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8-12-30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6337153487
  • 法定代表人: 李军风
  • 董事长: 李军风
  • 电话: 010-62180969
  • 传真: 010-62182695
  • 企业官网: www.atmcn.com
  • 企业邮箱: securities@atmcn.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 邮编: 100081
  • 主营业务: 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产业、高速工具钢产业、环保工程及装备材料产业
  • 经营范围: 生产新材料;新材料及制品、新工艺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销售新材料、制品及金属材料、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及仪器仪表、医疗器械I类;计算机系统服务;设备租赁;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商业用房;工程和技术研究与实验发展;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
  • 企业简介: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国家级大型科研院所钢铁研究总院)为主要发起人,联合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等单位发起成立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科技部及中科院联合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注册地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2000年5月,公司在深圳证交所完成了6000万A股股票的发行上市工作。安泰科技以先进金属材料为主业,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非晶/纳米晶带材及制品、难熔材料及制品、粉末材料及制品、磁性材料及制品、焊接材料及制品、过滤材料及环保工程、高速工具钢及人造金刚石工具等领域,为全球高端客户提供先进金属材料、制品及解决方案。多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和航天航空事业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十余年的科研实力,公司建立了以“创新、创誉、创利”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一支由七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六十余位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公司共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以上奖励105项,全国科技大会奖42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3项;授权专利515项。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共设有5个国家级,22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海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先进材料研究与开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承担并建设完成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自1998年以来,公司荣获国务院国资委,国家人事部授予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入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经济二十强企业”;连年荣获北京市“守信企业”称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安泰科技已建成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园,空港新材料产业园、中关村昌平产业园及河北涿州四个产业基地,总面积1000余亩;在石家庄、天津、深圳、上海等地拥有18家控参股企业;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商贸渠道和技术协作关系,产品已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和客户所认可。
  •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它五家发起人于1998年12月30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其中,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以净资产及股权出资11028万元、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以现金投入73.52万元、中国科技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信泰珂科技发展中心、冶钢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金基业工贸集团分别以现金投入61.27万元,共计11346.60万元,折股为9260万股,经本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后,公司总股本已达15,260万股。
  • 商业规划: 公司是中国钢研旗下核心金属新材料产业平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是我国最早的科研院所转制上市企业之一。公司应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根植于中国钢研70余年深厚的科研底蕴和技术积淀,始终坚持“科技精英、材料专家、创新典范、产业先锋”的企业定位,积极践行“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材料改善人类生活”的企业使命,历经二十余年行业与市场洗礼,成为我国先进金属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公司以先进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是新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板块。重点面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提供先进金属材料、关键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新材料是支撑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性材料,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新材料被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当前大国博弈和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新材料的战略性更加凸显,世界各国对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都空前重视,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包括“关键材料战略”、“纳米制造产业联名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材料基因组计划”、“欧洲地平线2020计划”、“元素战略计划”、“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国家计划,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布局,斥巨资抢占战略高地。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进入发展加速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6.