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8-12-29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400707956364B
  • 法定代表人: 石瑞杰
  • 董事长: 石瑞杰
  • 电话: 0756-6298628
  • 传真: 0756-3399666
  • 企业官网: www.ygsoft.com
  • 企业邮箱: ygstock@ygsoft.com
  • 办公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科技二路23号远光智能产业园
  • 邮编: 519085
  • 主营业务: 包括数字企业、智慧能源、信创平台、社会互联等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社会经济咨询服务;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SZ:002063)是国内主流的企业管理、能源互联和社会服务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公司控股股东为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
    公司始终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等核心技术为根本动力,聚焦“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应用研发,精研软硬一体化应用,在数字企业、智慧能源、信创平台和社会互联等领域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专注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数智化40年,在能源电力、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冶金冶炼、制造、金融、医疗卫生、轨道交通等行业服务了众多集团企业,在能源电力行业企业管理软件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是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作为软件行业信创品牌,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可控,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20%,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联盟。
    未来,公司将秉持“科技推动进步,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推动企业升级、能源革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 发展进程: 公司系于2001年6月12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办函[2001]366号"关于同意变更设立广东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函"和2001年6月27日经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粤经贸监督[2001]556号"关于同意变更设立广东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文件的批准,珠海市东区荣光软件有限公司、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陈利浩、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浙江华能投资有限公司等七个发起人,以其在珠海远光新纪元软件产业有限公司的出资额整体变更设立广东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总数为3,000万股。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6]51号文核准,本公司发行普通股2,750万股,并于2006年8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经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变更登记,公司全称由“广东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远光软件”和证券代码(002063)不变。
  • 商业规划: 1、主要业务公司是国内主流的企业管理、能源互联和社会服务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专注大型企业管理信息化40年,长期为能源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产品与服务。
    公司秉承“科技推动进步,创新引领发展”的企业理念,以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为根本动力,主营产品与服务包括数字企业、智慧能源、信创平台、社会互联等。
    公司坚持产品技术创新、强化业务模式变革,积极推动信息化产品的国产化、智能化,不断用信息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价值,为企业管理、能源互联及社会服务提供支撑。
    在数字企业领域,公司围绕“战略绩效、资源管理、数据运营、生产经营、共享服务、产业互联”六大核心应用,通过安全、稳定、共享的云平台对外赋能,以数据驱动业务管理,以智能支撑战略决策,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集团管控、业务创新、产业链协同、社会化互联的云化服务,支撑企业一体化、智能化的经营管理体系和能力构建,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智慧能源领域,公司与控股股东国网数科公司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枢纽作用,依托远光智能物联网数字底座,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应用,提供覆盖能源生产、能源输配、能源网络、电力市场交易到能源消费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通过面向千家万户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电网平台,赋能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整体优化,在为亿万电力用户提供延伸服务的同时提升公司价值。
