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全称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简称 民生银行
企业英文名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LTD.
实际控制人 上市代码 600016.SH
注册资本 4378241.8502 万元 上市日期 2000-12-19
大股东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8.93%
董秘 李彬 董秘电话 010-58560975
所属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 闫琳、张红蕾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高伟绅律师行
注册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号
概念板块 银行北京板块破净股富时罗素MSCI中国沪股通上证180_央视50_融资融券HS300_AH股跨境支付互联金融参股券商
企业介绍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1996-02-07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100018988F
法定代表人 董事长 高迎欣
电话 010-58560975,010-58560824 传真 010-58560720
企业官网 www.cmbc.com.cn 企业邮箱 cmbc@cmbc.com.cn
办公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号 邮编 100031
主营业务 主要在中国从事公司及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基金及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及提供其他相关金融服务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结汇、售汇业务;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企业简介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行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后,经营下列各项商业银行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结汇、售汇业务;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它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发展进程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国函[1995]32号文及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96]14号文批准,由中华全国工商联负责组建,广州益通集团公司、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山东泛海集团公司等59家单位作为发起人,按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2月7日登记成立,注册资本金为13.80248亿元。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0]146号文批准,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0年11月27日以上网定价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50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11.80元。发行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173,024.8万股。
商业规划 一、总体经营概况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回归经营本源,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原则,围绕“抓机遇、优结构、控风险、促增长”的工作主线,强韧性,稳息差,提质效,打造差异化市场竞争力。强化战略执行,持续推动配套改革任务落地,主动创新业务模式,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与精细化管理,为经营稳中向好增强内生动力,加快促进改革成果向经营业绩转化。同时,着力加强对“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领域支持力度,在助力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和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本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资产端,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5,510.1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239.52亿元,降幅1.62%,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232.2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3.50亿元,增幅0.87%,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8.58%,比上年末提升1.45个百分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长,本行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绿色等重点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福建等重点区域贷款占比达到65.00%,比上年末进一步提高。负债端,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主动压降高成本负债,优化负债结构。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69,413.7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57.93亿元,降幅1.36%,吸收存款总额40,647.3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182.71亿元,降幅5.10%,个人存款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在吸收存款总额中占比31.64%,比上年末提升3.4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息差环比企稳。本集团积极应对经营环境变化,促进经营稳健发展,业务结构优化,利息净收入环比改善,净息差降幅收窄。报告期内,本集团生息资产日均余额70,645.15亿元,同比增长1.27%;净息差1.38%,同比下降10BP,降幅同比缩窄7BP;实现利息净收入485.82亿元,同比下降5.36%,其中二季度利息净收入243.20亿元,环比实现增长。非利息净收入方面,受代理财富收入费率下降影响,代理收入同比下降,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85.45亿元,同比减少16.60亿元,降幅8.22%。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收入671.27亿元,同比减少44.12亿元,降幅6.17%;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24.74亿元,同比减少13.03亿元,降幅5.48%。夯实风控体系和能力建设,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报告期内,本集团贯彻落实“稳健审慎、主动全面、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风险偏好,坚持经营发展以风险防控能力为边界,全面夯实风险内控体系,稳慎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推进资产质量常态化管理。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拨备覆盖率总体稳定。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648.9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98亿元;不良贷款率1.47%,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9.26%,比上年末微降0.43个百分点。