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首都在线
- 企业英文名: CAPITALONLINE DATE SERVICE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曲宁
- 上市代码: 300846.SZ
- 注册资本: 50046.21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7-01
- 大股东: 曲宁
- 持股比例: 24.18%
- 董秘: 杨丽萍
- 董秘电话: 010-86409846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唐荣周、杨倩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紫月路18号院9号楼一层101室
- 概念板块: 互联网服务 北京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预亏预减 机构重仓 预盈预增 腾讯云 QFII重仓 DeepSeek概念 智谱AI 算力概念 AIGC概念 Web3.0 信创 东数西算 虚拟数字人 数据安全 元宇宙概念 快手概念 商业航天 数据中心 网红直播 车联网(车路云) 5G概念 一带一路 在线教育 云计算 网络游戏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5-07-1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7776681301
- 法定代表人: 曲宁
- 董事长: 曲宁
- 电话: 010-86409846
- 传真: 010-88862121
- 企业官网: www.capitalonline.net
- 企业邮箱: cds-security@capitalonline.net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紫月路18号院9号楼一层101室
- 邮编: 100012
- 主营业务: 千行百业提供包括通用计算和智算在内的云服务、通信网络服务、IDC服务以及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大模型及AIGC应用、政务、金融、教育、传媒、互联网等行业客户构建稳定、高效的云网一体化服务,满足不同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算力和网络的服务需求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出租商业用房;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租赁;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经营电信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经营电信业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都在线)作为国内较早的全球云网一体化云计算服务商,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与服务,打造贴近客户业务场景的行业解决方案,致力于以云服务赋能数字经济,成为与客户共同应对变化的伙伴。首都在线2005年成立于北京,并于202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846。首都在线立足中国,服务全球市场,业务范围遍及50多个国家,在国内以及海外三大核心区域美洲、欧洲、亚太设有24个地域区域,52个可用区,94个数据中心,上千个边缘算力节点覆盖,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全球业务的多点部署。首都在线历经18年沉淀,形成了具备行业优势的弹性计算、全球网络、IDC服务、数据处理和安全等在内的云网一体化产品和服务,业务涵盖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大数据、教育、金融、视频、电商、游戏、医疗、政府等多个行业领域,约40%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都在使用首都在线的产品和服务,并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为成熟的经验和可衡量的价值。
- 商业规划: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千行百业提供包括通用计算和智算在内的云服务、通信网络服务、IDC服务以及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大模型及AIGC应用、政务、金融、教育、传媒、互联网等行业客户构建稳定、高效的云网一体化服务,满足不同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算力和网络的服务需求。(一)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1、智算云业务(1)智算容器云产品产生背景:在行业智能化升级浪潮下,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蓬勃发展,催生出对高效、弹性且安全的算力服务的强烈需求。《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着重指出,需推进算力互联互通,构建多级调度策略引擎,实现跨平台、层级及区域的算力资源混合部署与统一调度。同时,云原生与容器技术的成熟,为智算资源精细化调度提供了有效方案,在此背景下,智算云容器产品应运而生。基本情况:智算云容器产品采用云原生技术栈深度重构,基于KubernetesOperator框架与CRD扩展机制构建全托管容器服务集群,实现Serverless化容器实例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内核集成Containerd高性能容器运行时及eBPF网络加速技术,通过硬件虚拟化层与容器编排层协同优化,构建微秒级调度延迟的高密度算力承载平台,可支撑千卡级GPU集群的分布式AI训练任务。