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4-11-21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6259082971
  • 法定代表人: 吴柏志
  • 董事长: 吴柏志
  • 电话: 010-59965998
  • 传真: 010-59965899
  • 企业官网: ssc.sinopec.com
  • 企业邮箱: ir.ssc@sinopec.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吉市口路9号
  • 邮编: 100728
  • 主营业务: 物探、钻井、测录井、井下特种作业、工程建设等服务。
  • 经营范围: 为陆上和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提供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测录井、井下特种作业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以及承包境内外石油工程、天然气工程、化工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工业装置工程等工程。
  • 企业简介: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SC)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大型的综合油气工程与技术服务专业公司。拥有超过60年的经营业绩和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是中国一体化全产业链油服领先者。2012年6月28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实施石油工程专业化整合重组,将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河南油田、华北石油局、西南石油局、华东石油局8家油田企业的石油工程业务整体剥离,与集团公司总部石油工程管理部及国际石油工程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整合,成立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4年,公司利用仪征化纤上市平台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上市。股票代码SH600871,HK1033,简称石化油服。公司有地球物理、钻井工程、测录井、井下特种作业和工程建设五大业务板块,涵盖了从勘探、钻井、完井、油气生产、油气集输到弃井的全产业链过程。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先进的装备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在页岩气、致密油气田、高含硫气田、超深油气田及老油田综合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作业经验,公司为中国首个页岩气商业开发项目-涪陵页岩气项目,提供了钻井、压裂、测试的全过程工程服务。公司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综合型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提供商,凭借良好的服务质量、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成本优势,建立起了一个多元化的国内外客户群,先后在中国20多个省开展了油气工程作业,海外30多个国家执行油田技术服务项目,已成为沙特、科威特和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市场有重要影响力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承包商。
  • 发展进程: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是于1993年12月3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江苏省仪征市。本公司为原国有企业仪化集团公司,现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以下简称“仪化”)重组的一部分。公司名称由“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SinopecYizhengChemicalFibreCompanyLimited”变更为“SinopecOilfieldServiceCorporation”。
  • 商业规划: 本部分所述财务数据,除非特别注明,均节录自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之合并财务报表。年度业绩2024年,本公司积极把握油田服务行业景气上行周期,持续优化生产运行和市场布局,量质并举拓市创效,进一步扩大优质规模市场,提高海外市场高端业务占比,深化人力、装备等资源优化,深挖降本潜力,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稳步实施特色化业务发展,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实现较好增长,高质量发展有效推进。2024年,本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为人民币811亿元,同比增长1.4%;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3亿元,同比增长7.2%;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0.033元,同比增加人民币0.002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1亿元,同比减少净流入人民币24.8亿元。业务回顾2024年,本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912亿元,同比增长10.7%,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市场新签合同额人民币470亿元,同比下降5.8%;国内外部市场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99亿元,同比增长26.8%;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43亿元,同比增长45.5%。工程技术服务优质高效,全年创工程施工新纪录363项;技术创新加快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卓有成效;资源优化成效凸显,项目化管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各类风险可控在控;全年生产运行保持安全稳定,作业服务能力和经营创效水平实现新提升,有力支撑油气增储增产增效。1、物探服务2024年,本公司物探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59.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6.7亿元增长4.0%。全年完成二维地震5,836千米,同比增长109.7%;全年完成三维地震15,600平方千米,同比增长2.1%。二维、三维资料记录合格率为100%,地震采集资料一级品率较合同提升4.4个百分点。自主激发系统、海上OBN节点、可控震源高效采集等一批新技术推广应用,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北斗业务贡献合同额人民币1.3亿元,成为重要增长极;井筒地震、节能环保、重磁电等新业务连续5年保持增长。2、钻井服务2024年,本公司钻井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401.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98.0亿元增长0.9%。全年完成钻井进尺1,097万米,同比基本持平。本公司全力推动“四提”工作,钻井施工效率进一步提升,完成井平均钻井周期同比缩短5.6%,复杂故障时效同比降低12%。