场景建设,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荣获《亚洲银行家》"亚太地区最佳零售银行"、《欧洲货币》"中国最佳家族办公室"等大奖,零售和私人银行品牌进一步擦亮。客户经营本行深化以"分层、分群、分级"为核心的个人客户经营管理体系,以数字化经营扩围服务半径。对私行客户,健全完善、深化实施"人家企社"一体化服务体系,增强高质量、多维度服务能力,全方位满足私行客户综合化服务需求。对价值客户,通过对私客户经理、财富顾问、网点负责人组成的"联合服务单元",实现客户关系服务和财富专业服务全面融合,持续提升价值客户服务体验。对潜力客户,围绕"人+数字化"经营逻辑,探索数亿级大众客户的集约化经营,实现有温度的泛在服务和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推动洞察、货架、权益、运营、工具五大升级,夯实零售业务新型基础设施。升级"大洞察",深入洞察资金和客户规律、打造零售客户策略中心,全面推广"个人金融驾驶舱",打造资产负债综合视图,支撑对私客户经理一站式综合服务。升级"大货架",推出产品优选和精准画像工具,打造"建行严选"品牌。升级"大权益",构建涵盖"金融+外采+合作"权益体系,创新研发贵金属优惠券等金融权益,全年累计回馈4.28亿人次。升级"大运营",建设企业级集约化营销运营能力,持续提升营销投入产出质效,树立"月月赢"活动市场口碑。升级"大工具",打造"帮得"客户经理智能助理,"帮得"用户3.2万人,赋能生产效率提升。2024年末,本行境内个人存款16.2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38万亿元,增幅9.26%。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个人全量客户7.71亿人,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达20.60万亿元。个人信贷2024年末,本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8.8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965.41亿元,增幅2.27%。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贯彻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支持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居民住房融资成本。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9万亿元,贷款余额、当年投放、资产质量保持同业领先,个人住房贷款的优势地位持续巩固。个人经营贷款业务聚焦实体经济和农业生产,加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重点客群覆盖,优化推广"个人经营信用快贷""个人经营抵押快贷"等拳头产品,丰富个人经营性贷款产品线。加快县域涉农个人经营贷款拓展,"裕农贷款"快速增长,贷款增幅超45%。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积极响应国家促消费政策,支持居民多元化消费融资需求。不断丰富线上线下产品,多渠道提升贷款服务能力,扩大服务客户范围,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本行境内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278.95亿元,增幅25.21%。信用卡贷款业务把握国家"以旧换新"与"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契机,积极联合热门行业头部商户,承接补贴、消费券发放等政策措施,服务百姓日常消费及分期需求。本行境内信用卡贷款余额1.07万亿元,成为全国首家信用卡贷款规模破万亿的银行。个人支付本行从商户和客户两端协同发力,深耕消费生态建设。商户端深化商户业务"1+N"服务体系,从单一收单产品向"收单+结算+信贷+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升级,优化支付服务。探索"圈链群"打法,构建"洞察-匹配-触达"商户数字化经营体系。2024年末,本行收单商户达567万户,全年收单交易金额达3.71万亿元。客户端聚焦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现金服务、外币兑换、移动支付、账户服务等重点领域,夯实支付能力基础,推动多元支付体系建设。开展"锦绣建行"促消费、惠民生大型营销活动,覆盖购物、旅游、缴费等场景,带动消费交易。推出"龙年贺岁龙卡"借记卡产品,获得客户好评。2024年末,本行个人结算账户数14.56亿户;龙支付客户数2.44亿户;借记卡发卡量12.32亿张,全年消费交易额24.14万亿元、消费交易笔数598.71亿笔。信用卡业务全面发力购车、装修、分期通等分期产品,强化支付环节精准营销,推动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并稳步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合规经营能力。围绕文旅、美食、购物场景,推出"火锅节""美丽家园""狂欢11.11"等系列主题营销和"消费季"专项行动。围绕年轻客户用卡需求,推出银联版欢享卡、RiCO粉丝信用卡等新产品;围绕跨境旅游、留学、长居等用卡需求,创新推出畅享留学生卡、万事龘优享白金卡、巴黎奥运信用卡。持续优化裕农通系列信用卡产品权益与用卡服务,进一步契合县域客户消费需求。2024年末,信用卡累计客户1.03亿户,累计卡量1.29亿张,全年实现信用卡总消费交易额2.80万亿元。财富管理本行坚定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发展,围绕运作机制、服务模式、系统平台三方面,持续完善财富管理体系,财富管理业务规模、客户数量、专业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末,本行投资理财规模4.36万亿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客户较上年增加710万户,同比多增211万户。运作机制方面,发挥财富管理投资决策业务委员会的专业引领作用,完善全时间序列、全资产类别的投研支撑,着力提升投研时效性,根据政策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方向和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宏观政策解读、市场热点分析等投研服务。全面完成联合服务单元"规范塑形",强化对私客户经理、财富顾问、网点负责人"铁三角"专业协作。服务模式方面,发挥代销业务委员会的统筹管理作用,严格机构、产品准入及存续期管理,着力提升产品优选能力,推出"建行严选"品牌,将复杂的产品特征转化为基层和客户更易懂的投顾策略,形成"投研观点-投顾策略-严选产品"的选品逻辑,健全产品优选工具链,提升产品货架的数字化水平。