该方案聚焦AI训练、科学计算等高并发场景,针对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框架进行运行时特化调优,支持NVIDIAMIGGPU虚拟化技术与AMDCDNA2异构计算架构的混合部署。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异构资源调度引擎(HybridScheduler),结合拓扑感知调度算法与动态资源编排技术,实现裸金属GPU池、vGPU实例及FPGA加速卡的跨架构统一纳管,资源池碎片率降低至5%以下。实测数据显示,在千节点规模的大模型训练场景下,GPU资源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任务排队时间缩短60%,同时依托分级存储卷动态供给技术,IO密集型工作负载的端到端训练周期压缩40%。(2)向量数据库产品产生背景:AGI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分析需求迅速增长,涉及图像、文本、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数据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构建高效的数据存储与检索体系,实现跨平台、跨领域的高维数据资源整合与统一管理尤为重要。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中,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征通常以向量的形式计算和存储,因此在广泛的AI场景中,业务需要一种专用于存储、检索、分析多维向量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向量数据库产品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基本情况:向量数据库采用高维数据计算引擎深度优化架构,基于NVMeoverFabrics与RDMA网络加速技术构建全分布式存储层,支持PB级向量数据的亚毫秒级近邻检索。核心引擎集成分层可导航小世界(HNSW)索引与乘积量化(PQ)算法,结合自适应剪枝策略实现98%以上召回率下的百倍压缩比,较传统ANN算法提升3-5倍查询吞吐量。系统内置混合计算-存储一体化设计,通过GPU加速推理引擎与CPUSIMD指令集协同优化,支持FPGA卡载向量预过滤,在4096维向量数据集上实现QPS超50万次/节点的并发处理能力。通过向量计算下推(Pushdown)与ApacheArrow内存格式原生支持,实现与PyTorch、TensorFlow等AI框架的零拷贝数据交互,端到端检索延迟控制在1.2ms以内。该架构采用多租户安全隔离方案,通过SGX2.0可信执行环境实现向量加密检索,并符合IEEE2953向量计算标准。支持Kubernetes动态扩缩容策略,可线性扩展至千节点规模,单集群吞吐量达每秒亿级查询。(3)MaaS平台产生背景:基础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人工智能发展进入AI应用发展的快车道。各行业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业务效率、创新业务模式,但往往缺乏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和资源,以及对模型开发、部署和运维的经验。MaaS能够降低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帮助企业快速构建、部署和调用模型。此外自行开发和维护AI模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MaaS采用按需付费的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随时调用模型服务,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业务效率。基本情况:MaaS平台通过独特的算力纳管与交易机制,汇聚多方算力资源,实现高效管理与调度,推动算力共建共享。平台核心服务集成了国内外主流大模型API,包括国内DeepSeek以及国外Llama、Bloom等,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模型调用、训练与微调能力。MaaS平台支持多场景适配,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赋能企业快速实现AI应用落地。通过智能算力调度与弹性资源分配,平台显著提升算力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同时,MaaS平台提供开放的开发者生态与模型市场,支持模型共享与交易,促进AI技术的创新与普及,助力企业高效实现智能化升级。(4)AIInfra平台产生背景: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创新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部分,但二者之间存在断层,大模型面临“悬浮”的风险。AIInfra平台作为算力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可以承担类似基础软件或PaaS的角色,通过构建新型软件栈及综合服务,赋能算力挖潜、模型优化和应用开发,成为连接算力与应用的中坚力量,让上层应用开发者能专注于业务逻辑创新。基本情况:AIInfra平台主要为算法工程师提供一站式模型研发和微调开发环境。它整合了高性能计算资源、分布式训练框架、自动化调优工具和开放的模型库,显著降低开发门槛并提升研发效率。通过云原生和容器化技术,AIInfra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弹性调度和环境的快速部署,支持多场景适配与灵活部署。此外,它还提供协作共享功能和开放的开发者社区,助力算法工程师高效完成从模型开发到部署的全流程任务,推动AI技术的快速落地与创新。2、计算云业务(1)计算云产品产生背景:在“十四五”规划中,云计算行业被明确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推进,各行各业需要一种能够跨越地域限制、高效利用计算资源的方式。