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5-11-02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781703453H
  • 法定代表人: 刘成
  • 董事长: 刘成
  • 电话: 010-65608107,010-56052830
  • 传真: 010-65186399
  • 企业官网: www.csc108.com
  • 企业邮箱: 601066@csc.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0号,香港中环交易广场二期18楼
  • 邮编: 100020
  • 主营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销售贵金属制品;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 企业简介: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2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证券公司。公司注册于北京,主要股东有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均为拥有雄厚资本实力、丰富资本运作经验与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公司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有300余家证券分支机构,并设有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全资子公司。 2016年12月9日,中信建投证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66.HK;2018年6月20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066.SH。中信建投证券在为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优质专业的金融服务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是国内证券行业首批6家并表监管试点企业之一,也是首批监管白名单企业之一。 中信建投证券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经纪、与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销售贵金属制品以及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它业务。 自成立以来,中信建投证券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在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证券经纪、证券金融、固定收益、资产管理、股票及衍生品交易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和核心业务优势,并搭建了研究咨询、信息技术、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专业高效的业务支持体系。公司拥有均衡全能且行业领先的投资银行业务、产品谱系丰富和买方投顾能力持续提升的财富管理业务、专业综合的交易和机构客户服务能力,以及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的“大资管”业务。目前公司正在深入推进子公司一体化管理,确保公司资源效能最大化、客户服务综合化、业务发展规模化。凭借高度的敬业精神与突出的专业能力,中信建投证券主要经营指标目前均位居行业前列。
  • 发展进程: 2005年11月1日,中国证监会以《关于同意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证监机构字[2005]112号)批准由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共同出资设立中信建投有限,注册地为中国北京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7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分别以现金出资人民币16.2亿元和人民币10.8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 2011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核准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证监许可[2011]1037号),核准中信建投有限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100,000,000元。2016年11月3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核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证监许可(2016)2529号),核准本公司在境外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1,237,940,000股H股股票。2016年12月9日,本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首次公开发行1,130,293,500股H股股票(其中新股1,076,470,000股),股票代码为6066.HK,并于2016年12月30日行使部分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发行73,411,000股H股股票(其中新股69,915,238股),共计发行H股股票1,203,704,500股(其中新股1,146,385,238股),每股发行价格为港币6.81元。首次公开发行H股后,本公司总股本增加至7,246,385,238元。
  • 商业规划: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总资产人民币5,664.1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8.3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人民币1,064.6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9.22%;报告期本集团营业收入合计为人民币211.29亿元,同比下降9.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2.23亿元,同比增长2.68%。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24.91亿元,同比下降48.14%;财富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66.10亿元,同比增长8.97%;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80.53亿元,同比增长0.46%;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12.56亿元,同比下降14.17%。1、投资银行业务板块本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业务、债务融资业务及财务顾问业务。(1)股权融资业务2024年,境内股权融资一级市场政策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发行和在审的IPO、股权再融资项目数量均有所下降,融资规模缩减。A股全市场2024年共发行股权融资项目220家,同比下降64.05%,募集资金人民币2,096.95亿元,同比下降72.84%。其中,IPO项目102家,同比下降67.52%,募集资金人民币662.80亿元,同比下降81.54%;股权再融资项目118家,同比下降60.40%,募集资金人民币1,434.15亿元,同比下降65.29%。