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安泰科技
- 企业英文名: Advanced Technology & Material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0969.SZ
- 注册资本: 105071.809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0-05-29
- 大股东: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4.68%
- 董秘: 陈哲
- 董秘电话: 010-62188403
- 所属行业: 金属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景波、李长照、贾炜
- 律师事务所: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 概念板块: 通用设备 北京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股通 融资融券 中芯概念 碳纤维 低空经济 可控核聚变 飞行汽车(eVTOL) 固态电池 央企改革 商业航天 人造太阳 第三代半导体 半导体概念 光刻机(胶) 氢能源 华为概念 无线充电 5G概念 北京冬奥 小金属概念 京津冀 央国企改革 燃料电池 蓝宝石 苹果概念 3D打印 太阳能 稀土永磁 核能核电 新材料 创投 节能环保 新能源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8-12-30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6337153487
- 法定代表人: 李军风
- 董事长: 李军风
- 电话: 010-62180969,010-62188403
- 传真: 010-62182695
- 企业官网: www.atmcn.com
- 企业邮箱: securities@atmcn.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 邮编: 100081
- 主营业务: 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产业、高速工具钢产业、环保工程及装备材料产业
- 经营范围: 生产新材料;新材料及制品、新工艺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销售新材料、制品及金属材料、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及仪器仪表、医疗器械I类;计算机系统服务;设备租赁;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商业用房;工程和技术研究与实验发展;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
- 企业简介: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国家级大型科研院所钢铁研究总院)为主要发起人,联合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等单位发起成立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科技部及中科院联合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注册地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2000年5月,公司在深圳证交所完成了6000万A股股票的发行上市工作。安泰科技以先进金属材料为主业,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非晶/纳米晶带材及制品、难熔材料及制品、粉末材料及制品、磁性材料及制品、焊接材料及制品、过滤材料及环保工程、高速工具钢及人造金刚石工具等领域,为全球高端客户提供先进金属材料、制品及解决方案。多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和航天航空事业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十余年的科研实力,公司建立了以“创新、创誉、创利”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一支由七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六十余位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公司共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以上奖励105项,全国科技大会奖42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3项;授权专利515项。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共设有5个国家级,22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海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先进材料研究与开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承担并建设完成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自1998年以来,公司荣获国务院国资委,国家人事部授予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入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经济二十强企业”;连年荣获北京市“守信企业”称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安泰科技已建成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园,空港新材料产业园、中关村昌平产业园及河北涿州四个产业基地,总面积1000余亩;在石家庄、天津、深圳、上海等地拥有18家控参股企业;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商贸渠道和技术协作关系,产品已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和客户所认可。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二)公司主要业务情况报告期内,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公司坚持“市场第一”原则,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全面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各项重点任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5.73亿元,新签合同额81.1亿元,归母净利润3.72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7.70亿元,资产负债率42.68%。资本结构保持稳定,运营质量持续改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1、核心产业强基固本、稳中有进,发挥了业绩压舱石作用安泰天龙面对部分下游行业阶段性下滑的压力,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拓展新应用新增量取得良好进展。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新型钨渗铜技术等一批高性能产品成果转化有序推进,为业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从组件向模块化升级,显著增强客户粘性,安泰天龙荣获西门子“可持续发展先锋伙伴称号”。