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兴发集团
- 企业英文名: HuBeiXingFaChemicalGroupCo.,Ltd
- 实际控制人: 兴山县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 上市代码: 600141.SH
- 注册资本: 110325.5126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9-06-16
- 大股东: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20.06%
- 董秘: 鲍伯颖
- 董秘电话: 0717-6760939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明璀、夏才渠
- 律师事务所: 北京中伦(武汉)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高阳大道58号
- 概念板块: 化肥行业 湖北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转债标的 预亏预减 中芯概念 磷化工 有机硅 湖北自贸 半导体概念 消毒剂 氢能源 草甘膦 氟化工 央国企改革 参股银行 稀缺资源 化工原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94-08-17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500271750612X
- 法定代表人: 李国璋
- 董事长: 李国璋
- 电话: 0717-6760939,0717-6760850
- 传真: 0717-6760850
- 企业官网: www.xingfagroup.com
- 企业邮箱: dmb@xingfagroup.com
- 办公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沿江大道188-9号兴发大厦
- 邮编: 443000
- 主营业务: 磷矿石、磷酸盐等精细磷化工产品、草甘膦及甘氨酸、氯碱及有机硅产品、肥料产品、电子化学品等的生产、销售及相关化工产品的贸易业务
- 经营范围: 磷化工系列产品生产、销售、进出口;磷矿石的开采、销售;硅石矿开采、加工、销售;化学肥料(含复混肥料)的生产、销售;承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三来一补”业务;水力发电、供电;汽车货运、汽车配件销售;机电设备安装(不含特种设备安装);房屋租赁;技术咨询服务;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生产、销售、进出口(有效期至:2025年08月11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以下经营范围按许可证或批准文件核定内容经营;未取得相关有效许可或批准文件的,不得经营:物业管理服务;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生产及销售。
- 企业简介: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座落于汉明妃王昭君故里-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境内,是一家以磷化工系列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公司于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141”。公司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开发出食品级、牙膏级、医药级、电子级、电镀级、工业级、饲料级等各类产品,是全国精细磷产品门类最全、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司持续推进磷化工资源和企业的重组整合,在国内率先建立起“矿电化”运行模式,实现了磷矿全部自给,电力自给率达50%以上。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先后在湖北保康、南漳、神农架、猇亭、宜都、远安以及重庆、江苏、新疆、贵州、河南、内蒙古、印度尼西亚、加纳建立生产基地;在美国、巴西、德国、阿根廷、越南、澳大利亚、非洲加纳、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区域营销平台。同时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加快实施精细化工为核心的多元化战略,全面提高资源和能源自给率,推进磷化工、硅化工、硫化工、氟化工、盐化工融合发展,形成了“资源能源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关联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链竞争优势。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精细化、绿色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思路,持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先后组织实施了40多个国家、省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公司旗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二甲基亚砜绿色高效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团体各类标准102项。黄磷和草甘膦清洁生产技术攻克行业重大技术难题;功能性磷酸盐生产技术国际先进;自主开发IC级磷酸、硫酸、蚀刻液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草甘膦合成技术、二甲基亚砜绿色高效合成技术、甘氨酸高效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单耗跃居行业前列;有机硅部分关键技术攻克行业技术瓶颈,公司有机硅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磷矿选矿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中低品位磷矿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牵头组建湖北三峡实验室,汇聚行业专家及研发人才重点开展磷石膏综合利用、微电子新材料、硅系基础化学品等关键技术攻关。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联合搭建有机硅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在有机硅新材料领域的研发优势和公司的产业化优势,重点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硅橡胶、硅树脂、高端有机硅电子材料等硅基材料;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在黑磷、气凝胶、新能源材料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为公司加快转型赋能助力。目前已稳定实现黑磷晶体50公斤级制备,并已建成100公斤级黑磷放大试验装置,在贵金属催化剂应用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正在积极研究黑磷在新能源、医药行业应用,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000m3/年气凝胶毡项目已正式投产;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武汉分院合作开展微胶囊产业化技术开发,目前已形成550吨/年中试生产线,市场推广工作进展顺利;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了微反应器、化工过程连续化、大型化等多方技术合作并取得积极进展,部分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有望大幅提高公司精细化工的装备水平;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展主导产业装备过程优化、产品工艺提升、智能控制升级等行业重大技术难题,有望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公司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在美国、德国、巴西、阿根廷、越南、中国香港等地设立营销平台,通过欧洲化学品Reach等资质认证,同陶氏化学、联合利华、英特尔、SK海力士、可口可乐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营销网络遍布亚欧美非等116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在印度尼西亚、加纳等国家布局生产基地,产业国际化加快推进。