(数据来源:资讯,按发行日统计,不含资产类定向增发)境外市场方面,2024年,香港股权融资一级市场呈现显著回暖态势,IPO及再融资活动均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其中,港股主板市场2024年共发行IPO项目67家,同比下降1.47%,募集资金872.43亿港元,同比增长88.34%;发行再融资项目141家,同比增长约31.78%,募集资金约1,389.50亿港元,同比增长113.94%。(数据来源:香港交易所、金融终端、彭博终端,按发行日统计)2024年,公司积极应对挑战,股权融资业务继续位居市场前列。境内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完成A股股权融资项目27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150.60亿元,分别位居行业第2名、第3名。其中,IPO主承销家数12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61.77亿元,分别位居行业第1名、第3名;完成股权再融资15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88.83亿元,分别位居行业第2名、第3名。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保荐北交所IPO项目4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8.89亿元,均位居行业第1名;保荐战略性新兴产业IPO项目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IPO项目9家,保荐数量均位居行业第1名,其中代表性项目包括:保荐承销联芸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新“国九条”发布后全市场首家过会IPO项目),保荐承销星图测控在北交所上市(2024年北交所发行申购资金规模最大的项目)等。1股权再融资方面,公司保荐承销长源电力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助力能源保供企业绿色转型;保荐承销中信重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服务国内重型装备骨干企业稳步迈进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行列。此外,公司完成上市公司可转债项目6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58.22亿元,均位居行业第1名。(数据来源:资讯、公司统计)2024年,公司完成新三板挂牌20家,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增10单,募集资金人民币35.3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持续督导新三板创新层企业59家。(数据来源:全国股转公司、Choice金融终端)境内项目储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审IPO项目20家,位居行业第3名;在审股权再融资项目(含可转债)13家,位居行业第2名。(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沪深交易所、资讯、公司统计)国际业务方面,2024年,中信建投国际在香港市场共参与并完成港股IPO保荐项目3家,募集资金73.62亿港元。其中,作为联席保荐人服务智能驾驶行业领先企业地平线机器人实现港股IPO,募集资金60.87亿港元,为近两年来中国科技企业最大规模港股IPO项目;作为独家保荐人服务中国古法手工金器专业第一品牌老铺黄金实现港股IPO,募集资金10.42亿港元。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投资银行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政策,在股权融资领域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进一步深化“行业+区域+产品”的矩阵式布局,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布局,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努力打造向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品服务的一流投资银行。同时,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高执业质量,努力做好资本市场“看门人”;紧跟市场做好估值定价和销售工作;支持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促进香港股权融资业务迈上新台阶;加强投资以及与公司其他业务的协同发展,增强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继续以北交所深化改革为契机,牢牢抓住北交所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大投入,全面布局,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持续推进内地和香港投行一体化工作,继续拓展在香港市场的业务范围,实现在中概股回归、港股私有化、跨境收购等不同类型业务领域的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全方位服务客户的能力。(2)债务融资业务2024年,境内债券市场活跃程度进一步提升,收益率全年震荡呈下降趋势。全市场信用债及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人民币301,896.55亿元,同比增长6.62%。(数据来源:资讯)境外债券市场方面,受美联储降息等影响,2024年中资企业离岸债券发行量约1,968.4亿美元,同比增长40.44%。(数据来源:彭博终端)2024年,公司境内债务融资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共计完成主承销项目4,021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16,471.59亿元,均位居行业第2名。其中,公司债主承销项目1,130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4,481.01亿元,均位居行业第2名。(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资讯)2024年,公司积极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的债务融资业务方面屡屡发力,主承销绿色债券107只,主承销金额人民币573.43亿元,其中碳中和专项债31只,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31.16亿元。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公司协助工商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达人民币200亿元,有力推动其绿色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协助申能股份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可续期公司债,助力传统能源降耗增效。公司携手明阳智能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陆上风电公募REITs项目——中信建投明阳智能新能源REIT,该项目由中信建投证券担任计划管理人和财务顾问、中信建投基金担任基金管理人,为我国公募REITs市场引入了新的资产类型和发行主体。公司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含资产支持证券)及科创票据共299只,主承销金额人民币1,004.07亿元。其中,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家数、金额均位居行业第2名,科创票据主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3名(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国际业务方面,2024年,中信建投国际在离岸市场参与并完成债券承销项目215单,同比增长104.76%,承销金额4,085.43亿港元,同比增长82.55%;其中全球协调人项目共73单,同比增长65.91%,承销金额1,427.98亿港元,同比增长98.61%。