在泛半导体板块,战略新产品“平面显示用靶材”实现合同额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62%;热沉材料产品合同额首次突破8,000万元,MOCVD加热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离子注入配套终端材料通过重点客户审核,新签合同额近2,000万元。在核应用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新产品通过客户认证。报告期内,安泰天龙实现营业收入20.22亿元,扣非净利润9,116.15万元;参与国家级科研创新项目13项,新增发明专利8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5项,继续保持难熔钨钼金属制品行业引领地位。安泰磁材面对行业竞争加剧,潜心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拓展增量,固本培元兼修。稳步推进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投资示范项目建设和生产线智能制造场景建设,成功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成为行业唯一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的工厂,也是唯一同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三级的工厂。安泰北方5,000吨高端稀土永磁制品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安泰磁材产能突破1.2万吨。围绕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等新领域,与清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品工艺技术创新,为安泰磁材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积蓄动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年内通过了8家国内头部车企配套电机客户审核并获得供应商资格,提升了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受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实现营业收入17.16亿元、净利润8,820.5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3.8%和27.85%,完成产量6,000吨,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2、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布局谋篇,体现良好成长性安泰非晶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新签合同额11.7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3%,营业收入9.74亿元,净利润5,13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63%、60.79%;产销量突破3.3万吨,同比增长65%。在非晶产品领域,公司加快非晶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用带材的市场推广,销量突破1万吨,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为应对高端节能变压器市场的应用需求,迅速投资新建1万吨非晶带材项目。在纳米晶产品领域,公司积极扩展新能源汽车、高端手机和家电等相关产品产业链,实现纳米晶产品产销量超过7,000吨,同比增长46%。公司成功举办“软磁材料和器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技术培训研讨会”等行业峰会,进一步打造安泰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及制品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价值。报告期内,在传统工具钢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高企的不利形势下,河冶科技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品转型,稳步推进粉末高速钢、喷射钢等高端产品的市场应用,投资新建9000吨/年快锻开坯线解决生产瓶颈,高性能高速钢产品占比持续提高,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签合同额15.85亿元,营业收入1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6.89%。国内首台套自主设计开发的粉末高速钢生产线建设项目达产达效好于预期,产量突破1,000吨,销售收入近1亿元,市场应用领域快速扩大,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战略性新产品的作用凸显。2024年,公司获批国家高合金工模具材料单项冠军,进一步巩固了在高合金高速钢市场的龙头地位与品牌价值,为未来高端市场的持续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安泰超硬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首次荣获工具行业最高水平的美国PTIA创新大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先进钎焊金刚石工具联合实验室、先进金刚石散热材料实验室的建设,PDA钎焊系列产品、精密钎焊工具等一批新产品已获得海外市场订单。实现新签合同额6.13亿元,营业收入4.92亿元,净利润4,428.96万元,同比增长14.02%、10.29%、8.64%,新产品收入增长率18.4%。公司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企业、金刚石锯钻磨产业链链主企业、北京市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彰显了行业地位与价值。3、孵育业务聚焦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呈现“小而美”报告期内,安泰特粉聚焦高性能磁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显著提升了软磁粉、一体成型电感粉的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成功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及AI等新兴应用领域,粉末销量首次突破4,000吨,其中一体成型电感粉末销量超2,300吨,同比增长50.7%,成功实现进口替代,解决了终端客户的“卡脖子”需求。报告期内,安泰特粉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净利润3,737.0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02%和85.71%,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加快推进万吨级特种粉末产能布局,2024年投资新建“2000吨高性能特种粉末项目”,进一步巩固金属软磁粉末领域的单项冠军地位。报告期内,安泰海美格和安泰三英大力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经营业绩持续改善,实现“小而美”向“聚而强”扎实转型。安泰海美格围绕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在高速数据连接器、微创医疗手术器械、机器人减速马达等零部件应用实现订单突破,同时积极推动产品向下游组件产品延伸,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利润总额2,897,90万元,同比增长8.8%、3.09%。安泰三英紧盯行业需求变化,重点拓展海工、油气平台、压力容器等特种焊材业务,船用焊材领域销量增长超过3,000吨,油气平台领域超级双相不锈钢焊材实现国产化替代。