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3-08-01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192238549B
  • 法定代表人: 霍达
  • 董事长: 霍达
  • 电话: 0755-82960432
  • 传真: 0755-82944669
  • 企业官网: www.cmschina.com
  • 企业邮箱: IR@cmschina.com.cn
  • 办公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福华一路111号,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一期48楼
  • 邮编: 518046
  • 主营业务: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向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从事投资与交易,主要业务板块包含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及交易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股票期权做市;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证券)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招商局集团旗下的证券公司,传承了招商局集团长期积淀的创新精神、市场化管理理念、国际化运营模式及稳健经营的风格,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拥有证券市场业务全牌照的一流券商。招商证券于2009年11月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代码600999),于2016年10月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06099)。招商证券具有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架构、全面专业的服务能力。拥有多层次客户服务渠道,在中国境内设有分公司、营业部,同时在中国香港、英国、韩国设有子公司;全资控股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招商期货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招商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参股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构建起国内国际业务一体化的综合证券服务平台。招商证券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社会财富保值增值”为使命,恪守“家国情怀,时代担当;励新图强,敦行致远”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创新引领、质量第一、贡献卓越的中国领先投资银行”。我们将以卓越的金融服务实现客户价值增长,推动证券行业进步,努力成为客户信赖、员工自豪、股东满意、社会尊重的优秀企业。
  • 发展进程: 公司的前身是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1991年8月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以《关于同意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试营业的通知》(〔1991〕深人银发字第140号)批准,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在深圳市工商局注册成立。1993年8月1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以《关于同意赋予各深圳证券业务部二级法人资格的批复》(深人银复字〔1993〕第394号)批准,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获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注册登记为企业法人,成为招商银行的二级法人单位,注册资金为2,500万元。1994年8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成立招银证券公司的批复》(银复〔1994〕161号)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招商银行在原证券业务部基础上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第十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20组建了深圳招银证券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1994年9年28日,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深圳招银证券公司更名为招银证券公司。1998年11月6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招银证券公司增资改制的批复》(银复〔1997〕529号)、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招银证券公司增资改制、更名的批复》(证监机构字〔1998〕27号),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招银证券公司引入11家新股东进行增资改制并更名为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加至8亿元,其中,招商银行以招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出资,新引入的11家股东以现金出资。2000年8月31日,经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批复》(证监机构字〔2000〕15号)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招商银行等原12家股东共缴付增资出资额14亿元,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22亿元。2000至2001年期间,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多次对内对外转让股权,股东由12家增加至40家。2001年12月26日,经国家财政部《关于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财企〔2001〕723号)、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证监机构字〔2001〕285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改组设立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深府股〔2001〕49号)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原40家股东作为发起人,以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0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按1:1的折股比例折合为股份公司股本共计2,400,280,638股,注册资本为2,400,280,638元,住所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34号华强佳和大厦东座8-11楼。2002年6月28日,经中国证监会《关于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迁址有关材料备案的回函》(机构部部函〔2002〕120号)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变更为现址即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江苏大厦A座38-45层。