云计算基于网络和计算资源池,实现了计算资源的全球共享和高效利用,并节省了企业的IT建设费用。云计算以其按需付费、灵活扩展的特点,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手段。基本情况:公司提供以CPU为主要计算资源的云主机和裸金属产品,以及网络、存储等产品和服务。公司自主研发的GIC平台可在全球范围内秒级开通、管理、调度云服务及网络资源,平台覆盖全球北美、南美、欧洲和亚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核心区域,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全球业务的多点部署。云主机产品基于KVM深度定制和vwmare企业化平台的实现的双引擎虚拟化云主机与高性能分布式块存储协同架构,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提供高性能、高合规的数字基座。单集群可用性99.995%,支持千核CPU/GPU资源秒级扩容;块存储采用双副本+智能冷热分层,数据持久性达99.9999999%,存储成本降低50%。通过强化学习调度算法,资源利用率突破85%。赋能跨境电商、音视频、游戏、广告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球业务拓展,保障亿级用户高并发场景,为出海业务提供安全、弹性、高性价比的全栈云基础设施。平台更具备全球互联的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低延时、高可靠的内网互联能力,帮助客户实现基于2层和3层网络的全球化网络架构。公司全球网络已经实现了与全球大部分交换中心和知名互联网服务商的互联,在20ms的延时范围内,可触达全球80%的人口。3、IDC业务(1)IDC产品产生背景:国家高度重视IDC行业,将其纳入多个五年规划。IDC已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催生出对大规模数据存储、处理及网络接入服务的强劲需求。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引领算力2.0时代,推动IDC业务向高阶算力迈进。专业IDC服务商借助规模效应整合资源,降本提质,有力促进了IDC业务的高速发展。基本情况:IDC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的增值服务,如网络接入、安全防护等,以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系统的可靠性。IDC转售服务:公司向上游供应商(主要是三大运营商)采购机柜和带宽资源,基于与运营商多年来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公司得以直连联通、电信、移动等主要运营商设备,并建立稳定的BGP互联网络。此外,公司通过在标准服务基础上添加自有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自营机房服务:公司的自营IDC机房支持设备托管,配备了冗余和高度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先进的制冷技术以及完善的消防和监控系统,确保设备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从而保障客户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二)经营模式公司自开展云计算服务以来,采用“自投、自营”方式,满足了客户在国内及海外的云服务需求。2024年,根据市场调研,部分地方智算中心出现了算力闲置的现象,公司开始与第三方合作,凭借自身的技术平台优势,协助消纳闲置算力。目前,初步形成了“自投为主,合作为辅”的业务模式。(1)销售模式销售模式,公司以线下直销模式为主。服务方式,云计算业务采用线上开通方式,IDC业务采用线下开通方式。公司主要服务于B端客户,通过线下直销模式能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深度洞悉客户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路线、业务流程与核心痛点,从而为客户提供适配的产品选型及技术方案。鉴于客户所在行业技术迭代迅速,线下直销使公司快速捕捉客户需求变化,挖掘潜在产品需求。同时,线下直销有效提升客户粘性,以深度服务构建起行业竞争壁垒。公司已搭建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形成以客户为核心的“销售-产品-研发”一体化联动的管理体系,确保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此外,公司销售团队广泛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国内重点区域,以及北美等海外区域,为各地客户提供本地化的高效服务。(2)采购模式公司主要采购内容包括通信资源及软硬件设备。通信资源,主要包含带宽、IP、机柜等。公司通常优先采购电信运营商资源,在长期合作中与运营商建立起良好关系,且采购量已达一定规模,具备显著成本优势。此外,部分机柜资源会根据客户需求选择第三方机房服务商。软硬件设备,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主要采购华为、日立、戴尔、思科等一线品牌,凭借长期合作已与各大硬件供应商构建良好合作生态,确保供应渠道畅通。公司构建了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以合理管控采购价格、维持资源合理使用率。采购流程方面,业务部门基于客户需求发起采购需求;产品部门借助全球线上资源管理平台,综合库存情况与过往资源实际使用数据,合理把控资源使用率后,向采购部门提交采购需求;采购部门负责筛选供应商、洽谈价格以及完成采购付款事宜,针对大额采购行为,公司严格依照内部规定执行招标程序。