系统平台方面,焕新手机银行财富频道,积极探索"专业化+数智化"落地应用,投产智能陪练等新工具,携手财富管理合作伙伴,开启财富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系统工具对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私人银行本行纵深推进私人银行专业经营,打造专业品牌形象。深化私行客户分层分群精耕服务,推进企业家客群联动经营,公私协同发展势头良好、经营效益明显。稳步扩大家族财富服务市场领先优势,完善家族办公室等超高净值客户服务体系,家族信托顾问业务及保险金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合计余额、增量均领先同业,其中保险金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深化实施私行代销产品前瞻性、穿透式风险管控,打造资产布局多元化的私人银行产品配置货架,扎实提升财富规划与资产配置服务专业水平。增强私行经营数字化支撑,提升"建行e私行"服务体验。全面推进私行财富规划、资产配置、家族财富、养老财务规划、企业融资等专属金融服务,一体化提供健康关爱、公益慈善等顶级品质服务,私行专业服务覆盖率、客户保有率、人均AUM等关键指标连年大幅提升。2024年末,本行私人银行中心共计248家;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达2.7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31%;私人银行客户23.15万人,较上年增长8.81%。本行荣获《欧洲货币》"中国最佳家族办公室"、《亚洲银行家》"年度财富规划与资产管理服务奖""年度家族信托服务奖""中国最佳财富管理技术实施奖"、《财富管理》"中国大陆最佳私人银行奖"等奖项。乡村振兴本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发布的涉农贷款统计规定,2024年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3.33万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增加2,513.19亿元,增幅8.16%。涉农贷款客户数377.74万户;当年新发放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0%。聚焦粮食安全等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制定"善建粮安"金融服务方案,构建全行"一个品牌+系列行动"的粮食安全服务体系,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重点区域和客户的信贷资源投入。针对涉农企业及各类组织,主打"乡村振兴贷"产品包,创新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合作社快贷""农机贷"等产品,精准服务粮食安全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客群。围绕助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坚持"圈链群"的打法,形成食用菌产业、北京蛋鸡、广西蔗糖等特色鲜明的场景应用。大力推进"裕农产业"平台,以核心企业交易数据为依托,为产业链上下游链条企业、农户等提供信贷支持、线上交易等服务。聚焦农批农贸市场、农民合作社等客群推进"裕农市场""裕农合作"等服务模式,开发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专属信贷产品,服务涉农领域生产、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聚焦县域重点产业和"新市民"的融资需求,制定"一县一策"差异化经营策略,推动金融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2024年末,本行县域各项贷款余额5.4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880.94亿元,增幅9.84%;县域个人贷款余额2.2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669.38亿元,增幅4.42%;县域对公贷款余额3.1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211.56亿元,增幅15.25%。完善"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在线下,设立"裕农通"服务站点,让广大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助农取款、现金汇款、社保医保等便利服务。截至2024年末,"裕农通"服务站点当年为农户办理各类交易2.38亿笔,累计服务乡村客户超7,200万户;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裕农通卡"4,182万张,发卡拓展乡村新客1,679万户。在线上,打造"裕农通"App及"建行裕农通"微信生态,广泛连接乡村社会资源,为广大农户提供涉农信贷、生活缴费等线上服务。截至2024年末,"裕农通"App注册用户1,946万户,通过"裕农通"App累计发放涉农信贷2,854.73亿元;"建行裕农通"微信生态用户超850万户。住房租赁本集团稳步推进住房租赁业务。2024年末,本行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3,461.90亿元。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累计签约收购项目31个,资产规模162.50亿元,基金累计出资90.37亿元,可向市场提供长租公寓约2.89万间。住房租赁场景持续创造金融价值,累计为本集团带来新转化个人客户超1,600万户。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本行持续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质效,支持百姓安居。配合做好住房公积金缴存服务,积极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公积金缴存业务;加大公积金贷款投放力度,优化公积金配套商业按揭组合贷款流程。支持公积金业务线上办理,提升多渠道客户服务能力。2024年末,本行住房资金存款余额1.54万亿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4万亿元。本集团围绕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推动资金资管业务主动融入公司类及个人客户综合化服务大局,深化同业客户分层分级分类经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实现有效联动、稳健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持续提升价值贡献,债券投资有力支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券承销量均破万亿元,居市场前列。