2006年,经中国证监会《关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缩股并增资扩股的批复》(证监机构字〔2006〕179号),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公司实施了缩股并增资扩股,以2005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基准缩减公司总股本,总股本由2,400,280,638股缩减为1,726,915,266股,在此基础上,7家股东合计认购了公司新增的15亿股股份,公司股本总额增加至3,226,915,266股,注册资本增至3,226,915,266元。2009年11月17日,经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第十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21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09〕1132号)核准,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上市交易的通知》(上证发字[2009]18号)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358,546,141股并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其中网上资金申购发行286,837,000股,向网下询价对象配售71,709,141股。股票发行价格为人民币3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11.1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2.32亿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08.83亿元。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由发行前的3,226,915,266股增加至3,585,461,407股。2011年7月,公司实施每10股转增3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即以转增前的总股本3,585,461,407股为基数,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共计转增1,075,638,422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为4,661,099,829股。 2014年5月,经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4]455号)核准,公司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147,035,700股。每股发行价为9.72元,募集资金为11,149,187,004.00元,扣除发行费用47,450,868.07元,募集资金净额为11,101,736,135.93元。2014年5月27日,本次发行新增股份在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毕股份登记托管手续。2014年10月15日,公司完成注册资本变更,注册资本增加至5,808,135,529元。
  • 商业规划: (一)总体经营情况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特别是9月末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GDP同比增长5%。随着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和“1+N”政策体系的逐步落地,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积极效应的持续显现,资本市场回暖向好,展现出较强韧性。2024年是公司新五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场波动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一年。公司积极应对监管新规实施、行业竞争加剧等考验,保持战略定力,拓收入控成本、抓转型推变革、调结构防风险,新五年战略开局告捷。一是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8.91亿元,同比增长5.4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6亿元,同比增长18.51%,再次突破百亿大关;ROE8.82%,同比增加0.9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成本管控优势,业务及管理费率持续处于综合型大券商较低水平。二是推动转型变革深化落地。制定新五年战略规划,明晰新一轮转型变革的蓝图与路径;修订招商证券企业文化共识,凝聚支持转型变革的强大精神动力;新五年转型变革工作全面铺开,财富管理、机构、投行等核心业务的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数字化发展尤其是“AI证券公司”建设成效显著,协同水平持续提升;继2022年度后,再次荣膺2023年度国资委“双百企业”专项考核“标杆”企业称号。三是守住稳健经营的发展底线。加强内控能力建设,全年未出现重大风险合规事件与安全生产事件,各类风险损失保持在较低水平,风险总体可控、可测、可承受,各项业务正常稳定运行。(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向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从事投资与交易,主要业务板块包含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及交易业务。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及交易业务及其他业务分部收入分别为102.33亿元、8.58亿元、9.24亿元、63.34亿元和25.4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8.98%、4.11%、4.42%、30.32%和12.17%。1、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债市震荡走强。A股市场股票基金单边交易量为295.84万亿元,同比增长22.90%;年末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为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4%。融券及转融通业务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年末A股市场融券规模104.38亿元,同比下降85.42%。截至2024年末,全市场公募基金管理规模3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3%,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量备案规模5.21万亿元,同比下降8.89%。中国期货市场波动性有所增加,全年累计成交量77.29亿手,同比下降9.08%,成交额6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8.93%。经营举措(1)经纪与财富管理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深入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聚焦做大金融产品保有量的目标,充分发挥券商研究优势,构建以“公募优选”“私募50”和“雏鹰”为核心的优选产品体系;搭建完善的“资产-策略-产品”研究链条,优化产品的研究、配置到销售的传导,显著提升客户体验。