    在信创平台领域,全面践行自主可靠理念,基于全栈国产化技术路线,以企业架构为牵引,以智能引擎为驱动,提供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全栈数字生产力技术平台和服务,夯实企业数智创新技术底座,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自主可控数字化支撑,保障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经济信息安全和技术安全,服务“信息技术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社会互联领域,公司致力于以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以“人员”要素为基础,以“事件”管理为主线,以业务流程管理为重点,对社会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组织协调,助力智慧组织、智慧城市、智慧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2、主要产品及用途(1)数字企业主要产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寻求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共同选择,而自主可靠数字技术的应用则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公司在数字化领域拥有多款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
    远光九天智能一体化云平台,以“使用国产化的研发工具,开发国产化的系统,运行在国产化的基础设施之上”为目标,涵盖规划、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维等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软件研发全链路国产自研。
    并且,在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同时坚持“国产化适配”双路径执行战略,对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浏览器等基础设施实现全栈式国产化适配。
    通过从底层基础设施支撑到上层业务应用的全栈国产化替代和全面国产化适配,支持向下适配,向上开发,从芯到云提供全栈安全的高可靠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信息安全战略要求,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信息安全全栈自主可控,助推国家信创产业平稳升级。
    新一代企业数字核心系统DAP,采用“云原生”架构,按照“全栈国产化、组件式接入、全业务协同、嵌入型分析、服务化运营”的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建设“战略绩效、资源管理、数据运营、生产经营、共享服务、产业互联”六大核心领域应用。
    在完整覆盖企业人、财、物、设备、资产、营销、项目等核心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以计划预算等经营管控类应用为先导、以监控分析等数字运营类应用为结果的闭环体系,打通业务与财务、业务与业务、业务与市场融合通道,以业务为中心全面集成、高度融合,增强运营支撑和共享服务能力,打造将业务与数据深度融合的新一代企业数字应用系统。
    数字企业领域的产品主要面向集团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以“云大物移智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技术底座,构建覆盖全业务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深度赋能能源、制造、政务及医疗等领域。
    公司推出的智慧共享财务平台、司库管理系统及数电票一体化项目,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实现应用。
    (2)智慧能源主要产品公司在智慧能源领域拥有多款产品。
    代理购电测算分析系统,面向电网企业提供代理购电价格测算和相关业务数据分析服务。
    产品服务于基于中台架构的智慧共享财务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模型构建+价格测算+业务监控+业务分析"体系,以“业务执行规范化、价格测算自动化、多维分析智能化”为目标,实现代理购电全量业务线上闭环管理。
    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是建立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基础之上,面向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大型用能企业、园区等提供服务的平台,支持对分布式发电、储能、充电桩、工商业用户等分散资源进行在线聚合和统一管理等服务,为综合能源服务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的客户服务、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提供支持。
    远光碳资产管理平台,基于不同客户的脱碳目标和社会责任,为控排企业、电网企业、政府机构、用能企业等主体提供碳排放管理和碳资产运营的相关服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远光发售电一体化平台,为售电公司、配售电公司、发售电公司提供购售电专业解决方案。
    通过精细化管理、数据分析与预测、交易辅助决策,提升经营成本管控能力及市场竞争决策能力,有效降低购售电成本,为业务主体高效运营提供帮助。
    全面支撑企业灵活、智慧、科学地参与中长期、现货、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电力交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
    上述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能源输配、能源网络、电力市场交易到能源消费全产业链各环节。
    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促进能源产业链高效协同,为能源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同时推动能源行业的智慧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配网智能化领域方面,面向电网生产调度等部门提供电网图形智能生成产品。
    电网图形是描绘电网设备拓扑连接的拓扑图形,根据拓扑范围、颗粒度、展示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电网图形,例如主网接线图、厂站一次接线图、变电站间联络图、线路环网图、单线图、站室图、保供联络图等。
    这类图形在计算机应用普及前依靠人在图纸上手工绘制;后随着计算机普及逐步使用CAD等软件制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发展到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设备台账和拓扑关系数据智能生成各类电网图形,实现图纸分布均衡、拓扑结构清晰、标注大小合适,布局对称美观,媲美专业人员手工绘图效果,大大解放生产力,使电网调度、生产等人员将更多精力聚焦到电网本身工作中去。
    在配网智能化装备方面,面向电网公司推出10kV新型一二次融合智能速断开关产品。
    传统10kV智能速断开关为简单的一次设备,没有遥测、遥信等功能,在运行时无法准确掌握配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在发生故障时需依靠投诉或巡检来定位故障位置,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消缺。