持续提升对公财富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筑牢集团资管风险合规防线;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建设,打造"健养安"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同业合作平台拓维升级,持续丰富生态场景。托管强行建设稳步推进,托管规模23.95万亿元,保持行业领先。金融市场业务本行金融市场业务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不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防控风险,稳步推进业务发展。货币市场业务运用多种货币市场工具,保障全行流动性平稳运行。履行大行责任担当,积极开展央行互换便利操作项下非银机构回购交易,持续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交易对手范围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货币市场交易量破200万亿元。增强主动负债经营能力,加强利率走势研判,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维持增长,2024年末余额1.25万亿元。银行间外币拆借交易规模居市场第一。债券业务坚持"安全稳健、价值投资"经营原则,平衡好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加强债券投资策略主动管理,有力支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2024年,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券承销量均破万亿元,居市场前列。加大对科创领域投资力度,科创债认购同比增长132%。参与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推出柜台债券质押式回购产品,首家获得中英柜台债业务资质并完成首笔交易,柜台债券托管余额较上年增长2倍。资金交易业务持续宣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优化网上银行外汇交易功能,推出汇率业务全景视图"外汇交易厅"。将小微快易产品融入普惠业务生态,不断提升产品服务能力。2024年,对客汇率交易破3万亿元,资金交易有效客户数较上年增长超11%。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本行服务实体实需,提供全流程、全产业链黄金配套金融综合服务,大力发展企业黄金租借及衍生品交易。运用黄金市场全牌照优势,主动参与黄金市场建设,延长黄金积存交易时间,更好满足广大客户黄金资产配置需求。前瞻探索碳交易服务,与北京绿色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立绿色金融创新合作机制。利用大宗商品衍生交易帮助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中性管理,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2024年累计保障农产品价值91.05亿元,惠及农企943户。2024年末,本行境内贵金属资产规模2,428.60亿元。资产管理业务本集团充分发挥牌照优势,实现集团资管业务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发展。持续丰富多元化财富管理产品货架,不断提升资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满足客户综合投融资需求。持续提升风险合规管理能力,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重点客户、重要风险类型的风险防范化解,推动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2024年末,本集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5.65万亿元,其中建信理财、建信信托、建信基金、建信养老金及建信人寿旗下资管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分别为1.60万亿元、1.47万亿元、1.45万亿元、0.65万亿元、0.36万亿元。2024年末,本集团理财产品规模1.64万亿元,其中建信理财产品规模1.60万亿元,本行产品规模422.88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1.60万亿元,全部由建信理财经营管理,净值型产品占比达97.42%,较上年提升2.45个百分点。建信理财产品中开放式产品余额13,649.24亿元,封闭式产品余额2,338.01亿元;对私理财产品余额13,340.11亿元,占比83.44%,对公理财产品余额2,647.14亿元,占比16.56%;本行理财产品均为开放式产品,其中对私理财产品余额312.95亿元,占比74.00%,对公理财产品余额109.93亿元,占比26.00%。同业业务本行扎实推进同业客户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和客户综合营销服务,打造同业业务高质量发展区域样板,激发集团协同营销机制内生动力,试点"1+N"柔性团队工作机制,服务同业客户债券发行、养老金融、业务创新等多元合作需求,同业客户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持续推进票据一体化经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盘活票据存量资产,票据业务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票据交易性收入快速增长。2024年票据买入返售业务交易量6.34万亿元,稳居同业领先水平。持续推进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打造"善建同行"同业客户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同业合作新生态。截至2024年末,平台访问量超187万次,注册用户2,043户,累计投放资金11.70万亿元。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三方存管业务客户总量达9,614万户,存管客户量和资金量持续保持行业领先。2024年末,本行境内同业负债(含保险公司存款)余额2.09万亿元,较上年减少1,647.53亿元;同业资产余额6,049.32亿元,较上年增加919.51亿元。资产托管业务本行全力打造客户厚植、系统先进、运营引领、风控有力的托管强行。聚焦重点托管产品,保险托管规模突破7.5万亿元,公募基金托管规模突破3.5万亿元,信托托管规模突破3万亿元。深耕养老金融服务,养老金托管客户数较上年增长54.09%,重点行业统筹外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托管规模和中标数量位居行业第一。