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南网科技
- 企业英文名: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88248.SH
- 注册资本: 5647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12-22
- 大股东: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43.06%
- 董秘: 赵子艺
- 董秘电话: 19102023883
- 所属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朱学良、谢珍珍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捶帽新街1-3号华业大厦附楼501-503室
- 概念板块: 电网设备 广东板块 沪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央企改革 机器人概念 储能 虚拟电厂 氢能源 无人机 央国企改革 燃料电池 智能机器 智能电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88-02-22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000190345797E
- 法定代表人: 吴亦竹
- 董事长: 吴亦竹
- 电话: 020-85127733,19102023883
- 传真:
- 企业官网: tech.csg.cn
- 企业邮箱: nwkj2021@126.com
- 办公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水均岗6号粤电大厦
- 邮编: 510000
- 主营业务: 公司致力于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智能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保障电力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效率提升,促进电力能源系统的清洁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 经营范围: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检验检测服务;计量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电气机械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安全系统监控服务(后置许可);终端计量设备制造;终端计量设备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汽车新车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海洋工程装备研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物业管理;住房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定为准)
- 企业简介: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南方电网下属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2017年由广东电网公司将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市场化科创型业务及相关人员、资产分立并组建成立。作为科研院所向市场化企业转型的代表,南网科技致力于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智能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保障电力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效率提升,促进电力能源系统的清洁化和智能化发展。公司是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入选企业和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工信部认证的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拥有电源、电网工程特级调试资质。2021年12月22日,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能源电力领域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简称“南网科技”,代码688248)。我们力争成为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电力能源领域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的高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两个服务类别;高端智能设备包括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智能监测设备三个产品类别,产品品类56种。公司的技术产品可全面应用于电力能源系统的电源侧(发电环节)、电网侧(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和用户侧(用户环节)全业务链条。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工作部署,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经营业绩再创佳绩,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报告期内,首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已公示),实现历史性突破;连续四年获评国务院“科改行动”最高“标杆”评级;连续两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推动全国唯一新型储能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广州。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回顾如下:(一)市场开拓亮点纷呈一是储能技术服务持续扩大市场版图。中标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国内最大半固态电池火电配套储能应用项目。中标深南电(中山)独立储能项目,非关联独立储能EPC项目中标金额实现新突破。中标云南文山独立储能项目,大规模应用自研自产构网型变流器。参与组建南网越秀“双碳”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华电汕尾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投资。与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储能领域产业链合作生态。参股的新疆粤水电公司成立次年即实现盈利。二是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深挖市场潜力。成功竞得广西北海火电、川投泸州燃机、青海油田格尔木燃机电站等省外大型火电调试项目。技术监督合同额创历史新高。智慧煤场项目在国家电网区域电厂取得新突破。首次承担核电常规岛调试项目。境外项目合同额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承接浙江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及大唐、华能等虚拟电厂平台项目。三是智能监测设备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输电监测3个品类产品在南方电网公司集中采购中中标份额均排名第一。中标固定安装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向自主研发国产替代迈出坚实一步。安监域人工智能、变电二次柔性屏柜等新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四是无人机市场地位不断提升。“慧眼”智能无人运检关键设备、基于“大瓦特”的电力作业安全管控系统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输电移动机库在湖北电网实现全省应用;变电机库在江苏连云港实现区域变电站全覆盖。无人机在贵州电网、深圳供电局实现规模化应用。五是智能配用电设备品牌效应日渐突出。“丝路”品牌走向全国,亮相亚洲电力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等重大展会及论坛,融入共青团中央“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工信部能源电子大赛等电力行业及全国高校科研平台赛道,“丝路”智能量测终端(含终端核心板)及双模载波通信模块业务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丝路”、“慧眼”2个品牌获南网品牌引领行动第一批优秀成果。完成三大网级电鸿示范区建设,实现营配调多专业融合贯通,以营销域为阵地成功构建配用电“电鸿”全场景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发展。在珠海横琴打造电鸿智慧家居场景,在广西河池落地智慧水务场景,实现跨行业场景应用。(二)坚持创新驱动,科研原创力显著提升一是积极融入国家和电网公司创新体系。成立IEEEPES(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与能源协会)输配电技术委员会(中国)低压配用电数字化技术分委会秘书处,提升公司在配用电领域的话语权。波浪能装置获批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污泥掺烧技术及装置成功纳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基于国产Atlas计算平台的一站式AI开发应用平台、全球首套深远海风电场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等硬核成果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以AI+模式广泛赋能智慧安监、智慧电厂等核心产品,主动融入“大瓦特”平台建设。二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正式上线PLM系统,实现研发、试生产全过程线上化,并与ERP贯通,提升研发过程能效。三是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完成30款产品开发、8款自主试产,打造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依托电力电子联合研究中心成功研发碳化硅功率模块,实现配网电能变换装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探索运用蒸汽压缩与抽汽储能技术,攻克煤电机组热电解耦难题。年度累计获省部级及行业科技奖励24项、新增牵头/参与制定各类标准61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6项。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广州,成功打造国家级平台。(三)积极探索、创新作为,深化改革保持领先一是巩固改革先行地位。推进“双链”融合改革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资报告》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简报。高质量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突破性任务,推动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二是加快子公司融合发展。印发实施母子公司战略协同发展方案(2024年版),全面完成三家子公司增资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证,粤电科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三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高质量完成国资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收官评价工作,公司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获得上市公司金牛新质企业奖、第十九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等多个权威奖项。ESG绩效获第二届国新杯ESG金牛奖科技引领二十强。四是激发人才活力。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开展两期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展干部人才调研,建立优秀干部人才库,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波浪能博士后团队获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