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振邦智能
  • 企业英文名: Genbyte Technology Inc.
  • 实际控制人: 陈志杰,唐娟,陈玮钰
  • 上市代码: 003028.SZ
  • 注册资本: 11181.855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12-28
  • 大股东: 陈志杰
  • 持股比例: 27.05%
  • 董秘: 夏群波
  • 董秘电话: 0755-86267201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任晓英、刘海曼、曾琼
  • 律师事务所: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光明新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华宏信通工业园4栋1-6楼
  • 概念板块: 消费电子 广东板块 深股通 机器人概念 汽车热管理 机器视觉 储能 新能源车 智能家居 太阳能 智能电网 深圳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9-07-15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1521706XE
  • 法定代表人: 陈志杰
  • 董事长: 陈志杰
  • 电话: 0755-86267201
  • 传真: 0755-86267201
  • 企业官网: www.genbytech.com
  • 企业邮箱: genbyte@genbytech.com
  • 办公地址: 深圳市光明新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华宏信通工业园4栋1-6楼
  • 邮编: 518132
  • 主营业务: 高端智能控制器、变频驱动器、数字电源、智能物联以及逆变器和储能等领域,产品应用于电动工具、大家电、汽车电子、清洁机器人、创新型生活家电、储能、逆变器等领域
  • 经营范围: 电子产品、各类电子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电机及其智能控制器、变频器、LED照明、开关电源、高压电源、电子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及销售;动力电池产品、各类家电、电力设备、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与销售;电子产品的信息咨询;国内贸易;经营进出口业务;兴办实业。储能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制造;电池零配件销售;电池销售;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2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003028,证券简称:振邦智能)。公司深耕智能控制器行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逆变器和储能等领域,产品广泛应用在电动工具、大家电、创新型生活小家电、汽车电子、清洁机器人、医疗电子、新能源等领域,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智能硬件、软件及系统控制集成的整套解决方案。凭借在技术创新、高端智能制造、品质保障、供应链等方面竞争优势,公司为Dometic、WIK、TTI、SharkNinja、Keurig、追觅、Midea、美菱、Panasonic、国轩高科、南方电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公司基于“以研代言,以心创新”的企业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公司研发中心拥有多个专业技术开发平台以及多个现代化实验室,建立了高效的研发组织架构和技术创新机制,培养了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研发团队,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平台化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公司是变频控制领域的领航者,是智能家电、电动工具、新能源等行业控制解决方案的创新引领者,并逐步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深圳市500强企业、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等荣誉。今天,我们看到新一轮智能控制技术的变革将激发万物智能互联的新时代,并在储能、逆变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创造全新机遇。未来,公司将深入把握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趋势,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持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与品牌优势,努力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控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公司期望和合作伙伴在万物智能互联的新时代一同前行,以科技赋能未来,让生活更美好。
  • 发展进程: 振邦有限由李加兰、深圳市高科力电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市高科力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中李加兰个人出资52万元,高科力出资48万元。1999年6月24日,深圳广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广深所(1999)验字第B049号】,验证截至1999年6月24日止,振邦有限收到股东缴纳注册资本100万元,其中李加兰出资52万元,高科力出资48万元,全部为货币出资。1999年7月15日,振邦有限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设立,取得了注册号为440301102737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住所为深圳市罗湖区笋岗路华通大厦1908室。 2001年11月1日,振邦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陈志杰作为新股东以货币认缴新增注册资本400万元,增资后振邦有限注册资本变更为500万元。2001年11月21日,深圳和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和诚验资报告(2001)第174号】,验证截至2001年11月20日止,振邦有限收到股东陈志杰缴纳的注册资本400万元,全部为货币出资,振邦有限实收资本合计500万元。2001年12月26日,振邦有限就本次增资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 2016年12月5日,振邦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振邦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以2016年11月30日为改制基准日,聘请瑞华会计师为公司股改审计机构、深圳市鹏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为股改评估机构,原振邦有限的债权、债务由成立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承继,公司股东陈志杰、陈玮钰、唐娟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2017年1月18日,瑞华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瑞华专审字【2017】48290001号),振邦有限截至2016年11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为16,204.93万元。