加快数字金融转型,完善智托管平台服务功能,客群覆盖各类资管机构;开展托管数据治理,增强数据赋能业务发展能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托管绿色产品超200只,托管规模1,673.23亿元,较上年增长20.03%。筑牢风险防控体系,连续17年获国际机构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内控鉴证报告。本行荣获《中国基金报》"优秀ETF托管人"、《中国证券报》"ETF金牛生态圈卓越托管机构(银行)"、《环球金融》"中国最佳次托管银行"等重要奖项。2024年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23.9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07万亿元,增幅14.69%。境外商业银行业务2024年末,本集团商业银行类境外分支机构(包括20家一级分行和7家子行)覆盖全球六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资产规模稳中有升。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扎实推进,与RCEP其他成员国协同发展持续深化。风险管理整体可控,信贷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盈利水平和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净利润91.38亿元。建行亚洲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已发行及缴足资本65.11亿港元及176亿元人民币。建行亚洲是本集团在香港地区的全功能综合性商业银行平台,服务范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重点拓展中国内地以及RCEP区域业务,并辐射中东、中亚部分国家与地区。建行亚洲在境外银团贷款、结构性融资等专业金融服务领域拥有传统优势,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资金交易、财务顾问、绿色金融、信托代理等对公金融服务领域也具备丰富经验,目标客户为本地蓝筹及大型红筹企业、大型中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本土经营的优秀客户群体。建行亚洲也是本集团在香港地区的零售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下辖28家网点。2024年末,建行亚洲资产总额4,867.88亿元,净资产932.88亿元;全年净利润54.59亿元。建行俄罗斯中国建设银行(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13年在俄罗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42亿卢布。建行俄罗斯持有俄罗斯中央银行颁发的综合性银行牌照,主营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等。2024年末,建行俄罗斯资产总额56.57亿元,净资产8.36亿元;全年净利润2.86亿元。建行欧洲中国建设银行(欧洲)有限公司是本行2013年在卢森堡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5亿欧元。建行欧洲下设巴黎、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米兰、华沙和匈牙利分行。重点服务在欧大中型企业和在华欧洲跨国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及跨境资金交易等。2024年末,建行欧洲资产总额226.56亿元,净资产39.92亿元;全年净利润0.73亿元。建行新西兰中国建设银行(新西兰)有限公司是本行2014年在新西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99亿新西兰元。建行新西兰持有批发和零售业务牌照,提供公司类贷款、贸易融资、人民币清算和跨境资金交易等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2024年末,建行新西兰资产总额112.30亿元,净资产14.08亿元;全年净利润1.25亿元。建行印尼中国建设银行(印度尼西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印尼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牌照商业银行,在印尼拥有72家分支机构。2016年本行完成对印尼温杜银行60%股权的收购,并于2017年将其更为现名。建行印尼注册资本3.79万亿印尼卢比。建行印尼致力于服务中国和印尼两国投资贸易往来,深入服务印尼本地企业,重点发展公司业务、中小企业业务、贸易融资、基建融资等业务。2024年末,建行印尼资产总额152.13亿元,净资产31.03亿元;全年净利润1.34亿元。建行马来西亚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是本行2016年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8.226亿林吉特。建行马来西亚持有商业银行牌照,可为当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全球授信服务,为中马双边贸易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贸易融资、多币种清算及跨境资金交易等多方位金融服务。2024年末,建行马来西亚资产总额143.81亿元,净资产16.03亿元;全年净利润0.40亿元。建行伦敦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是本行2009年在英国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美元和15亿元人民币。为更好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满足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本集团稳步推进建行伦敦与本行伦敦分行整合工作,目前建行伦敦正有序开展清算程序。2024年末,建行伦敦资产总额38.67亿元,净资产38.67亿元;全年净利润0.00万元。综合化经营子公司本集团在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资金资管及其他业务板块拥有17家由总行直接管理的一级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各综合化经营子公司积极落实"战略协同、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定位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客户综合服务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总体发展良好。