优化提升工程装备,加大加强型、现代型钻机升级配套,协同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变革,创出钻井日进尺2340米、3000米以深井钻井周期3.5天等新纪录,全年平均钻井队伍动用率90.2%,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征深101井创准噶尔盆地完钻井深最深纪录,完钻井深8962.85米。3、测录井服务2024年,本公司测录井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35.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5.6亿元增长1.0%。全年完成测井26,636万标准米,同比降低13.5%;完成录井进尺849万米,同比降低2.2%。测录井资料合格率100%,测井一次成功率97%以上。本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攻关,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稳步提升测录定服务能力,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深度参与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致力于取全取准资料、精准发现评价油气藏,全力保障安全优快钻完井和提高储层钻遇率,助力优化井位部署和推动钻井工程提速,有力支撑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4、井下特种作业服务2024年,本公司井下特种作业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09.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07.0亿元增长2.5%。全年完成井下作业5,726井次,同比降低17.7%。井下特种作业一次合格率达99.8%,压裂施工效率同比提高10.7%。本公司持续提升井下特种作业技术服务能力,助力中国石化在多个探区取得产量突破,四川盆地资阳2井压裂测试日产页岩气125.7万方,兴页L1005HF井测试日产页岩油气当量156.8吨,在綦页深1井首次应用175MPa超高压压裂装备,为超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安全技术保障。深入推进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在胜利、中原、江汉、西南等区域持续加大合作力度,成功打造8个难动用储量高效动用示范区,全年动用原油储量4903.5万吨、新建产能70万吨。5、工程建设服务2024年,本公司工程建设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78.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78.2亿元持平。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51.2亿元,同比增长11.4%。本公司承揽施工的普光气田主体湿气增压工程提前56天建成投用,是国内首座大型高含硫增压示范站,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油气田开发;保障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网建设,西气东输四线三个标段按期达到投产条件,展示了长输管道建设优秀的施工能力和技术优势。持续拓展国家管网集团市场,中标川气东送二线等多个标段、超2000公里工作量,中标合同额首次突破人民币100亿元;发挥土木、电仪、海工等专业优势,全年承揽海工类项目人民币22.9亿元,中标江苏省高速公路项目人民币9.2亿元,管道技术检验检测业务承揽规模创新高。国际业务2024年,本公司国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81.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60.9亿元增长12.5%,占本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22.6%,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2024年,本公司国际业务坚持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营,深耕重点市场,紧盯重大项目,经营效益创出历史新高。沙特市场,11部钻机获延期10年合同;新签沙特阿美公司2个管道建设项目,合同额超11亿美元;沙特阿美S84三维采集项目首次一次性获得沙特阿美公司2年合同延期;连续油管、硫化氢检测等服务项目的市场份额不断拓展,获得格兰特公司专利扣型维修授权。科威特市场,井筒大包业务实现重大突破,中标南部钻井大包项目212口井工作量,一举打破“四大国际油服公司”在中东高端业务垄断;新签11部钻机“5+1年”期合同,完成30部钻机合同续签,新续签合同额11.6亿美元;通过深井钻井液和固井资格审核。厄瓜多尔市场,顺利完成SACHA、WARYA两个总包项目续签;成功议标签约斯伦贝谢公司、哈里伯顿公司钻修井项目。墨西哥市场,继续深化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关系,议标签约ALACTE物探三维项目,合同额2.9亿美元。技术研发2024年,本公司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力度,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5项,申请专利1034件,其中申请涉外专利9件,授权专利779件,制修订4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7项石油行业标准。中国石化测录井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牵头成立全国石油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石油钻(录)井分技术委员会。“MSAMR-175随钻方位电阻率边界探测仪器”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数字钻头参数感知与优化控制技术”入选中国油气人工智能科技优秀案例。自研旋转导向研制累计应用286口井、进尺35万米,满足胜利页岩油国家示范区和西南工区高温页岩气井需求。超高温高压电缆测井和高温存储式测井仪器系列有效支撑深地勘探开发,连续管侧钻、套管钻井等低成本技术在现场推广应用,产品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值人民币39亿元。打造石油工程数智资源中心,搭建专业数智化场景,北斗运营服务平台投入运营,推广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井场数据智汇盒、远程决策一体化、装备MRO物联网系统、压裂智能预警分析系统等专业软件,加快实现数智化发展。内部改革和管理2024年,本公司统筹优化资源,强化精益管理,加快提升低成本竞争力。一是优化人力资源,坚持把人力资源优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全面从严“三定”,压减用工总量、外委转自营减费、业务承揽增收,全年外委转自营统筹优化转岗4524人,对外业务承揽输出5518人、创收人民币5.1亿元。二是优化资产装备,坚持轻资产发展,成立资产运营分公司,打破各单位间资产调剂盘活壁垒,充分发挥公司资源统筹共享平台作用,推动公司资产运营创效能力提升。三是扎实推进管理降本,加强预算管理、过程管控,推广黄河钻井公司等精益管理经验,持续压降非生产性费用,精简队伍机构,全年压减队伍124支,其中钻井队29支,压减项目部及附属机构271个,全年百元收入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57元。资本支出2024年,本公司实际完成资本支出人民币34.8亿元,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28.6亿元。2024年,本公司以提升勘探开发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导向,积极优化装备结构,加大钻机升级改造和电动压裂装备投入,持续推进钻井现场、井下作业现场标准化建设;加大海外优质市场所需装备投入,进一步提升在高端业务市场的竞争力。全年主要安排钻机更新改造19台、物探采集仪器7.5万道、旋转导向仪器3套、高温随钻测量仪器2套,建造1艘双燃料支持船和1艘地质调查船以及安全隐患治理、环境保护等投资项目。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