根据深圳市鹏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的《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拟进行股份制改造项目评估报告》(鹏信资评报字【2017】第S002号),振邦有限截至2016年11月30日经评估的净资产价值为18,921.45万元。2017年1月18日,振邦有限召开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以经瑞华会计师审计的振邦有限截至2016年11月30日的净资产值16,204.93万元折合为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7,560.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由公司股东按照各自在振邦有限的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数额的股份,其余8,644.93万元列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2017年1月18日,陈志杰、陈玮钰、唐娟签订《关于设立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协议》,就拟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名称与住所、经营期限、经营范围、发起人出资和注册资本、发起人的权利和义务、发行人的组织机构、设立发行人的费用、声明和保证、协议的修改及终止、违约责任、不可抗力和争议的解决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约定。2017年1月21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审议<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审议<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审议<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的议案》、《关于审议<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关于审议<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等议案,选举了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第一届监事会的股东代表监事。2017年1月21日,瑞华会计师出具《验资报告》(瑞华验字【2017】48290001号),验证截至2017年1月21日止,公司全体发起人以振邦有限截至2016年11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6,204.93万元出资,其中7,560万元折合为股份公司的股本,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缴纳注册资本7,560万元,余额人民币8,644.93万元作为资本公积。2017年2月20日,公司就上述事项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公司基于电控、电池、电源、云平台,即“三电一云”的技术优势,深耕智能控制器业务领域,协同发展新能源业务,主要为全球知名企业及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提供高端产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提供自主研发的、定制化的集硬件、软件和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凭借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品质保障以及供应链等竞争优势,公司为Dometic、SharkNinja、TTI、Dreame、Homa、panasonic、南方电网等知名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公司2024年的主要业务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控制业务智能电器控制器:该业务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涵盖冰箱控制器等大家电以及咖啡机、电吹风等创新型生活电器控制器。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不断普及,家电制造商对智能控制器的智能化程度、节能性、小型化等要求越来越高。公司顺应趋势,通过精准的控制算法,助力大家电能实现高效节能与稳定运行。创新型生活电器方面,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习惯的改变,该品类产品表现为智能化、健康化、个性化、节能环保和多功能化。公司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拓展技术边界,结合行业发展及创新趋势,满足产品多样化和高性能化的需求,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智能化功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汽车电子控制器:公司于2005年起涉足汽车电子领域,是业内较早进军此领域的企业之一。起初,公司主要通过Dometic为全球知名高端品牌供应车载冰箱、车载空调等控制器产品。近些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扩张,公司身为tier2供应商,已向小米等新能源车企提供了相关汽车电子控制器产品。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新能源汽车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机器人及创新智能产品: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及相关智能产品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振邦智能凭借在智能控制、传感器集成、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及相关AI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包括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控制器产品。近年来,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结合市场洞察与客户需求,密切关注行业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并加速市场开拓,力争推出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拓宽行业边界,公司积极涉足新兴领域。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了IoT开发工具、温度探针、光模块读写器等整机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深化在机器人及智能产品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动更多智能化、高端化产品的落地应用,增强了在智能硬件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综合实力。