    10kV新型一二次融合智能速断开关分为Ⅰ型和Ⅱ型产品两种,可提供开关遥信遥测功能,能采集及远程传输设备开断状态、电流温度信息,实现设备可观可控,支持故障诊断与预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二次融合智能速断开关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缩短故障消缺所需时间,显著增强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3)人工智能主要产品远光软件于2015年开启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一直遵循着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聚焦场景化智能应用的原则,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由AI定义场景,注重端到端的全流程自动化。
    经过多年的持续迭代研发和客户实践应用,形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3+N业务模式:以AI中台、智能硬件和RPA云平台为三大AI能力底座,发布了智能票据交收终端、智能U盾管家、慧眼精灵等智能设备产品,实现了自动化的业务流程、智能化的决策分析、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围绕企业管理场景打造了一系列智能应用;围绕企业财务、审计、供应链等业务场景,打造了知识智能问答、数据智能填报、报告智能生成、数据智能分析等智能体应用;研发了900多款RPA机器人,提供以场景智能化、流程自动化、交互简单化、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特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
    (4)数据资源整合及服务主要产品在数据资源整合及服务领域,公司打造了“远光数聚”品牌,形成了2大平台产品和4类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增强数据洞察,释放数据价值,更好支撑企业智慧决策,加速企业数字化创新应用。
    企业智能分析平台Realinsight,是基于DIKW体系模型和敏捷精益理念构建的数据治理与数据智能分析一体化平台。
    不仅提供大数据接入、存储、计算、分析引擎等基础服务,而且提供数据开发治理,算法模型即服务,自助式分析等能力,通过“多源汇聚-数仓建模-质量监控-可视化分析-多端应用”的数据链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帮助企业加速融合业务流和数据流,实现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运营。
    远光智能物联平台AIOT,提供设备软件和边缘计算实现设备智能化,提供连接和控制服务实现连接智能化,提供分析服务实现数据智能化,提供数字孪生场景可视化配置能力实现应用智能化,帮助用户简化业务实现流程,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快速落地物联网应用。
    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集团企业,涵盖能源、制造、金融等多个行业,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数据集成、管理、建模分析、展现和分享服务,帮助企业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要素化管理,提升数据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利用先进的算法模型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持。
    (5)其他服务与产品除上述核心产品外,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供应链金融、电子函证、工程签证、电子签约、商品溯源等多元化产品体系,通过完善区块链基础平台(引入国密算法、扩展BAAS通用服务)、深化区块链在公共组件及业务场景的应用,强化产品智能化能力;围绕“连接、共享、智能”推出了全场景协同管理的“企业家园”平台;针对企业差旅与费用管理数字化转型需求打造了智能化全流程管控平台“远光商旅”。
    系统集成领域,公司持续强化能源行业核心支撑能力,提供系统建设规划、云平台搭建、数据安全及维保服务。
    3、经营模式公司在自主可控的研发运行平台支撑下,为能源行业央企和其他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产品,以及相关的咨询、实施、集成和运维服务,并取得相关收入。
    (1)销售模式在销售模式上,公司采用直销模式,通过直访、项目信息发布平台、客户邀标、合作伙伴等多种渠道获取项目销售线索,组织销售团队深入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再通过招投标响应客户需求,中标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
    一是公司聚焦自有直销渠道,针对能源电力、航天航空、冶金冶炼等大型集团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信息化解决方案。
    公司自有直销渠道包括35个分支机构、6个行业部门以及16家下属子公司。
    分支机构作为公司业绩的实现主体,负责各地客户经营、业务拓展、项目实施及运维服务工作,并负责公司所有产品在当地的销售;行业部门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建立,负责跟进集团总部经营;子公司通过扩大产品线,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进入新的市场或增强现有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公司积极与其他友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起“全栈式、全过程、全方位”的生态体系,共同开拓市场、推广产品,借助合作伙伴的渠道和资源优势,不断扩大自身产品的市场份额;公司还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技术研究,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举办行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展示公司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促进产品的销售。
    (2)研发模式公司采用敏捷开发模式,通过短周期迭代和持续反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并强调用户参与以确保产品功能符合实际需求。
    研发过程中,公司实施持续集成与交付(CI/CD),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提升代码质量和发布效率。
    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功能扩展和团队并行开发,同时通过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等多层次质量保证措施确保产品稳定性。
