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安科
  • 企业英文名: China Securit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涂国身
  • 上市代码: 600654.SH
  • 注册资本: 287531.1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0-12-19
  • 大股东: 武汉融晶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5.05%
  • 董秘: 李凯
  • 董秘电话: 027-87827922
  • 所属行业: 商务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赵金、黄刚波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武汉)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横路3号1幢2层007室
  • 概念板块: 软件开发 低价股 预盈预增 华为概念 人工智能 PPP模式 国产软件 机器人概念 国家安防 智慧城市 长江三角 云计算 参股银行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91-12-3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22013497
  • 法定代表人: 吴博文
  • 董事长: 吴博文
  • 电话: 027-87827922
  • 传真: 027-87827922
  • 企业官网: www.600654.com
  • 企业邮箱: zqtzb@600654.com
  • 办公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紫沙路203号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五栋
  • 邮编: 430060
  • 主营业务: 安保系统集成、安保运营服务及物联网产品制造
  • 经营范围: 计算机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数据处理,企业管理咨询,物业管理,机电安装建设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建设工程专业施工,销售机械设备、五金交电、电子产品。
  • 企业简介: 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安科”)前身飞乐股份,成立于1987年,并于199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SH600654),是国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中安科作为智慧城市行业领域的系统集成商,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遍布亚太地区,发展至今,已有员工逾万人,逐渐形成智能安防产品制造、智慧安保运营服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格局。我们的智能安防产品被用于商务、医疗、家庭等多个应用场景;智慧安保运营服务覆盖香港、澳门、泰国和澳洲;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交通、医疗、教育、网络安全等多方面为建设数字城市提供解决方案。公司积极通过创新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已申请专利500余项,包括百余项外观设计专利及近百项实用型专利。公司拥有高质量、高标准、覆盖行业类型广的行业资质,丰富的行业经验及人才优势,是境内少数能够覆盖“人身安全、工业安全、信息安全”的安防安保企业;而境外子公司多年来累计的零售、交通、航空、金融等行业的长期客户也能为相应数字智能产业的落地提供客户资源。未来,公司将多措并举,完善产业链布局,增强行业竞争力,践行“科技创造安全”的企业使命,秉持发展中创新的指导思想,以“聚焦外拓、稳定内生”为总基调,着力于全面支持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创新升级。不断顺应市场变化,通过提升智慧安保运营服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专业能力,积极投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战略建设,向“成为全球一流的安保综合运营服务商及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的愿景奋进。
  • 发展进程: 1987年,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新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扬声器、成套音响设备等。1993年-1998年,公司实施多元化战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主营业务新增有、无线通信设备和信息网络、汽车继电器等电子元件。1999年-2003年,通过多次收购兼并和产业结构调整,公司主营业务逐步转向新型电子元件的研发和制造,主导产品涉及汽车电子、线束、电子材料、通信设备及系统等。2004年,公司收购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00%股权,主营业务增加科学仪器的制造和销售。2009年,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公司确定"聚焦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科学仪器等非主营产业的退出,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业。2011年-2012年,公司相继收购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97.5%、上海日精仪器有限公司20%股权,以汽车电子、汽车仪表和汽车线束为核心的主业格局初具规模。2014年12月,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购买中安消技术100%的股权完成股权过户及工商变更,公司主营业务由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变更为安防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产品制造。2015年3月24日,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名称由“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安消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安防消防系统集成、产品制造、综合运营服务业务。