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净利润1,229.26万元,同比增长21.47%,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报告期内,安泰中科持续聚焦可控核聚变产品技术提升,深化与欧洲聚变领域的技术合作,积极布局国内核聚变市场,为未来核聚变技术商业化推广应用带来的发展机遇奠定基础。(三)业绩驱动因素1、坚持战略引领,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坚持战略引领,完善战略与投资管理体系,推动战略管理纵深化,实现全覆盖和闭环管理。依托高效的战略管理体系,公司持续深化产业研究,进一步调整优化各业务单元的发展定位,对产业链、市场及竞争、内部资源能力等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为公司整体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引领。在深入开展全级次产业研究基础上,公司快速启动“1万吨非晶带材项目”、“2,000吨高端特种粉末项目”及“特种合金3吨级真空感应炉项目”等一批重点投资项目,实现相关产业迅速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为落实公司“十四五”战略国际化布局要求,有效协同国内外“两种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围绕公司重点产业,统筹境外泰国基地建设,为公司发展拓展空间。持续推进强体瘦身,聚焦核心产业发展,强化业务协同。公司转让所持有的安泰环境14%股权,实现控变参,良好实现“兑现产业价值、反哺核心主业发展”的战略意图;通过受让和回购住友商事持有河冶科技股权、安泰天龙回购威海多晶少数股权、安泰爱科回购少数股东股权等一系列股权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子企业资产结构,增厚了股东权益,同时增强了公司对主要产业的控制力、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业务协同能力。2、强化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需求导向、技术引领、应用推动,确定了公司未来科技创新发展重点的8个技术领域、106个技术方向。围绕核心技术与产品,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年新增授权专利51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围绕难熔材料、粉末冶金、高速工具钢等主体领域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7项、团体标准2项,软件著作权19项,专利和标准增长率5%。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公司增长新动能逐步显现。在算力中心、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核电等高端应用领域,公司战略新产品开发项目不断落地,安泰粉末“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精密加工金刚石工具”项目开发的新产品,性能优于进口,满足国产替代的要求;安泰特粉加快推进新型雾化工艺开发和工艺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了产品性能,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此外,细分领域单项冠军荣誉成果显著,安泰超硬、河冶科技获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第八批)”,安泰特粉获批河北省单项冠军企业,安泰天龙(北京)获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安泰北方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截止目前,公司已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省部级单项冠军产品1项、省部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3、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报告期内,公司以智能制造为中心、以场景建设为抓手,启动建设第二期智能制造场景28项,强化由点到线的扩展和AI技术的应用,实现主体业务单元生产管理系统全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应用。公司加强数智人才队伍培养,搭建安泰特色的线上数智学院,推动企业数智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已有6名数智优才均取得了工信部颁发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师”证书。2024年,公司新获批5项软件著作权,安泰磁材北京工厂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包头工厂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评估。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工信部智能制造标杆工厂1家、优秀场景1个;北京市智能制造标杆工厂1家、天津市数字化车间1个。公司一直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和发布《安泰科技碳达峰方案》的基础上,出台了《安泰科技绿色管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8个方面的14项评价指标,推动实现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并将绿色管理体系建设覆盖全部主体业务单元。公司继续完善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推出用电指数功能,及时反映各单位生产用电情况及变化趋势,并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各产业科学排产。同时,公司加快绿色新能源的使用,已在四个产业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接近20兆瓦,年发电超过1810万度,减少碳排放9723吨;同时公司还积极购置绿电3820万千万时,绿电使用率已占2.4%,直接减少碳排放2.3万吨。4、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党委坚持把“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公司党委结合公司经营发展和行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和头部客户讲授专题报告,认真开展研讨交流和分析研判,推动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落实落地并着眼长远。公司继续完善管理团队选拔和管理机制,设定干部选聘考评要素,引入专业领导力素质测评模型和干部素质模型,全级次深入开展管理干部胜任力评价分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管理团队。公司还统筹推进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围绕各级管理团队、青年人才系统、“双航人才”等分级分层分类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为公司战略部署全方位激活人才发展新动能。公司不断完善激励体系,探索增量激励,围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技术创新、收益激励型技术创新项目等起草或修订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了增量收益分享机制。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