在基金投顾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新增养老基金优选等策略,持续优化智能定投模型等方式,有效提升客户投资体验;创设“益招向善·致远前行”慈善品牌,以投顾组合为载体,满足投资者公益参与及企业ESG治理需求。公司重点打造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品牌“招证企航”,不断丰富企业客群服务内容,通过积极开展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相关业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企业客户数、企业客户资产规模、企业理财销售规模均实现同比增长。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深化“渠道、服务、管理”数字化改革措施,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财富管理业务体系,在产品服务上坚持长期主义,通过内容运营持续加强用户陪伴,加大对ETF产品服务支持力度,深化固定收益产品推广。此外,公司持续提升财富顾问团队专业服务能力,启动投顾一体化展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多场景、全方位赋能财富顾问,进一步提升了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截至2024年末,公司正常交易客户数约1,929.83万户,同比增长8.68%,托管客户资产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8%。根据易观千帆统计,2024年招商证券APP月均活跃用户数(MAU)排名证券公司第5,APP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位居证券公司首位。公司基金投顾“e招投”报告期末累计签约客户数8.02万户,产品保有规模51.12亿元,同比增长9.79%。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公司非货币市场基金、权益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2024年下半年度)分别为959亿元、699亿元、533亿元,分别排名证券行业第4、第5、第4。报告期内,公司获跨境理财通首批业务试点资格并于2024年12月正式展业。公司将整合研究、产品等综合优势,更好地满足客户跨境财富管理与全球资产配置需求。2024年,招商期货积极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责,深入推进客群经营,聚焦交易型资产的拓展,客户权益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末,招商期货客户权益规模达588.04亿元,排名行业第4,同比增长16.50%。境外市场方面,招证国际持续提升投研服务水平及全球股票市场交易能力,加速信息技术建设、增强运营保障及维护能力,全面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拓展多市场、多品种创收能力,并抓住跨境理财通业务资格的战略机遇,大力开展跨境理财业务,机构交易业务拓展至日本、新加坡和欧洲多个国家,美股及债券的佣金收入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末,招证国际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达2,156.10亿港元。(2)资本中介业务公司的资本中介服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转融通、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挖掘客户融资需求,建立客户分级服务体系,强化内部协同,持续深化客户的开发及储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留存率。截至2024年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908.79亿元,维持担保比例为288.41%,公司融券规模压缩至0.48亿元。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含资管计划出资业务)待购回余额184.89亿元,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43.79%,其中,自有资金出资余额145.94亿元,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315.24%。境外市场方面,招证国际积极把握市场回暖机会,加大港股IPO融资营销力度,报告期末孖展业务规模为33.41亿港元,同比增长31.28%,维持担保比例为328.95%。(3)机构客户综合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及资管等专业金融机构投资者提供研究、交易服务、托管外包、场外衍生品、大宗交易等全方位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①机构综合服务2024年,公司持续深化机构客户业务转型,从机制、团队、流程、系统等多维度整合资源,优化机构客户营销服务体系,加快机构客户经理制落地和机构业务数字化建设。公司深入推进客户经理制有效落地,深化协同机制,完善机构客户经理考核体系,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升级内部工作平台提升机构客户经理团队服务效能。机构客群营销服务方面,公募基金、保险客群服务聚焦核心客户,加强研究、服务能力互补,致力于提升核心客户的投研排名和收入占比;全面发力公募券商结算业务,券商结算产品新增规模和存量规模均显著增长。私募业务稳存量,拓增量,完善“总部统筹-分支落地-平台支撑”立体营销体系,通过分层分类服务提升私募客户服务质量,私募客户交易资产规模实现逆势正增长。机构业务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加强机构业务营销服务数字化能力建设,推出“招商机智”统一机构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公司资源,提升机构业务的统一运营与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50亿元以上重点私募客户交易覆盖率达81.40%,私募客户交易资产规模同比增长6.19%。②研究截至2024年末,公司的股票研究覆盖境内外上市公司2,706家,研究覆盖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总市值的94%、创业板成分股总市值的96%、科创板成分股总市值的84%。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内外价值创造并重,深入打造研究业务核心竞争力。聚焦“研究业务成为行业标杆,有效支撑公司核心业务战略转型”的战略目标,以“三条曲线”为抓手全面提升内外部服务水平。第一曲线持续优化对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私募基金等核心客户服务水平,强化研究供给与研服一体化联动。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智能制造”“低空经济”“航海及新能源”“红利资产投资”等主题组织了12场特色研究活动,进一步扩大研究影响力。同时加快研究业务数字化转型,积极布局AI研究所,打造“招商智研”研究服务品牌,建设一站式智能研究生产与服务平台,实现对研究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覆盖。第二曲线聚焦内部价值创造,全面优化研究资源供需匹配,以产业链图谱推图会方式发挥研究业务“探路导航”功能,为公司其他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三曲线着力打造“招证智库”研究服务品牌,发布一系列与国家战略、宏观形势等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报告,全方位提升研究品牌影响力。③托管外包公司秉持“服务立业、专业致胜、创新引领、科技驱动”的业务方针,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客户营销和服务策略,优化协同机制,提升分支机构的专业能力与积极性,进一步夯实传统核心客户优势。