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1-04-1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28548191B
  • 法定代表人: 李海周
  • 董事长: 李海周
  • 电话: 0755-27322645
  • 传真: 0755-27323949
  • 企业官网: www.szzhaowei.net
  • 企业邮箱: zqb@szzhaowei.net
  • 办公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燕湖路62号办公楼101
  • 邮编: 518105
  • 主营业务: 精密零件、微型传动、微型驱动系统方案的研发、设计与制造
  • 经营范围: 模具、塑胶五金制品、齿轮箱、传动系统、电子控制产品的技术开发;模具、塑胶五金制品、齿轮箱、传动系统、机电成套设备、电子控制产品的销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普通货运;塑料制品、机电设备及配件、轴承及配件劳务加工;模具、塑胶五金制品、齿轮箱、传动系统、机电成套设备、电子控制产品的生产;劳务派遣服务。
  • 企业简介: 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威”)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微型驱动系统方案解决商。兆威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股票代码:003021。在科技创新方面,先后获得“2019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好设计金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微小传动系统”获评第五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同时,建成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微型齿轮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械工业微型传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中国齿轮行业最具成长性企业。诸多荣誉,充分展现了兆威机电创新研发能力、智能制造能力等水平。
  • 发展进程: 发行人前身为兆威有限,由李海周、连育林两位股东于2001年4月设立。2000年12月7日,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深圳市)名称预核内字[2000]第0145057号),核准李海周、连育林投资设立的公司名称为“深圳市兆威机电有限公司”。2001年3月23日,李海周、连育林共同签署了《深圳市兆威机电有限公司章程》。2001年3月29日,深圳宝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深宝会内验(2001)第020号),审验确认:截至2001年3月29日,兆威有限已收到股东投入的资本人民币50万元,出资方式均为货币资金。其中,李海周出资40万元,出资比例为80%;连育林出资10万元,出资比例为20%。2001年4月19日,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了兆威有限设立。 2006年8月28日,兆威有限通过股东会决议,决定将公司注册资本由50万元增加至200万元,其中增资部分150万元由股东李海周认缴。本次增资完成后,各股东出资情况如下:李海周的出资额为190万元,连育林出资额为10万元。同日,兆威有限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新的《深圳市兆威机电有限公司章程》。2006年8月28日,深圳财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深财验字[2006]第816号),审验确认:截至2006年8月28日,兆威有限已收到李海周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150万元,出资方式为货币资金。本次增资前,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实收金额累计为人民币200万元。2006年9月1日,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了此次工商变更登记。 2017年12月11日,兆威有限股东会决议以整体变更的方式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信会师报字[2017]第ZI10796号”《审计报告》,公司股东会决议以兆威有限截至2017年6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16,782.91万元为基础,按照1:0.4767的比例折为8,0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余额部分8,782.91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各股东以其原出资比例认购公司股份。2017年12月25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7]第ZI10804号),验证各发起人认缴的发行人股本已足额缴纳。2017年12月26日,发行人召开了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发行人第一届董事会成员,选举产生股东代表监事并与职工代表监事共同组成第一届监事会;兆威机电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新的《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18年1月10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兆威机电此次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 商业规划: (一)行业情况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中的“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所属细分行业为微型传动行业,同时布局微型驱动领域并稳健发展。公司所处行业具有量大面广的显著特征,无明显周期性特征,下游行业多集中于汽车电子、医疗和个人护理、工业自动化、智能消费、机器人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微型传动与微型驱动行业市场进一步扩大,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绿色环保、微型化、高速化、定制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公司所处的微型传动行业与传统传动行业在产品规格、主要材料、生产工艺、主要功能、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目前进入这一新兴细分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少。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在研发能力、装备水平、产品服务等方面不断精进,紧跟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始终秉持“致力微型驱动领域进步,共创智能美好生活”的愿景使命,深耕微型传动和微型驱动行业。关于公司可服务的主要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公司的行业及市场地位,情况如下:(1)汽车电子。随着新能源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等技术日益成熟,汽车产业沿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方向持续深化。尤其是,当前汽车电子已经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汽车电子渗透率和单车价值不断上升。公司根植于汽车电子领域,以“齿轮箱+电机+控制”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赋能汽车电子领域发展。目前,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与博世、比亚迪、长城等主要汽车行业客户具有深度合作基础,产品得到了行业内外广泛认可,车载屏幕执行器、汽车热管理执行器、电子驻车(MGU)、汽车主动式升降尾翼执行器、汽车隐藏门把手驱动系统等相关产品在国内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中成功应用。随着汽车电子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公司也将抓住机遇,快速推动相关微型传动系统、微型驱动系统产品创新迭代,以匹配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同时,公司也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顺应车企出海趋势,把握重要发展机遇。(2)医疗和个人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物联网等技术在医疗和个人护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引领医疗和个人护理领域向智能化、自动化和小型化等方向发展。