  • 商业规划: 一、公司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期内公司努力践行“聚焦主业、科技赋能、战略转型”的整体发展思路,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公司治理,强化主业市场地位,加速业务协同,培育新兴动能,保持了主营业务整体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为公司未来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较本年第一季度增长14.79%,较上年第二季度增长13.89%;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509.10万元;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达到16.2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09%;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达到4,525.60万元;另外,公司资产结构继续优化,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至目前的56.92%。总体而言,公司整体业务发展质量继续保持稳健提升状态。(一)强化主营业务发展,培育增长动力1、境外安保综合运营业务:巩固原有优势,加速智能化转型和业务渗透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外安保综合运营业务实现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9.00%。报告期内,公司境外安保综合运营业务所在区域的旅游业、航空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等实体经济加速恢复。居民消费、境内外文旅活动复苏等宏观形势为公司境外安保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司境外业务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新业务方面,境外各子公司继续强化与科技服务的融合,依靠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围绕现有的安保综合运营业务服务客户,进行个性化需求开发和交叉销售,促进安保综合运营服务技术转型。同时,相关子公司还积极拓展中小客户群体,提升业务渗透率,夯实发展基础。香港业务方面,香港卫安在维持原有金融机构和商业零售客户的安保及武装押运业务优势外,还在积极探索新的客户增长点。公司原有的麦当劳市场份额及新开拓的莎莎、屈臣氏等重要客户在本报告期内已展现了优秀的市场价值,在传统业务领域也继续巩固了中资银行的原有业务(武装押运、智能安防等);自有金库方面,香港卫安的现钞日均处理量也较前期大幅改善;同时,公司成功的中标香港地铁武装押运业务和拓展的周边中小客户集群,在报告期内取得了良好的盈利效果。此外,随着境外业务市场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逐年提升,公司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利用自身卫安品牌庞大而稳定的优质客户基础、丰富的综合安防经验、充沛的安防人才储备、优异的国际品牌声誉,与公司在国内成熟的智慧系统集成经验优势高度联动,在提供传统人力安防服务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智能化设备及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2024年上半年,香港卫安子公司卫安智能在自智能安防方面的营业收入展现了优秀的成长性,较上年同期增长122.63%,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智能安防领域的影响力。澳门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澳门GDP实现强劲复苏,旅游行业、居民消费的快速回暖也推动了重点商业综合体、金融机构及文旅设施等方面的安保运营服务需求增长。同时,澳门卫安积极为中资银行数字银行、分支机构进行智能化改造,为满足重要零售客户、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等初级智能化需求提供各项服务。2024年上半年,澳门卫安整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指标分别较去年同期实现25.28%和93.12%的较好增长,体现了澳门卫安强劲的发展潜力。泰国业务方面,2024年上半年,泰国卫安抓住出入境政策开放和旅游业加速复苏等有利因素,继续深耕泰国本地市场,牢牢保持住了市场优势。传统安保业务方面,泰国卫安航空服务营收同比实现46.42%以上的增长。智慧安保业务方面,泰国卫安通过结合公司在国内丰富成熟的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业务经验,为长期优质客户提供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安防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交叉销售,加快智能化转型升级,旗下智慧停车系统、智能门禁系统已在泰国本地广泛应用。后续,公司境外管理团队将通过优化与客户的合同条款以及拓展新的高毛利业务等方式消化短期面临的成本压力。2、境内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及智能制造业务:聚焦核心业务,强化经营管理,拓展销售渠道公司境内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及智能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一方面,2024年以来,宏观经济尚在复苏,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政府投资和客户采购有所放缓,公司境内业务增长承压;另一方面,公司系统集成业务受政府结算管理和国内假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上半年国内假期集中,工程施工连续性低影响项目结算,且政府项目验收结算多在每年度的下半年,因此公司境内业务收入更多将在下半年体现。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公司对境内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业务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重要业务开发、供应链管理、成本管控追踪、板块业务协同等方面均成效显著。同时,公司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产品更新迭代、加速服务重心转移,抓好国内两大板块业务协同协作,支持各子公司跨区域开发合作。期间,公司继续严格把控项目垫资和项目甲方风险,积极推进业绩考核制度、财务经营分析监督制度和股权激励计划,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智能制造业务销售端虽受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在客户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仍取得了一定进展,面向国资背景企业和重点大客户的销售持续提升,与各重点客户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并持续加大对燃气、医疗、消防等专业化市场的深入力度,不断夯实自身既有优势。