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五矿发展
- 企业英文名: Minmetals Development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058.SH
- 注册资本: 107191.0711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7-05-28
- 大股东: 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2.56%
- 董秘: 曲世竹
- 董秘电话: 010-68494205
- 所属行业: 批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力、李杰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5号
- 概念板块: 贸易行业 北京板块 内贸流通 融资融券 沪股通 预亏预减 央企改革 小金属概念 央国企改革 电商概念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7-05-21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100026638J
- 法定代表人: 魏涛
- 董事长: 魏涛
- 电话: 010-68494206,010-68494267,010-68494916,010-68494205
- 传真: 010-68494207
- 企业官网: www.minlist.com.cn
- 企业邮箱: minlist@minmetals.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5号B座
- 邮编: 100044
- 主营业务: 资源贸易、金属贸易、供应链服务
- 经营范围: 钢铁及炉料(包括铁矿砂、生铁、废钢、焦炭等)、废船、非金属矿产品及其制品、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等商品的自营和代理进出口业务;以上主营产品的生产(废船除外)和销售;自营和代理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16种出口商品以外的其他商品和技术出口业务;自营和代理除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其余13种进口商品以外的其他商品和技术进口业务;进出口货物的运输和运输代理、仓储、保险业务;经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日本输出入银行能源贷款项下的直接采购和招标采购业务;经营外国政府贷款、出口信贷、现汇项下国家及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的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引进业务;酒店经营及服务;自营和代理进出口贸易;“三来一补”业务;易货贸易;对销贸易;转口贸易;运输业务;饭店经营;高新科技产品的技术开发;对高新科技产品进行投资管理;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上述商品的国内批发、零售、仓储、加工(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需经特别批准)。(未经专项审批的项目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SH.600058)于1997年5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五矿”)。公司主要从事资源贸易、金属贸易、供应链服务三大类业务。资源贸易涉及铁矿石、铁合金、煤炭、焦炭、废钢、电解金属锰等冶金工业原料。金属贸易包含各类钢材和金属制品。供应链服务包含仓储加工、船/货代、网络货运、保险经纪、招标代理、线上交易服务等。公司在国内拥有分销公司、加工中心、物流园区、口岸公司等形式的营销、物流网点近百个,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司受托管理多家海外公司,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海内外一体、全球化运作的营销网络。公司具备大连商品交易所多个铁矿石指定交割仓库资质,仓库布局辐射山东、河北、天津等多地港口。下属子公司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矿产”)具备郑州商品交易所锰硅合金期货交割库资质;下属无锡物流园、上海物流园、东莞物流园获评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仓储金牌服务企业”“五星级仓库”;无锡物流园拥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铅、铝、铜、锡、不锈钢期货交割库资质,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交割库资质。受托管理的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项目,集保税、混矿、融资监管、交割、堆存及矿石交易服务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大宗商品港口综合服务能力,非保税精混加工混矿设计产能700万吨/年,其混矿产品“五矿标准粉”纳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可交割品牌。公司积极发挥行业示范与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发改委资源储备、现代流通体系、物流降本增效等专题研究;铬锰产业整合、废钢产业提级发展、港口混矿保供稳价等专报被国资委采用。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报关协会副会长、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职务,被中国金属流通协会评为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5A级企业,并获批成为上期所产融服务基地(产业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五矿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均拥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A物流企业资质。下属子公司中国矿产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授予2023年度“服务实体经济产业基地”称号;下属子公司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党建与经营相融合,以贸易物流为主体,以数字化转型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模式、壮大新业态、构建新生态,持续增强影响力、控制力、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坚定不移地打造供应链安全可控的维护者、产业链服务价值的创造者、大宗商品产业生态的组织者、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引领者,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属矿产集成供应商和产业综合服务商。