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6倍。根据科技牛咨讯预测,预计202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产业结构以特种功能材料、现代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为主要分布,分别占比32%、24%和19%。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材料大国,但并非材料强国。一些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材料制备、加工、表征的装备和仪表,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根据工信部原材料司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使用的新材料中,32%完全依赖进口,54%仍需要大量进口。在高端金属材料及器件领域从原始创新、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工艺装备、产品制造到推广应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掌握主导权和市场话语权,进口替代存在巨大机会。中国银河证券与未来智库的研究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时代AI引领新变革,金属新材料作为推动产传统产业升级和工业变革的基石,将迎来新的成长机遇。一是未来金属新材料的设计体系将得以重构,有望加速从理论复杂计算转换至实践应用的产业化,比如高熵合金、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二是AI与信息技术升级将直接拉动对金属电子新材料显著需求,比如软磁粉芯、金属靶材、光模块材料、消费电子(MLCC镍粉、电极箔、高端铜合金、钽电容、锡基焊粉材料)、IDC存储和散热体系等。在上述领域具备强大技术创新、产业配套及资源组织协同等系统能力的国内企业将面临优先发展机会。安泰科技以“快速凝固工艺技术”、“增材制造工艺技术”、“CIP/HIP等静压成形技术”、“先进冶金过程工艺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材料制备技术为“根技术”,建立从材料到制品、器件以及系统集成开发的完整产业平台体系,在金属材料及关键部件领域为全球高端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产业、高速工具钢产业、环保工程及装备材料产业等四大业务板块。其中,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产业主要包括难熔钨钼精深加工制品、特种雾化制粉、超硬材料及工具、金属注射成型等业务,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高端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及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产业主要包括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品、非晶纳米晶材料及器件,广泛应用于AI、新能源汽车、环保、智能制造、高端消费电子、光伏、家电及轨道交通行业等领域;高速工具钢产业主要为切削刀具、量具、模具和耐磨工具等制造提供高品质高速钢材料,包括高性能传统高速钢、粉末高速钢以及喷射高速钢。环保工程及装备材料产业是以先进金属过滤材料为核心形成的成套过滤净化材料、装置装备及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石化、煤化、生物化工等行业及氢能、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公司所有产业均属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又重点为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与部件支撑,服务国民经济主领域,聚焦关键需求,处于发展主赛道,发展潜力巨大。(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践行“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材料改善人类生活”使命,安泰科技长期深耕新材料及部件行业,在众多材料细分领域,引领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进口依赖到实现国产替代和走向国际化,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和关键材料国产化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金属新材料领域行业公认的头部创新引领企业之一。经过多年聚焦取舍和择优扶强,目前公司所属企业发展成为在各自所处细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或不可替代地位的企业集群,形成由核心产业、主要产业、孵化产业构成,业务涵盖成熟业务、成长业务以及未来业务的全产业生命周期的梯次发展格局。目前,公司有4家子企业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认定,5家子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个产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公司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难熔金属材料供应商,专注于钨、钼、钽、铌、铼等极端高温材料的研发及应用。自主研发的钨合金多叶光栅占据全球放疗设备70%的市场份额,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是蓝宝石长晶炉、MOCVD、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关键装备用钨钼材料及器件生产的龙头企业;是全球第三代核电主泵推力盘、核聚变钨铜复合偏滤器部件的核心供应商,助力我国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纪录;建有核能材料、医疗器械材料两个国家级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公司是全球高端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和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重要供应商。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化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服务于高端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围绕上游稀土资源和下游用户市场实施产业布局,形成京、鲁、蒙、苏、粤五地彼此协同、相互支撑、纵深发展的产业格局;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制造,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产品出口占比超过40%,世界五百强销售占比超过40%。公司是国内非晶/纳米晶材料技术的开创者、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国家非晶节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企业,率先在国内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非晶带材生产线;国内首创水气联合雾化制粉技术,是国内最大的软磁合金粉末供应商;公司是我国高端金刚石工具产业化的先行者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产品90%以上出口,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基地,在国内率先通过欧盟OSA认证并在泰国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公司首创耐高温抗腐蚀金属间化合物微孔滤芯,突破了我国煤化工领域“卡脖子”问题,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在金属双极板、扩散层、电解槽隔板等氢能关键材料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建立完善的金属增材技术制造平台,提供轻薄短小、形状复杂、高密度、高精度、高性能特异型制品解决方案;公司是世界知名工模具钢制造商,国内高速工具钢第一品牌,普通高速钢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全球市场占比例达30%;公司特种精密合金带材在磁电空间、核电、半导体、信息技术等高精尖领域实现突破,OLED显示屏精密金属掩模版用INVAR合金超平箔材填补国内空白。