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精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浙江精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精雷股份
  • 企业英文名: Zhejiang King-Leo Electric Co.,Ltd. Jinglei Corp
  • 实际控制人: 姚新义
  • 上市代码: 834095.NQ
  • 注册资本: 186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5-11-06
  • 大股东: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3.95%
  • 董秘: 邱养堂
  • 董秘电话: 0572-8441895
  • 所属行业: 汽车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樊冬、曹小勤
  • 律师事务所: 浙江儒毅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德清县阜溪街道盛业街180号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2-11-0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5007441461680
  • 法定代表人: 邱少杰
  • 董事长: 邱少杰
  • 电话: 0572-8441895
  • 传真: 0572-8441896
  • 企业官网: www.chinakingleo.com
  • 企业邮箱: jingleidianqi@163.com
  • 办公地址: 德清县阜溪街道盛业街180号
  • 邮编: 313200
  • 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车用电器零部件)生产、销售;货物进出口
  • 企业简介: 公司地处著名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杭嘉湖平原中心,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千年古镇——新市。东近上海,南连杭州,西靠避暑胜地莫干山,北临风光旖旎的太湖,“申嘉湖”高速公路与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09省道、104国道、京杭铁路均在县域境内,地理位置优越。
  • 发展进程: 精雷电器的前身为精雷有限。2002年10月21日,股东邱百堂、俞小红、陆小丽共同签署《公司章程》,同意设立精雷有限,注册资本50万元。2002年10月24日,邱百堂、俞小红、陆小丽召开股东会,决定由邱百堂出资26万元,持有52%的股权;俞小红出资12万元,持有24%的股权;陆小丽出资12万元,持有24%的股权,各股东均以货币出资。2002年11月7日,德清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书》(德天会验[2002]第306号),确认截至2002年11月6日,精雷有限已收到各股东缴付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50万元,注册资本已全部缴足。 2015年5月10日,精雷有限召开临时股东会,同意公司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浙江精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2015年4月30日为审计和评估基准日。2015年5月20日,天健出具《审计报告》(天健审[2015]-6235号),确认截至2015年4月30日,精雷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10,766.404.77元。2015年5月20日,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浙江精雷电器有限公司拟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该公司相关资产及负债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坤元评报[2015]238号),确认截至2015年4月30日,精雷有限经评估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7,828,514.09元。2015年6月4日,精雷有限召开临时股东会,同意精雷有限以截至2015年4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按1.076640477:1的比例,折合精雷电器的股份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折股溢价部分766,404.77元计入公司资本公积,全体股东以其拥有的精雷有限的出资比例对应的精雷有限的净资产折合成各发起人的股份。2015年6月6日,精雷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发起人协议》,约定以发起设立方式将精雷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以精雷有限截至2015年4月30日的经审计的净资产按1.076640477:1的比例,由精雷有限股东按其在精雷有限的股权比例对应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折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各发起人以其持有的精雷有限经审计确认的净资产认购公司股份。《发起人协议》还就拟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经营范围、股本设置和出资方式、发起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做出了明确约定。
  • 商业规划: 1、建团队打造生产销售技术品质过程管控各个方面我们以培养挖掘内部与引进行业资深人才完善了我们一直匮乏的人才团队的建设。2、建产线我们完成了核心部件完全自主生产与产能的保障。3、建体系是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IATF16949体系文件向实际操作执行的转变。4、进攻新能源汽车排名前十位进入五家汽车厂的配套体系取得供应商资格。《“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应重点突破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下游产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与电动压缩机增长正相关且密切相关:1、国际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历程、现状趋势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目前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大类型。20世纪70年代,汽车保有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光化学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开始注重环境保护,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转向研究和开发电动汽车。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发达国家均投入巨资进行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开发和应用。2008年以来,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日本以产业竞争力为第一目标,全面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以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强调插电式电动汽车发展;欧盟以CO2排放法规为主驱动力,重视发展纯电驱动汽车,仅德国国家电动汽车平台计划就投入近亿欧元。⑴纯电动汽车发展纯电动汽车问世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电池性能不能满足需求,一度退出历史舞台。随着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一体化电力驱动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应用,纯电动汽车再次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纯电动汽车已在续驶里程、动力性、快充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即将进入实用化阶段。纯电动汽车在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小规模的商业化推广应用,主要应用在市政用车、公交车、公务用车和私人用车等领域。在电池技术突破尚未明朗前,国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重点:一是发展小型乘用车;二是发展大型公交车、市政、邮政等特殊用途车辆。为满足用户使用需求,通常采用增程式方案,在纯电动汽车上增设常规能源系统为车辆补充电能。纯电动汽车的攻关重点集中在提高电池性能、降低成本方面。与传统汽车性能、成本比照,要满足产业化要求,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需大幅度提高,成本也需大幅度下降。因此,纯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为时尚早。⑵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日本最早开始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并最先实现了产业化,目前总销量已经达到200万辆以上,并开始盈利。普锐斯(Prius)于1997年10月底问世,是世界上最早实现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第一代产品自重1515kg,汽油机排量1500cc,最大功率42.6kW/4600(r/min),永磁无刷发电机,额定功率为30kW,采用氢镍电池,串并联控制方式,百公里油耗3.4L。