2024年末,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资产总额8,414.1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88.21亿元。公司金融业务板块建信金租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1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融资租赁业务、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等。建信金租立足主责主业,突出"融物"特色功能,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有力推进公司转型,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4年末,建信金租资产总额1,821.50亿元,净资产295.90亿元;全年净利润26.82亿元。建信财险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亿元,建信人寿、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银川通联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0.20%、4.90%和4.90%。建信财险主要经营机动车保险、企业及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责任保险、船舶及货运保险、短期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建信财险业务稳步发展。2024年末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保险合同准则下,建信财险资产总额12.08亿元,净资产4.58亿元;全年净利润0.12亿元。建银咨询建银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的全资子公司,2018年由"建银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改为现名,注册资本0.51亿元。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建银咨询主要开展造价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投资咨询、招标代理等业务。建银咨询在深耕造价咨询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秉持数字化经营理念,着力打造"金融咨询+工程咨询"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产品谱系,优化产品供给。2024年末,建银咨询资产总额14.92亿元,净资产4.25亿元;全年净利润0.54亿元。建信投资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7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债转股及配套支持等业务。建信投资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业务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助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股权投资试点业务,促进科技企业成长,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末,建信投资资产总额1,286.51亿元,净资产430.62亿元;全年净利润35.31亿元。建信股权建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亿元,由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建信人寿和建银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80.10%和19.90%。建信股权主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及其他私募股权基金进行管理。建信股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扎实推进投资业务。2024年末,建信股权管理资产实缴规模163.15亿元,资产总额1.55亿元,净资产0.73亿元;全年净利润0.19亿元。建银国际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6.01亿美元,为本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公司从事投行相关业务,业务范围包括上市保荐与承销、企业收购兼并及重组、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证券经纪、市场研究等。建银国际充分发挥跨境金融市场服务优势,聚焦重点赛道优质企业融资需求,提升IPO(首次公开募股)及发债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并积极参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工作。2024年末,建银国际资产总额728.94亿元,净资产106.26亿元;全年净利润0.14亿元。个人金融业务板块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20亿元,本行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股份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10%和24.90%。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住房储蓄存款、住房储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国家政策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开发类贷款等业务,是一家服务于住房金融领域的专业商业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销售住房储蓄产品462.21亿元。2024年末,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资产总额414.45亿元,净资产31.39亿元;全年净利润0.82亿元。建信人寿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本行2011年投资控股的寿险子公司,注册资本71.20亿元,本行、凯基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19.90%、16.14%、4.90%、4.85%和3.21%。