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泰”品牌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公司是新材料相关领域70余个行业协会发起人或会员单位,包括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钨业协会主席团单位、非晶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等。公司专家分别担任所在领域行业协会的主任委员、专家委员等职务,主持、推动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82项,为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三)主要服务领域1、新能源领域(1)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1月至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35.2%,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相关配套产业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是公司重点服务领域之一,公司多个产业、多项产品技术围绕该领域提供核心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钕铁硼高端稀土永磁制品是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车载磁体包括微电机和EPS的关键部件材料;金属磁粉芯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车载直流变换器、车载48V控制系统等电源模块使用的电感元件的核心部件;纳米晶磁环或器件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OBC、DC-DC以及Invertor中用于滤波。(2)光伏储能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不断加速,叠加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行,光伏行业经济性不断提升,光伏装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102.48GW,同比增长30.68%。短期看,受过去几年产能高速扩张的影响,行业面临供需错配压力,产品价格阶段承压,但长远来看,光伏产业蕴含较大潜力。公司高度重视光伏领域,生产的纳米晶磁环及器件、磁性材料粉末、钨丝金刚绳及多晶硅硅烷粉过滤系统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产业链的光伏电站逆变器、单晶硅片生产、电能转换等多个环节。2、高端装备制造领域(1)高端医疗装备核医疗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加和政府对医疗板块支出增长等因素的驱动,国内市场对高品质医学影像、放射治疗的设备需求相应快速增长。目前,我国PET/CT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早期,整体增长率高。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将接近0.78台,2030年预计可达2.41台,预计中国PET/CT整体市场规模为53.4亿元,2020至2030年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0%。随着中国及全球医疗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医疗影像和放疗领域的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不断加速,PET/CT设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钨合金等高端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基于钨合金对X射线具有强衰减能力,公司开发的钨钼精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医学影像等高端医疗设备,用做各种放射性源的屏蔽元件或容器,产品包括钨合金屏蔽、准直器、多叶光栅、CT球形管等。(2)核电领域核聚变作为未来理想能源之一,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2024年聚变行业累计融资规模达到71亿美元,较去年增加9亿美元,产业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将可控核聚变列为全面布局的未来产业。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折算2022-2025年期间CAGR为7.96%。公司在核电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开发的难熔钨钼、镍基高温合金带材、金属精密过滤装置等产品为“华龙一号”、AP1000、CAP1400等多项核电技术提供配套产品;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包括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涉钨全系列专用钨铜部件。(3)电力装备非晶带材是由铁、硅、硼等元素经急速冷却工艺形成非晶态合金,被称为“液态金属或金属玻璃”,可显著降低电磁转换损耗。随着非晶立体卷绕变压器和大容量非晶干式变压器质量和能效等级的提升,非晶节能变压器将更多的用于5.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应用场景,在新基建和设备更新中发挥更大的节能效果。2024年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加快老旧和高耗能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改造后须达到能效节能水平,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预计2025年,电网企业全面淘汰S7(含S8)型和运行年限超25年且能效达不到准入水平的配电变压器,全社会在能效节能水平及以上变压器占比较2021年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明确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支持设备更新资金规模将近1500亿元。公司非晶带材、立体卷绕铁芯及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高压输配电领域、轨道交通、5G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3、信息技术领域(1)半导体半导体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以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24年上半年,随着半导体产业技术升级迭、产业链重构及AI算力的发展,半导体产业链景气度边际复苏,需求逐步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28.9%,增速明显。公司在半导体及泛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包括集成电路设备的发热体和结构件材料、集成电路及显示用的钨钼溅射靶材、离子注入机用钨钼材料、蓝宝石长晶炉用的钨钼材料、电子封装热沉材料、因瓦合金材料及精密金刚石工具等。