(一)公司银行业务1、战略举措报告期内,本行持续落实公司业务营销体系改革,深化客户分层分类营销服务,扎根于一体化经营、综合性服务,强化“战略客群+基础客群+小微客群+机构客群”多轮驱动以及“基础产品+生态金融”两翼齐飞的业务体系,不断夯实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本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高端制造等实体经济重要领域的金融支持,奋力谱写“五篇大文章”,体现本行社会责任担当。报告期内,本行各项公司业务保持平稳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公司存款余额27,579.4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964.77亿元,降幅9.71%;一般公司贷款余额24,363.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01.93亿元,增幅3.84%。2、客群方面(1)战略客户经营开发不断深化,牵引作用持续提升报告期内,本行围绕战略客户“点、链、圈”落实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经营,取得了三方面阶段性成效:一是“点”上经营深化。报告期内,本行依靠高层牵引,保持贷款规模稳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总、分行级战略客户各项贷款余额(含贴现)12,138.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4.66亿元,增幅3.36%。二是“链”上牵引优化。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开展“以链为基绽放光芒”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活动,报告期内共开展30场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精准获取链上客户营销线索;同时强化战客牵引效果,向中小客群推送营销线索,获客转化成功率超20%。截至报告期末,战略客户供应链业务余额1,440.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8.64亿元;战略客户核心企业1,718户,比上年末增长280户;战略客户对公链上融资客户数23,627户,比上年末增长6,738户。三是“圈”上开发强化。截至报告期末,战略客户代发工资规模228.19亿。报告期内,新增代发企业客户392户,同比多增187户;带动新增代发个人客户10.33万户,同比多增0.22万户。(2)中小基础客群经营持续夯实,加速锻造特色优势报告期内,本行把中小业务作为公司条线“一号工程”,坚持长期主义、回归客户服务本源、陪伴客户价值成长,强化“以价值为导向、以风险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把稳抓牢客群经营,提升生态化、数字化、综合化服务水平,力争成为中小客户主办行,持续夯实中小客群基础,锻造特色优势。一是围绕模式获客,聚焦点、链、圈、区及特色行业,打造中小产业地图,提升规划引领下的获客、拓客成效。二是围绕有效提客,深化主办行策略,依托民生e家,适配差异化产品包,拓展代发、结算等,提升客户价值。三是围绕数字粘客,推进数字化精准营销,优化批量获客营销范式,提升数字工具赋能。四是围绕价值升客,丰富营销组织形式,推进园区万里行活动,深化京东、联东平台共建,提升中小品牌影响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中小企业信贷余额9,042.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36%;中小企业授信客户数32,923户,比上年末增长16.78%。本行积极践行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强化对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一是丰富“投、融、富、慧”易创产品体系,优化线上化信用贷产品“易创E贷”。二是完善“萤火平台”建设。三是持续举办“科技金融·民生相伴”等系列营销活动。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深度服务科技型企业超过10万户,专精特新客户超过2.3万户。(3)机构客群强化下沉营销,稳步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本行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致力于成为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机构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机构客户数37,252户,比上年末增长8.98%。强化资质建设,做实下沉营销。报告期内,本行与财政部签署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委托代理协议,新增地方性财政类资质25项。建立客户分层分类营销机制,在深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体育、出版等细分领域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服务目标,进一步夯实机构客户基础。优化综合服务,履行社会责任。总行建立工作专班,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医保业务营销服务,积极支持各地医保惠民、便民改革;报告期内新增1项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3、业务及产品方面(1)政策性业务: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贯彻落实“绿色金融”战略部署,将绿色发展战略融入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强化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质效。一是继续聚焦清洁能源、低碳改造、清洁生产、绿色建筑、生态治理等重点方向,开展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渗透。二是持续丰富迭代“民生峰和”产品服务体系,强化细分场景产品及综合服务模式创新。强化“碳权抵押融资”“减排贷”“光伏贷”“民生碳e贷”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创新产品,促进企业改进可持续性表现;发布“同心碳路”CCER碳市场金融服务方案,助力碳市场发展壮大。三是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福建等重点区域等重点区域和地方特色客群营销推动,共助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绿色信贷余额2,978.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7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凭借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突出表现,本行荣获中国新闻社“2024年度低碳案例”。乡村振兴客群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开发。报告期内,本行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农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根据信贷政策和风险策略导向要求,聚焦农业龙头及供应链、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区,加快涉农客群的产业链一体化深入开发。一是持续聚焦粮、乳、肉、酒、棉五大行业头部企业,推进农牧贷、棉农贷、农垦农贷通等产品在行业龙头及主产区的模式复制,促进业务规模上量。二是通过采购e、订货快贷等生态金融产品,推动开发优质食品粮油行业下游经销商融资。三是继续提升场景化产品创新应用,加大农业、农村地区信贷投放,做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和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3,040.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7.53亿元,增幅6.20%。金融服务制造业成效显著。