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建信人寿稳步推进业务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末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保险合同准则下,建信人寿资产总额3,212.83亿元,净资产47.68亿元;2024年净利润3.24亿元。建信住房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1.96亿元,建银鼎腾(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25%和24.75%。建银鼎腾(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创新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建信住房主要经营住房租赁业务。建信住房持续加强长租公寓经营,着力协同母行服务客户,依托"CCB建融家园"平台,助力百姓安居。2024年末,建信住房资产总额124.22亿元,净资产5.79亿元;2024年净亏损2.47亿元。建信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72亿元,本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3.33%、11.11%和5.56%。建信消费金融主要经营个人小额消费贷款业务。建信消费金融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推进稳健经营,助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2024年末,建信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25.73亿元,净资产71.45亿元;全年净利润0.10亿元。资金资管业务板块建信基金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2亿元,本行、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产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5%、25%和10%。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建信基金坚持稳健经营,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效。2024年末,建信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45万亿元,资产总额118.05亿元,净资产98.30亿元;全年净利润8.44亿元。建信信托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09年投资控股的信托子公司,注册资本105亿元,本行和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7%和33%。主要经营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固有业务。建信信托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累计发行规模、存量规模保持市场第一。2024年末,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47万亿元,其中风险处置类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业务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合计超5,000亿元;资产总额459.68亿元,净资产287.08亿元;全年净利润5.43亿元。建信期货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14年投资控股的期货子公司,注册资本9.36亿元,建信信托和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0%和20%。建信期货主要开展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建信期货全资子公司建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可从事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和场外衍生品业务等风险管理试点业务及一般贸易业务。建信期货发挥专业特色,各项业务稳步发展。2024年末,建信期货资产总额124.31亿元,净资产12.65亿元;全年净利润0.32亿元。建信养老金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3亿元,本行、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比例分别为70%、17.647%和12.353%。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以及与上述资产管理相关的养老咨询业务等。建信养老金强化客户服务,提升投研、风控等能力。2024年末,建信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6,527.25亿元,资产总额41.67亿元,净资产34.42亿元;全年净利润2.93亿元。建信理财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5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建信理财投资参股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金额分别为5.60亿元、10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40%、8.79%。建信理财立足稳健合规经营,实现质量效益规模均衡发展。2024年末,建信理财理财产品规模1.60万亿元,资产总额204.80亿元,净资产197.24亿元;全年净利润15.26亿元。建信住租建信住房租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亿元,为建信信托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建信住租是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同时担任基金管理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建信住租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助力探索构建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4年末,建信住租管理资产规模138.72亿元,资产总额1.61亿元,净资产1.18亿元;全年净利润0.12亿元。