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国海防
- 企业英文名: China Mar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Company Limite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764.SH
- 注册资本: 71062.9386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6-11-04
- 大股东: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6.3%
- 董秘: 夏军成
- 董秘电话: 010-88010561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董旭、陈黎明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4号院2号楼4层东区
- 概念板块: 计算机设备 北京板块 沪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中字头 央企改革 毫米波概念 天然气 军民融合 车联网(车路云) 新能源车 国产芯片 航母概念 一带一路 量子通信 国企改革 风能 北斗导航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3-11-1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224344507P
- 法定代表人: 陈远锦
- 董事长: 陈远锦
- 电话: 010-88010561
- 传真: 010-88010570
- 企业官网: www.cmie.csic.com.cn
- 企业邮箱: cecgt@cecgt.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
- 邮编: 100097
- 主营业务: 电子防务装备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开展水声电子防务产品、特装电子产品、电子信息产品等方向上的研发生产并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投资及投资管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制造、销售电子及材料、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整机产品、电子应用产品和应用系统、电子专用设备、通信设备;承接电子应用系统工程、通讯工程。(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764)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实际控股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电子防务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领域,拥有水声电子方向上国内唯一的全体系科研生产能力。提供包括水下信息化装备、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卫星通导、专用电源等各类电子信息产品。作为资本市场军工类上市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电子信息业务板块资本运作平台、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装备集成发展平台、信息电子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平台、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示范平台。公司将“做强技术领先、做实行业主导、服务集团战略”作为自身使命,以“聚力海防,创新超越”为企业发展宗旨,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海洋防务电子装备领域行业主导、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自主可控的世界一流海洋防务电子装备领域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创新型领军企业。
- 商业规划: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受市场、计划等因素影响,整体经营受到一定压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768.65万元,同比下降14.57%;归母净利润7,537.04万元,同比下降16.47%。(一)积极应对不利因素影响,稳定防务领域业务整体局面报告期内公司防务领域相关营业收入53,110.40万元,同比下降23.24%。其中水声电子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124.67万元,同比下降21.82%;特装电子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985.73万元,同比下降25.32%。在水声电子方向上,相关重点企业一是苦练内功,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强化成本控制来对冲市场影响;二是聚焦业务核心技术提升,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市场需求波动期积极对接客户新需求、争取新订单。在特装电子方向上,公司除推动多项稳定现有市场举措外,还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需求,抢抓防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和国产化替代的市场空间,在新产品新市场开拓经营方面不断发力,力争用业务增量来改善不利局面。(二)紧跟相关政策,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受市场、计划等因素影响,公司在非防务领域实现业务营业收入60,275.37万元,同比下降7.29%。针对部分业务面临的短期不利局面,各子公司直面困难,主动作为,一是紧跟国家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推动政策,在交通运输部推动的“车路云一体化”、发改委工信部推动的“推动国内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军地多部门推动的“用科技为边海空防建设赋能”等关键行业发展方向上发挥自身优势,紧跟政策导向,抢占新领域新市场新赛道,以期形成公司新业务增量;二是对回款风险较大的订单进行充分评估,着力于提升核心业务的中长期经营质量,降低回款周期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合同比重;三是尝试国际化战略,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开拓海外新市场。