0DM模式方面,与海康、大华、狄耐克、天地伟业、宇视、美国晨北科技、朗德万斯等客户继续维护良好关系。同时,围绕智慧养老领域,也积极与养老市场头部企业的合作客户(如中国康养、平安、太平、深业、爱牵挂、天与)开展深度合作。另外,公司在现有技术研发和制造生产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智慧城市系统集成、智能产品研发、智能安防平台建设、大数据智能化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充分利用公司在境外丰富的客户资源,搭建境外智能产品的销售渠道,并积极参加香港、泰国等地的智能制造领域的会展,设立长期产品展示台,面向境外市场展示公司先进智能的产品,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为进一步进军全球市场打下伏笔。同时,各板块间的业务联动也在有序进行中。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等其他系统集成业务均有较好的增长。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增量市场,智慧城市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丰富,数字政务、智慧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正加快融入居民生活,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作为行业内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及经验积累的企业将抢抓新的发展机遇。3、人工智能新兴业务:夯实发展基础,稳步落地推进公司积极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趋势,2023年已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了“武汉大学-中安科人工智能研究院”,后续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经验优势和资源,与武汉大学的高端科研力量相结合,重点投入到AI智能应用技术的研发工作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并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现已先后与宜兴市政府正式签订了宜兴市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与湖口县人民政府签订建设AI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未来,公司将利用自身丰富的建设运维经验、客户资源、渠道优势、应用场景优势等,稳步切入智能算力新赛道,启动传统数据中心建设业务向智能算力服务平台的转型延伸,提升现有业务综合竞争力。(二)顺利完成“摘帽”工作,继续推进债务处置2024年3月29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经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报告》(大华审字[2024]0011005231号)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大华内字[2024]0011000159号)。重整完成后随着公司管理层对经营战略及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因此经公司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撤销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于2024年6月26日顺利完成“摘帽”工作,公司证券简称已于2024年7月18日变更为“中安科”。同时,公司与重整管理人严格执行《重整计划》。截至2024年7月17日,已申报的债权人数为7,906户,总金额为45.12亿元。经武汉中院裁定确认的债权人数为7,909笔,总金额为29.11亿元;截至2024年7月17日,已完成现金清偿工作的债权人数为7,815户,现金清偿总计2.41亿元,已完成股票清偿工作的债权人数为2,237户,股票偿付6.12亿股,合计已清偿债务29.05亿元,已清偿债务占武汉中院裁定确认债权的98.47%。公司剩余债务的清偿将依照《重整计划》继续执行,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重整管理人账户尚有1.16亿股股份可用于公司债务清偿。另外,针对公司过往各类诉讼、执行案件还涉及大量资产解封和解除失信等事项,公司也积极协调破产管理人以及法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果,这些对公司有效实施相关战略,快速完成信用修复、加快推动各方面业务合作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剩下未完成清偿的债权主要为债权人自身账户原因,或因涉及未决、诉讼暂缓审查、债权人未主动申报等原因。对暂缓确认债权或受法律保护的未申报债权,将按同类型债权的清偿方式及比例对偿债资源予以提存。待相应债权依法确认后,债权人可按同类型债权清偿方式及比例获得受偿。未申报的债权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申报的,公司审查后按照同类债权清偿方式及比例进行偿付;其中,对“16中安消”债券未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后续将持续关注债权申报工作,积极配合债权人完成“16中安消”债券的偿付义务。(三)实现资源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自2016年以来,公司连续多年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或者“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历史债务问题导致的诉讼和失信问题对部分子公司的业务拓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大量的子公司,均为2015-2016年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到上市公司,尚未进行系统的业务整合和管理调整;近三年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也使得部分子公司的竞争力不再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公司在充分考虑战略布局以及各子公司经营现状后,将积极推进“关停并转、做优做强”的发展方针,一方面及时止损,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集中优势资源,做优做强。