(3)盈利模式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云计算、IDC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在云计算业务中,公司将自有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部署在数据中心内,并采购机柜、带宽等基础设施资源,基于自研核心技术平台,整合成为云主机/容器、云储存、云网络等云计算产品。客户按需选择产品配置,并按实际使用量付费。公司对云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硬件设备、基础资源等投入成本的差额形成了业务收益。在IDC业务中,公司向运营商及第三方供应商采购机柜、带宽等基础设施资源,其中IDC自营业务通过自建数据中心获取机柜资源,形成全球布局的数据中心资源池,为客户提供机柜租用、带宽租用等服务,并提供设备上架、安装、维护等增值服务。公司对机柜、带宽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销售与采购价差,以及提供的附加服务形成了公司收益。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及运营规划提升带宽等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率,从而更好地实现收益。(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政策驱动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双碳”目标的确立,“十四五”规划、“东数西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政策影响,公司正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2021年3月12日正式发布。与其他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首次把未来15年(2035年)的发展远景和目标写入规划,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自强自立”目标,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十四五”规划对未来5到15年都将产生深远影响。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加速融合,成为云计算及IDC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经济驱动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计算以其低成本、高弹性的显著特性,成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工具。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借助AI之力,企业能够进一步挖掘降本增效的潜力。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基石,AIDC与云计算对于释放行业产能、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数据显示,算力每投入1元,便能带动3至4元的GDP增长,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现了算力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撬动作用。当前,各地正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列出的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彰显了数字经济在经济增长中日益凸显的强大驱动力。(3)技术驱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浪潮正席卷各个行业,深刻重塑着行业格局。新一代智能计算集群带来了从芯片级通信到全局资源调度的系统性变革,为大模型训练打造了高吞吐、低时延且成本优化的强大算力基座。在关键技术领域,拓扑感知算法通过重构多GPU卡间通信路径,实现NCCL通信优化,有效打破了GPU之间的传输瓶颈;IBEDR400G与RoCEv2200G双平面网络架构,成功构建起超低时延的训练网络,为数据传输提供了高效通道;分布式全闪存储系统的应用,则突破了数据供给方面的瓶颈,保障数据能够快速、稳定地供给。国产算力卡全栈适配,构建了国产GPU新生态,实现自主可控的成本优化。这些关键技术协同发展,从不同维度共同推动云计算持续蓬勃发展,使其能够轻松应对海量数据处理与复杂运算的挑战,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计算效率,在数字经济时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概述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计算资源市场增速趋于平稳。在国家顶层政策与AI技术的驱动下,智能计算强势崛起,成为云计算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公司坚定推进“一体两翼”智算转型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公司智算云产品不断创新,向“IaaS、PaaS、MaaS”全栈智能云产品服务演进;全国智算集群规模快速增长,庆阳战略节点规模突破成果斐然,北京门头沟信创节点率先实现国产芯片商用落地;智算云出海解决方案不断丰富,北美达拉斯智算节点首站告捷,东南亚、欧洲等全球热门出海区域持续扩大覆盖;大模型及AIGC等行业客户规模攀升,并开辟金融、教育、政务等行业应用新赛道。与此同时,计算云和IDC等业务在保持现有规模韧性的同时,不断加大AIDC底层智算资源储备,推动互联网客户向智算服务转化,通过业务协同,共同助力公司智算转型落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9,67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实现了自上市以来连续5年的稳步增长,其中,智算云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并逐步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主引擎”。