- 商业规划: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地缘政治冲突持续,贸易摩擦加剧升级。国内经济在财政、货币、房地产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作用下逐步恢复企稳,全年GDP增速为5%,但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和挑战。钢铁行业下行周期延续,供需失衡加剧,钢材价格低迷,原料成本高企,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钢铁流通领域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库存贬值风险、资金压力与信用风险攀升,企业盈利空间持续受到严重挤压。受主营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产业链下游流动性偏紧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2.36亿元,同比下降14.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36.93%,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改善。面对复杂严峻的行业环境,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抓实抓细生产经营,做精做优战略转型,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一)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情况分析1、原材料业务积极应对市场波动,重点商品经营总体稳健原材料业务面对春季原料价格大幅下跌、全年市场价格剧烈震荡等风险挑战,主动加强市场与风险研判,持续提升上游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拓宽下游销售渠道,多措并举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游资源端,不断强化资源获取能力,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和受托管理的海外企业网络资源,深耕境外矿山资源开发,与主流矿山签订长协,确保重点商品稳定供应。2024年,铁矿石业务签订长协578万吨,煤炭业务签订长协110万吨,锰矿业务签订长协48万吨,铬矿业务签订长协60万吨。全年进口铬铁46万吨,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2.55%。下游销售端,持续加强渠道建设,围绕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集成供应服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铁矿石业务针对客户多样化需求,不断优化创新业务模式。煤炭、焦炭业务扎实推进与战略客户合作,形成稳固长期合作关系,战略客户销售量再创新高,着力解决客户痛点,为客户提供多品类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降本增效。铬系业务与国内优质铁合金厂形成稳定合作,销售长协体系持续完善,核心客户合作不断深化。锰系业务积极应对市场波动,灵活运用期货工具,实现经营规模稳定增长。加快再生钢铁资源布局,新设废钢业务专业化运营平台,业务模式加速复制推广,经营规模实现大幅提升。2024年,公司原材料业务经营规模总体稳健。其中,铁矿石经营量约2142万吨;煤炭经营量约314万吨;焦炭经营量约129万吨,同比增长29.00%;铬矿经营量约178万吨;铬系合金经营量约110万吨;锰矿经营量约139万吨,同比增加19.82%;锰系合金经营量约33万吨,同比增长3.12%;废钢经营量约161万吨,同比增长213.73%。2、钢铁业务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面对市场需求低迷和行业深度调整的双重压力,钢铁业务加速调整优化业务结构,聚焦关键领域推进业务转型,终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积极调整工程配供业务结构,持续完善终端配供服务体系。上游深耕重点钢厂,充分发挥集中采购规模化效应。下游重点开发基建类高质量客户,围绕新能源、新基建和重点工程等领域积极开拓增量业务,成功开发多个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2024年,实现工程配供业务量约493万吨。加大制造业终端开拓力度,终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做强汽车板供应业务,入选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合作供应商名单,实现历史性突破。主动适应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用钢需求增长趋势,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用钢业务,进军风电板配供领域。同时,依托全要素服务优势,精准服务核心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成本管理、仓储管理、加工配送”一站式综合管理方案。2024年,实现制造业终端销量约207万吨,同比增长23.95%。持续增强期现结合业务能力,赋能业务增长。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多样化的定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帮助上游钢厂丰富定价体系、管理库存,助力终端客户应对价格波动、锁定用钢成本,灵活运用期货保值工具管理自营业务风险,强化整体市场风险把控能力,全年锁价业务签约量再创新高。2024年,钢铁业务实现钢材经营量约1,122万吨。其中,线材23.76万吨,同比增长51.39%;螺纹钢634.60万吨;热轧卷板239.74万吨;冷轧卷板152.99万吨;其他类型钢材81.70万吨。3、供应链综合服务提质增效,加快传统业务模式革新供应链综合业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一网百园千仓”网络布局,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挖潜内部协同,加快仓储、加工、物流、招标、保险等传统业务转型升级。物流园业务加快智能园区建设,成功实现货物管理系统与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通过数字化升级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整合社会仓储资源,年内新增监管库6家,形成涵盖10家自管库、8家监管库、31家数据对接库的仓储网络布局。无锡物流园推进期货交割库业务多点布局,新增上海期货交易所锡、螺纹钢、热轧卷板期货交割库资质,获评上海期货交易所“2024年度优秀交割仓库”,期货交割库业务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西安物流园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内部协同,生产运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向大宗金属绿色循环物流产业园转型升级,东莞、上海、无锡物流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相继落地实施,推动园区降本增效。2024年,物流园业务实现吞吐量约1,429万吨,同比增长8.17%;实现加工量约129万吨,同比增长13.15%。物流业务以全程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动口岸公司区域化整合和集约化经营,业务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率先在大宗物流领域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为客户提供“一笔委托、全程无忧”的货物运输整体解决方案,相关实践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典型案例”。首列中亚回程班列顺利开行,联通南美、非洲、欧亚三条示范线路全线贯通,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2024年,物流业务完成服务总量约16,269万吨,同比增长4.28%。