本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制造强国”“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战略部署,高度重视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支持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工作,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设备更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本行将制造业和科创金融作为战略业务纳入全行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前瞻性布局,加强重点领域资源投入;聚焦制造业中长期、设备更新和科技金融重大项目,建立名单内项目的快速分发和反馈机制,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持续加大供应链融资支持力度;通过项目前期贷款、项目贷款、银团贷款及资产支持融资等多产品组合应用,向优质制造业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赋能和一体化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制造业贷款余额5,040.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75%,在本行各项贷款中规模占比11.44%,比上年末提升了0.84个百分点。(2)基础产品:加速基础产品迭代升级,打造客户极致服务体验持续优化账户与结算产品服务体系。报告期内,本行推进开户标准化作业,优化“开户e+基础产品”联动签约功能,推出定制账号服务。聚焦企业高频支付结算业务需求,打造“民生财资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财资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本行结算客户一般存款日均余额为12,758.75亿元,比上年增加543.72亿元,增幅4.45%。以场景化贸易融资产品助力企业经营发展。报告期内,本行持续打造“民生e链”融资产品体系,累计为27,137家客户提供供应链融资,比上年末增加7,995户,增幅41.77%。进一步拓展保函服务场景,报告期内,办理电子保函7,434笔,同比增长23.65%。为制造业等重点客群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办理保理业务829.80亿元,同比增长31.63%。持续推广自助贴现、承贴直通车等便利化票据产品,升级票据管家4.0,为客户提供丰富的票据服务。(3)国际业务:围绕高水平开放导向,打造民生银行特色的国际业务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完善数字化和便利化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推出关税通、上线跨境电商电子保函,丰富海关税费支付服务场景;推广全流程线上化的“跨境e融”产品,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优化迭代外汇展业系统、完善操作规范,将外汇展业先发优势转化为客户服务优势。报告期内,国际结算量1,75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6%。(4)投资银行:强化科技金融与投资银行的融合,持续提升综合化服务能力报告期内,本行坚持战略导向、坚持客群服务,丰富应用场景、创新作业模式,全方位、多元化、综合化满足客户各类金融需求。一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质效,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以“专精特新”客群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4,000亿元。二是聚焦国家战略,加大资源配置,助力实体经济,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并购贷款及境内银团贷款余额3,793.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58%。三是创新承销科创票据、绿色债券、可持续挂钩债券、服务三农金融债等,报告期内,本行债券发行规模1,433.38亿元,其中,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79只,规模1,358.88亿元。4、风险管理方面开展“操作风险治理强化年”活动。本行开展了“操作风险治理强化年”专题活动,对所辖客群信贷资金流向、押品管理、风险信息共享、监管账户支出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全面的自查工作,坚守合规底线。持续提升数字赋能,助力数智化贷后平台建设。本行持续迭代“掌中眼”系统,实现对本行公司所辖客群不良情况、行业分布、预警分析等客群风险统计的可视化。推动公司法人客户数智化贷后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风控水平。严格执行风险策略,持续改善提升资产质量。严格执行本行2024年“稳健审慎、主动全面、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风险偏好,坚持经营发展以风险防控能力为边界,以强化价值创造、平衡风险收益为目标。全面夯实风控体系、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优化风险资产配置。报告期内,本行公司所辖对公业务资产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业务不良贷款总额352.6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9.74亿元;不良贷款率1.32%,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二)零售银行业务1、战略举措本行继续纵深推进将零售业务作为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业务的发展策略,加强跨板块协同发展,推进客群一体化开发,持续提升细分客群经营能力,升级产品与服务体系,强化数字化经营,打造非凡客户体验,努力强化零售业务市场竞争优势。报告期内,本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299.76亿元,占本行营业收入48.10%,同比上升0.96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务利息净收入238.87亿元,占零售业务营业收入的79.69%;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60.89亿元,占零售业务营业收入的20.31%,占本行对公及零售非利息净收入的39.10%。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达28,855.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43.04亿元,增幅5.65%。其中,金卡及以上客户金融资产24,650.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3.48亿元,增幅6.27%,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的85.43%。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8,392.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3.26亿元,增幅8.02%。个人存款12,63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0.15亿元,增幅6.58%。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9,328.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5.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0%,在本行各项贷款中占比43.86%,比上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透支4,749.6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30.07亿元;按揭贷款余额5,377.1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1.35亿元。2、客群经营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为13,203.3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7%。私人银行客户数为60,156户,比上年末增加4,250户,增幅7.60%。贵宾客户数439.6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7.36万户;零售贷款客户数347.1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80万户。