(一)智算云业务智算云业务作为引领公司智算转型的关键力量,2024年度,公司智算云业务实现收入18,287万元,同比增长184%,收入占比由去年5%提升至13%,未来将成为公司快速发展的“主引擎”。1、智算云产品创新,从算力服务向“IaaS、PaaS、MaaS”全栈智能云产品服务演进2024年,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公司紧密追踪客户需求的变化。智算产品从单一的智能算力产品,迅速拓展为智算云全栈产品体系,涵盖智算云容器、MaaS平台、AIinfra平台以及大模型一体机,满足了各类客户的多样化部署需求。MaaS平台通过独特的算力纳管交易机制,汇聚多方算力资源,实现高效管理与调度,达成算力共建共享。MaaS平台核心服务集成了国内DeepSeek,以及国外Llama、Bloom等主流大模型API,赋能各类应用场景。AIinfra平台面向算法工程师专注提供模型研发和微调的开发环境,基于Kubernetes原生云设计,依托行业领先的灵活基础设施和大规模GPU算力资源,实现从数据准备、代码开发、模型训练到推理部署等全场景覆盖,高效赋能用户AI研发全流程。大模型一体机产品主要面向政务、金融、教育等企业用户,搭载了DeepSeekR1/V3满血版和蒸馏版模式,适配国内主流芯片,满足混合云部署需求。公司对平台即服务(PaaS)和模型即服务(MaaS)产品与服务的全面升级,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通过丰富的产品体系拓宽了客户群体。产品创新已成为公司在智算赛道上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智算客户规模攀升,大模型及AIGC行业增速夺目,开辟多行业应用新赛道公司围绕“全栈技术+场景深耕”在大模型及AIGC领域构建起独特的客户护城河,实现了技术价值与商业粘性的同步强化。2024年度,公司在AIinfra和AIGC应用领域新增多家客户,智算业务大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50%。在大模型及AIGC行业客户方面,公司为客户推出模型训练平台、推理优化引擎、数据管理系统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高效搭建各类模型,大幅缩短训练周期;配备先进的推理优化引擎,显著提升模型推理速度与性能,降低运行成本;全面的数据管理系统,支持对海量数据进行精准存储、高效检索与深度分析,为模型训练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获得了客户对公司的高度信赖与长期合作意愿,公司存量客户收入实现了121%的增长。公司成功切入多行业应用新赛道。如教育行业,与国内多家高校建立深度合作,通过构建起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的全场景智能算力服务体系,助力教育行业AI应用生态纵深发展。在金融行业,通过金融大模型一体机及场景化解决方案,助力银行、保险等头部金融机构在关键业务场景实现效率提升,如快速生成表单、精准推荐产品、优化智能客服等应用场景。3、全国智算集群规模激增,庆阳战略突破成果斐然,北京信创引领国产落地公司围绕“东数西算”核心枢纽,在政策利好、电力充沛、需求旺盛地区布局智算集群,助力“源网荷储一体化”“算电协同”深度融合。公司在国内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北等国内区域成功搭建6个智算集群节点,管理芯片规模近2万片。甘肃庆阳节点为公司战略要地。2024年,公司与庆阳市人民政府达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单节点收入季度环比增速高达82%。在庆阳,公司凭借优化卡间互联拓扑结构、运用动态负载感知及高效并行化策略,成功构建近万卡高速互联推理集群。借助广域无损网络实现跨区域协同,将算力持续输往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庆阳集群协同省内、面向全国的一体化调度服务能力。同时,公司搭建基于国产GPU算力测试与适配的国产异构算力适配平台,覆盖国内80%以上芯片兼容性服务测试场景,并完成对华为、燧原等国内头部GPU厂商的适配调优工作。北京市门头沟区作为首都“一廊四极”算力供给体系的京西一极,成功打造北京首个以“国产芯片+全栈生态”为核心的全国产化自主创新算力中心,是公司布局的首个重要信创算力集群。公司与华为公司、北京昇腾创新中心等合作伙伴携手,搭建了华为昇腾AI基础软硬件全栈生态,达成从硬件和软件自主可控到商用落地输出的完整技术和商业闭环,并广泛覆盖智慧金融、智能政务等行业应用场景。4、打造出海智算云解决方案,北美达拉斯首站告捷,全球热门出海区域持续覆盖2024年,大模型与AIGC客户掀起出海热潮。公司依托近100条互联互通的高速专线海缆,深度整合海内外算力集群、骨干网资源以及存储资源,为大模型与AIGC出海客户提供一体化融合交付解决方案,高效完成客户全球业务的多点布局。北美市场凭借高度成熟的商业体系以及用户强烈的付费意愿,成为中国AI企业出海的核心战略要地。公司观察到北美市场生成式AI应用需求爆发后,快速完成达拉斯智算节点的智算云全栈产品部署,采用GPU集群与高速网络架构毫秒级互联,大幅降低跨境调用推理延迟,形成“算力供给-模型优化-场景落地”的垂直赋能链条,解决中国AI企业出海面临的痛点。公司服务客户覆盖多模态模型、AIGC行业、电商AI应用等高算力需求场景,有力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布局。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日益成熟,公司迅速将智算云服务拓展北美、欧洲、亚太三大战略区域市场。面对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39%的发展机遇,公司将重点布局北美、欧洲、亚太核心节点城市,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毫秒级智能算力网络服务体系。(二)计算云业务2024年,全球以CPU为核心计算资源的传统计算云市场增速趋缓。