    公司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保持技术领先。
    内部通过知识共享和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Trello)促进团队协作与效率,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并持续优化产品竞争力。
    (3)采购模式公司采用集约化的采购管理方式,发布了采购制度规范,成立了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招标采购办公室。
    采购部按照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批次安排,以“批次+框架”的采购模式和“公开招标+公开竞谈”的方式进行采购。
    采购部每月收集需求部门的采购需求计划,经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后,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外部专家在封闭的评标基地集中实施,形成评审报告,再经领导小组审定和采购结果公示公告后,应用统一的模板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公司合规风控和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采购过程全程监督,确保事前事中事后依法合规。
    采购内容主要有两类:物资类,包括IT物资、专项物资等;服务类,包括工程服务、IT服务、专项服务等。
    (4)服务模式公司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集团企业的服务需求,助力客户实现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目标,提升客户企业竞争力。
    一是保障型基础服务模式,通过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服务,实时高效解决客户问题;二是定制服务模式,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管理需求;三是智能服务模式,将智能化功能集成到软件中,提升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四是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涵盖从业务咨询、需求分析、业务设计、软件开发、业务测试、系统部署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的业绩驱动主要来自政策与市场环境、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以及企业管理和市场拓展等因素。
    (1)政策与市场环境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国家层面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构建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政策框架,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作为核心纲领,提出“2522”整体框架,明确了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能力,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一体化推进格局,并在2035年实现数字化发展水平全球领先。
    在财务信息化方面,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应用,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推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和战略决策科学化;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等政策形成呼应,强调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构财务管理范式,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特别是通过健全数据资产核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管理会计成为连接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重要纽带。
    《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相关部署则聚焦于数字化与财务管理的双重赋能,要求企业以数字技术重构生产流程,以管理会计驱动价值创造,形成“技术-数据-管理-效益”的良性循环。
    这些政策的协同实施,标志着我国正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三重驱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公司积极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不断推动业务升级与市场拓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深度融合AI、大数据、区块链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成功推出新一代企业数字核心系统DAP、九天智能一体化云平台、远光智言大模型、企业智能分析平台Realinsight等多款创新产品,这些产品显著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为公司拓展了新业务。
    在产品迭代上,公司注重不断升级现有产品,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有效扩大了市场覆盖。
    这些努力共同促进了公司业绩的增长,通过技术引领和市场深耕,公司实现了从传统业务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跨越,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企业管理与市场拓展在企业管理方面,公司注重敏捷管理和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内部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同时,公司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研发和管理能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凭借在能源行业的深厚积累和客户粘性,持续拓展能源市场份额。
    同时,积极拓展跨行业市场,向水电工程、地方性国企、医院等领域扩展,形成多元化收入来源。
    远光软件的业绩驱动因素多元化且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公司在能源信息化、企业数字化等领域的持续增长。