(2)5G通讯5G+是数字经济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8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加快制定新技术新业务创新发展配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深化在5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根据TD产业联盟发布的《5G产业和试产发展报告》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4》统计,2024年一季度,中国5G用户数达到8.74亿,同比增长40.97%,到2024年底,中国一半以上的移动连接将使用5G,5G连接数将达到10亿。公司粘接钕铁硼、纳米晶带材、电子封装材料及软磁粉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5G通讯领域。4、人工智能领域(1)消费电子根据DSCC发布的《高级智能手机显示屏出货量和技术报告》,2024年上半年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3%,营收同比增长7%。一方面存量消费电子迎来换机周期,以2020-2021年的出货高峰期进行推算,2024年是许多消费电子终端换机周期的临界点,产品将迎来一波放量高峰。另一方面,端侧AI产品的陆续推出,AI手机出现新功能、新玩法和新应用,从而激发消费者“主动换机”需求。公司多类产品将受益于消费电子领域的复苏,消费电子领域对轻量化、小型化要求较高,公司高端稀土永磁材料被应用于手机中的扬声器、听筒等声学系统、摄像头马达;公司纳米晶导磁片应用于无线充电;公司MIM注射成形产品被应用于SIM卡槽以及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及充电口吸附件等部件。(2)机器人制造领域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2024年7月,工信部又发布新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在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质量要求、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全面要求,加速行业规范化发展,促进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同时,机器人产业投资力度升温明显,产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机器人制造是公司新产品、新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及器件是机器人驱动电机、伺服电机的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四)报告期内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公司坚持“市场第一”经营理念,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增量布局,实现新签合同额41.03亿元,营业收入39.22亿元,同比下降7.18%,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78.69%,扣非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6.89%。1、公司主要业务情况(1)持续聚焦深耕“难熔钨钼和稀土永磁”两大核心产业报告期内,安泰天龙在部分下游行业需求阶段性下滑的情况下,积极开发新产品导入市场,同时,强化精益管理,推动工艺降本,营业收入实现10.86亿元,同比下降8.8%,营业利润5,941.87万元,净利润5,082.8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8.87%、18.96%。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安泰天龙加大产品创新研发,产品结构从组件向模块化升级,持续提高高价值医疗产品占比。在半导体领域,安泰天龙实现新签合同额3.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公司持续推动离子注入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合同额突破3000万元;战略性新产品“平面显示用靶材”实现合同额超过4700万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报告期内,安泰磁材受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需求偏弱的影响,营业收入9.22亿元,同比下降23.35%,净利润5,878万元,同比下降13.2%。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安泰磁材继续聚焦车载磁体、消费电子、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等核心应用领域加大协同营销,开发新客户新项目,上半年订单重量1,587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保障了市场份额的稳定。随着稀土原材料价格的趋向稳定,需求端预计整体上行,安泰磁材将坚持目标市场导向,提升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扩大产品规模和提升市场占有率。在产能建设方面,安泰北方年5,000吨高端稀土永磁制品项目主体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为公司高性能磁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能基础。(2)持续巩固“非晶纳米晶”、“高速工具钢”、“超硬材料”三个重点产业报告期内,安泰非晶纳米晶业务整合效应正在快速显现,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和市场推广力度,实现新签合同额5.8亿元,营业收入4.5亿元,净利润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22%、12.7%、8%。在非晶领域,公司抓住国家节能减排对变压器的新要求,积极开发非晶立体卷市场,销售量突破5,000吨,非晶立体卷市场布局已初见成效;面对非晶带材持续增长的海外需求,公司继续加大海外业务扩展,实现出口超过9,000吨,同比增长30.8%。在纳米晶领域,公司通过拓展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白色家电等相关新产品,销量突破5,000吨,其中白色家电领域客户的市场份额得到显著提升,同比增长27.7%。报告期内,安泰河冶实现新签合同额8.9亿元,同比增幅24.7%,营业收入6.99亿元,稳中有升。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产品价格向下游市场传导滞后,导致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面对竞争激烈的下游市场,公司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推广粉末高速钢、喷射高速钢等新产品,不断拓展新产品的增量市场,高性能钢销量突破3,000吨,同比增长5.3%;粉末高速钢项目发货额突破5,500万元,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报告期内,安泰粉末实现新签合同额3.48亿元,营业收入3.08亿元,净利润3,748万元,同比增长31.5%、17.93%、37.2%。其中金刚石工具板块充分发挥新产品、新客户开拓优势,向欧美市场大客户推广电池锯、石材片、PDA钎焊钻头等新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15%。通过协同营销助力异性硬质合金材料在核电、航空、石油开采等新领域实现突破与飞跃,订单同比增长59%。泰国子公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供应链重构机遇,实现订单1.18亿元,同比增加14%,实现收入1.14亿元,同比增加15%,净利润2,036万元,同比大幅增加71%。(3)积极调整、优化和培育“特种粉末及制品”、“特种焊接材料”、“可控核聚变配套材料”等其他业务报告期内,安泰特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软磁粉、MIM粉、一体成型电感粉的产品性能,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净利润2,089.19万元,同比增幅4.68%、189.99%。公司深耕一体成型电感用软磁合金粉末领域,已经成长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上半年一体成型电感粉末销售量超过1,100吨,同比增长65.3%,在高端应用领域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领先地位。