公司处于医疗和个人护理行业的供应链上游,为客户提供核心的微型驱动系统,产品定位高精度、高性能、高要求等特点,精准把握行业脉搏,与医疗和个人护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相契合。目前公司在胰岛素泵、镇痛泵、吻合器、自动注射等产品可应用领域持续发力,与医疗行业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公司始终保持对医疗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高度关注,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推陈出新,研发高性能电机,致力于以高精度、高要求、高标准的产品赋能下游相关客户,满足其日益提升的需求,共同推动医疗和个人护理领域的创新与发展。(3)工业自动化。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工业4.0”浪潮的加速推进,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中占据重要地位。制造业企业所追求的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化及无人化操作等都需要依靠自动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公司深刻洞悉微型传动系统、微型驱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价值,持续加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投入与布局。目前,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已经成功研发并推出一系列应用产品,包括阀、泵、滚筒电机等,这些产品广泛服务于各类工业自动化场景。同时,公司秉持技术创新的宗旨,研发高性能电机,赋能高端制造业的进口替代,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4)智能消费。随着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计算机视觉、听觉识别、生物特征分析、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相关先进技术在消费电子与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这标志着行业已经迈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发展窗口期。公司基于“精密、微小、超薄”的产品和技术路线,在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实现了众多成功应用。如AR&VR领域,随着虚拟现实设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熟,公司针对IPD瞳距调节执行器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储备与产品研发,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深化与行业标杆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和拓展虚拟现实技术的边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舒适和沉浸式的体验。(5)通信行业。通信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根据《“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我国致力于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将极大地加速通信行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国内通信行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不仅加速了全国网络通信布局的完善,也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强劲动力。公司作为通讯行业产业链中的一环,受益于行业发展。同时,公司也将不断优化基站天线配套的RCU调节模组以及天馈传动模组等产品。(6)机器人。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是制造业发展创新重要赛道,潜力巨大。公司的微型传动、微型驱动系统产品,凭借其高精度运动控制、高扭矩输出和紧凑体积等特性,与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控制需求高度契合。基于公司在微型传动、微型驱动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公司也密切关注行业的市场动态、技术发展趋势,紧跟客户需求,开发仿生机器人灵巧手产品,助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二)产品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微型传动系统、微型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具备的高精度、小体积、低噪音等特性能够适应下游行业的应用需求。公司产品可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和个人护理、工业自动化、智能消费、通信行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公司适用于各个领域主要应用场景的产品介绍如下:(三)经营模式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介绍如下:1、采购模式公司在对外采购方面的主导原则是以销定采,物料的采购周期和采购数量主要是匹配上游客户的产品需求、订单周期等信息,这是由公司大部分对外销售的产品为定制化产品的属性所决定的。由销售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协同合作,依据客户的订单情况,利用MRP物料系统进行需求计算,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再由采购部门按照计划实施物料采购。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并深化SRM系统的应用,完善了SRM系统与公司内部相关系统的集成。采购部门通过充分利用SRM系统,不仅提升了与供应商的沟通效率,还优化了采购寻源、订单协同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巩固了与供应商的战略协作关系,实现采供双方高效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2、生产模式公司采购与生产和需求紧密对接,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实现各产品的生产设备通用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同时,公司采用MES系统对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工厂设备、库存管理及工程变更等信息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MES系统的实时监控,精准掌握车间运作信息,不断优化库存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及时交付高质量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明确制造战略、策略,实现了生产制造产能的柔性化,并通过加强工艺的能力建设、加速精益制造的落地、强化与其他系统尤其与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的接口等手段,增强了生产应变能力,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及生产效率。3、研发模式在研发模式方面,公司建立了“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及“以客户为中心”的研发项目管理机制,持续聚焦微型传动和微型驱动领域研发和创新,兼顾产品解决方案开发和共性通用技术研究两个方面。公司持续深化研发管理系统建设,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强化零件BU、传动BU、控制BU及技术研发中心多方位研发体系能力提升,提升研发团队的整体能力与技术进步,高效响应市场需求。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下游市场,公司根据下游市场客户所属领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导向研发过程,将各研发团队进行合理的组织架构划分和工作任务分工,在相关行业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行业化经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设计方案,确保产品开发更贴合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服务。4、销售模式在销售模式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的是直销模式,这主要是由公司产品大多数为定制化产品的模式所决定的,公司根据客户的具体应用场景需求,在产品结构、尺寸、性能等方面为客户定制化开发相关产品,并实现批量供货。