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航天电子
- 企业英文名: China Aerospace Times Electronic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879.SH
- 注册资本: 329929.9334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5-11-15
- 大股东: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7.78%
- 董秘: 吕凡
- 董秘电话: 010-88106362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肖缨、李朝辉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
- 概念板块: 航天航空 湖北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低空经济 央企改革 空间站概念 商业航天 天基互联 特高压 军民融合 国产芯片 量子科技 无人机 央国企改革 北斗导航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90-07-1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100177716821Q
- 法定代表人: 姜梁
- 董事长: 姜梁
- 电话: 010-88106362
- 传真: 010-88106313
- 企业官网: www.catec-ltd.cn
- 企业邮箱: catec@catec-ltd.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丰滢东路1号
- 邮编: 100094
- 主营业务: 航天电子信息、无人系统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民用航天与运载火箭及配套装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电子测量与自动控制、新材料、通信产品、记录设备、仪器仪表、卫星导航与卫星应用技术及产品、卫星电视接收和有线电视产品及上述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本企业和所属企业产品出口业务;本企业和本企业成员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的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承揽电子系统和产品的电磁兼容、环境试验。(国家有专项规定的经审批后方可经营)
- 企业简介: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电子)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从事航天电子专业产品研发与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879)。航天电子立足航天军工,服务国民经济,主要从事军用电子专用产品、电线电缆产品研发与生产销售,业务涉及无人装备、物联网、惯性导航、遥测遥控、集成电路、机电组件、电线电缆等七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军民用无人机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测控通信系统、遥感信息系统、卫星应用等系统级产品;军民用惯性导航产品、卫星导航产品、遥测遥控设备、精确制导与电子对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等专业设备;军民用集成电路、传感器、继电器、电连接器、微波器件、精密机电产品;民用电线电缆及军用特种电缆等产品;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农业等系统解决方案。航天电子现有19家子公司,是卫星导航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核心依托单位,拥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多项,具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资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一系列专业资质。航天电子成立以来,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走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道路,为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领域和汽车、化工、石油等民用领域提供了大量优质产品和服务,在为军工型号装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的同时,用航天电子专业技术创造美好生活。航天电子将始终以发展公司、服务用户、回报股东、惠及员工为经营目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努力把航天电子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航天电子和信息技术、产品及系统集成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 商业规划: 1、型号发射保障任务圆满完成2024年是公司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司锚定全年工作目标,坚持技术创新,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嫦娥六号探月返回、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等为代表的重大航天型号发射保障任务。2、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新时代科研生产新模式实施,积极开展批产质量强固、宇航领域能力提升、装备综合保障等相关工作;在全面试点实施科研生产流程再造基础上,全力推进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专项、装备数字化建设等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强化以质量为中心的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在健全可复用知识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基础上,推进可复用知识管理与重点业务的深入融合。公司科研生产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完成了全年科研生产任务。3、航天市场优势地位持续巩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定不移推动航天产品市场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运行模式,科学统筹国内与国际、军品与民品、研发与型号两个市场,加强各市场之间的渠道、信息和资源共享,力争形成市场资源合力。继续深度对接航天重大型号配套任务,相关产品成功实现为载人登月研制工程、天问三号等新研型号配套,型谱化激光通信终端、数据分发处理机等多项卫星载荷全面配套用户装备星,使得公司在航天电子信息传统业务领域的市场优势地位持续巩固。