其他业务板块建信金科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7.30亿元。建银腾晖(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联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2.50%、2.50%、2.50%和2.50%。建银腾晖(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建信金科聚焦服务集团主责主业,承担集团软件研发工作,对研发质效负责,以技术工具变革、技术能力提升,推动集团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24年末,建信金科资产总额67.06亿元,净资产14.19亿元;全年净利润0.03亿元。2024年,本集团持续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数据治理,有效利用数据要素拓宽金融服务范围。优化物理渠道布局,推进网点复杂业务集约化运营与流程优化。构建数字生态体系,强化"双子星"流量价值经营,落地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场景,改善服务体验、降低运营成本,以数字化能力提升赋能集团业务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本集团完善信息科技管理体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业数技融合和敏捷交付,加强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多区多地多栈多芯"布局,持续建设高性能算力服务平台,"建行云"算力体系向通用和智能多层次转变,2024年末算力规模507.72PFlops,较上年增长9.58%,其中图形处理器(GPU)等新型算力占比超23.39%,整体算力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本行牵头研制的云计算领域核心基础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获批发布,"金融行业云建设与应用实践"项目获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深化金融大模型建设,发布千亿级金融大模型,打造大语言模型、文生图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代码大模型体系。夯实人工智能平台大模型训练、推理和运营能力,全面赋能193个行内应用场景。优化检索增强生成应用模式,支撑授信审批财务分析,将客户财务分析报告工作用时由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别。提升金融影像识别、智能搜索推荐、智能语音等产品化水平,其中金融影像识别产品支持的需求覆盖度由80%提高至90%。拓展大数据平台对交易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和服务化供给,有效支持监管合规、精准营销、反赌反诈、金融市场等571个业务场景,营销类数据分析决策效率由4小时缩短至20秒。持续推进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和应用能力建设。建设千亿级批量图分析、联机图查询、流式图计算等多位一体图分析能力,支持信贷资金承接、资金流向分析、客户多维关系分析、反赌反诈等多场景业务应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等链式挖掘和精准营销拓客、异常可疑交易动态捕捉和智能预警。全面完成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境内外全量业务已由分布式核心系统承载,系统运行平稳。科技研发持续提质增效,全年响应集团业务要求20,738个,投产需求项79,696个,有效支持个人信贷、手机银行、"建行惠懂你"、央企司库等重点项目投产。积极提升渠道侧涉赌涉诈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推进集团IT一体化建设,子公司系统上云率达89%;加强"大资管家"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提升系统投资交易与风控能力,赋能资管类子公司业务发展。持续夯实安全生产与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重要业务具备可持续服务能力,重要系统异地灾备覆盖率达到100%。开展常态化实战化安全运营工作,在全集团范围内排查、整改漏洞,持续开展渗透测试,积极开展集团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和勒索应急演练。推广应用安全测试综合管理平台,开展常态化、自动化扫描类安全检测,支持安全漏洞全生命周期在线管理,2024年日均新建安全检测任务5,598次。完善信息科技管理体系,服务集团主责主业,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设立网络安全运营团队,统筹集团研发资源,完善研发组织模式和流程,成立业务需求研发中心,加强企业级需求统筹,健全信息科技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实施金融科技人才工程,完成首批金融科技新苗优才培养。2024年末,本集团金融科技类人员16,365人,占集团人数的4.34%。本集团金融科技投入244.33亿元,占营业收入3.26%。累计获取金融科技专利授权3,550件,较上年增加1,382件,其中发明专利2,438件。机构网点本集团通过广泛的分支机构、自助设备、专业化服务机构和电子银行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银行服务。2024年末,本集团营业机构共计14,750个。本行营业机构14,201个,其中境内机构14,166个,包括总行、2个分行级专营机构、37个一级分行、362个二级分行、13,751个支行及13个支行以下网点,境外机构35个;本行24家主要附属公司(17家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和7家境外子银行)机构549个,其中境内机构420个,境外机构129个。持续优化网点布局,提升网点经营效能,重点保障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及县域渠道建设资源投入。加大城区低效、密集网点撤并迁址力度,拓展城市规划新区和重点县域网点覆盖。2024年实施营业网点迁址240个,新设营业网点35个,其中新设县域机构网点26个。优化自助渠道配置,本行在运行自助柜员机43,036台,在运行智慧柜员机39,090台,全面支持业务办理;其中在县域设置自助柜员机13,559台、智慧柜员机12,226台。