在此背景下,2024年度,公司计算云业务实现收入39,148万元,同比增长25%,毛利率呈现回暖态势。未来,公司计算云将围绕服务泛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化转型持续发力。1、打造广告标杆客户,解锁客户深度用云需求,释放互联网行业AI转型长尾市场潜能2024年,公司强势进军互联网广告领域并成功打造标杆客户案例,依托PaaS大数据关键产品,运用分布式计算、实时流处理、数据湖和数据仓库等技术,高效存储、实时处理并智能分析海量数据。并支持多源数据整合、可视化分析与机器学习集成,攻克了互联网广告客户PB级数据分析处理难题,助力客户精准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业务增长与突破。为深挖客户深度用云需求,公司组建了由技术专家、大客户专属经理、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师构成的“铁三角”服务体系,深入客户业务场景定制专属解决方案,涵盖出海大带宽、全球网络加速,私有化存储集群、高性能专属云等解决方案,战略客户合作关系愈发稳固。2024年,公司战略客户服务满意度达99%。公司长期深耕传媒、教育等互联网行业,积累了丰富客户资源。在AI应用及推广进程中,互联网行业的AI应用渗透度已高达91%,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公司精准助力广告、电商行业客户智能转型并提供配套服务,广告行业提供全球受众精准定位、跨文化创意、投放策略优化等AI解决方案,电商行业提供全球商品智能推荐、库存管理、物流优化及AI营销等解决方案。2、南美节点规模优势持续扩大,资源调度与设备迭代,成本端优化效果初显南美地区坐拥人口政策红利,市场潜力巨大,成本效益突出。公司伴随中国头部音视频客户出海,成功打开南美市场并迅速构建区域规模优势。今年,公司在南美地区取得又一突破,正式上线巴西福塔雷萨节点。当前,南美地区收入同比提升近39%,全口径带宽总量近4000G。公司“全球云网一体化GIC云管平台”通过持续研发迭代,实现了全球资源线上弹性纳管。通过弹性调用全球第三方计算资源,实现合理控制资源水位的前提下,充分承接客户业务高峰时的短期扩容需求,有效平抑公司云平台短期需求波动,降低资产管理风险。公司对全球北美、亚太、欧洲三大核心区域的10个数据中心节点开展硬件设备迭代优化工作,引入Intel、AMD新一代高算力密度云服务器,新一代服务器计算性能提升近20%,单核成本降低10%-15%。目前,公司整体云平台的算力密度大幅提升。在现有资源规模上不断提升单位产出,成本端的优化效果将越来越显著。(三)IDC业务2024年度,公司IDC业务实现收入77,236万元,与2023年度收入规模基本持平。未来,公司IDC业务将围绕两大核心方向稳健推进,一是稳固全球IDC转售基础资源,有序布局AIDC底层设施;二是强化自建AIDC资源储备,为智算战略转型筑牢根基。1.全球IDC转售需求保持韧性,AIDC底层资源部署有序推进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老旧数据中心已无法契合现代企业对数据处理与存储的严苛要求。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机房迁移和优化服务,提升机房选取标准,引入优质冷却与能源管理系统,搭配高效服务器配置,大幅提升了数据中心的稳定性,明显降低了硬件故障或系统不稳定导致的中断风险。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等核心区域布局近100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转售业务规模展现出良好韧性。此外,公司凭借在全球积累的优质运营商资源,以现有数据中心和网络资源为依托,逐步推出适配大模型推理业务的12-16KW高电机柜资源,按需为客户部署。同时,秉持低延迟、低成本原则,筛选运营商数据中心及第三方数据中心开展合作,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收入。2.大规模建设AIDC部署,筑牢智算转型坚实底层资源支撑在“东数西算”战略、“双碳”政策与“人工智能+”的协同推动下,数据中心建设的准入门槛逐步提高。公司积极拓展建设AIDC统筹布局,在海外美国达拉斯、中国核心枢纽海南文昌、河北怀来、安徽芜湖等地规划建设AIDC,建成后将有力支撑公司自有需求及客户业务需求。这些数据中心不仅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高效、低功耗的运行,同时也致力于提供客户定制化服务和运维标准化管理。能够满足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客户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同时,公司基于多年积累的成熟的公有云服务提供能力,将在自有数据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封装算力、存储、低延时网络等云服务,为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大数据等行业客户提供完整的7×24的云服务集成的解决方案。(四)研发创新公司处于技术高度依赖的行业,技术创新始终是公司核心战略的重要一环。公司持续围绕智算云、计算云等核心产品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体系,不断筑牢产品的技术壁垒。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约6,602万元,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约21,898万元。同时,公司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占比达50%以上,有力推动了公司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1.加大研发力度,核心技术不断升级公司产品创新主要围绕新一代万卡推理集群、训练集群、全球智算网络和国产GPU推理集群进行布局,集中资源聚焦重点方向,在自主可控的MaaS平台、国产算力适配、容器云产品、多云互联产品、RoCE网络、全球专线解决方案等领域持续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丰富度及客户上云体验。