在智慧城市方向上,报告期内智能交通产品新开拓6家新客户,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市场占有率,成功中标北京、重庆、南昌、大连、宁波、孝感等多个城市项目,加强了产品在省会/直辖市市场竞争力,相关子公司作为“路侧领域”的代表企业,近期更成为上海智能汽车融合创新中心旗下“车路云未来交通技术联合实验室”成员单位,深度参与“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设计;轨道交通产品中标某铁路装车系统项目超千万元,相关产品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智慧照明产品落实上海振华、海西重工等港口及港机配套大客户重点项目,同时紧跟“一带一路”市场方向,获得埃及岸桥配套项目。在智能制造方向上,金属业智能装备领域产品中标东风本田整线项目、一汽集团吉林某项目,生产线智能化装配产品中标凯迈(洛阳)测控公司3个自动化系统合同,智能清洗机连续中标深圳比亚迪、济南比亚迪项目约2,500万元订单,报告期内智能制造方向累计中标约8,000万元。其中,东风本田项目金额达4,000余万元,为公司史上最大单笔智能制造合同,标志着相关业务正向高附加值重大项目总包方转型升级,成为公司响应发改委和工信部推动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公司用于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超声清洗设备报告期内中标比亚迪项目,则标志着公司相关业务首次进入新能源车领域,迈入了新的行业赛道。在智慧海洋方向上,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开始进入边海防建设市场,成功落实海洋监测领域某海关管理系统项目与某仿真实验系统项目,巩固了公司海上目标识别、追踪、监测预警等方向行业技术地位;在智慧港口方向上,目前正在深耕港口机械相关设备健康监测系统市场,报告期内落实某港机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系统项目,同时加快多型起重设备健康监测系统产品的复制推广,目前已形成近千万订单。智慧港口产品方向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油气相关业务方向上,市场开拓方面持续取得进展。在油气储运方向上,公司LNG国产化大口径岸基装卸系统中标印度安吉斯集团国际订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LNG卸料臂行业地位;在油气勘探方向上,报告期获“三桶油”重点客户2,600万元新订单,夯实公司在国内测井地面系统领先地位。在油气管道抢维修设备方向上,公司紧抓国家管网新组建子公司补充设备契机,与西气东输、东部储运、北方管道、西南管道、西部管道、以及多家地方子公司建立紧密联系,利用公司技术优势参与到客户设备选型过程中,为该方向后续项目实施奠定基础。(三)对标世界一流,以核心能力全面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能力作为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对支撑公司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尤其是主要产品价值链中核心价值相关的自主可控技术持续投入资源,通过全面提升公司核心能力,推动公司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3,940.48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12.04%。在水声电子方向上,公司从单一装备思维向体系思维转型,围绕水声通信、水声侦察、水下信息对抗、水声探测、水声救援、水声导航、水声换能器和材料等专业方向系统发力,报告期内在矢量技术、大规模成阵技术、部分核心算法等多个方向实现新突破。在特装电子方向上,某光电转换技术产品化形成突破,完成某型智能控制超微型伺服驱动器产品正样研制;启动多模式控制芯片、新一代自主可控可替代高功率密度模块电源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海上防险救生军地联合模拟训练系统”获省部级科技创新二等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公司持续推进智能交通业务方向上毫米波雷达多芯片级联、低速运动小目标角度精确解算、2D/3D平行交通数字孪生、感知、评估、诊断、优化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研究,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开发提供支撑;在智慧港口方向上,报告期完成智慧照明产品的升级、研发形成了新一代港机设备健康监测系统产品并实现了在港口及造船厂测试与验证,为港口机械领域业务拓展助力;在智能制造方向上,突破轻质合金锻造模具润滑冷却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公司正在推进的龙城铝锻项目、一汽某项目的高效实施以及东京本田铝锻项目中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智慧海洋方向上,公司研制的“深远海养殖全要素数据采集与精准管控装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油气相关业务方向上,报告期公司加速推进LNG相关设备陆上与海上新技术开发,同时突破大流量柔性输送、高精度雷达液位测量等一系列核心能力相关技术,进一步稳定了公司海陆LNG装备与系统产品可靠性及安全性,在公司已获CCS船级社相关认证基础上,为公司使用自主可控国产化产品开拓相关业务国内外市场奠定坚实基础,油气勘探装备方向通过联合研发战略,报告期内形成高温高压小井眼电成像等产品,进一步拓展公司油气勘探装备业务产品链。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329,032,461 | 46.30% |
2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54,028,216 | 7.60% |
3 | 中船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 26,355,612 | 3.71% |
4 | 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 26,130,533 | 3.68% |
5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4,948,076 | 3.51% |
6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质押专户 | 24,948,076 | 3.51% |
7 |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 16,441,928 | 2.31% |
8 | 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管理(广州)有限公司-国新央企运营(广州)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15,797,832 | 2.22% |
9 | 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 14,583,717 | 2.05% |
10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 10,944,430 | 1.54%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