    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紧抓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AI与大模型技术融合等重大机遇,持续加大在新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深化产品技术创新。
    公司积极经营能源电力市场,夯实公司发展基本盘,有效降低了外部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大力拓展水电工程、地方性国企、医疗行业等市场,服务客户更加多元化。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用AI大模型技术,以“AI辅助编程为常态,未使用为例外”为目标,提供覆盖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的AIGC能力,同时加强微服务化改造、构建业务中台、实现产品云部署,技术实力与创新力大幅提升。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实现营业收入239,839.33万元,同比增长0.40%;经营性现金流入同比增加45,105.98万元,营业收现率同比增加约18.5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最高水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31,711.62万元。
    报告期内,受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利润有所下滑,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91.53万元,同比下降14.90%。
    (1)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①数字企业公司抢抓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继续深入参与能源电力、建筑施工、装备制造等央国企的数智化项目,积极拓展水电工程等央企、地方性国企和医疗行业市场,重点围绕构建智慧财务及DAP全域应用核心能力,实现了数智财务业务在央企的持续领先,DAP全域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电网企业。
    公司深入参与国家电网数字化建设,在智慧财务、DAP全域应用等领域开展重点项目建设。
    在智慧财务领域,一是智慧共享财务平台推广方面,全面推广智慧共享财务平台,上线会计主体6400余家,注册用户90余万人,电网主业省市县各级组织实现智能报账、营销交易、资金管理等45个应用的切换上线,产业金融单位、原集体企业完成智能报账等典型应用上线。
    二是智慧共享财务平台运营方面,聚焦核心资源,在业务运营、数据运营、技术运营方面构建平台一体化运营体系,明确24类运营工作事项并发布9类运营工作流程,如问题及需求处理、客户服务、配置管理、数据治理等,实现核心资源统一纳管、业务持续迭代创新、数据高质量接入、平台运行安全稳定、用户体验持续提升。
    三是数智司库方面,全力支撑国家电网通过国资委司库二期验收,优化数智司库效能,在虚假贸易风险防控、应收应付账款清理、挂靠经营治理及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上发挥关键作用;推进司库专项优化升级,拓展司库资金管理业态,强化资金精益管理、安全防控及融资统筹能力,加强资金辅助决策支持。
    四是数电票建设方面,基于国家税务总局的“总对总”乐企直连试点建设工作要求,支撑国家电网开创集团企业数电票开用票“一个平台、一个通道、全单位共享共用”的新模式,全覆盖纳税主体开用票业务,高效完成“总对总”乐企直连通道建设任务。
    在DAP全域应用领域,积极参与国家电网数字化发展规划研究。
    在国网工研院实施DAP的项目、物资等模块,形成项目全过程管理标杆;在国网数科公司完成DAP项目、物资等业务模块适配改造,与智慧共享财务平台融合贯通并形成应用典范;在国网湖南原集体企业推广DAP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应用,支撑以工程承揽项目为主线的项目全过程管理。
    公司持续发挥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方面的优势,支撑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相关任务。
    持续开展电网管理平台(计财域)建设,完成集团司库管理体系、合并抵销、应收应付、业财协同、财务智能化等重点任务,助力南网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其中司库通过国资委二期验收。
    参与南网业务中台发票中心、规则中心、电子凭证中心、资金中心、预算中心等核心业务能力建设,支撑数电票开具、司库虚假贸易防范、管理探针等基于中台的跨域业务场景建设;参与南网数据中台建设,支撑业务用数需求。
    支撑商旅服务平台交付与运营,支撑南网数智风控平台建设,参与云景数字化业务场景、人工智能平台、创新管理与指挥中心、碳资产管理、生产安监、配网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发电及地方能源企业。
    公司积极参与各大发电集团的数智化转型工作。
    在国家电投集团,公司承建的财务共享系统注册用户增加20%,业务量增加16%,系统应用再上新台阶。
    负责国家电投“1455”世界一流财务体系建设项目中集团一本账、集团报表、税务共享、报账平台、经营分析、共享融合改造等样板间首批试点单位和推广单位实施任务,其中经营分析系统承接集团重大管理措施的落地。
    开展AI+经营分析指标问数、数智人等智能应用场景试点,进一步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
    在国家能源集团,负责集团司库管控系统账户管理、票据管理、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资金预算、担保管理等核心模块建设,系统成功应用上线,支撑集团构建世界一流司库体系,并在国资委司库验收中取得优秀成绩。
    在华能集团,完成数智司库领域应收应付全级次穿透管理、虚假贸易管理、挂靠管理、佣金管理、重点人员薪酬穿透管理等专项功能建设,高质量通过国资委现场检查;完成结算业务试点工作,实现资金结算业务全流程线上处理,全过程风险防控。
    在华电集团,全面完成商旅平台在全集团的推广工作,持续扩大接入资源范围、提升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员工幸福满意度、强化差旅费全过程精益管控;完成内控合规风险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全集团推广应用,拓展投资管理、新能源项目、工程管理等领域建设。
    在大唐集团,中标合规模块,完成合规项目蓝图设计以及4个(投资+采购+燃料+资金)业务领域调研与规则梳理。
    在地方能源市场,携手安徽省能源集团完成财务共享中心项目全级次上线。
    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和装备制造企业。
    公司深度参与中国电建集团数字电建建设,其中智慧财务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完成全级次1.4万逾个核算主体推广应用;基于同一平台完成全球司库管理系统二期建设,助力集团成为首批顺利通过中央企业司库体系建设二期国资委现场验收的央企;完成境外财资中心系统建设;纵向推进新能源合同管理、多维数据分析应用等。
