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万东医疗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Wan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何享健
  • 上市代码: 600055.SH
  • 注册资本: 70306.1058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7-05-19
  • 大股东: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5.46%
  • 董秘: 欧云彬
  • 董秘电话: 010-84569688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周铮文、周莉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东路9号院3号楼
  • 概念板块: 医疗器械 北京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AI制药(医疗) 互联医疗 阿里概念 健康中国 医疗器械概念 大数据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7-05-1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63379674X4
  • 法定代表人: 宋金松
  • 董事长: 胡自强
  • 电话: 010-84569688
  • 传真: 010-84575717
  • 企业官网: www.wandong.com.cn
  • 企业邮箱: office@wandong.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东路9号院3号楼
  • 邮编: 100015
  • 主营业务: 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以及医学影像远程诊断服务业务
  • 经营范围: 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机器设备安装、维修;劳务服务;销售汽车(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Ⅰ、Ⅱ类医疗器械;物业管理;出租商业用房;出租办公用房;医疗器械制造;销售Ⅲ类医疗器械。
  • 企业简介: 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全世界需要先进医疗诊断设备和服务的人们,为全世界各地区的医生和患者打造优等质量和舒适体验的医疗产品,并通过顾问级和真正随时在身边的服务,提升设备使用效果和价值,赋能医者,助力医者共创良好诊疗效果。 万东始于1955年,专业从事影像类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生产,及影像诊断服务,1997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0055)。 总部位于北京,建有北京、苏州两大研发生产基地,生命事业覆盖大型影像产品、移动影像产品、影像诊断服务(万里云)、超声诊断产品(万东百胜)。解决方案涵盖MR、CT、DR、RF、DSA、乳腺机、超声诊断产品、移动式影像产品、移动体检车、远程医学影像服务以及影像云技术服务,满足不同临床需求。产品被评为北京市名牌产品,是北京百家自主创新试点企业。普及型射线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DR销量连续多年创国内佳绩。 万东积极推进变革,以互联网思维布局智能制造体系、智能服务体系和远程影像诊断体系,以诚挚匠心升级全线产品,打造世界先进的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新体系。万东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继续与医生携手为人类的健康而努力前行。
  •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原北京万东医疗装备公司于1997年3月24日独家发起定向募集设立,以其生产经营性净资产折为国家股3500万股,经1997年4月24日公开发行后,上市时总股本达5000万股,其内部职工股150万股将于公众股1350万股1997年5月19日上市交易期满半年后上市。 公司名称由"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ChinaResourcesWandongMedicalEquipmentCo.,Ltd.”变更为“”BeijingWandongMedicalTechnologyCo.,Ltd.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将由“华润万东”变更为“万东医疗”,英文简称由“CRWandong”变更为“WDM”。
  • 商业规划: 2024年,科技发展进入新一轮快速变革,全球创新格局持续演进。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我们始终秉持“创新成就品质,科技惠及健康”的使命,聚焦于临床需求,对医疗影像设备不断进行创新升级,拓展精准医疗的边界,用科技赋能技术与产品,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国产医学影像装备高质量发展,以满足全人类对健康医疗的迫切需求。2024年度,受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的影响,行业整体规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收缩。公司市场份额保持稳健增长,彰显经营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趋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23.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4.84%;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8亿元,同比增长4.82%。(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助力精准医疗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达2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将研发投入转化为高质量创新产出。公司依托“COOLINGTECH”打造的新质升级的无液氦“000”平台、创新搭载WDL1024AI广域深度学习平台、攻克磁共振重点部位成像难题等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刊《Nature》杂志;公司自主研发的DSA产品,凭借卓越的创新性和领先的技术,成功入选国家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万东医疗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共建“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聚焦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推动国产设备在复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精准医疗发展,更在医疗新质生产力变革中注入不竭动力。