面对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和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市场机遇,加快开展产业、产品布局调整和产品谱系拓展优化,以新兴市场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无人系统军贸产品在型谱化、系列化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交付数量与收入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军贸合作渠道逐渐拓宽,并根据不同军贸公司海外主阵地采取“一司一策”的市场营销策略,力争发挥各自优势深化无人系统装备市场领域的多元化合作,实现了多个海外市场零的突破。4、技术创新引领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在无人系统领域持续加快无人体系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了自主规划与博弈决策、分布式跨域协同自主认知、集群协同组网分层分簇架构设计等技术,自主研发的“鸿栅”自主任务系统持续迭代升级,并在珠海航展上实现首次对外发布;地面测控领域突破了基于CPU+GPU通用算力的测控数传资源池技术,实现软件与硬件解耦和资源按需分配;卫星测控领域突破了快速频谱感知干扰识别技术、快速自适应体制切换等核心关键技术,国内首次实现测控应答机的自主模式切换、自我调度功能,综合抗干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低轨激光通信终端突破了同轨异轨产品统型设计、后光路叠层设计、大量程高动态精跟踪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异厂家异平台和同厂家异平台无误码通信,为后续型号批量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多表冗余光纤惯组突破故障自诊断与隔离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惯组的稳定性可靠性;机电组件产品突破了接触器无极性磁吹灭弧关键技术,突破了低温环境下接触器可靠性技术,突破了高载流密度连接器设计技术,产品技术指标显著提升。全年申请专利275件,授权专利219件。5、无人系统产业链“链长”单位建设持续加强报告期内,公司无人系统装备领域紧跟用户需求,不断丰富公司无人装备系统型谱,航天飞鸿公司研发的“鸿栅”自主任务系统首次在珠海航展发布,并在珠海和达茂旗基地联动开展了FH-95集群飞行演示,全面展示了体系化、集群化无人作战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航天飞鸿公司无人系统产业链“链长”单位地位。公司分别完成航天飞鸿公司延庆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投资规模调增、对航天飞腾公司和飞鸿能源动力公司增资工作,开展了拓展无人船、火工品等无人系统产品业务的延链、补链可行性研究,全力支持无人系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航天飞鸿公司作为链长6、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报告期内,时代民芯公司成为“商业航天产业技术联盟”首批成员,公司积极推进时代民芯公司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领域实施“商业航天+汽车芯片”双核驱动发展战略,两款重点车规级芯片样品已完成交付验证。航天飞鸿公司FH-96V舰载复合翼无人机首批批产产品完成验收,成功交付用户;“星载微波激光复合探测雷达”通过结题验收,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能力;“地基微波激光复合探测雷达”已被中国气象局采购,应用于“天地一体化实验验证平台”工程中,已布设在山西、山东、河南、江西4个省份开展24小时业务化观测。北斗三号短报文智能卡产销达到5万张,北斗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产销达到4万片,积极参与澳门等海外地区的市场合作,实现了境外地区北斗应用零的突破。7、资本运作加快赋能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圆满完成了航天电工51%股权转让事宜,使得公司主业更加聚焦于航天电子信息及无人系统产品研发、生产领域,标志着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大突破。为加快惯性导航资源整合,统筹谋划了惯性产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决定将激光导航公司和兴华科技公司增资给时代光电公司,将有利于提升惯性导航发展合力并提升产业盈利能力;不断加强投资引导功能和融资项目闭环管理,分别对航天长征火箭、上海航天等多家子公司累计实施增资超过10亿元,全力赋能子公司能力建设,支撑子公司可持续发展。8、公司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制定完成《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基础上,指导督促各子公司逐步完善董事会授权制定和授权事项清单管理,全面提升决策效率,同时,在相关子公司试点开展董事会工作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各相关子公司充分发挥董事会决策核心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经营风险管控能力。结合新公司法和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要求,推动各子公司开展公司章程修订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9、公司经营指标及财务数据变动情况分析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2.80亿元,其中航天产品收入118.2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63%,民用产品收入2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3.89%。公司营业收入毛利率为20.99%,比上年同期改善0.6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19.32%,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7.95%,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2.07%,研发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18.00%,税金及附加比上年同期减少0.71%。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86%,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1.86%。收入利润主要受航天电工51%股权转让后出表的影响。公司年末总资产为462.5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39%。从总资产构成看,存货占比为43.77%(上年同期为41.99%),应收账款占比为15.12%(上年同期为17.31%),两金占比为58.89%,比上年同期改善0.41个百分点。2024年期末公司总负债为221.2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1%,从总负债构成看,有息借款(银行借款和超短期融资券)占比为22.94%(上年同期为25.11%),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合计占比为57.75%(上年同期为51.72%),两项合计占负债总额的80.69%。从资产和负债结构变化看,公司当前管理重点依然是控制存货规模,加速应收款项回笼,通过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降低有息借款和经营欠款规模,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