报告期内,全面推进分层分群客群经营体系建设。搭建全旅程、全渠道、多触点经营的“9+N”产品营销服务体系;以产品和场景深度链接为抓手,拓展大众客群服务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基础客群集中经营模式,提升经营质效;以标准化服务和专业化配置为抓手,提升财富客群投资体验;以私银中心服务模式为抓手,做好私银客群个性化服务。同时,着力提升数字化经营和管理驱动能力,以销售漏斗为闭环管理基本逻辑,形成零售全客群智慧营销体系,以智慧看板为管理决策工具,持续升级数字化管理能力。围绕客户经营价值链,强化数字中台服务质效。一是聚焦精准服务,通过策略与线索指挥全行零售渠道的智能化销售。开展多样化、流程化、闭环式的销售和活动权益管理。二是强化渠道作业服务支撑,升级支持销售与管理等多场景的口袋工具。深化基于数据标准、数据统计和智慧分析的管理决策支持。三是搭建线上私域流量运营阵地,以“AI+”推动人机协同服务模式。升级私银中心特色业务模式,强化财富客群专业化经营。一是优化私银中心物理建设,深化私银客群个性化经营,加强财富经理和投资顾问队伍建设。二是做好企业家级客群定制化经营,结合“民生慧管家”远程专家服务,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质效。三是优化财富客群经营标准化流程,推进财私客群数字化经营体系建设,包括优化资产配置建议功能、搭建客户收益中心等,提升客户投资服务体验。抓实长期性基础性获客,推动高质量生态获客。一是一体化推动代发业务战略性发展,优化企业平台,完善个人手机银行专区建设。二是全面启动网格化营销,打造全渠道、全产品、全服务网点,联手网点周边合作合作伙伴优势互补,提升客户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体验。三是聚焦客户高频生活场景,发挥生态服务势能,构建银联生态圈开发经营新引擎,加速推广重点商超场景,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助力高质量、规模化获客。3、产品与服务优化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卓越客户体验。努力夯实本行零售产品与服务基础,坚持为客户提供有温度、有品质的金融服务。坚持产品优中选优,持续丰富稳健的财富管理产品货架;汇聚稀缺资源,打造高品质的客户权益体系;加强外部合作与全流程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消费信贷业务服务效率;深化协同营销和综合服务,推进信用卡业务精细化经营;积极创新更适配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本行市场竞争优势。建设稳健财富产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零售客户体验。一是聚焦稳健型理财,业务整体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报告期内,新增理财规模同比增加835.40亿,增幅10.15%。二是坚持保险产品优中选优、专属定制原则,打造具备市场领先优势的保险货架。三是持续深化基金产品体系建设,创新更适配客户需求的策略模式,持续提高精细化售后服务能力。四是家族信托业务实现业务流程全线上化,截至报告期末,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信托规模比上年末增长25.64%。五是打造横纵双向零售权益体系,实现零售客户权益全覆盖,打造私银会客厅、一键出行等特色权益,丰富运动、出行等卡券权益,持续深化客户体验优化机制。权益体系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保有率续提升,其中“非凡礼遇”服务提升NPS达85.90%,带动私银客户保有率提升7.2个百分点。推进流程优化与线上化作业,促进消费信贷持续发展。一是加强与重点一手房开发商和头部二手房中介机构合作力度,持续优化流程,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按揭队伍建设,加强按揭贷款客户综合开发,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二是重塑民易贷产品体系和业务流程,推进线上化、数字化、集约化全流程管理体系建设,释放一线生产力。截至报告期末,个人信用类消费贷款“民易贷”余额达到515.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11亿元,增幅11.24%。强化一体协同与生态建设,精细化信用卡服务。一是精细化管理做大业务规模。加强平台合作,将各类消费分期业务渗透到高频消费场景。不断调优信用卡活跃户促刷、睡眠卡促活、不动户促活等客户生命周期经营策略。二是深耕场景生态建设做大支付。持续完善支付结算功能,围绕高频消费场景和重要节点举办多样化支付主题节。三是持续提升协同获客经营效能。推进信用卡与分行业务协同,构建数据、策略、工具等支持保障体系,提升有效户的双卡互持比例。4、物理分销渠道本行在境内建立高效的分销网络,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份,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销售网络包括146家分行级机构(含41家一级分行(不含香港分行)、105家二级分行(含异地支行))、2,461家支行营业网点,包括1,252家一般支行(含营业部)、1,070家社区支行、139家小微支行。5、风险管理通过强化大数据和技术应用,持续推进消费信贷业务数智化风控体系建设。一是建设交互式反欺诈体系,通过部署多种处置方式,采用多重反诈提示模式,有效提升整体反欺诈能力。二是充分运用征信、社保、公积金等第三方数据,优化升级申请准入、额度测算等模型策略,同时对消贷风险收益实行常态化监测,并持续迭代优化风险策略。三是升级催收管理系统,优化监测预警指标,持续推进风险管理监测体系的智能化、自动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报告期末,零售(含信用卡)不良贷款总额296.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6亿元;零售不良贷款率1.69%,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零售(含信用卡)关注类贷款为214.42亿元,关注贷款率1.23%。信用卡不良贷款153.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57亿元;信用卡贷款不良率3.24%,比上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按揭贷款不良贷款率0.83%,比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非按揭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0.96%,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6、小微金融做精做细“普惠大文章”,服务实体彰显民生担当。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小微贷款余额8,384.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2.70亿元,增幅5.97%;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62.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9.88亿元,增幅5.5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全行占比14.66%,比上年末提升0.65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51.29万户;报告期内,本行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689.11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发放利率4.47%。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25%。本行2,461家网点面向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本行始终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业务模式、产品架构、服务渠道和风控体系的全面提升,探索形成了“客群经营一体化、产品服务线上化、场景业务专业化、客户服务综合化、风险防控智能化”的普惠小微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成为“小微金融的领军者”,奋力谱写普惠金融大文章。坚持客群经营一体化,持续深化机制体制建设。深化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服务机制体制建设,本行通过与战略客户的深度合作,拓展其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批量信贷支持;利用新型供应链金融平台,推广信融e、采购e、民生快贷等产品,以数据增信和场景风险识别,推动产业链小微企业发展;完善与零售协同机制建设,建立“双管家”协同机制,同时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代发业务等。