在金融科技领域,公司加快推进“机智·伯乐”基金分析平台建设以及托管基础业务系统升级迭代,促进业务稳定高效运营,推出AI大模型托管智能助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同时运用金融工程手段,创新私募基金评价与分析,为公司机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公司及时抓住跨境行政管理人业务的契机,行业内率先推出“Partner+”境外基金行政外包服务品牌,加快业务国际化步伐。截至2024年末,公司托管外包产品数量3.82万只,规模3.46万亿元。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Wind统计,截至2024年末,公司私募基金托管产品数量市场份额达21.72%,连续十一年保持行业第1,公募基金产品托管规模位居证券行业第3,报告期内新托管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位居证券行业第2。公司将坚定不移地夯实经纪业务、资本中介业务的收入基本盘。加快推进财富管理转型,以产品能力建设为根本,强化大类资产配置和产品筛选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体验。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投顾队伍建设,提升财富管理的数智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机构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迭代完善“招商机智”平台功能,强化机构业务的统一运营与服务。深入落实研服一体化,持续发力券商结算业务,推动机构业务整体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此外,托管业务将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竞争生态,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内部协同,进一步巩固传统托管外包业务优势。2、投资银行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财务顾问等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A股股权融资市场发行节奏大幅放缓,融资规模及数量均大幅下降。根据Wind统计,A股市场股票发行数量262家,股权融资总规模(不含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类增发,下同)为2,484.5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8.55%和72.76%。A股IPO发行数量102家,募集资金金额为662.80亿元,同比下降81.54%,再融资募集资金金额为1,821.72亿元,同比下降67.07%。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政策鼓励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香港IPO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根据彭博统计,2024年港股IPO发行数量70家、融资金额111.22亿美元,同比增长89.47%,港股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191.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90%。2024年,债券发行成本呈下降趋势,境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根据Wind统计,境内债券(不含央行票据、同业存单)发行总规模达48.31万亿元,同比增长6.99%。其中,信用债发行总规模20.38万亿元(不含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同业存单和政策银行债,下同),同比增长8.09%。公司债发行总规模3.95万亿元,同比增长2.35%;金融债发行总规模10.21万亿元,同比增长2.23%;ABS发行总规模为2.04万亿元,同比增长8.60%。全球并购市场呈现活跃态势,根据彭博统计,全球并购市场共公告5.27万单交易,交易总金额3.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03%。根据Wind统计,中国并购市场(不含境外并购)公告的交易数量8,612单,交易金额2.14万亿元,同比增长7.03%。完成的交易数量为4,012单,交易金额0.76万亿元,同比下降37.37%。经营举措2024年,公司继续深化现代投行转型,深耕“五篇大文章”,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公司持续优化投行业务体系,重点加强北交所和香港市场的业务布局,积极完善客群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羚跃计划”,提升客户综合经营服务能力,推动投行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司在2024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券商投行业务、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中均上升至A类评级。(1)股权融资报告期内,面对市场不利环境影响,公司在股权业务方面仍取得积极进展。根据Wind统计,2024年公司A股股权主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7,其中,IPO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8,同比上升4名。根据彭博统计,公司共完成10单港股IPO项目,承销金额达1.20亿美元,排名中资券商第7。公司深入践行金融强国使命,持续提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助力8家相关行业企业完成A股IPO和股权再融资,承销金额总计81.2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优质IPO项目申报,持续加强北交所业务布局,股权项目储备排名稳中有升。根据Wind和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公司A股IPO在审项目数量达14家(含已过会待注册项目),排名行业第5,同比上升4名。其中,北交所IPO在审项目数量排名行业第6。公司持续深化服务成长型科创企业的能力,积极推动“羚跃计划”入库企业业务转化。报告期末,公司“羚跃计划”累计入库企业数达554家,其中超过60家企业实现投行业务转化。(2)债务融资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债券业务结构,严控债券业务风险,深耕央企和地方优质国企信用债业务,同时加大金融债、互联网金融ABS、公募REITs等业务开拓力度,市场竞争力稳中有升。根据Wind统计,2024年公司境内主承销债券金额为4,265.23亿元,同比增长30.91%,其中,信用债、金融债承销金额分别排名行业第6、第7。受益于互联网金融ABS业务拓展,公司ABS业务竞争力进一步提升。ABS业务承销金额同比增长57.85%,排名行业第4,同比上升3名;信贷ABS、交易商协会ABN、企业ABS业务承销金额分别排名行业第1、第2、第7。公司公募REITs保持较强竞争力,报告期内完成4单公募REITs项目,总发行规模81.81亿元,2021年至报告期末,公司担任财务顾问的首次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规模排名行业第3。公司持续践行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理念,助力发行多单绿色债券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项目,承销金额总计达431.02亿元;同时着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助力发行多单“乡村振兴”“三农”主题债券项目以及普惠金融主题产品,承销金额为458.49亿元。