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将持续聚焦债务融资业务的高质量发展,重视服务实体经济,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扎实推进“行业+区域+产品”的矩阵式布局,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持续加强业务风险防控,保持稳定的项目储备,不断开拓创新业务模式,实现品种齐全、均衡发展的格局,不断提升债务融资业务的整体实力。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在境外债项目中将继续聚焦和服务好核心客户,持续发挥在国际信用评级、ESG顾问等领域的专业性优势,拓宽与企业的合作领域;持续提高境内外协同服务水平,发挥一体化战略合作资源优势,提供多元化债务融资产品,增强境外债全链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境外债券融资领域的市场影响力。(3)财务顾问业务2024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41单,交易金额人民币853.9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完成A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4单,位居行业第2名;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238.06亿元,位居行业第1名。其中,担任独立财务顾问助力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顺利完成,该项目为2024年国内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最大规模的跨境并购案例;担任独立财务顾问助力甘肃能源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为中国证监会“并购六条”发布后首家过会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项目储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审结未完成、在审及草案阶段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6单,位居行业第3名。(数据来源:资讯、公司统计)国际业务方面,报告期内,中信建投国际在香港市场参与并完成财务顾问类项目2单。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将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大对央国企及民营链主企业并购业务的投入力度,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提升交易撮合能力,推动市场化并购业务增长,大力发展跨境业务,服务“中企走出去、外资引进来”,持续巩固在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财务顾问领域的优势,实现各类型并购业务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公司并购业务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国际业务方面,2025年,中信建投国际将继续拓展跨境收购、上市前引战融资和私有化等业务,提升全球并购业务竞争力。2、财富管理业务板块本集团的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回购业务。(1)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2024年,沪深A股市场整体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市场活跃度、指数表现、投资者行为等诸多方面均呈现积极变化,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各主要证券指数显著上行,为市场整体向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沪深A股市场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人民币10,016亿元,同比增长23.18%。(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积极整合资源,向不同客群精准提供股票、基金、固定收益产品、融资融券、投资顾问、期货等品种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着力打造业务品种齐全的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及业务生态链。一方面,公司持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手段,推动经纪业务和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零售客户、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以及公司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财富管理与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多渠道、多模式线上获客手段,不断提升客户数量和用户黏性,互联网引流效果位居行业前列。2024年,公司证券经纪业务新开发客户199.02万户,同比增长62.73%,高净值客户数量创近5年新高。金融产品保有规模接近人民币2,400亿元,公司直接A股交易量市场占比保持行业前十名。公司不断优化移动交易客户端“蜻蜓点金”APP的客户体验,客户月均活跃数位居行业第7名;继续强化股票投顾服务业务领先优势,基金投顾业务进展良好,线上投顾平台服务人次大幅增长;持续优化金融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各类产品供给。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下辖319家证券经纪业务分支机构(不含上海自贸区分公司),57%集中在五省二市(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其中北京地区分支机构56家,是北京地区设立营业网点最多的证券公司。公司营业网点数量众多且分布有序,为财富管理业务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易观千帆、公司统计)期货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2024年,受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各主要经济体分化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期货市场呈现“量减额增”的新态势,累计成交量约77.29亿手,同比下降9.08%;累计成交额约人民币6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8.93%。中信建投期货着力聚焦服务能力布局、业务转型布局和金融科技布局,深化内外部协同,既注重发挥业务优势、弥补业务短板,又着力优化内部管理、增强中后台支持保障力度,各主要业务板块持续向好。2024年,中信建投期货实现代理交易额人民币25.93万亿元,同比增长25.32%;新增客户数同比增长21.54%;期末客户权益规模同比增长3.12%。截至本报告期末,中信建投期货设有30家分支机构,并在重庆设有风险管理子公司,为期货经纪及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司统计)国际业务方面,2024年,中信建投国际累计代理股票交易金额1,036.37亿港元;截至本报告期末,累计客户数16,407户,客户托管股份总市值394.36亿港元。2024年,中信建投国际持续加强高净值个人客户和公司金融类业务开发力度,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线布局,提升产品销售能力,交易量和金融产品销量均显著增长。