坚持产品服务线上化,全面提升小微服务质效。本行以“民生小微App+微信小程序”双渠道,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综合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民生小微App用户突破192万户;持续迭代优化“民生惠信用贷”产品,在“主动授信”模式基础上,大力推广开放获客模式,截至报告期末,民生惠信用贷余额达311.90亿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高效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手续便捷、审批速度快的“民生惠抵押贷”,截至报告期末,民生惠抵押贷余额288.80亿元;持续推进小微法人产品线上化升级改造,完成线上银票、保函、自助贴现等功能上线。坚持场景业务专业化,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强化区域特色场景建设,推广“蜂巢计划”,深入了解特定行业和场景下的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形成定制化小微金融服务方案。加大“民生快贷”推广力度,充分结合客户的特点和需求设置线上定制化数据模型,为小微企业带来全新的融资服务体验。坚持客户服务综合化,持续丰富产品服务体系。针对小微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构建“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集融资、账户、结算、现金管理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建立“信贷经理+理财经理”的“双管家”服务机制,全面服务于小微客户的生活圈和生意圈;大力推广“民生e家”生态服务平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截至报告期末,“民生e家”用户数达1.90万户。坚持风险防控智能化,筑牢小微金融安全底线。强化精细化与主动风险管理,通过小微主动授信智能风险决策风控基座,依托行内外多维度数据,搭建客户全景立体画像和主动授信名单,建立动态适配的风控模型策略体系,覆盖全流程风险控制,确保小微金融发展行稳致远。7、社会责任方面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本行持续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拓宽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推进产品服务创新,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持续升级“民生小微App3.0+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提高服务质效,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推动绿色低碳网点建设。发布《中国民生银行营业网点标准化手册3.0》,升级智慧运营,设置电子化设备减少纸质材料应用,融入绿色环保设计理念,打造自然温馨的网点环境。持续迭代适老专属服务。在全行推广网点适老化设施与专属服务,提高老年客户到店服务体验。远程银行针对老年客户推出智能机具助手服务,优化升级长辈版“手机银行”,充分满足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服务好新市民。持续推出新市民在线问诊、“交通工具乘客意外险”赠险服务,提升新市民生活保障便利性与可得性。深入开展新市民金融知识普及,强化对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支持和消保关怀。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持续升级社区金融服务。本行拥有境内银行规模最大、分布广泛的社区网点,为客户提供便民、惠民、利民金融服务,助力打造“智能社区”生态和“便民生活圈”。(三)资金业务1、战略举措本行紧密围绕改革转型战略部署,推动金融市场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深化同业客户综合经营,全面落实一体化营销协同,聚焦同业负债“调结构、控成本”,提升同业业务质效。二是坚持“投资交易+产品营销”双轮驱动,深耕固收、外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三个领域,助推金融市场业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全行业务协同,围绕重点客群与产品推进链式开发,提升履职服务质效,打造行业特色服务品牌,强化风险合规管控,推动资产托管及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2、客群方面本行围绕同业客群专业化经营,强化科技赋能,精细化风险管理,着力提高同业客户综合服务水平。一是深化同业战客经营模式开发,实行分层分类的名单制管理,打造同业战客生态圈,实现同业客户综合价值提升。二是强化同业客户营销质效,围绕银行、非银、要素市场三大客群,组织全行性、区域性、单一客户、内部活动四个层级营销活动,加强总分协同、母子协同,持续提升一体化营销成效。3、业务及产品方面(1)同业资金业务同业资金业务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资金业务结构,实现资产负债稳健运行。一是优化同业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加大同业存单发行力度,稳定同业活期存款规模,增强同业负债稳定性。二是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合理安排资产投放。(2)金融市场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方面,持续深化债券投资业务改革,提升组合管理水平。一方面,提升债券业务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水平,合理摆布组合资产期限,优化组合结构,有效提升债券组合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另一方面,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债券及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债券资产规模1.9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债券资产规模1.84万亿元;外币债券资产规模1,052.00亿元(折人民币)。外汇业务方面,本行积极落实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倡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进一步提升对企业外汇避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与境内外金融同业加强业务交流合作,夯实境内外汇衍生产品定价和做市交易能力。报告期内,本行开展银行间外汇市场衍生品交易规模7,643.69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综合做市排名位居市场前列。贵金属业务方面,本行持续打造集“实物、积存、投资、交易、避险和融资”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深耕零售贵金属核心产品业务,不断优化产品功能,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从客户需求出发,持续完善贵金属对公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产业链实体企业的生产需求;与此同时,本行切实履行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黄金询价市场、竞价市场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做市商职责。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黄金交易量1,090.15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5,761.40亿元;白银交易量429.05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27.87亿元。(3)资产托管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方面,本行围绕托管业务重塑战略目标,主动把握市场机遇,大力拓展行业重点客群与重点产品,有效提升运营服务质效和科技保障能力,强化全面风险合规管控,实现了全行资产托管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为12.30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达到13,757.