(二)国内销售网络全域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医疗可及性再升级2024年,公司在国内市场,紧抓私立医院发展契机,积极助力公立医院县域医共体发展建设,同时积极拓展宠物医疗赛道,产品服务覆盖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构建了完善的分销和服务网络。根据2024年医招采数据显示,常规DR市场占比位列行业第一,16-40排CT占比跃升至行业第四。同时,公司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高效响应各级医疗机构需求。2024年,万东医疗持续完善海外营销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5+1”立体化区域布局——即中亚、中东非、亚太、拉美、欧洲,以及待开发的北美市场。公司立足于当地医疗资源配置的民生痛点,持续向世界各地提供优质稳定产品及服务,并积极开展与各个国家的合作交流学习,致力于推动世界多个地区的健康事业共同发展。目前,公司已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办事处,并在部分地区设立海外备件库,缩短了服务半径,助力全球健康公平可及。(三)强化六大赋能,助力县域医疗强基固本为突破基层医疗“缺设备、缺技术、缺人才”的难题,2024年,公司推出“新一代智慧医共体解决方案”,助力县域医共体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高端设备、人工智能与生态资源,公司以“六大赋能、强基固本”的核心理念,系统性破解县域医疗发展瓶颈。在信息平台赋能上,公司的新一代可视化医共体管理平台运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能够实时展现医共体的患者流量、疾病分布、医疗资源利用情况、检查状况、区域的疾病发展趋势等,统计的数据能够一目了然地将医共体整体运营状况展现在平台上。在质控互认赋能上,我们通过图像检查质控、诊断报告质控和诊断设备质控这3类质控产品,帮助各级医生减少检查和诊断过程中的错漏。同时,产品将影像AI质控管理功能,嵌入到现有的互联互通的平台中,构建出一套先进人工智能质控管理体系。在设备升级赋能上,我们针对医疗供给检测中医疗设备配置情况不均衡现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赋能。第一,根据需求导向合理配置了高端的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第二,从技术的先进性方面优选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医疗设备,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三,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在满足医疗需求的前提下,提供超高性价比的设备,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在专科诊疗赋能上,我们推出8大中心、7大亮点子系统解决方案,覆盖了区域影像中心、一站式介入中心以及超声、病理、内镜、心电、胸痛急救中心等。在产研协作赋能上,公司通过专家团队带教与深度的运营合作,通过线上平台、定期的线下活动、手术试教等,使基层医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在人才培养赋能上,公司通过远程会诊服务平台、临床高级应用功能的科研合作平台等各项系统的扶持,扎根运营,助力基层卫生建设。(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助力数智医疗新生态万东医疗响应国家《“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的顶层布局,由万东万里云通过国产化医疗人工智能超强云影像计算和领先的影像大数据开发为核心驱动力,精心构建覆盖全国的“智慧医学影像”生态服务体系。万东万里云聚焦国产影像AI创新应用,融合多语言模型和图像大模型,自研医学影像语料数据库与NLP等医疗AI大模型、图像AI分割及其他处理技术,推出“妙笔AI”报告质控、云胶片升级AI软件“云观智影”、检查图像AI质控与影像AI辅助诊断等创新应用。以科技创新赋能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助推医疗机构加速向数智医疗转型。(五)产学研医全方位协同,构建产业创新平台依托技术研发能力和雄厚的技术储备,万东医疗积极与科研所、医院开展合作,致力于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公司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及数智化解决方案。使得创新可以更高效率,更接近市场,更接近产业的需求,与之相辅相成,也能从转化层面去持续推动创新。2024年7月,由万东苏州牵头,联合万影、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苏州中科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等单位共同创立苏州市高端CT及磁共振技术创新联合体,聚焦于医疗影像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和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以“CT”和“磁共振”两块医疗器械业务为核心,集中优势科研力量,跨越长三角区域壁垒与学科瓶颈,协同资源形成攻克产业“卡脖子”技术的能力,培育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产业平台,进而实现进口替代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与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申报工信部、国家卫健委项目,CGO系列医用血管造影X线射线机进入2024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名录。与北京协和医院联合申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非接触心血管磁共振门控系统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项目。与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生物科学工程领域的定向科研活动与高端人才培养搭建一个综合实训平台,涵盖从医学影像AI模型的精细化标注与高精度分割训练,至拓展至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进阶型教学研讨等多个维度。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