报告期内,公司推行“项目铁五角”的运作模式,以项目运营模式,从产品开发到产品实现再到产品承认、试产到量产的全流程上,项目团队由销售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工程制造、质量管理,项目Leader共同组成,在项目Leader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各模块责任人及决策人,共同对项目的商业成功、客户满意度等经营成果负责。(四)业绩驱动因素2024年,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在董事会带领下,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公司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治理,坚持市场定力、战略定力、变革定力,保持稳健发展,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均有序推进。报告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511.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382.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05%。分版块来看,公司2024年半年度在智能消费领域,实现营收15,298.8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3.71%;在通信行业,实现营收8,722.98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3.52%;在汽车电子领域,实现营收33,963.43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2.65%;在医疗和个人护理领域,实现营收1,549.34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40%;在其他领域,实现营收4,976.6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71%。报告期间,公司重点工作情况如下:1、完善公司经营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变革创新,在战略与营销、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源、集成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实施变革落地,并启动产品线矩阵运作模式,旨在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在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深耕汽车电子、智能消费、医疗和个人护理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围绕行业及客户需求,打造“齿轮箱+电机+控制”的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进一步强化“项目铁五角”运作机制,以形成快速协同作战能力,确保项目的快速推进与成功交付。公司经营管理团队(EMT)运作机制持续进行,公司具有成熟的经营管理团队运作机制,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团队决策优势,实现人、事决策分离;认真做好工作目标的分解落实,不断优化公司经营管理指标稽核监管组织运作机制,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与落地,明确职责权限划分,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与高效执行。2、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充分利用内部与外部资源对现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优化信息化、自动化生产制造能力,巩固公司在微型驱动、微型传动行业的优势地位。公司不断加强研发设计团队、齿轮技术团队、电子驱动团队、自动化团队、齿轮检测实验室和综合测试实验室人才建设,从研发、设计、制造到实验检测等方面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方位开发平台。公司以电机--齿轮箱--控制器集成解决方案为主要发展方向,密切结合精密微型传动和微电机驱动技术,扩大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解决方案方面,公司中控屏偏摆执行器、尾翼升降执行器、VR眼镜调节机构、阀体执行器、胰岛素泵、吻合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资质,子公司东莞兆威获得“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并被认定为东莞市倍增企业。3、推进业务发展及战略布局报告期内,公司秉持前瞻性战略,双线并进,一方面,公司结合业务发展情况逐步推进东莞兆威机电产业园的人才招聘、产能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打造大湾区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提升自动化水平并实现生态园区建设;另一方面,公司稳步推进苏州兆威驱动工业园的建设,在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确保项目早日顺利投产。另外,公司成立子公司苏州工业,专注于滚筒电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具体业务层面,公司推进面向大订单、大项目的自动化生产;推动提升粉末冶金、机加工、PCBA、微特电机等内制件的成本竞争力、制造能力及质量水平。公司全面推行“科学采购、阳光采购”的理念,提升采购开发能力与创新能力;推进采购信息化、数据化能力建设,加强供应商资源系统化管理能力;强化采购专家小组的建设与运营,推进品类采购管理;多部门、多渠道、多措施协同推进采购降本。公司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理清公司与质量管理相关的业务运作逻辑,优化质量管理流程的顶层架构;打造系统架构,以规划质量为核心的研发质量管理机制;完善供应商质量管理,把好第一道关卡;强化全供应链、端到端的质量管理,确保严进严出,保障高质量交付;快速响应客户问题,保障服务质量。4、加强公司人文建设公司坚持“致力微型驱动领域进步,共创美好智能生活”的愿景&使命,以及“创造价值,坚持创新,持续奋斗,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公司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等文件要求,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牵引员工持续自我成长,构建了由多方面指标构成的员工综合回报体系。公司高度重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彻,通过多元渠道和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不断强化全体员工对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认同与践行。同时,公司充分利用作为公众公司的影响力,加大提升兆威机电品牌的知名度,加强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归属感和成就感,提高关键人员稳定率,鼓励和倡导全体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形成人造环境、环境造人的良性循环。5、巩固开发客户资源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销售团队建设,注重提升行业销售能力,引进懂行业、懂市场的产品经理,同时进一步强化“项目铁五角”运作;积极推进重点大客户与大项目的销售,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拓展优质客户市场,加强合作深度,深化服务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公司针对不同行业的重点产品进行缜密的市场洞察和行业痛点分析,精准捕捉客户新需求,对现有的重点客户及战略项目进行资源优先配置,助力客户产品实现升级换代。对一些新兴领域的潜在客户,公司团队洞察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客户的项目开发,以专业技术给客户提供更加有服务价值的产品解决方案,协助客户优化产品开发方案,提升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深圳前海兆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85,120,000 35.44%
2 李海周 43,657,600 18.18%
3 共青城清墨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4,640,000 10.26%
4 共青城清墨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1,000,000 13.75%
5 共青城聚兆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1,000,000 13.75%
6 谢伟群 510,000 0.64%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