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14-03-25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093677087R
  • 法定代表人: 杨长利
  • 董事长: 杨长利
  • 电话: 0755-84430888
  • 传真: 0755-83699089
  • 企业官网: www.cgnp.com.cn
  • 企业邮箱: IR@cgnpc.com.cn
  • 办公地址: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02号中广核大厦南楼
  • 邮编: 518026
  • 主营业务: 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
  • 经营范围: 以核能为主的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核废物处置,组织实施核电站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组织核电站运行、维修及相关服务;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和科研工作;从事相关投资及进出口业务。
  • 企业简介: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电力)控股股东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于2014年3月25日成立,2014年12月10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1816.HK),2019年8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003816.SZ)。中广核电力是中国广核集团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业务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我们致力于核能发电为主的电力供应和服务,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为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最佳利益,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能企业。
  • 发展进程: 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设立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014〕123号)同意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恒健投资和中核集团发起设立中广核电力。 2014年3月24日,中广核电力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长湾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广核电力第一届董事会。 2014年3月25日,中广核电力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 2014年4月15日,中广核电力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深圳召开。 2014年4月15日,中广核电力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深圳召开。 2014年4月28日下午,中广核电力成立揭牌活动举行。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中广核电力董事长张善明共同为公司揭牌。贺禹向中广核电力总裁高立刚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4年4月30日,中广核电力印发《关于发布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中广核电〔2014〕1号),明确公司的19个组成部门。 2014年7月18日,中广核电力第一届董事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4年12月22日,中广核电力加入富时指数 2014年12月24日,中广核电力加入MSCI中国指数 2015年3月9日,中广核电力加入恒生综合指数同时开始在沪港通交易 2015年6月8日,中广核电力加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2015年11月13日,中广核电力凭借在2015年的良好表现,获得中国证券金紫荆“最佳上市公司奖”和“最佳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 2015年11月27日,《亚洲金融》杂志公布“亚洲金融成就奖”评选结果,中广核电力凭借稳健的经营业绩、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社会效益,荣膺年度“最佳上市奖”。 2015年11月30日及12月7日,中广核电力加入香港股票期权和股票期货合约。 2015年12月,上市一年来,中广核电力在港股通资金净买入金额累计超过10亿元,位列在港上市公司前5名。 2016年1月1日,阳江3号机组、防城港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6年6月8日,红沿河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6年7月21日,宁德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6年9月25日,中广核电力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向中广核收购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61%、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100%及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100%权益。 2016年10月10日,防城港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6年12月23日,防城港4号机组开工建设。 2017年1月,中广核电力取得宁德核电控制权并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17年3月,阳江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17年12月,出售阳江核电17%股权事项完成交割。
  • 商业规划: 本公司是中广核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业务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管理28台在运核电机组和16台在建核电机组(其中包含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8台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31,798兆瓦和19,406兆瓦,占全国在运及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5.02%。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力。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4年1-12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营的核电机组共56台(不含台湾地区),全国商运核电机组上网电量为4,179.49亿千瓦时。2024年,公司管理的核电站的总上网电量为2,272.84亿千瓦时,占全国核电机组上网电量的54.38%。2024年,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口径总资产约为4,254.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4%;负债合计约为2,530.84亿元,资产负债率59.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约为1,194.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8%。公司实现合并报表口径营业收入约为868.04亿元,较去年增长5.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8.14亿元,较去年增长0.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380.16亿元,较去年增长14.78%。