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三峡新材
  • 企业英文名: Hubei Sanxia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宜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293.SH
  • 注册资本: 116014.504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0-09-19
  • 大股东: 当阳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0.34%
  • 董秘: 周扬
  • 董秘电话: 0717-3280108
  • 所属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郁、方正
  • 律师事务所: 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北省当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概念板块: 玻璃玻纤 湖北板块 融资融券 低价股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湖北自贸 华为概念 国企改革 参股银行 稀缺资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93-03-26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0007068757492
  • 法定代表人: 谢普乐
  • 董事长: 谢普乐
  • 电话: 0717-3280108
  • 传真: 0717-3283566
  • 企业官网: www.sxxc.com.cn
  • 企业邮箱: sxxc@sxxc.com.cn
  • 办公地址: 湖北省当阳市翼德路6号
  • 邮编: 444105
  • 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为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玻璃制造,技术玻璃制品制造,技术玻璃制品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技术研究,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建材百强、中国平板玻璃制造业10强企业、湖北省“三个三工程”企业,主要从事浮法玻璃、玻璃深加工制品及新型建材产品的科研、生产与销售。公司多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和“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公司于2016年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利用募集资金217,000万元收购深圳市恒波商业连锁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公司主营业务在原有的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基础上,新增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形成双主业发展的模式。公司本部现拥有450t/d、600t/d浮法玻璃、650t/d自洁玻璃基片、1000t/d浮法玻璃、1000t/d低辐射节能玻璃共五条生产线,年产优质浮法玻璃2460万重箱;玻璃深加工生产线四条,年加工玻璃制品500万m2;硅砂矿年产40万吨优质硅砂。公司本部技术力量雄厚,研发能力强,并被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湖北省玻璃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始终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主导产品“锦屏”牌浮法玻璃被中国名优精品选购指导委员会授予“中国平板玻璃十大著名品牌”荣誉称号,被湖北省政府确认为省名牌产品;“锦屏”牌商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金晶”牌钢化玻璃获国家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研究开发的TiO2薄膜自洁净玻璃已获得十项国家专利,并荣获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一厂多线”、“一线多品”、差异化经营模式、成熟稳定的技术和产品实物质量,完全满足高档玻璃深加工及玻璃幕墙等特殊功能玻璃需求。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0.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17%,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4.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70%,公司总资产71.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7%,净资产37.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5%。员工312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0人。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为抓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玻璃高端产品、精深加工、移动“互联网+”业务,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产品经营高效化、主营业务高科技化、投资方向多元化,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 发展进程: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湖北三峡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3月由湖北省当阳玻璃厂、湖北应城石膏矿、当阳电力联营公司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31日,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22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2000]115号文批准,于8月28日上网定价发行5500万股。
  • 商业规划: 2024年上半年,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叠加终端需求低迷,市场整体弱势运行。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以“革命性再造,系统性重构”的改革态势,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大抓落实,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对标先进、降本增效、科研创新、人才引进、管理提升等工作。通过横向拓宽业务边界,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上下游一体的协同生态,在回归国有控股元年同比成功扭亏,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能,正大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由量变向质变演进的新时期。报告期内,公司生产各种优质浮法玻璃原片1,357.91万重箱,同比增加163.73万重箱;销售各种优质浮法玻璃原片968.69万重箱,同比减少94.17万重箱;生产Low—E镀膜玻璃764.8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72.39万平方米;销售Low-E镀膜玻璃723.3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24.73万平方米。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887.14万元,同比减少8,250.3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685.55万元,较去年同期-2,572.77万元增加6,258.32万元;综合毛利率达10.41%,较去年同期7.57%上涨2.84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情况如下:一、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安全环保一是有效管控产品质量。注重工艺调整,优化参数指标,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上半年整体一等品率达90%以上;二是聚焦设备安全。完善设备管理,加强窑炉维护,贯彻落实设备双包机制,有效保障窑炉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三是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报告期内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组织多轮安全联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各单位自查自纠自改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氛围;四是实现环保超低排放。