电动工具:公司聚焦锂电化与智能化行业趋势,依托在锂电管理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并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为全球头部电动工具制造商及专业品牌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创新产品。产品覆盖户外园林、工业、家用等多元场景。随着电动工具向模块化、物联网方向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无刷电机驱动、AIoT集成等前瞻技术研发,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及新客户,助力业绩的增长。2、新能源业务基于公司战略布局与国家“双碳”政策导向,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技术变革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机遇,全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依托在电力电子、智能控制及锂电池管理领域的技术积淀,公司已完成新能源领域的多元化产品布局,涵盖微型逆变器、家用储能系统、便携式储能、储能电源柜等整机产品,以及BMS、MPPT、DC主控板、锂电池组Pack等核心部件,形成从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出海战略,通过参与全球知名新能源展会、深化与国际合作伙伴的资源整合及协同创新,构建本土化运营体系,优化产品性能,持续提升技术领先性与成本竞争力,强化品牌影响力。具体的产品类别及应用情况如下:(二)公司经营模式公司经营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实现了高效、灵活和可持续的发展。公司遵循“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紧密结合客户订单、需求预测,以及自身的产能和原材料储备情况,来制定生产计划,确保了生产的高效性和灵活性,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智能控制器、新能源等领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搭建技术平台化研发模式,使公司能够保持产品的领先性和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公司建立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制造体系,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成熟的工艺路线,实现多品种、高难度、大批量的定制化产品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注重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和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采用附加值更高的ODM、JDM经营模式,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研发模式:公司构建了“技术预研+需求牵引+平台支撑”的创新机制,聚焦打造技术领先、高端智能化及绿色低碳的创新产品体系。公司紧密围绕智能控制、新能源及AI技术的前沿趋势,围绕战略目标及客户需求开展定向研发。并通过与行业头部客户的联合开发(JDM模式)反向推动终端产品创新迭代,为客户提供集硬件、软件、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节省研发成本,实现基础技术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推动研发项目高效完成,加速产品市场化进程。这种研发模式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如下:生产模式:公司遵循“以销定产”原则构建定制化柔性生产模式,依托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的先进体系,在深圳、越南双基地部署智能制造系统集群。计划部门每日综合分析订单结构、需求预测、产线负荷及原材料库存等多维度数据,通过SAP、MES、WMS系统协同编排生产计划,精准匹配客户对产品类别、型号规格及交期的个性化需求。生产执行采用双阶段工艺架构:前端SMT线体配置全自动生产设备,实现元器件高精度贴装,并支持不同产品同时生产;后端DIP线体综合各项资源情况优化生产,实现柔性化生产。品质全过程导入MSA/SPC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材料检验到成品测试设置多级质检关卡,关键工位配备专业检测设备,确保产品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工程部持续优化产能布局,通过自动化产线升级和云测平台数据驱动决策,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单位成本优化,达成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生产目标。采购模式:公司采用“战略协同+数字化管控”的采购模式,实现多源数据融合;通过成熟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供应商准入、价格管理、新项目报价管理、淘汰机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强化战略供应商的深度绑定,构建全链条采购管理闭环。基于SRM采购系统实现需求提报、供应商匹配、订单生成、自动化对账等,并集成ERP系统实现与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的实时协同,数据互通与流程整合,实现采购流程标准化与效率提升。同时,制定跨部门协同流程与考核机制,建立多维度供应商评估矩阵,涵盖品质管控能力、柔性交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核心指标,通过定期绩效评审实施动态分级管理。针对电子元器件等核心物料,与全球知名企业及供应链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物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产品品质,为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提供坚实保障。销售模式: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依据产品特性与行业模式实施差异化策略。公司的产品除汽车电子作为Tier2供应商拓展客户外,其他主要以“战略客户绑定+ODM/JDM+柔性交付”的直销方式,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提供定制化的智能控制器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不仅降低获客成本,还通过长期合作巩固了市场份额。对于新能源产品公司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建立海外销售渠道等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公司通过“长期框架协议+动态订单响应”机制,与客户建立深度协同;同时凭借深圳光明区与越南胡志明市的双生产基地布局,构建了辐射国内外的产能网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该模式既保障了战略客户的长期合作粘性,又通过柔性交付能力快速响应市场小批量订单需求。