2025年发展展望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创新业务模式,坚持线上引流与线下获客协同并行,构建高效客户分层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投资顾问和金融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高资产配置及买方业务服务水平;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服务精准度;深化集约化经营,强化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坚持走具有中信建投特色的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期货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2025年,在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引下,我国期货市场运行稳定性、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中信建投期货将聚焦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稳健审慎推进国际化布局,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作为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境外的延伸,致力于通过不断丰富和优化境外投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境外投资需求。2025年,中信建投国际将继续加强产品线建设,利用好“跨境理财通”“基金互认”等业务机会不断扩大跨境端产品规模,在保障客户投资收益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境外产品销售规模,并以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助力客户实现全球资产保值增值。(2)融资融券业务2024年,中国证监会全面加强融券业务监督管理,发挥融券业务的逆周期调节作用。随着新“国九条”出台,退市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这既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对业务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年9月下旬以来,证券市场活跃度大幅提高,境内全市场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有所上升。截至本报告期末,境内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18,645.83亿元,同比上升12.94%。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628.20亿元,市场占比为3.37%;融资融券账户19.49万户,同比增长6.30%;信用账户净新增开户市占率为2.68%,同比增长39.99%;融资融券业务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92.24%,业务风险整体可控。(数据来源:资讯、公司统计)国际业务方面,2024年,中信建投国际严格遵守监管机构和公司制定的各项融资类业务风险管理要求,做好客户信用和持仓证券的管理监控,在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风险。截至本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国际孖展融资业务余额6.62亿港元。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将聚焦渠道与产品多措并举,以服务质效促业务增量,着力夯实融资融券业务根基,提升对高净值客户的服务深度,通过拓展业务渠道、增强内部协同、丰富服务内容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推动金融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打造客户线上服务生态,推动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打造业内一流的智能投研产品。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继续遵循“融资业务服务于真实交易需求”的原则,定期根据客户信用状况及其所持有的证券担保品情况判断客户潜在风险情况,坚持融资规模的提升应以客户资产规模的提升为前提,不盲目提升融资规模,健康有序推动融资业务发展。(3)回购业务2024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防范各类绕道减持行为,细化违规责任条款,引导市场恢复供需平衡,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审慎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业务风险整体可控。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本金余额人民币78.24亿元。其中,投资类(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本金余额人民币36.85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96.63%;管理类(表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本金余额人民币41.39亿元。(数据来源:公司统计)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将在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稳健、审慎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公司将加速资源整合,为战略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依托自身投研能力,加大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识别,持续防范业务风险;通过内部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的资产质量。3、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板块本集团的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固定收益产品销售及交易业务、投资研究业务、主经纪商业务、QFI和WFOE业务,以及另类投资业务。(1)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公司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主要向机构客户提供交易、咨询和研究服务,并向其销售由本公司承销的股票。公司亦从事自营交易、做市业务及场外衍生品业务,品种涵盖股票、基金、ETF、股指期货、商品期货、期权、收益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其中场外衍生品业务为客户提供与各类资产挂钩的定制化期权及收益互换产品,满足机构客户的对冲及风险管理需求。2024年,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整以及资本市场政策变化影响,国内权益市场波动加剧。股票交易业务方面,在A股市场大幅波动的环境下,公司股票交易业务坚持绝对收益的业务定位,强化风险控制,积极寻找投资机会。衍生品交易业务方面,公司作为行业首批场外期权一级交易商,稳步推进场外期权、收益互换等场外衍生品业务,进一步丰富挂钩标的种类及收益结构,满足境内外客户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需求,公司商品期货和期权做市品种持续增加。