公司总部地处湖北省宜昌市,磷矿资源比较丰富,是全国五大磷矿基地之一,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夷陵、兴山、远安三县(区)交界处。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产环保水平总体处于行业前列。2016年以来,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在沿江化工企业中带头搬、主动改、加快转,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的新路子。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湖北首站来到兴发集团,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公司完成“关停、改造、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树立了沿江化工企业践行生态文明发展观、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的新标杆。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在封堵全部直排口基础上重点推进工艺改进和环保提升,园区综合排放削减30%,年取水量同口径下降50%,四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外排废水有机磷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公司按照循环化发展思路集中建设大园区,追求工艺耦合集成,将各个环节副产物转化为其他环节的原材料,通过物料平衡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成功培育了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绿色生态除草剂三大核心优势产业,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以及与北矿院、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目前在全力攻坚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磷石膏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瓶颈,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 商业规划: 2024年,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周期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化工行业走势疲软,盈利水平不及预期。在此背景下,公司坚守安全环保质量底线,优化管理提质增效,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积极谋划全球布局,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营业绩逆势上扬。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3.96亿元,同比增长0.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1亿元,同比增长14.33%;实现每股收益1.45元。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477.76亿元,同比增长6.62%;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14.63亿元,同比增长2.9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59%,同比增长0.8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11%,同比增长1.4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创新,聚焦提质增效。全年累计研发投入11.88亿元,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多领域技术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招引力度,全年新引进研发人员73人,专职研发人员总数突破500人,其中博士4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88%。公司创新平台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创新平台12个,牵头组建的三峡实验室连续两年在省级实验室年度考核中评级为优秀;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电子级双氧水品质达到行业最高水平,并实现大批量稳定供应;有机硅皮革、泡棉等新产品质量得到客户认可;磷酸铁锂第三代储能型产品实现稳定生产;黑磷实现单次百公斤级稳定制备;“集成电路用超高纯电子级硫酸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草甘膦连续催化合成与副产物增甘膦分离回收新技术及产业化”、“基于乙烯基摩尔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产关键技术”分别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全年获批授权专利307件,累计突破1,400件。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瓦屋100万吨/年光电选矿项目、后坪200万吨/年磷矿选矿及管道输送项目投入运行,为提升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水平、保障宜都兴发原料矿供应开辟了新路径;兴福电子2万吨/年电子级氨水联产1万吨/年电子级氨气项目,兴晨公司2万吨/年2,4-D项目,宜都兴发湿法磷酸精制技术改造项目,湖北兴瑞40万吨/年有机硅新材料项目(一期)、3万吨/年液体胶项目(一期)、有机硅皮革及有机硅泡棉中试项目等陆续建成投产,公司微电子新材料、绿色农药、硅基材料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兴福电子电子级双氧水扩建、兴华磷化工3.5万吨/年有机磷阻燃剂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后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借力资本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公司控股子公司兴福电子于2024年9月27日成功通过上市审核,并于2025年1月22日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极大增强兴福电子发展潜力,加快公司微电子新材料产业做强做优;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公司实施了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总计1,257名核心骨干员工出资3.15亿元认购公司股票1,806.83万股;为进一步强化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规范市值管理行为,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通过持续优化融资结构,紧抓惠企政策红利,合理调度管控资金,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管理效能。圆满完成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换届工作,年内组织董监高参加上交所、湖北证监局、上市公司协会等单位举办的专题培训5次,持续提升“关键少数”专业履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湖北省内部审计条例》以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规则要求,及时修订《公司章程》及《内部审计制度》,并制定《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持续推进财务、生产、供应链、销售、办公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优化SAP、OA、WMS、LIMS、EAM、HSE、PMS等信息系统并深化应用,完成财务信息化系统全面升级以及合同管理系统全公司覆盖,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AAA级贯标和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三级认证,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