招标代理业务行业影响力逐步扩大,年内荣获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招标代理行业综合实力百强”等多项殊荣,高端领域项目承接能力与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保险经纪业务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客户分级管理体系,业务效率及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高。4、精益运营纵深推进,管理效能持续提升坚持精益管理理念,持续推进“瘦身健体”,大力推进降本增效。持续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非生产性开支;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优化完善组织架构,推进钢铁业务区域化整合,搭建扁平化管理体系,提升管控效率。加大欠款清收力度,依法维权、多措并举,多项历史积案成功攻坚,为企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二)公司战略推进情况面对我国黑色金属产业链供需结构调整,商品价格整体宽幅震荡的严峻形势,公司加强金属矿产集成供应体系、金属材料终端配供体系、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海外业务综合开发体系建设,推进服务要素融合,坚定不移地打造供应链安全可控的维护者、产业链服务价值的创造者、大宗商品产业生态的组织者、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引领者;依托中国五矿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和公司全要素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打造数字化供应链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1、以强化上游资源掌控、多商品协同发展为核心,做大金属矿产集成供应体系,打造供应链安全可控的维护者紧抓优质矿产资源获取、港口混配和钢厂销售三大重点环节布局产业链,提供从矿山到钢厂的原料资源集成供应服务。在上游原料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深化与重点矿山企业合作,铁、铬、锰等重点商品通过长协为业务合作和资源保供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利用受托管理的海外企业网络布局和客户渠道优势,持续推动海外市场拓展、国际贸易业务、海外资源获取等方面能力提升。年内铬系合金、锰系合金与多家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国内稀缺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中游港口端,以港口码头铁矿石加工基地为支点,稳步推进港口集约型绿色炉料生产基地建设,面向钢铁企业提供一站式炉料解决方案,提升铁矿石供应链整体效能,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受托管理的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项目持续推动混配矿技术创新,精混业务量保持增长势头,五矿标准粉价值创造效能逐渐显现。在下游钢厂端,紧密围绕钢厂战略客户,根据钢厂生产与原料需求,统筹制定销售策略,形成钢材与原料一体化、多种原料协同集中供应的综合服务模式。2、以服务终端需求、多模式转型升级为牵引,做优金属材料终端配供体系,打造产业链服务价值的创造者依托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在建筑业用钢市场需求承压的情况下,持续深化业务转型,充分发挥全要素服务优势,全力打造集工程配供、加工配送、期现结合为一体的终端钢材配供服务体系。在稳住工程配供业务基本盘的同时,着力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加快面向制造业转型步伐,围绕汽车、船舶、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一站式加工配送服务,制造业客户服务规模保持增长势头。重点发力业务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业务综合升级,积极推广价格管理等新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远期锁价业务规模再创新高。大力推进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重点解决中小微终端客户服务、与上下游互联互通等市场痛点问题,年内实现平台试点上线,终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3、以内外资源协同、业务联动一体发展为抓手,做强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引领者。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仓储、加工、物流、招标、保险等业务一体化发展,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金属矿产现代贸易物流产业体系。物流园业务紧紧围绕关键物流节点和重点区域布局,整合社会仓储资源,通过标准化管理模式和数码仓系统打造“放心库”“省心库”。2024年在河北、辽宁、广东等地增设6个监管库,形成10家自管库、8家监管库、31家数据对接库的网络布局,“一网百园千仓”战略布局稳步推进。物流业务通过引入铁路、码头、港口等核心物流资源,建立“国内+国际”“公路+铁路+水路”大格局的运输网络体系。聚焦大宗商品运输结构优化,形成“外联南美,服务华南”“中非联动,双向互济”“联通欧亚,调箱重回”3条金属矿产品多式联运示范线路,打造铜、锌、铬、锰等工业生产基本金属国际物流大通路。招标、保险经纪业务坚持内依外拓发展思路,依托数字化手段为客户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采购服务和“完善、贴心、专业”的保险经纪服务,业务规模再创新高。4、以全球网络布局和资源渠道优势为基础,做精海外业务综合开发体系发挥全球化流通服务网络优势,增强海外优质资源获取能力,深化海外业务合作布局,充分利用境外金融、衍生资源手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公司下属及受托管理的海外企业遍布重点资源供应地及消费地,根据企业各自特点及属地资源禀赋,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业务运营模式,在海外资源获取、海外市场开发、海外投融资、海外信息共享等方面为公司带来便利,海内外业务协同优势明显。5、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驱动,加快推进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大宗商品产业生态的组织者围绕“前、中、后台”数字化供应链建设规划设计,重点推进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商务前台建设和以“云链通”工程为核心的运营中台建设,各项系统开发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成效渐显。商务前台建设方面,基于钢铁工程配送、现货销售、竞拍等业务场景,整合钢铁流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设计开发五矿发展交易平台,年内成功实现上线运行。仓储加工平台完成货物管理、仓储管理、加工管理主体功能开发及系统上线,实现与30家第三方仓库数据互通;多式联运平台围绕“一单制”试点任务,持续优化作业流程,完成与天津、广东等多地区码头、仓库数据对接。运营中台建设方面,“云链通”贸易业务管控平台完成主体功能开发及用户测试工作,已具备试点上线条件,建成后可实现业务协同、全面风控、期现一体等综合功能。管理后台建设方面,完成信用风险、仓储风险等应用场景和主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后续将为业务运营、风险防控、管理决策等提供强大支持。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