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52%。养老金业务方面,本行高度重视养老金服务战略布局,实施养老金服务攻坚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年金履职服务能力,深化行内客群协同营销机制,完善养老金增值服务体系,举办“爱民生慧养老”年金宣传日活动,提升业务品牌影响力,推进养老金业务持续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业务个人账户数25.9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28%。企业年金托管规模587.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97%。4、风险管理方面(1)同业客群授信本行持续优化同业客户授信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强化一道风险防范职责。报告期内,进一步压实同业客户授信经营主体责任,将同业客群风险管理前置,从强化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机制、抓实关键环节、提升履职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升同业客户授信统一管理效能,规范同业合作机构准入管理,加强同业客户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推动金融机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2)金融市场业务本行根据董事会风险偏好、经营规划、风险预测,核定2024年度市场风险限额和相关业务授权,及时开展利率、汇率、商品风险分析,持续加强金融市场风险监测和报告工作。报告期内,本行综合考虑宏观经济、信贷政策和主体资质开展审批工作,提高信用债发行人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公司等相关资产重检和自查频率,切实守住信用风险底线,服务全行债券统一管理体系。同时,本行债券投资坚持安全稳健原则,综合考虑债券风险和收益,优化本外币债券投资组合结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高流动性资产组合占比保持在合理水平,报告期内自营债券投资信用资质整体优良。(四)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本行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认真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聚焦效能和安全提升,优化敏捷协同机制,积极运用科技成果,开辟发展新赛道,数字化产品不断迭代,数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1)建设生态银行和智慧银行持续提升生态金融产品创新及服务能力。迭代升级供应链数据增信融资产品,平台“云数”脱核模式实现首单落地,数据增信融资+非现金回款结算及贴现产品组合应用,满足企业支付结算融资一体化需求。民生快贷产品功能持续优化,客户申贷全流程移动端操作,实现3分钟申贷、1分钟放款,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民生e家平台升级人事、薪税、财资等自建功能。持续推进公司融资产品集中运营。截至报告期末,生态金融业务融资余额1,742.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2.21亿元;线上融资客户数8.3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75万户,核心企业客户2,634户,比上年末增长607户。完善开放平台敏捷输出和安全防护能力。联合头部平台、行业服务商,依托开放银行打造品牌连锁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助推餐饮连锁等商贸服务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向企业服务、连锁、物流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账户、结算、融资等服务。构建三方API治理体系,提升开放平台安全防护能力。数智化一体化经营转型升级。支持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运营和宽岗作业机制转型升级,上线全行统一业务APP“民生E行”,并在全行试点应用。上线公司宽岗跨条线作业工作台,升级厅堂经营工作台和财富工作台;提升客群精细化经营,升级零售权益体系,促进零售客群层级提升。打造集中经营工作台,探索基础客群直营模式,实现链条经营模式对基础客群经营的全面覆盖;深化营销服务场景大模型智能应用,新增企业微信智能营销助手,打造科创企业评价客户端,升级交易银行产品营销助手“e随行”。持续丰富企业级客户数据平台(CDP)中客户标签、客群树和客群洞察分析报告等内容,上线个性化推荐新平台,推荐模型迭代、价值评估、运营流程等全面升级,个性化推荐与客群分析、A/B实验相结合,支持推荐场景快捷高效落地。全流程风险管控有效性增强。贷前提升智能审批和辅助决策能力,推进中小信贷计划建设和分行推广。贷中推进集中放款和智能审查优化,重构低风险业务流程,提升小微抵押、消贷按揭等业务的自动化审批支用比例。贷后构建资金流向监控模型,打造差异化贷后检查模板,增强线上化保全转让处置及作业能力,优化押品估值模型,提升保证金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企业级反欺诈水平,运用知识图谱等技术增强反欺诈个人企业关联组网能力。深化运营风险数字化体系建设,形成运营基础管理全面风险视图,开展覆盖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和村镇银行的运营风险评估,并针对重点环节建立远程影像监督。报告期内,持续升级“资金链”精准治理能力,个人账户涉诈数量同比下降14%,公司账户涉诈数量同比下降46%,金融反诈一体化平台上线“预警劝阻”功能,累计保护客户资金超8,000万元。关键运营流程智能化水平提升。在对公贷款放款流程中,推出合同智能化制作、章程决议智能化审查等应用;在消贷及小微线上化产品服务流程中,升级线上进件、远程见证、移动陪伴等功能;在对公结算产品服务流程中,提供主动提醒、服务查询、对账单推送、参数维护等服务,覆盖产品近50%;在银承、流贷等放款环节,应用单位客户全景画像视图,提升放款质效和决策精准度。增强账户核心服务能力,在新开户实现自动评级的基础上,拓展并上线存量账户标签体系;提升运营服务效率,重构对公信息变更流程,支持客户线上化自助办理和主动服务提醒,“企业云柜台”高频业务场景柜面分流率达50.44%。线上平台迭代升级客户体验优化。本行不断提升特色鲜明的数智化“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11,629.8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23%;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382.6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69%;银企直联客户数5,818户,比上年末增长12.23%。积极落实监管要求优化支付服务。在网点柜台设置年长客户服务窗口,方便老年客户享用差异化服务。尊重年长客户的现金使用习惯,有力保障各大、小面额的现金供应。所有ATM机均支持银联、VISA、MasterCard三类外卡取现。新增支持外籍来华人员开户预约以及永居证识读,提供零钱包服务。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出对公贷款发放到对公钱包、数字人民币认购上海市柜台债服务。(2)提升全行数字化转型基座强化架构治理,推动企业级架构转型。发布《中国民生银行企业级架构白皮书2024版》,明确架构治理目标、架构优化举措以及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架构向中台化、智能化和云原生演进。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和平台工具建设,支持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转型。搭建分行用数底座,加强零售、对公业绩标准化平台建设。加大数据智能应用力度,深化数据智能规模化应用。优化数据资产管理,建设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完善数据资产目录,支持数据可见易找、共享易用。强化数据链路管理能力,实现数据作业链路的可监控、可告警、可协同。加强外部数据资源投入产出跟踪评估,持续推进外部数据引入。