(3)财务顾问报告期内,公司深入分析客户需求,系统挖掘潜在并购机会,并重点推进并购重组的撮合匹配工作。根据Wind统计,2024年,公司完成4单A股市场并购重组项目,包括重庆百货吸收合并重庆商社100%股权、格力地产重大资产置换项目等,交易金额为112.85亿元,排名行业第6,其中公司参与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为109.05亿元,排名行业第2。根据Wind和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公司并购重组在审项目数量1家,排名行业第5。2025年展望公司将深入推进向现代投行的转型升级,持续优化业务体系,巩固ABS、央企债、公募REITs等品种的市场地位,强化行业和区域优势;进一步强化投商行联动,完善客群体系建设,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深化数字化转型,强化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控,有效提升执业能力和管理水平。3、投资管理公司通过旗下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和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参股博时基金和招商基金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市场环境2024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产品数量以及管理规模快速增长,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但仍面临着主动权益投资持续低迷、投资者体验提升不足等痛点。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行业相关制度持续规范,新“国九条”出台、费率改革持续推进以及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落地,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加稳健。证券公司积极把握行业机遇,大力发展主动管理业务,加快推动公私募业务发展。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规模5.4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股权投资方面,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新募集基金3,981支,同比下降43.0%;募资金额1.44万亿元,同比下降20.8%。投资案例8,408起,同比下降10.4%;投资金额6,036亿元,同比下降10.3%。退出案例3,696笔,同比下降6.3%,其中IPO退出1,333笔,同比下降37.2%,被投企业IPO持续收缩但呈现分化态势,境外被投企业IPO数量反超境内市场。经营举措(1)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报告期内,招商资管全面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推进投研团队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完善,积极推动产品发行和定制能力提升,加强跨境业务布局,不断丰富产品谱系,并大力拓展机构客户。2024年4月,招商资管正式获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成功发行“北证50成份指数”和“智达量化选股”2只权益公募基金产品。截至2024年末,招商资管的资产管理总规模为2,673.92亿元。受益于集合资管计划收入增长,2024年招商资管业务净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2.82%。(2)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报告期内,招商致远资本全力构建具有券商特色的基金LP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与国有资本、产业资本合作,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成长。2024年,招商致远资本新增基金管理规模59.3亿元;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赛道持续深耕,完成12家企业投资,投资金额为7.67亿元;在投后管理方面,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持续强化投后赋能,助力被投企业成长;在投后退出方面,报告期内累计完成退出16.94亿元。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招商致远资本私募基金月均管理规模(2024年第三季度)209.60亿元,排名证券行业第8。(3)基金管理①博时基金2024年,博时基金积极践行改革创新,加速新业务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科技金融方面,博时基金重点布局科技创新方向,截至2024年末,投向科技创新方向的产品规模超340亿元;在绿色金融方面,不断完善ESG投资框架,持续优化ESG产品业绩,加大绿色债券投资力度;在普惠金融方面,始终致力于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自成立以来累计分红金额超2,069亿元;在养老金融方面,全力提升养老金投研能力,持续优化社保和年金服务;在数字金融方面,构建数智化战略框架,全力打造重点项目,践行“AI+”战略,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赋能各业务线发展。2024年,博时基金重点发展被动指数型基金,以黄金ETF、科创100ETF、标普500ETF、恒生医疗保健ETF、博时可转债ETF五大ETF产品为突破口,推动ETF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报告期末博时基金ETF规模突破1,300亿元人民币。截至报告期末,博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含子公司管理规模)17,18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9.78%,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剔除联接基金)10,920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4.99%;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6,31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8.71%。根据统计,2024年末博时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7,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1。②招商基金2024年,招商基金围绕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一核、两擎、四化”战略重点,持续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严格管理、守正创新,总体保持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在投研能力建设方面,久久为功增强权益投资团队能力建设,持续深化投研互动,招商基金主动权益能力和口碑逐步提升;在产品布局方面,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成功推出行业首批核心宽基中证A500ETF产品,顺利完成三单REITs项目发行上市,同时成功发行招商基金首只海外ETF互联互通产品;在客户经营方面,积极推进渠道和客群开拓,稳步推进投顾业务开展,充分把握养老金业务发展机遇,深耕客户陪伴和投资者教育,努力提升客户获得感;在风险管理方面,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加大法规宣贯力度,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举措,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在基础管理方面,进一步强化价值观宣导,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完善财务采购管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强后台运营管理,全力助推各项业务提质增效。