截至2024年底,本公司管理28台在运核电机组和16台在建核电机组(其中包含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8台机组)。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2024年7月28日,宁德5号机组开始全面建设。2024年8月19日,招远一期项目、陆丰一期项目、苍南二期项目获得核准。我们从安全管理、在运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电力销售、“三化”管理和精益化管理以及核能综合利用六个方面介绍并分析公司2024年的业务表现。(1)安全管理安全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高度重视安全,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我们坚守“核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并全力将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营及退役的各个阶段。我们认为,保证核电安全是对国家、社会、股东、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负责;只有安全,我们的在运机组才能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在建机组才能实现高质量投产,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才能实现稳定的提升。我们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方式,凭借多年核电运营经验,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我们持续开展“管理者在现场”“遵守程序,反对违章”“核安全震撼教育”“核安全文化进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常态化、标准化、长效化活动,不断加强全员核安全文化意识,并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开展相关专项工作。2024年,公司扎实推进核安全和安全管理领域各专项行动发现问题隐患的排查整治,建立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奖励机制,综合采取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设施本质安全、人员行为安全;持续对公司管理的在运、在建核电基地开展由公司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带队的安全大检查,组织开展管理分析研讨,深入挖掘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示范带动我们管理的各核电站及专业化公司管理层成员建立自行开展安全大检查的工作机制;连续第三年对我们管理的各核电站及专业化公司开展管理层安全生产责任履职检查,通过履职检查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其全面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要求,自上而下推动关键少数人员履职尽责;继续对管理的所有公司开展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评估,充分验证2023年质量保证体系改进工作成效,缺陷数量和不符合项较显著下降,切实推动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方案落实落地。同时,我们持续开展公司安全监督工作以及动态透明的经验反馈,定期组织不同场景下的应急演习,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2024年,我们成立了纠正行动审核委员会,加强对典型、共性、重发事件管理,提升经验反馈有效性;本集团举办各类核应急演习500余次,覆盖本公司及本公司管理的所有在运核电站,持续提升本集团核应急组织的应急响应能力。2024年,按照INES分级表,我们运营管理的核电站继续保持了公司历史未发生2级注及以上核事件的良好安全记录。注:INES分级表基于对(i)人和环境、(ii)放射性屏障和控制及(iii)纵深防御三方面的影响,将核事件分为7个级别:1级至3级称为“事件”,4级至7级称为“事故”。该分级表以下则为无安全影响的偏差。 (2)在运核电机组2024年,我们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全部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全年累计上网电量为2,272.84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长6.13%。运行表现我们采用能力因子、负荷因子和利用小时数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核电机组的利用情况。机组换料大修对这三个指标均存在较大影响。同时,核电机组的负荷因子和利用小时数也会受到因电力线路检修或电力市场供需情况而进行减载或停机备用的影响。2024年,28台在运机组平均能力因子91.91%,平均负荷因子87.77%,平均利用小时数7,710小时;2023年,27台在运机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89.43%、85.72%和7,509小时。根据压水堆核电站的设计,在运机组的核反应堆运行一定时间后,必须停堆更换核燃料。从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核电运营商通常利用换料期间,集中安排机组的部分预防性和纠正性维修、检查、试验项目以及部分改造项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组换料大修。目前,我们的所有核电机组的设计换料周期均为18个月。根据核电站的运行技术要求,每十年需要对主要设备进行专项检查、试验和维修,这些工作也安排在机组换料期间进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组十年大修。除了换料大修和十年大修以外,新机组在投入运行的下一年度实施的换料大修,通常被称为首次大修。在换料大修期间,我们根据核电站预防性维修大纲、在役检查大纲、定期试验监督要求以及机组运行经验反馈,有选择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改造,确保机组的安全水平,改善设备的运行性能,确保机组在下一循环周期内按设计要求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核电机组换料大修不是绝对按照18个月来安排,我们通常结合当地的电力负荷波动情况,主动与当地电网公司沟通,在保障机组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机组换料大修计划。由于需要安排的检修和改造项目不同,每次换料大修工期不完全相同,首次大修和十年大修的检查项目较多,其工期比常规的换料大修更长一些。我们根据各个机组的具体运行状况,持续优化并制定针对性的换料大修实施计划,合理安排检修项目,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检修效率,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每次换料大修工期的控制。2024年,我们共开展20个换料大修(含2023年两个跨年换料大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完成19个换料大修,包括13个年度换料大修(其中包括1个跨年年度换料大修)、5个十年大修(其中包括1个跨年十年换料大修)和1个首次大修。2024年换料大修累计总天数约为713天。“追求卓越”是公司基本原则之一,为发现不足,不断提升,我们持续与国际同行对标。近年来,与WANO同行的全部12项业绩指标一年值标杆对比,我们进入世界前1/4(先进水平)和前1/10(卓越水平)的指标比例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位于国际同行前列。环境表现我们持续提升放射性废物管理水平,优化控制流出物排放过程,严格执行排放控制标准。2024年,我们管理的28台在运机组的放射性废物管理均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及法规,并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标准,未发生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下表载列按国家标准比例表示的我们的核电站在本报告期内各类放射性废物的排放量。我们的核电站流出物的放射性总量远低于适用国家限值。国家监管机构持续监测我国运行核电站周围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数据表明,所测出的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贡献。