完成产线环保系统升级改造,在玻璃行业中首创实施脱硝精准喷氨技术,已实现超低排放。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方案》和《应急响应考核办法》并部署实施。节能降碳综合改造项目获中央预算专项资金1,710万元。二、紧跟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挖潜降本增效一是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全面贯彻客户需求导向,灵活调整产品规格,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丰富优化产品营销策略。优化产品结构,通过主动销售降库、按量优惠促销等方式,充分发挥渠道分销作用,上半年拓展沿江市场效果显著,有效去库并回笼资金;三是控制压降物资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深化大宗物资战略合作模式,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稳固与国内主要纯碱供应商关系,拓展外砂供给渠道,进一步降低中小物资采购成本,有效提升采购效率与成本控制水平;四是千方百计降低财务成本。压降融资利率,合理规划融资方式和节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财务费用。同时,拓展低成本融资渠道,新增低风险票据融资。三、推进数字化建设,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内控水平一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供应链系统上线,新增内部电商平台和招采平台。持续完善交付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及供应商管理体系,显著提升采购、仓储、财务及物流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人均生产效率;二是成本管理制度集成。完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加强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消减无效资源耗费,提高投入产出比。有效识别并优化低效资产,提高资产效能;三是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加强市值管理,通过定期业绩发布会、投资者日活动及线上直播问答等多种形式,分享战略规划、业务亮点及行业趋势,与市场保持高频互动,增强市场信心;四是加强上市公司ESG建设。将ESG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不断提升国有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ESG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提高投资者信任度和认可度。四、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治理结构一是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党建入章。修订公司章程,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确保国有企业规范运作;二是完成体制机制变革。上半年公司完成组织机构调整,形成“八部二室三中心”的组织架构,疏通各个流程环节的信息沟通、反馈、管控,提升组织效率,适应现代企业运营模式;三是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上半年对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促进内部规范管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和流程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设立纪检监察室,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开展系列廉政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通过教育预防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当前公司正在开展的转型和发展项目有:一是建设三峡玻璃产业研究院。上半年公司秉持“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思维,积极对接头部院校及科研机构,统筹各方资源,顺利启动三峡玻璃产业研究院项目。在宜昌产投科技园建设三峡玻璃产业研究院,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研发中心,预计下半年挂牌投入运作。研究院将配备一流实验设备,投入充足研发经费,持续引进硕士、博士等高精尖人才,力争突破轻质高透光伏玻璃、TCO玻璃、电子盖板玻璃、微晶玻璃、高强玻璃等前沿关键技术。二是高水平建设玻璃精深加工产业园。公司统筹推进玻璃精深加工业务板块的整合工作,精深加工联合车间已经开工建设。招引项目上,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积极承接外地玻璃产业转移项目,计划年内引进多家玻璃精深加工上下游企业落户园区。通过不断努力,打造一座高规格的玻璃精深加工综合产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有效提高公司玻璃原片产品附加值,实现利润最大化。三是设备更新改造有序推进。启动质检中心大楼建设,配以先进数智化检测设备,提高玻璃原片质量,强化品牌价值。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步伐,提高生产设施、交通运输工具、内部辅助设备等设施设备的新能源应用比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搭建公司智能调度指挥中心,集成采购、生产、销售三端实时生产经营数据,实现信息综合、实时指挥、统一管理、远程调度。四是持续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上半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引进策略,持续改善公司人才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储备,主动出击寻找高素质人才。职工薪酬增长方案有序实施,职工待遇稳步提升,福利制度渐次完善,员工获得感、归属感显著增强;新建职工食堂投入使用,就餐环境和餐饮质量大幅提升;生产车间新增休息室、修建参观通道,工作环境靓丽升级;为新引进大学生免租提供人才公寓,确保舒适的居住环境。未来,公司还将适时推出超额利润分享和股权激励计划,全面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五是筹建宜昌临港生产基地项目。创新融资模式,争取多方支持,在宜昌临港区域选址新建公司宜昌生产基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布局高品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及配套深加工线以及安全玻璃、节能中空真空玻璃、防火玻璃等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线,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集科技创新、制造加工、龙头带动、人才引育于一体的玻璃新材料产业聚集高地。公司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思路是:2023年12月以来,公司新一届党委班子明确提出企业发展史上遭遇当前瓶颈的“八个为什么”,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提出814条意见建议,形成《三峡新材转型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三峡新材2024年高质量发展工作责任清单》。在此基础上,经广大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在部分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和国内同行的共同指导下,提出三峡新材未来三年转型发展的“1135”战略规划:一是坚持“一个战略指引”: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质量为核心、效益为目标,积极实施临港产业基地布局,推进光伏、电子、药用玻璃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建设玻璃产业研究院,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达成“一个发展目标”:通过未来三年努力,将公司打造成学习型、实干型、幸福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三是实现“三大产品矩阵”:平板玻璃(超薄玻璃、超白玻璃、超强玻璃、特种功能玻璃等)、光伏玻璃(光伏背板、光伏盖板)、电子玻璃(盖板玻璃、基板玻璃);四是深耕“五项工作内容”: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高端科研人才,高标准建设玻璃产业研究院;争取政策,加强统筹谋划,迅速布局临港生产基地;资源整合,多维施策,强化上游硅砂矿产战略资源储备;设备更新,环境优化,持续推进生产厂区提档升级;上下协同,引育并举,全面推动精深加工产业链式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