目前Prius已推出第三代产品,动力电池也改为锂电池,其他性能也大幅度改善。丰田普锐斯的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自1997年丰田首先在日本推出Prius混合动力汽车以来,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推出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如本田Insight、通用SaturnVUE、福特Escape等。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大幅下降。欧洲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起步较晚,采取与美国合作方式共享混合动力总成技术,主要应用于采用传统技术油耗较高的车型上。国际上,混合动力商用车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已开发了混合动力公交车、市政用车和军车等。尤其是,美国在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开发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有多个车型在运行。欧洲客车和卡车生产商已将目光聚焦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德国奔驰、瑞典沃尔沃和波兰索拉丽斯等相继开发了混合动力商用车。混合动力技术是由单一发动机驱动向纯电动驱动转移的必经环节。合理采用混合动力技术可以较明显地节油减碳,并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公司产业化的重点。随着电池技术的逐步成熟,逐渐提高混合度以实现传统能源向电气化转化,是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方向。前期主要为单电机并联、双电机并联和双电机混联等方案,后期将向插电式方案发展,实现向纯电动方案过渡。在动力系统结构方面,混合动力汽车将向更高的集成度发展。根据车用能源的发展情况,有发动机与电机集成、传动系与电机集成两种趋势,从而实现向电动化转型。⑶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是使作为燃料的氢在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出电能来启动电动机,进而驱动汽车。由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潜心致力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除国内的燃料电池开发计划外,美国通用与日本丰田、美国国际燃料电池公司与日本东芝、德国奔驰与西门子、法国雷诺与意大利DeNora公司等纷纷组成强大的跨国联盟,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燃料电池汽车。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燃料电池膜的寿命已超过5000h,电池堆实验室寿命也提高到2000h以上,燃料电池堆成本已降低至94美元/kW(按50万套的产量测算)。近年来,燃料电池出现模块化趋势,单个燃料电池模块的功率范围被界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通过提高产品性能实现模块化组装,以满足不同车辆对燃料电池功率等级的要求。通过采用混合动力技术,优化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能量分配,以有效提高燃料电池的寿命、降低系统成本。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攻关的焦点是提高可靠性、耐久性,短期内将很难有重大突破。近年来,各国政府相继发布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和国家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全力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电动汽车技术瓶颈突破的预期大大增强。世界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探索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系统研发起步于“九五”时期,比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至少晚20年的时间。然而,在近十年内,通过国家863计划的持续、有序、系统的研发支持,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不仅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而且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已实现小批量进入市场,在部分领域已实现了与日美欧等国同步发展。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2001年前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并没有系统地支持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国内各企业集团也没有将电动汽车作为研发投入的重要方面。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几乎没有推出一款电动汽车整车产品。而同时期,国外大汽车公司已开发生产了100多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其中,已有10多种纯电动汽车车型投入商业化生产。两相对比,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至少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然而,可喜的是,从“八五”电动汽车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来,到“九五”时期,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性,正式将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这为电动汽车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2001年9月到2007年11月的研发培育阶段。该第二阶段时期的划分是以两个标志性事件为起点的。首先,2001年9月,科学技术部组织召开了“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会,会议通过了专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电动汽车专项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一次系统支持电动汽车的研发。其次,2007年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该规则的实施为电动汽车在我国正式上市销售铺平了道路。这一时期,我国的电动汽车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三类电动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以幸福使者微型轿车为基础开发的纯电动轿车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和出口;若干个品牌的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和混合动力轿车在北京、武汉等城市进行了小规模示范运行;部分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已基本完成了商品化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一时期,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重要的研发进展,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为形成电动汽车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以来的产业培育阶段。这一时期,随着863计划取得成果的陆续产业化,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开发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混合动力轿车产品获国家发改委汽车新产品公告批准,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和比亚迪汽车的自主创新混合动力轿车上市销售。同时,通过先期在北京、天津、武汉、深圳等7个城市及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电动汽车小规模示范运行考核,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成功地实现了595辆自主研发电动汽车的集中、高强度商业化示范运行,表明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已具备形成产业的能力。201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相继被《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列为鼓励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其中,《“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应用,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11920000 63.95
2 邱少杰 3120000 16.74
3 浙江如山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800000 4.29
4 陆小丽 620000 3.33
5 俞小红 620000 3.33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