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服务体验,7,510台自助柜员机支持小面额现金支取,本行网点柜面、智慧柜员机实现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业务办理。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设有科技支行37个,科技特色支行79个。累计组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280余家、个贷中心1,800余家。向社会开放"劳动者港湾"13,766个,并向特色化、差异化服务转型升级,丰富适老助残、综合政务、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服务内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快企业级运营体系建设,针对影响客户和员工体验的问题,持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深入推进柜面业务无纸化、电子化,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键式"服务,大幅节约业务办理时间。依托手机银行、"建行生活"、官方微信等渠道,完善"网点服务"频道功能,拓展业务预约预处理,实现线上线下渠道有效协同。持续拓展集约化运营业务范围,充分运用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等智能技术提升集约化作业质效,赋能全集团效率提升。线上渠道本行深化手机银行、"建行生活"生态场景运营,提升"双子星"融合质效。手机银行着力扩大客户资产规模,加强信贷产品经营,推进线上价值创造。"建行生活"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平台场景、活动和权益连接、活跃和提升客户,拉动平台流量增长。2024年末,本行线上个人用户5.63亿户,"双子星"月活用户(MAU)2.23亿户。手机银行个人手机银行焕新改版,缩短用户主要金融交易操作流程,创新"亲子专区"等功能服务,应用新技术提升启动速度、设备适配度等App性能。加强"双子星"线上线下协同,升级网点服务、电子回单功能。持续加强线上安全风控能力,实施精细化反赌反诈管控。企业手机银行拓展公私联动场景,新增云档案、贷款测额、跨境业务权益等服务;单人模式支持数字钱包、网上支付功能,为小微企业降本增效。个人手机银行有资产客户4.24亿户,较上年增长3.68%,其中,持有资产万元以上的手机银行活跃客户较上年增长10.95%。2024年理财销售额全渠道占比达89.00%,同比提升2.72个百分点。个人手机银行财富频道、生活频道月活用户分别较上年增长16.47%、21.29%。企业手机银行用户702.48万户,较上年增长22.48%。建行生活深入推进大额消费与小额高频场景建设,满足客户非金融生活服务需求,并发挥平台消费金融、场景直营定位作用,促进生态流量价值转化。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56亿户,入驻商户门店42万个,"智慧食堂"覆盖单位近8,000家。2024年行外获客超210万户,信用卡新客近130万户,带动房贷、信用卡分期等个人信贷突破1,700亿元;承接196个城市76.96亿元消费补贴金额,拉动民生消费742亿元。网上银行个人网银围绕客户核心需求与平台体验,打磨账户查询、外汇汇款等服务旅程。着力提升财富产品建设水平,支持便捷筛选、历史业绩查询及收益记录;优化信贷产品体验,使用户贷款决策更加精准;为跨境、代发工资等客户群体提供进阶服务。企业网银打造科技金融专区,推出外汇专区;整合"建融智合""飞驰e智"等平台用户,形成统一的线上对公用户体系。个人网银用户4.26亿户,较上年增长2.25%。企业网银用户1,522万户,较上年增长7.98%。网络支付本行加大对民营经济及小微商家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生意卡"服务互联网头部平台小微客户超200万户。网络支付交易量633.53亿笔,交易金额21.27万亿元。快捷支付绑卡客户数4.71亿户,在支付宝、京东、美团、抖音、拼多多等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保持同业第一。远程智能银行服务本行坚持"服务即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全渠道、全媒体、多场景的远程银行服务体系,不断加快服务数智化转型,为集团境内外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综合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优质金融服务,为老年、外籍等特殊客户提供专业服务,高效解决客户诉求。创新推出微信小程序互动专区等数十项功能,打造视频客服、电话服务嵌入微信多媒体信息交互的"慧视图"、企业微信三方群聊等交互模式,丰富"产品一点通"超市货架、数字客服等场景,构建"中国建设银行客户服务"新媒体矩阵。2024年全渠道服务客户4.95亿人次,客服热线满意度达99.78%,"中国建设银行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超4,500万人。数字人民币试点及推广2024年,本行高效完成中国人民银行布置的数字人民币重点研发任务,实施"一体化经营、企业级推进"策略,系统能力和产品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打造20多个可复制推广的客户服务方案,并加速铺开。全年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税817.78亿元,较上年增长58.58%。"956196"数字人民币统一服务热线全年接通率达99%。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全面落实数字人民币反洗钱指引,部署反诈模型62个。创新场景应用,推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在电费、物联网、充电桩、加油、农民工工资代发等场景落地,推动硬件钱包在地铁、校园、养老等封闭场景落地,推动伞列钱包在工业互联网、政务平台场景落地。推动跨境支付新突破,本行以首批成员身份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最小化可行性运营(MVP),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香港地区试点应用,建行亚洲作为首批参与银行助力数码港元研发。支持来自212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注册开立本行数币钱包并在境内消费,累计开立钱包6.32万个。数字人民币主要试点指标保持同业领先,自试点以来累计消费笔数同业第一,累计消费金额同业第二。2024年末,本行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对公母钱包分别较上年增长33.15%、28.05%。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