我们全年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6,89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659.9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7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约2.84万吨。(3)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核电站的质量对核电机组投产后安全高效运营至关重要。我们精心组织工程建设,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需要经过国家监管机构检查的重大工程节点,均经检查并确认符合要求后方转入下一阶段工作。我们也注重借鉴国内外其他核电机组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反馈,不断改进我们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共管理16台在建核电机组(包括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8台机组),2台处于调试阶段,3台处于设备安装阶段,2台处于土建施工阶段,9台处于FCD准备阶段。陆丰5号机组于2024年4月29日实现穹顶吊装,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宁德5号机组于2024年7月28日实现FCD,开始全面建设,进入土建施工阶段。苍南1号机组于2024年11月6日启动冷态功能试验,进入调试阶段。2025年2月24日,陆丰1号机组实现FCD,开始全面建设,进入土建施工阶段。我们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环境、技术、进度和投资进行控制、监督及管理,确保在建项目的安全和质量符合各项监管规定和标准,促使机组在投入商业运营后能够实现长期安全、稳定及经济的运行。(4)电力销售我们根据售电合同销售我们核电站所发的电力。2024年我们子公司的上网电量为1,790.12亿千瓦时,我们的子公司中广核电力销售有限公司代理本集团以外代理用户实际用电量约为151.72亿千瓦时。2024年我们的电力销售收入(含调试电收入)合计约为人民币659.32亿元,占我们年度营业收入的76.0%。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我们的核电机组所在省区的电力供需形势略有差异。2024年,公司继续贯彻执行“争取更多的上网电量计划指标,争取更优的市场电量和电价,争取增量市场的开发和利用,争取更多的跨省区外送电份额”的电力销售策略。为应对各省区核电机组参与市场化交易带来的影响,公司积极开发优质的市场用户,促进机组的多发满发,超额完成了年度发电计划,但受部分地区电力市场化交易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平均结算电价同比略有下降,整体经济效益保持平稳。2024年,我们的在运核电机组实现上网电量2,272.84亿千瓦时(含联营企业),同比上升6.13%。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总上网电量约50.9%,同口径下与2023年基本持平。广东省: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28%。根据广东省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电力市场年度交易工作的通知》,岭澳核电、岭东核电和阳江核电共10台机组以7,500小时为基准值,共安排年度市场化电量约195亿千瓦时。主要由于广东省内机组于2024年换料大修时间同比减少,广东省内核电机组上网电量同比上升6.22%。福建省: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82%。宁德1至4号机组全部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主要由于2024年机组换料大修时间同比减少,2024年上网电量同比上升1.12%。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8%。防城港1至3号机组全部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4号机组未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主要由于防城港3、4号机组分别于2023年3月及2024年5月投入商业运营,防城港核电2024年上网电量同比上升19.99%。辽宁省: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66%。红沿河1至4号机组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主要由于2024年机组换料大修时间同比减少,红沿河核电2024年上网电量同比上升2.54%。2024年,我们的各个售电公司主动融入和密切跟踪各所在省区的电力市场,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共代理零售用户217家,代理用户实际用电量约为199.94亿千瓦时(其中包括本集团以外代理用户)。我们密切关注在运核电机组的上网电价。公司在运核电机组的上网电价分为计划电价和市场电价两类,其中计划电价由有关政府部门核准批复,市场电价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形成。2024年5月25日,防城港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根据防城港核电于2023年收到的相关机组临时上网电价批复文件,防城港4号机组临时上网电价为人民币0.4063元/千瓦时(含增值税);防城港二期项目是国家核准建设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或实行新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后,按新的政策执行。2024年,本公司其他在运核电机组的计划电价未发生变化。2024年,主要由于电力市场整体交易价格有所下降,本公司平均市场电价较2023年下降约3.85%。(5)“三化”管理和精益化管理2024年,我们持续推进“三化”管理和精益化管理策略,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水平。例如,我们稳妥推进核电站运维相关规范和大纲的优化工作:中系技术规格书在大亚湾、岭澳、岭东、阳江与防城港核电站落地应用,核一级部件在役检查大纲切换在国内首次实施,有效提升机组核安全管理水平。围绕“一个项目比一个项目好,一台机组比一台机组好”的建设目标,我们首创反应堆厂房施工集成平台(核电“造楼机”)并在陆丰6号机组建设中应用,全面推进钢筋笼模块批量化应用,显著提升安质环管理水平,在防城港4号机组建设中实现数字化移交,在惠州一期项目、苍南一期项目、陆丰5号和6号机组项目及宁德二期项目建设中实现质量监督全流程数字化、建安施工质量签点示范应用,“华龙一号”核电项目批量化建设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我们持续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加强换料大修统筹和计划牵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换料大修持续创优。例如,在阳江4号机组大修中应用发电机不抽转子检修机器人,减少多项起重高风险作业,节省大修工期;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控制棒驱动机构热套管远程在线维修,降低了更换控制棒导向筒备件的成本,填补该领域的技术空白。(6)核能综合利用除聚焦核能发电主业外,公司也在积极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的研究,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拓展核能多元化产品,打造以核能为中心的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方式,支撑公司核电业务发展,有效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核电项目经济性的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关于核能供暖,我们在红沿河核电基地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招远一期项目的初步设计中已考虑了核能供暖方案。公司在核电所在省区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储能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提升核电机组能源利用效率,保障核电经济效益。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