对经营持续亏损,且管理团队积极性不足的子公司,进行人员优化、关停或者剥离;对于小而全,但资产回报率低,效益不佳的公司,考虑重组合并至成熟的业务团队;对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联动效果不好,毛利水平较低业务,且没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同步考虑转让或者关停;突出战略布局的子公司以及经营绩效好的子公司在公司内部资源分配的话语权,实现资源优化。2024年完成涉县中博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剥离,化解公司债务本金1.2亿元,解决了公司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的回款问题,为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提供财务支持,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性,也有助力剥离公司不良资产,进而推动公司正常经营,进一步增强持续经营能力。2024年下半年公司继续严控项目风险,努力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以多种方式积极落实债务清偿、经营回款及信用修复工作。(四)严格实施全员业务绩效考核及股权激励公司原有主要的考核机制为总经理考核制,各子公司员工的考核均由各子公司各自制定,且差异化明显。由于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绩效考核的效果也不能充分体现员工的工作成果。2022年,公司开始尝试推进标准化的业绩考核制度,同时,在2023年一季度实施了覆盖境内、境外各子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股权激励计划;2023年度的经营情况在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得以大幅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公司继续落实全员业务绩效考核。2024年4月2日,公司完成了157名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工作,再一次激发了各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动力。为了实现最终业绩目标,将目标细化到全员的日常绩效考核,实现责任分解;公司还建立了集团业务的日常经营分析和财务分析制度,细化日常管理,监督执行,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持续提高公司高质量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提供扎实的内控基座。(五)积极落实债务化解、款项回收,保障公司发展需求虽然司法重整化解了母公司层面的大量历史债务问题,也彻底消除了上市公司原有债务风险,但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如大量应收账款、供应商诉讼及员工劳动仲裁等问题依然存在,并对上市公司整体信誉以及市场形象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2024年以来,公司继续推进上述问题的化解工作,努力加快历史项目应收账款回款、抓好相关债务和解、妥善处理相关人员安置、积极化解存量纠纷,为推动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现金流支持和外部环境支撑。为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权益,公司持续加紧推动向控股股东中恒汇志及其关联方追讨业绩承诺补偿事宜。与之相关的三起司法诉讼案件也取得了有力进展。其一,公司诉控股股东中恒汇志业绩承诺补偿一案已于2023年8月一审开庭,并于2023年12月取得一审胜诉。2024年2月27日,公司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并冻结中恒汇志持有公司的股份。中恒汇志所持有的公司440,930,464股股份自2024年7月19日起被武汉中院轮候冻结,冻结期限为36个月,冻结股份数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比例的100%,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15.40%。其二,子公司深圳豪恩诉控股股东关联方中恒志业绩承诺补偿一案已于2023年10月发起诉讼,2024年2月公司已收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相关《民事判决书》,2024年3月公司根据判决结果向法院申请执行,现已立案。其三,子公司中安消技术(香港)有限公司就股权收购业绩承诺补偿起诉GuardforceHoldingsLimited(卫安控股有限公司)一案已于2023年8月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现已完成庭审程序,处于等待判决阶段,因本诉讼纠纷涉及境外企业,案件审议程序较为复杂,后续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案件进展情况,预计将于2024年宣判。上述司法案件如能顺利执行,所获得的补偿将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有利于提升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切实维护了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对提升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另外,根据中恒汇志及其实际控制人和相关关联方的承诺情况(具体内容公司本报告“第六节重要事项”之“一、承诺事项履行情况”),中恒汇志尚存在与重大资产重组、与资产收购相关的业绩承诺补偿未完成的情况。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关于申请股票解禁的相关规定及《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及其相关方承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2)16号)第十六条等规定,如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因司法强制执行、继承、遗赠等原因发生非交易过户的(包括司法拍卖过户的情形),相关受让方申请办理股票解禁须遵守相关规定,并依法依规申请办理解禁手续。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武汉融晶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432,800,000 15.05%
2 深圳市中恒汇志投资有限公司 342,940,464 11.93%
3 天风证券-工商银行-证券行业支持民企发展系列之天风证券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239,063,243 8.31%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