安泰海美格抓住汽车和医疗行业零部件国产化机遇,积极推动MIM产品在健康医疗、汽车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应用,实现营业收入8,686.56万元,同比增长2.87%。其中重点围绕5G连接器等零部件应用领域实现订单新突破,同时与重点医疗客户达成组件业务合作,推动医疗器械向下游组件产品延伸,产品结构显著优化,各项经营指标持续改善,正在从“小而美”向“聚而强”转变。报告期内,安泰三英紧紧抓住国家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政策给焊材行业释放利好信号有利时机,积极拓展海工、油气平台、压力容器等特种焊材业务,加大市场和客户开拓力度,实现船用及海工市场营业收入超过4,400万元,同比增长28.5%,净利润同比增长22.57%。报告期内,安泰中科作为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供应商,实现钨铜偏滤器、钨铜限制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全系列涉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半年,安泰中科不断优化聚变产品核心技术,扩大国际聚变合作范围,提升行业竞争优势,为未来商业化推广应用积能蓄势。2、战略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是公司推动“十四五”战略全面落地收官的关键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战略的布局之年。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化和不确定性增加,公司坚持“战略引领、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的总体工作要求,一方面,统筹推进构建战略管理新体系,由各业务单元一把手担任战略主推手,配强力量和资源,组建战略管理机构,提升各业务单元战略承载能力,突出强化战略研究与投资管控能力,为推动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组队伍、建体系、搭平台;同时,组织公司各业务单元开展全级次产业发展专项研究,提前启动“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强化战略引领。各业务单元按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十四五”战略落地收官以及“十五五”战略规划制定开展专项研究,因产制宜、一企一策,加强对重大投资和产业布局的研究论证,提前谋划发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寻求新增量,充分预判所属领域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清晰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为未来五到十年产业发展谋篇布局、绘就蓝图。3、以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公司始终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需求,聚焦产业深耕,加大研发创新。针对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力电子、5G和AI等不同应用场景,开发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和非晶纳米晶系列新产品。面向第三代半导体、高端医疗装备和第三代核电等重点领域,开发高强度、高均质化特种粉末冶金材料与制品。针对高速切削机床、汽车制造、船舶行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终端需求,不断提升高品质工模具钢材料性能。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45亿元,同比增加1.2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25%。公司全力推动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服务国家、行业发展需求,解决“卡脖子”难题。公司牵头承担的科技部4项“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工信部产业3项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均进展顺利。“复杂工况应用电机磁体制备及应用技术”通过对新型磁体的研发、应用及产业研究化,促进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磁体适应复杂工况的能力,进一步拓展磁体应用领域,强化公司稀土永磁产业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推动稀土永磁产业向高端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电源模块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可以实现第三代半导体电源模块关键技术集成,推动信息通讯、新能源汽车、5G终端及SiC/GaN第三代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提升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电力电子装备用软磁材料、装备制造及应用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上半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40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项;围绕难熔材料、粉末冶金、高速工具钢等主体领域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4项,在国家和行业的影响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聚焦创新抓人才,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上半年,公司新增公司科技领军人才2名和研发新星6名,组织青年科技论坛等系列活动,为青年科技人员成长成材搭建平台、构筑生态。4、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绿色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场景建设,突出场景建设实效。公司将场景建设两级管理变为三级管理,新增智能制造场景28项,新增智慧园区建设4项。公司发布《绿色管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构建以管理体系为核心,应用新工艺技术和数字化手段,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管控,实现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总目标。公司在上半年全级次推广绿色管理体系建设,力争两年内做到体系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公司产业绿色化水平。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64,366,724 34.68%
2 刁其合 16,883,618 1.61%
3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12,251,351 1.17%
4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8,708,900 0.83%
5 郑建华 5,200,000 0.49%
6 前海开源基金-农业银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844,905 0.46%
7 郑刚 4,705,500 0.45%
8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4,688,400 0.45%
9 王宏友 3,891,700 0.37%
1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实中证稀土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3,405,717 0.32%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