(五)境外业务报告期内,香港分行坚持贯彻本行发展战略,在“一个民生”协同体制下,充分发挥境外业务平台作用,持续强化跨境协同联动,深度经营总分行战略客群,坚定发展特色业务领域,着重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全面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本行境外业务实现高质量稳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香港分行资产总额1,967.86亿港元,比上年末上升9.15%,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129.14亿港元,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7.38%,比上年末上升1.82个百分点,吸收存款总额为1,392.00亿港元,在负债总额中占比70.74%,比上年末上升3.45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实现净收入13.44亿港元,同比下降1.61%。净收入略有下降主要由于境外高息环境令净息差持续承压,同时香港分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利率风险对冲、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等手段以有效弥补高息环境对净收入的影响。1、坚持以客为尊,强化跨境协同,深耕战略客群香港分行深入践行“一个民生”发展理念,立足香港、聚焦湾区,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品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一体化跨境金融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跨境合作落地信贷资产规模达98.85亿元人民币,为去年全年投放总规模的62.72%。香港分行重视授信客户结构调整和客户质量提升,报告期内,新增信贷资产投放中对公高评级优质客户占比达59.06%;重视战略客群深度开发,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推进本地及东南亚业务扩容,为逾200个本行对公战略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对公战略客户总体信贷资产规模577.49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28.81%;重视中高端零售客户跨境财富管理,截至报告期末,私银及财富客群资产管理规模达323.92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6.21%。2、坚持用心服务,发展特色业务,打造核心优势香港分行深耕特色业务领域,跨境并购、资产托管、绿色金融等业务实现良好发展。跨境并购方面,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挖掘并购融资需求,报告期内,落地多笔重大并购融资项目,融资规模近10亿美元,进一步扩大本行在跨境并购领域的市场影响力。资产托管方面,依托海外托管中心(香港)平台,提升强化综合托管服务能力,打造特色精品托管银行品牌,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托管规模1,570.77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6.92%,于在港可比中资股份制银行中保持前列。绿色金融方面,坚持可持续绿色发展,深化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推进资产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截至报告期末,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挂钩业务资产规模197.31亿港元,比上年末增长30.22%,报告期内,成功发行2年期30亿元离岸人民币中期票据,成为2024年以来市场上首单中资银行绿色点心债。香港分行丰富零售产品货架,创新增值服务模式,持续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着力打造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平台,持续扩大银保合作范围,海外保险业务于在港可比中资股份制银行中保持领先,并凭借专业实力和优质服务蝉联亚洲私人银行家颁发的“最佳私人银行-国际服务与投资”金奖。“跨境理财通”实现开户及交易流程电子化,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跨境理财通”市场份额在超过30家展业银行中保持领先地位。3、坚持行稳致远,全面风险管理,合规稳健经营香港分行全面深化合规经营理念,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约束并重,切实制定并执行风险偏好,有效保障稳健经营。报告期内,持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优化调整信贷资产组合,适当加大香港本地及海外资产配置,提升高评级贷款占比,加强客户集中度及行业限额管理,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开展气候风险管理压力测试,报告期内,编制并对外第二次披露《绿色金融与气候风险管理专题披露报告》。密切跟踪市场利率变化,及时制定并积极实施利率风险对冲策略,有效化解美元快速加息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形成的冲击。主动应对金融市场变化,采取前瞻性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持续优化负债的品种、期限及币种结构,有效降低负债来源集中度,报告期内,香港分行各项流动性指标均达到良好稳健水平。(六)主要股权投资情况及并表管理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长期股权投资132.44亿元。1、民生金租民生金租是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5家拥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企业之一,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册资本50.95亿元。本行持有民生金租54.96%的股权。民生金租主要开展车辆、船舶、商用飞机、公务机、大型设备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业务。报告期内,民生金租积极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坚定战略方向和“做真租赁”业务定位,加快改革转型,业务经营稳中有进,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金租资产总额1,894.72亿元,净资产237.34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9.93亿元。报告期内,民生金租完成租赁业务投放412.91亿元,同比增长19.86%;新增投放中,零售与普惠金融业务占比达64.73%。2024年6月,中国汽车产业与金融峰会中国汽车产业与金融领航奖——“创新企业奖”。2、民生加银基金民生加银基金是由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注册资本3亿元。本行持有民生加银基金63.33%的股权。民生加银基金主营业务包括基金管理、基金销售、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民生加银基金中长期投资业绩优异,累计24次问鼎金牛奖,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业界的充分肯定。截至报告期末,民生加银基金资产总额24.59亿元,净资产18.58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0.64亿元,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0.42亿元。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1,827.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41%。3、民银国际民银国际是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本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11日,注册资本42.07亿港元。民银国际主要业务包括香港上市保荐、财务顾问、债券承销与发行、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股票经纪、直接投资和结构性融资等业务,是本行综合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截至报告期末,民银国际资产总额210.92亿港元,负债总额177.64亿港元,净资产33.28亿港元,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总额27.43亿港元。4、民生村镇银行民生村镇银行是本行作为主发起行发起设立的各家村镇银行的统称。