截至报告期末,招商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5,689亿元(含子公司管理规模),较2023年末增长1.19%。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剔除联接基金)8,79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22%,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5,574亿元,较上年末降低3.15%。根据Wind统计,2024年末招商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9,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4。2025年展望招商资管将致力于打造有券商特色、公私募并举发展的稳健型券商资管机构,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券商资管在资产创设、产品定制、客户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将聚焦提升主动管理投资能力,构建具有资管特色的投研体系架构;打造完善的私募产品线;同时深化公募基金产品申报发行和营销工作,推动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招商致远资本将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理念,持续完善基金谱系,推动基金向多元化转型,加快做大管理规模。4、投资及交易公司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包括权益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和做市、固定收益投资、大宗商品、外汇业务以及另类投资业务等。市场环境2024年,国家出台促消费、稳地产等多项逆周期调节政策,国内经济增长虽有压力但总体保持稳定。海外通胀逐渐回落,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2024年A股市场整体波动较大,9月份新政出台后上涨明显,全年整体呈上涨态势。经营举措公司权益方向性投资业务积极完善和健全投研体系,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资策略,大力推进以央国企为主导的高分红投资策略,同时紧密跟踪宏观环境与国家政策,坚守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精选行业龙头进行投资布局。2024年权益方向性投资业务实现了较好投资收益。权益类衍生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大力发展场内衍生品做市、客需驱动业务等资本中介型交易业务,积极发展量化策略等中性投资业务。场内衍生品做市业务持续深化大数据、机器学习等AI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能力;积极践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理念,为科创板ETF期权、碳酸锂期权和多晶硅期权等衍生品提供做市服务,有效助力相关产业风险管理需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场内衍生品做市业务资格数量增至104个,位居证券行业第一;公司上交所各期权品种获得2024年度综合评价AA评级。证券做市业务持续拓展做市标的,截至12月末,基金做市、科创板股票做市、北交所股票做市标的分别达481个、39个、4个,做市竞争力保持市场领先;获沪深交易所2024年度综合AA评级。场外衍生品业务严格按照监管政策指引,坚持风险中性原则规范展业,业务杠杆和风险均保持在合理可控水平;报告期内成功完成基于云原生的场外期权管理系统开发,交易品种覆盖全球多个市场,核心交易能力和机构客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投研优势,精准把握债券市场配置及波段交易机会,境内外固定收益投资收益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投资收益率显著跑赢市场基准。在中性策略方面,公司通过深化策略研究和金融科技赋能,积极把握市场机会,推动业务规模增长,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在做市业务方面,公司全面开展银行间债券、衍生品、中金所国债期货、交易所债券、债券ETF等品种做市业务,依托突出的投研能力提高债券及衍生品定价效率,并努力推进做市业务的智能化和科技化水平,持续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高质量做市服务。在客需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推进固定收益类收益互换、期权等场外衍生品业务,加强客需业务能力建设,提升对客交易能力,丰富客户类型,并不断进行产品种类和业务场景的创新,报告期内固定收益场外衍生品交易量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此外,公司持续加强投研系统数字化建设,全面强化投前、投中、投后环节的金融科技赋能能力,显著提升了研究和投资效率。公司建立了全面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报告期内未发生负面信用事件。外汇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外汇自营及客需业务全面发展,并作为首批机构成功参与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结算直通处理及上海清算所外汇双边代理结算服务。公司外汇自营业务基本实现银行间外汇市场全产品覆盖,外汇客需业务规模突破千亿元,市场影响力继续保持券商前列。另类投资业务方面,2024年,招证投资积极应对股权投资市场的低迷环境,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并优化投资节奏,坚持新投项目高标准、严要求,重点聚焦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领域,报告期内新增投资规模约1.5亿元;同时注重已投项目的风险防控与及时退出,退出金额超过9亿元。2025年展望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对外部环境变化及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和决策机制,加强多市场、多策略的投资与布局,致力于实现“大而稳”的发展目标。全力稳住固定收益投资基本盘,紧跟市场环境变化,加强利率风险管控,进一步探索海外投资策略;同时大力发展客需驱动等资本中介型交易业务,不断提升产品设计和交易能力,巩固做市业务的行业领先地位;场外衍生品业务将积极构建综合性衍生金融服务平台,持续提升中性策略投资规模与收入占比;加强权益方向性投资的基本面研判,优化投资布局,在追求绝对收益的同时严格控制风险。招证投资将聚焦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数智科技、绿色科技、生命科技赛道,增强投资项目的科技属性;进一步发挥“三投”联动优势,为被投企业提供全业务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严控风险,及时把握退出时机,提高投后管理水平。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