公司以衍生品工具为载体,持续推动“中信建投中国多资产风险平价指数2.0(CARP2.WI)”“中信建投世界大类资产配置指数2.0(WARP2.WI)”及复合策略指数“中信建投世界大类资产配置宏观对冲指数2.0(WARPMACRO2.WI)”在财富管理及资产配置中的应用,同时在现有策略指数产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和策略体系,服务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客户群体,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的业务拓展理念。此外,公司不断扩展做市业务品类与规模,提升做市业务市场竞争力,目前做市品种涵盖ETF基金、期权、期货、股票等多个交易品种。股票销售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完成27家主承销A股股票项目的销售工作,涵盖IPO项目12单、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15单,并完成可转债项目6单,累计销售金额人民币208.82亿元。公司整体股票销售业务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了优势地位与市场影响力,IPO项目和股权再融资项目的主承销金额均位居行业第3名。(数据来源:公司统计、资讯)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机构销售及交易业务主要向机构客户提供交易、咨询和研究服务,并向其销售公司承销的股票。中信建投国际形成了跨行业、跨市场、跨资产类别的研究服务矩阵,不断完善针对机构客户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香港股票二级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建立品牌知名度。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股票交易业务将继续致力于建设专业的投研团队,紧密跟踪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变化,深入研究行业及个股机会,秉承价值投资理念进行板块和个股配置,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之上,积极关注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逐步做大跨境业务规模,增加一体化收入占比。积极提升做市服务能力和质量,拓展做市业务范围,深化做市品种覆盖程度,为市场提供优质流动性服务,不断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全力推进股票研究、销售及交易业务,持续拓展知名买方机构客户,进一步打造公司境外研究品牌。(2)固定收益产品销售及交易业务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涵盖FICC领域的自营、做市、销售、投资顾问及相关跨境业务等,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综合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利率、信用、汇率、商品、结构化产品及相关衍生品等领域,致力于成为境内外客户可信赖的产品供应商、策略供应商和交易服务供应商。2024年,公司固定收益业务积极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持续推进FICC业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稳健开展自营投资,不断丰富交易品种及策略,扩大境外投资品种与规模。新落地跨境理财通“美债通”交易、H股“全流通”代客结售汇业务,开展上海碳市场首批次碳配额回购交易、湖北碳市场碳配额回购交易及其首批借碳交易,达成挂钩绿色债券、中小微企业主题债券指数的收益互换交易等,荣获上海碳市场“优秀会员奖”以及“湖北碳市场开市10周年市场先锋奖”,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公司顺利升级成为国债期货主做市商,国债期货、上交所信用债做市排名位居同业前五名,连续3年被债券通公司评为“北向通优秀做市商”。债券销售规模位居同业第2名,在保持传统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新增长点,分销、回转售等业务规模显著提升。投顾业务规模大幅增长,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据来源:资讯、公司统计)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持续完善FICC产品矩阵与服务生态,实现业务规模稳健增长,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保持良好收益水平。依托多元化销售服务体系,客户覆盖广度与客户黏性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境外一级市场承销业务快速发展、客需类结构化产品定制能力持续升级的驱动下,中信建投国际FICC业务整体销售规模迈上新台阶。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FICC业务将继续秉持“专业立足、客户至上、国际视野、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围绕国家各项战略部署及证券行业发展趋势,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践行“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强投资能力建设,进一步挖掘新机会、新模式、新策略,稳扎稳打做好FICC方向性与非方向性投资;不断丰富对客产品与服务,依靠科技赋能提升业务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强化内外部协作和境内外联动,推动国际化业务迈上新台阶。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进一步提升各类固定收益资产交易量,为境内外客户提供有力的跨市场流动性支持和一站式跨境交易解决方案,打造多资产销售服务协同平台,在稳健的风险控制下进一步拓展资产类别边界,持续优化资产组合的币种配置、区域分布及品种结构,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资产配置体系。(3)投资研究业务公司投资研究业务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宏观经济、固定收益、经济及产业政策、大类资产配置、市场策略、金融工程、行业、公司等领域的研究咨询服务,主要客户包括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全国社保基金、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私募基金、券商、信托公司等境内外金融机构。2024年,新“国九条”、《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相继出台,短期内公司投资研究业务的佣金收入规模和结构受到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资本市场活跃程度提高以及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公司、私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各类机构投资者规模持续扩容,将有利于重塑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24年,公司发挥专业研究优势,顺应政策监管环境及机构客户市场发展趋势,着力布局前瞻性、深度性研究,同时持续深化内部各业务线间的协同合作,加快推进研究业务数字化转型进程,努力为机构客户提供优质且专业的研究服务。公司研究品牌的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市场和机构客户充分认可,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组织的各类评选中分别荣获本土最佳研究所或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等重要奖项。2024年上半年,公司公募基金佣金分仓收入市场占比为5.16%,位居行业第3名(数据来源:资讯)。