    深度参与构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财务一体化应用,完成全球司库管理3.0系统建设,助力集团顺利通过中央企业司库体系建设二期国资委现场验收,完成司库管理2.0系统用户侧项目验收;完成集团智慧商旅全级次上线,中标集团财务共享、一本账、供应链公司供应链二期建设项目等。
    此外,公司成功中标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内控合规法务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并推进建设中。
    其它央企、综合性地方国企及医疗服务企业。
    持续助力越秀集团、海尔集团、酒钢集团、金川集团、河南心连心、首创经中等集团的精细化经营,推动西部矿业集团财务共享项目试点单位上线应用,进一步拓展了生产制造、钢铁冶金、地产行业等企业市场业务。
    服务数十家医院的智慧财务项目顺利上线并验收。
    华山医院数字财经系统完成预算管理、合同管理、专项资金报账、行政报账管理全院科室全面上线,其他模块上线工作稳步推进中;持续优化北大口腔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国中康健等十多家医院相关业务,扩大公司在医疗行业的影响力。
    ②智慧能源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深化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应用,提高产品服务能力,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代理购电测算业务,公司贯彻落实国家及各省代理购电有关政策规定,持续完善代理购电业务统一模型建设,加强信息公开和反馈能力建设,细化数据公示粒度,确保代理购电行为的公平、公正、公开,推动工商业用户平稳有序进入电力市场,促进电价市场化改革。
    依托国网智慧共享财务平台,结合电价管理重点工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完成基于虚拟共享中心的建设内容,搭建代理购电价格测算体系,构建各省的代理购电测算模型;完成基于智慧运营中心的建设内容,建设总部层面的各类代理购电指标分析能力。
    实现总部与省公司信息的全量贯通,对各单位代理购电业务执行情况进行合规监控,确保代理购电制度的平稳运行。
    报告期内,公司代理购电相关产品完成中台改造和上线部署,已经推广至国网全部电网单位。
    电力市场交易业务,基于“远光发售电一体化平台”的持续完善,积极发展电力现货交易服务,强化电力交易辅助服务体系,全面构建电力市场运营服务平台。
    针对发电集团、新能源场站和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优化参与市场化交易的营销业务解决方案。
    增加交易辅助决策、新能源出力预测、以及绿电交易相关业务,适应现货交易规则的变化,支持市场主体全面参与现货市场的电力交易。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SAAS或本地部署模式,服务40多家售电公司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业务。
    综合能源业务,基于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持续深化业务布局,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重点围绕车网互动、储能服务及新能源集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车网互动领域,与国网智慧车联网公司深度协同,推进有序充电管理与V2G技术应用。
    在储能领域,提供规划、运营与交易全链条的智慧储能解决方案,涵盖多场景储能优化配置、虚拟电厂聚合与电力市场交易辅助决策等。
    针对新能源集控领域,强化风、光等新能源电站的智能运维与发电预测,推动多能互补与故障预警体系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服务新能源云、工业云网以及南网低碳园区管控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国网智慧车联网的有序充电等业务。
    低碳业务,双碳政策背景下,面对企业碳排放管理的需求和挑战,公司深入优化企业的节能降碳管理,并助力构建绿色平台生态,推动全社会低碳发展。
    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碳排放智能应用,提高碳核算业务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低碳业务管理智能化水平。
    研发以“AI+感知”、识别分解、预测和分析为核心的智能碳终端,支撑园区实现智能化碳管理。
    报告期内,成功获得国网“揭榜挂帅”项目《26-面向化工园区的能碳管理技术》,建设南网低碳园区管控平台项目。
    配网智能化业务,为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配电网智能化发展迎来巨大机遇。
    昊美子公司紧跟形势,把握机遇,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为国网生产领域多个专业部门提供电网图形智能生成服务。
    配网供电方案智能生成产品在省会城市成功上线,分布式光伏并网管理系统、分布式能量配置平台产品相继发布并在供电公司投入使用,助力智慧配电网与分布式新能源协调发展。
    报告期内,通过与国网数科公司紧密协作,实现10kV新型一二次融合智能速断开关等4款创新型电网硬件产品上架国网电商平台。
    ③人工智能报告期内,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取得了新的突破,持续完善企业管理大模型,并推出智能体平台和基于大模型的知识库、智能填单、智能报告等场景化智能应用。
    此外,结合大模型技术,AI算法、RPA、智能硬件及智慧档案等各产品线也取得创新性突破。
    AI算法方面,发布了全新远光智言大模型产品2.0版,将积累的企业经营数据应用于大模型微调,构建企业管理大模型,已通过中国信通院大模型产品完备性测评;在RAG领域,新增对表格、图片等多种文件格式的支持,并创新研发了样本数据采集与知识内容优化功能模块。
    报告期内,还发布了智能评标助手正式版,已在多个客户单位应用;OCR应用中心完成了全栈信创适配,并对标行业标准实现43类通用票据、通用卡证和123个定制版式识别,服务项目达70余个;数智人产品基于大模型技术推出了智能填单、智能审核、智能分析和智能写作等场景功能。
    智能硬件方面,积极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和虚拟化技术,推动企业核心业务的全流程智能化和线上闭环管理,并持续关注密钥实物安全管控,快速推进智能U盾管家的产品迭代,新版本显著提升了智能化操控能力及适用场景范畴。
    此外,还启动了智能印章安全管控终端的研发,并已展开试点。
    报告期内,智能报账机、智能U盾管家等产品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西部矿业集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新市场应用。
    RPA方面,RPA云平台以微服务架构方式实现与DAP共享系统统一部署,并与DAP门户菜单融合,支持在业务单据中点击按钮触发RPA自动运行调度功能,实现一站式任务配置、任务审批、自动启/停、查询分析等便捷操作。
    RPA云平台包括管理中心、运行中心和设计中心。
    其中,管理中心和运行中心新增网页版机器人,相比传统RPA更轻量,无需客户端即可完成快速部署。