(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14.37%,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有:1、战略聚焦及大客户协同,智能电器控制器与电动工具业务双引擎驱动报告期,智能电器控制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6,135.15万元,同比增长18.76%,主要受益于物联网技术赋能与消费升级驱动下,如家电产品呈现“智能化+健康化+场景化”发展趋势,部分高颜值、高性价比、健康养生的创新型小家电快速增长。公司通过创新技术融合(大模型、AI技术)、消费需求升级以及全品类技术矩阵,深度绑定头部客户,成功抓取行业升级红利与消费升级机遇促进业绩增长。报告期,电动工具业务实现同比增长70.09%,核心驱动力受益于全球电动化、无绳化趋势,公司凭借直流无刷电机驱动、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为全球电动工具厂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通过越南基地扩产提升海外交付效率,同步响应欧美市场对高性能、低碳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助力业绩增长。2、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1)高研发投入驱动产品升级当前智能控制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消费者对于智能化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公司秉承“技术驱动市场”的思路,高度重视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8,616.28万元,同比增长9.15%。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的需求,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2)平台支撑多元化产品矩阵公司依托智能物联、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平台,构建了覆盖智能家电、电动工具等品类技术矩阵。例如:智能控制器融合大模型技术,推动咖啡机、清洁机器人等产品实现智能化升级,满足消费端对个性化、交互式体验的需求,快速研发创新的高性价比产品。基于研发模式,公司能够在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等方面保持优势,并使产品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赢得了更多客户的订单,助力业绩的稳步增长。3、加大出海力度,助力市场拓展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这使得下游客户面临较大的风险与成本压力。公司积极应对挑战,持续加大越南的投入并扩大越南公司的生产产能,不断提升越南研发与生产的综合实力。基于越南基地已具备较强的海外订单交付能力,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具有有利地位,助力公司业务增长。未来,随着全球化布局的不断深化,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并将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1、概述2024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加大开拓海外市场,全面推进智能工厂及数字化建设、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助力公司业绩增长。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193.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29.39万元,同比减少2.26%。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总投入8,616.2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15%,同比提升9.15%。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5,544.37万元,同比增长140.78%。报告期,公司完成新能源领域的多元化产品布局,涵盖微型逆变器、家用储能系统、便携式储能、储能电源柜等整机产品,以及BMS、MPPT、DC主控板、锂电池组Pack等核心部件,形成从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同时,微型逆变器产品(MIT800A-E)获得德国莱茵TüV颁发的相关产品认证证书。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丰富的产品及市场拓展等举措,助力业绩的增长。电动工具:实现营业收入24,057.18万元,同比增长70.09%。报告期,公司凭借聚焦大客户战略,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和深入沟通,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积极拓展新产品线,不断丰富电动工具的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以满足大客户对于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电动工具的需求,实现了电动工具业务的快速增长。智能电器控制器:实现营业收入76,135.15万元,同比增长18.76%。报告期,随着新技术涌现和消费升级,家电制造商对智能控制器的标准不断提升。在冰箱控制器方面,公司运用控制算法及变频技术,促使产品达成高效节能与智能物联。在创新型生活电器领域,依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以及消费态势的改变,构建起丰富的产品矩阵,并持续提高技术水平,以满足多样化、高性能的需求,实现智能化功能。与此同时,公司在智能电器控制器领域积累了一批国际知名或行业领先的优质客户。公司采用“战略客户绑定+ODM/JDM+柔性交付”的直销模式,深度介入客户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并且依靠深圳光明区和越南胡志明市的双生产基地布局,打造出辐射国内外的产能网络,能够迅速回应客户需求,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助推业绩增长。汽车电子控制器:实现营业收入7,252.34万元,同比减少2.02%。报告期,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好机遇,作为Tier2供应商已迅速向小米、极氪等新能源车型实现了应用。相比而言,汽车电子的认证周期长,且行业特点是逐步在新车型上应用推广等,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拓展的快速进度。展望未来,公司将全力拓展市场,着力开发更多种类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拓展更多的客户,力争达成公司的战略目标。机器人及创新智能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4,583.18万元。受公司市场战略主动调整及客户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59%。展望未来,公司将不断丰富产品线,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开拓市场,紧紧抓住机器人市场的机遇,努力推动业绩增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