同时,公司还着力发挥投资研究业务的智库功能,聚焦海内外宏观政策、产业布局、区域发展、资本市场等重要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咨询工作,为经济社会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投资研究业务的研究、销售及运营支持团队共287人,研究业务分为10个产业大组,涵盖41个研究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证券研究报告5,966篇,其中706篇研究报告面向香港市场(含单独或两地同步)发布;为机构客户提供线上线下路演58,644次,开展调研4,730次。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继续发挥境内外研究一体化的优势,在提升海外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同时,精准把握客户投资偏好,创新推出包含海外产业链深度调研等多种特色投研服务,并积极协同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实现跨境业务协同效应的最大化。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投资研究业务将继续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跨行业、国际化等协同研究模式,持续推动“智研、智数、智问”三位一体的智能投研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境内外研究深度和质量,为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服务。同时,着力推动研究驱动发展模式,发挥研究对公司核心业务的赋能推动作用,并持续提升在国家战略重点领域的研究能力与决策支持力,更好发挥智库功能。(4)主经纪商业务公司向机构客户提供市场领先的全链条主经纪商服务,包括交易服务、账户服务、产品设计代销、机构投融资服务、资产托管服务、产品运营服务、研究服务、融资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等。公司是拥有对接业务最全面、支持主经纪商系统种类最多的证券公司之一,目前已经支持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商品期货、股票期权、北交所、港股通、场外公募基金等市场和交易品种,为客户同时开展各类业务提供了便利和良好体验。公司主经纪商系统内嵌自主研发的算法交易平台,保持着业内领先的算法交易执行效果,得到银行、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企业和高净值个人等客户(含QFI业务客户)的广泛认可和信赖,北交所股票、沪深REITs和商品期货算法交易等新型服务更是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交易需求。公司自建的机构交易专用柜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独立且功能更丰富的交易通道,得到银行、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机构客户的广泛认可。2024年,公司主经纪商业务成交量持续增长,算法交易的交易效果持续优化,客户种类和规模持续扩大。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主经纪商(PB)服务存续客户18,665户,同比增加15.72%;共有29家公募基金公司和10家保险资管机构实盘使用本公司算法交易服务,共有234家客户使用本公司代理委托服务,合计交易350个标的。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托管公募基金100只,公募基金托管数量位居行业第2名。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托管及运营服务总规模为人民币9,683.84亿元,同比增长15.04%。其中,资产托管产品规模人民币4,676.15亿元、运营服务产品规模人民币5,007.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7%和18.69%。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将以持续满足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易需求为目标,继续完善各类主经纪商系统和机构专用柜台服务,通过内嵌算法平台提高交易绩效、交易完成度及交易自动化程度,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易体验。公司将紧跟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变化,进一步建设多种类、个性化的专业交易服务体系,以进一步满足各类客户的交易需求。托管业务方面,公司将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智慧化运营为目标,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助力各类基金管理人与资金提供方的资源共享,共筑“安全、稳定、高效、共赢”的托管外包生态。(5)QFI和WFOE业务公司作为QFI、WFOE在国内的经纪券商,已积累多年外资客户服务经验,始终立足于为QFI、WFOE等外资机构提供全产品、一站式金融服务。2024年,公司通过跨境一体化机构销售布局,境内外团队分工协作、属地化服务客户,持续深入挖掘QFI和WFOE业务机会。公司借助一流的证券研究服务资源加强客户粘性,持续升级完善交易系统及交易算法,不断优化开户和交易流程,丰富非交易执行的增值服务产品种类,努力提升外资客户投资和交易体验。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以丰富的证券研究服务、北京-上海双交易中心、先进的交易系统和智能的交易算法为特色的专业化外资机构投资交易服务体系。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在国家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大背景下,公司将充分发挥中信建投国际地处香港的区域优势,深入推动跨境一体化发展,继续构建多元化的外资客户网络,加大头部外资机构的覆盖力度。不断夯实研究服务能力,提升交易系统功能,持续优化交易链路,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满足多元化交易策略的客户需求,为QFI、WFOE等外资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证券研究及交易服务。同时,公司将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协同为外资机构客户提供高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努力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以研究业务为支点,大力提升涵盖衍生品、融资融券、大宗交易等业务的全产品销售能力和全条线服务能力,促进客户收益最大化,提高公司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公司境内外业务的协同发展。(6)另类投资业务2024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变化,中信建投投资积极作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策略,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在投资方向上,加大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力度,进一步挖掘新三板、北交所投资机会,积极探索长期资产配置的大类投资机遇,多措并举拓展公司利润增长点。报告期内,中信建投投资完成项目投资19个,投资金额人民币5.67亿元;完成股权退出项目(不含科创板跟投项目)13个。