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共设立29家村镇银行,营业网点83个;村镇银行总资产441.1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37亿元;吸收存款总额382.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10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62.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05亿元。报告期内,本行切实履行发起行责任,持续推动各村镇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扎实服务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优化村镇银行管理模式,民生村镇银行总体保持良好稳健经营态势。5、民生理财民生理财是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理财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24日,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为本行全资子公司。民生理财主要业务包括公募理财产品发行和投资管理、私募理财产品发行和投资管理、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报告期内,民生理财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通过债券投资、项目债权和股权等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耕资本市场业务,服务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融资需求。坚持以客为尊和投资者利益至上,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品质管理,提高业绩稳定性,满足理财客户对低波稳健类产品的需求。同时,加快拓展第三方代销渠道,使公司低波稳健的理财产品能够惠及更多投资者,理财客户数比上年末增长16.20%。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金融。聚焦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行业,将绿色因子纳入投研决策和产品设计体系。积极探索数字金融,开发数字化投研平台,助力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投研决策。升级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增强风险监控效能。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形态。发行“日申季赎”“目标盈”等产品,为投资者提供申赎条件更为多样化的选择,并通过销售支持平台的建设积极提升渠道和客户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民生理财资产总额79.07亿元,净资产76.87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4.97亿元。自主发行及受托管理的理财产品总规模在4月份突破1万亿,报告期末规模为9,550.09亿元。6、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本集团发行及管理、投资的结构化主体主要包括理财产品、资产支持证券、基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其中,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资产规模为1,004.85亿元。7、并表管理报告期内,本行严格按照《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要求推进集团并表管理工作,从公司治理、资本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专业化管理,提升集团发展韧性。一是按照监管要求编制2023年度集团并表管理报告,制定2024年度集团并表管理工作计划,完善并表考核指标体系,有序推进各项并表管理工作。二是强化并表风险管理,加强附属机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确保集团风险状况总体可控。三是统筹制定集团2024年度发展目标,持续强化附属机构年度经营计划及财务预算管理,提升集团战略合力。四是推动附属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五是持续推进集团并表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充分发挥科技系统对并表管理的支撑作用。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8285500476 18.92
2 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 4508984567 10.3
3 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 2843300122 6.49
4 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1888530701 4.31
5 新希望六和投资有限公司 1828327362 4.18
6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803182618 4.12
7 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 1474289863 3.37
8 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1379679587 3.15
9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保险产品 1350203341 3.08
10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1324284453 3.02
企业发展进程
更多 北京 的企业
企业全称 企业简称 上市代码.板块 所属行业 企业类型 上市日期
国科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科天成 301571.SZ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地方国有企业 2024-08-21
北京探创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创科技 874441.NQ 专业技术服务业 地方国有企业 2024-05-10
北京泰迪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来科技 874358.NQ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中小微民企 2024-03-28
中煤(北京)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环保 874401.NQ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2-06
北京德美高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美高科 874388.NQ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中小微民企 2024-02-06
北京昊普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昊普康 874365.NQ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2-02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自科技 603082.SH 通用设备制造业 央企子公司 2024-01-30
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星宇 873806.BJ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地方国有企业 2024-01-11
慧影医疗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慧影医疗 874245.NQ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1-08
北京中科仙络智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仙络 874366.NQ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中小微民企 2023-12-29
查看更多 北京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