    网页版还实现了画中画模式的无感知运行,用户和RPA可互不干扰同步执行各自工作任务。
    此外,设计中心完成了与LLM大模型融合,可根据用户的对话指令自动构建RPA流程,无需人工进行拖拉拽等操作。
    报告期内,在RPA应用上,紧跟智慧财务平台推广,挖掘覆盖关键领域的14个机器人场景。
    智慧档案方面,持续深化无纸化单套管理能力,新增无纸化监控、电子凭证运营大屏,提供电子凭证全链路溯源,完善企业级综合档案管理,支持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电投集团、平高集团、华山医院等无纸化项目。
    ④数据资源整合及服务报告期内,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数据局以及财政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及《关于全面深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数据要素、数据中台方面的政策,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
    公司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结合行业客户需求,在智能分析、数据中台、模型服务与全域分析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健全大数据产品体系。
    在智能分析方面,企业智能分析平台Realinsight融合业界领先大语言模型,发布了V9.0全新版本,智能分析能力大幅提升,提供了数据解释、图表推荐、智能问数及AI搜索等智能应用,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智能体验。
    同时,产品研发引入AIGC,研发效能改进显著。
    截至报告期末,保障了国网智慧数字运营中心、国家电投经营分析、河北“数立方”及福建“e视窗”等重大项目交付。
    其中,智能问数率先在国家电投集团应用,实现由“集团管控+BI”到“智慧管理+AI+BI”的重大转变。
    在数据中台方面,企业智能数据平台EDT,持续健全数据采集、加工、治理到形成数据资产,提供数据服务全链条能力。
    其中,数据资源管控能力有大幅提升,实现从数据接入、血缘追踪、质量监控到数据应用的全流程管控;同时,应用业界先进的数仓建模方法,沉淀财务域35类数据资源池,近百个标准数据模型,支撑国网智慧运营中心、国家电投财务中台等重大项目交付,赋能业财融合与决策支持。
    在模型服务方面,梳理“算法地图+模型地图”,沉淀模型13个,算法55个,支撑了Realinsight智能分析、山西电费资金收入预测、安徽融资辅助决策、江苏收支拟合、福建往来清账账龄预测及河北业扩工单数量预测等业务应用,取得良好示范效应。
    在全域分析方面,资金分析调控产品Cashinsight,响应国资委司库验收要求,持续完善产品能力,并与模型服务贯通,完成电费收入预测、融资辅助决策以及合作金融机构画像评价标准模型构建;技术层面实现平台升级优化,适配数据中台。
    截至报告期末,圆满交付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山东电工电气等司库项目,获客户高度认可;同时,沉淀了财务综合、资金、工程和资产4个主题分析,支撑售前工作,高效引导客户需求。
    此外,公司通过参与国网河北数字化审计、国网新疆可研文档智能评审等项目,开拓了非财领域分析应用。
    ⑤其他在区块链方面,重点参与国家电网财务生态创新规划、承担财智链项目建设,以及协同国网数科公司开展基于区块链的供电可靠性应用和绿色电力消费标识应用建设。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电子签、电子函证、工程签证等产品持续服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电投、华山医院等单位。
    在企业家园方面,深入办公协同、知识管理、人才管理等,深化业务赋能场景,打造智慧办公协同平台,实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深化应用,实现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西部矿业集团等市场拓展。
    在远光商旅方面,在南方电网、华电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内蒙古电力集团全面推广应用上线,在国家电投6家二级单位上线,在朱雀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试点上线。
    在系统集成方面,面向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华电集团等大型能源央企,规模化部署自主可控全栈设备及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完成全生态兼容适配。
    同时,提供涵盖方案设计、系统联调、部署实施及运维巡检的一站式集成实施服务,保障能源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报告期相关财务数据①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67.42%,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利息费用同比增加所致。
    ②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53.73%,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变化影响所致。
    ③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94.04%,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合同资产同比下降,相应计提减值损失减少所致。
    ④营业外支出同比增长61.83%,主要原因为:绝对金额变化不大,比较基数相对较小影响所致。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2021-12-312020-12-312019-12-312018-12-31
总资产(亿元) 34.884931.381329.062226.9367
净资产(亿元) 30.066027.674925.823523.4208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13281.811712295.247110481.85258822.4201
营业收入(亿元) 19.152616.915215.652112.7838
净利润(万元) 32008.311428101.904622140.671118764.3006
资本公积(万元) 6187.95276172.051214605.658315080.0949
未分配利润(亿元) 12.502312.482612.242810.5653
每股净资产(元) 2.172.402.922.65
基本每股收益(元) 0.190.200.210.23
稀释每股收益(元) 0.190.200.210.23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020.070.220.17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11.0310.169.669.10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