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中信建投投资将持续优化投资布局与投资策略,完善多维度投资策略,立足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拓展长期资产配置策略,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4、资产管理业务板块本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及私募股权投资业务。(1)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2024年,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从多个方面提升资本市场的质量和稳定性,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促使资产管理行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面对市场投资者对于资产管理服务和产品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的需求,券商资管机构仍需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大力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发挥券商资管特色优势,完善产品线布局,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资产管理服务,客群覆盖更加多元化、精细化,通过数字化建设赋能业务发展,合规风控、运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公司有序推进资管子公司设立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4,948.58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人民币1,120.57亿元,单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人民币1,796.05亿元,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人民币2,031.96亿元,管理产品合计666只。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积极提升主动资产管理能力以及客户拓展能力,持续增加资产管理规模,报告期内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业绩表现优异。同时,中信建投国际凭借专业的投资能力和定制化的服务方案,持续获取优质新增客户,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将以打造全能型资管机构为目标,聚焦市场和客户需求,进一步完善丰富产品线,推动多元化产品布局;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加强深度研究和策略储备,多举措提升投资业绩表现;持续深化跨境一体化布局,提升跨境资产配置能力;稳步推进资管子公司设立,打造一流券商资管品牌。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继续构建多资产类别的全谱系资管产品线,进一步开发多样性的投资策略,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跨境服务流程,强化全球资产配置能力,致力于成为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专业化服务窗口,为客户创造可持续的长期价值。(2)基金管理业务2024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受益于政策环境支持、市场行情反弹、产品业绩提升等因素,投资者信心逐渐回暖,行业管理规模稳步上升,屡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成为规模增长的主力,ETF基金管理规模迎来爆发性增长,新发基金份额突破万亿份。公募基金不同类型的产品满足了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需求和不同风险偏好,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工具,进而为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中信建投基金以公募基金为主营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线,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增强客户服务水平,着力提升产品投资业绩,为投资者持续创造收益。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1,421.7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51.64%。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941.9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8.21%;中信建投基金的专户产品及其基金子公司的专户产品管理规模合计人民币479.8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87.39%。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基金共管理公募基金59只。其中,28只基金的收益排名进入市场前50%,22只基金进入市场前30%,19只基金进入市场前20%,6只基金进入市场前10%,投资业绩稳定。(数据来源:资讯、公司统计)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中信建投基金将继续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和投资业绩,不断提质增效,强化内部治理,通过产品创新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产品体系,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提高客户的获得感与幸福感。(3)私募股权投资业务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在变革中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宏观经济的稳健转型与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为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投资领域愈发多元,科技、医疗、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突破。国资引导基金规模持续扩大,千亿级规模的引导基金全面布局产业上下游,为市场注入强大动力。2024年,中信建投资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导向,始终坚守符合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强化国家安全、实施科技创新及推进高质量发展等蕴含着未来产业发展及投资的机遇,积极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2024年,中信建投资本既往已投项目中完成上市3单,完成项目投资金额超过人民币22亿元;新增备案基金11只,新增备案规模人民币125.01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券商私募子公司第3名。此外,中信建投资本还首次参与完成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交易。截至本报告期末,中信建投资本在管备案基金80只,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770亿元。2025年发展展望2025年,中信建投资本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投资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满足企业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