公司在关键领域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如EKS智算容器集群、万卡GPU集群故障监控与定位平台、高性能智算对象存储产品、数据中心规模支持到万台以上宿主机、新一代大带宽裸金属等技术的升级优化。2024年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情况2.获得多项研发成果,斩获多项荣誉资质公司获得多项研发成果,国内专利和软著逐年递增,核心软件自主可控,有效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合理推进研发投入资本化进程。2024年度公司发明专利授权12项,累计获得5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2项,累计获得427项。同时,凭借公司多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丰富经验、创新能力及综合实力,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等多项荣誉资质,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对公司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五)组织能力提升2024年,公司以提升运营效能为核心目标,深度践行客户导向的组织阵型理念,持续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确保组织发展与业务目标高度契合。公司落实委员会管理机制,明显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推行项目制管理模式,成功打破部门间的协作壁垒。此外,积极开展人力成本预算管理,成效斐然。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度的人员优化,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强化人才培养,吸纳外部智慧公司始终视人才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着重挖掘年轻干部的潜力,全力打造完善校招培养体系,不断丰富培训资源,助力内部人才成长。同时紧密结合业务实际需求,积极引进业务战略相关领域的外部管理者与专家,精准扩充公司的智囊储备,为公司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与创新思维。2、完善考核激励,激发员工潜能公司持续深化考核激励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薪酬改革,构建起科学且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对销售激励方案进行全面升级,积极推动多元化激励模式与项目制激励机制落地实施,全方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为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3、推进股权激励,吸纳留存优质人才公司持续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公司实施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56名管理及核心技术人员授予700万股限制性股票。通过这一举措,公司成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有效实现公司利益与核心团队成员个人利益的深度绑定,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六)定增工作完美收官,募集资金为公司发展蓄势赋能2024年初,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项目圆满收官,成绩斐然。此次定增发行约3,364万股,成功募集到3.53亿元资金,7位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成功获配。发行阶段,获得了市场专业机构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16家来自全球金融行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包括国际知名UBSAG、财通基金、诺德基金、华泰资管、J.P.MorganSecuritiesplc、国泰君安证券等知名QFII、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券商和私募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纷纷踊跃参与竞价。有效申购金额高达募集资金总额的2.2倍。足见市场对公司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随着募集资金全额到账,公司的业务扩张计划获得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财务状况得以优化,资产结构更加合理,这不仅增强了公司的综合实力,更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更为有利的战略高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全力冲刺。秉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理念,公司将在资本运作领域持续深耕,不仅为业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力开拓新市场、布局新业务,实现财务状况的明显改善、资产结构的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与综合实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