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10-09-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09561804316D
  • 法定代表人: 周剑
  • 董事长: 周剑
  • 电话: 0512-63929889
  • 传真: 0512-63929889
  • 企业官网: www.maxwell-gp.com
  • 企业邮箱: bod@maxwell-gp.com.cn
  • 办公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荡路228号
  • 邮编: 215200
  • 主营业务: 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自动化设备及仪器研发、生产及销售及维修;各类新型材料研发、生产、销售;软件开发、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者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自动化信息技术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为股份”)于2010年9月成立,是一家集机械设计、电气研制、软件开发、精密制造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公司面向太阳能光伏、显示、半导体三大行业,研发、制造、销售智能化高端装备,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异质结高效电池制造整体解决方案、OLED柔性屏激光切割设备、Mini/MicroLED晶圆设备、半导体晶圆封装设备等。立足真空、激光、图形化三大关键技术平台,秉持以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的信念,迈为股份始终以行业顶尖水平为标准,持续探索、致力成为泛半导体领域细分行业标杆,推动智能化制造技术的进步。公司主要产品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2016年-2021年国内市占率第一、2018年-2021年全球市占率第一,2020年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18年11月,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迈为股份:300751)。
  • 发展进程: 吴江迈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8日,系由周剑、王正根、夏智凤、李龙强、施政辉、连建军共同出资设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其中周剑以货币出资99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3.00%;王正根以货币出资99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3.00%;夏智凤以货币出资4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00%;李龙强以货币出资33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1.00%;施政辉以货币出资19.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50%;连建军以货币出资4.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0%。 2010年9月6日,苏州兴远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苏兴远验字(2010)第0656号《验资报告》对本次设立的出资进行了验证。 2010年9月8日,苏州市吴江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有限公司设立的工商登记手续。 2016年4月6日,经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有限公司以截至2016年1月31日经苏亚金诚审计的净资产值8,296.30万元为基数,以1:0.3616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3,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其余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设立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4月21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 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发起设立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5月16日,公司取得了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 因公司对2014年的会计差错进行追溯更正,2017年2月23日,苏亚金诚出具了《关于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对股改基准日净资产影响的说明》,追溯调整后有限公司截至2016年1月31日的净资产为7,797.40万元,调整后的净资产较有限公司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公司时的净资产减少498.90万元。2017年4月5日,迈为科技召开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有限公司以调整后截至2016年1月31日的净资产7,797.40万元为基数,按1:0.3847的比例折为迈为科技的股本3,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其余计入资本公积。
  • 商业规划: (一)行业所属分类及行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标准,公司所在行业为大类“C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分类代码为C35;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公司隶属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其下游应用领域为光伏行业。1、光伏行业全球情况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情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90%。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全区光伏新增装机超过390GW,创历史新高,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保守情况将达到390GW,乐观情况更有望达到430GW。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光伏行业国内情况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从过去的以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为主,逐步转变为集中式光伏发电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行发展格局,集中式增长动能尤为强劲。2023年,我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加148.1%。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120.59GW,同比增长232.2%,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96.29GW,同比增长88.4%,其中户用光伏占到分布式市场约45.3%,户用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不具备规模优势和“一体化”优势的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大量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规模或将加速出清;预计2024年,光伏产业或将进入整合阶段,头部光伏制造企业市场集聚度将显著提升。但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以及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2024年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仍旺盛,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为102.48GW,同比增长30.7%。近年来,我国光伏新增装机情况如下: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二)公司主要业务本公司是一家集机械设计、电气研制、软件算法开发、精密制造装配于一体的高端设备制造商,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三)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本公司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主要应用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电池片生产环节,包括HJT太阳能电池PECVD真空镀膜设备、HJT太阳能电池PVD真空镀膜设备、全自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机等主设备以及自动上片机、红外线干燥炉、测试分选机等生产线配套设备。公司在保持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领域,相继研制显示面板核心设备、半导体封装核心设备,包括OLED柔性屏激光切割设备、MLED全线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半导体晶圆封装设备等。报告期内,公司在光伏领域推出了GW级异质结电池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完整覆盖HJT电池生产的四道工艺,通过大产能、大片化、薄片化、半片化、微晶化制程,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良率、产能,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公司适时迎合市场需求,成功开发出半导体晶圆研抛一体设备、全自动晶圆临时键合设备、晶圆激光解键合设备以及全自动混合键合设备等多款新产品。(四)公司的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可以分为标准件、非标准件、外购设备和辅料及其他。其中,标准件包含电气标准件与机械标准件,属于市场上通用的原材料,采购渠道畅通,供应充足。非标准件包含机架类原材料、机加件及机加半成品,其中机架类原材料系由供应商按公司的具体形状、尺寸等要求定制加工而成。外购设备主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成套设备中部分公司不生产的设备,包括制绒清洗设备、链式吸杂设备、太阳模拟器和烧结炉等。此外,由于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的生产工序繁杂,公司会将氧化等非核心工序委托外部的专业公司加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外协加工厂商的选择和管理流程与其他供应商保持一致。公司原材料采购工作由采购部负责。采购模式为生管部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生成物料请购单,采购部获取生管部经审核通过的请购单后,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合格供应商数名,进一步审核确认供应商后生成采购单。公司以生产计划为依据进行采购,同时针对不同的原材料类别进行物料管控,控制存货水平。公司在采购方面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供应商提供货品的品质、价格、交付期限和服务进行考察、评价,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对现有合格供应商进行持续的考核,确保其提供的货品符合公司的生产要求。对于选择新的供应商,公司谨慎执行《供应商控制程序》,由评审小组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评审考核后,将合格的供应商录入《合格供应商名录》。2、生产模式由于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公司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对生产线设备进行局部的个性化设计与调整。同时,公司成套设备中的部分设备可以标准化生产。因此,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为主,备货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公司制定了专门的生产管理制度,各部门协同生产部门展开生产工作,通过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有效的控制了生产进度,保证了交货期,同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满足客户对技术指标、工艺等的需求。3、销售模式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公司报告期内均采用直销模式,与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约定销售价格、交货时间、付款条件、技术指标等内容。公司取得客户订单的方式,可以分为公司销售人员直接开拓客户取得订单和通过销售顾问取得客户订单两种方式。公司在两种订单取得方式下收入确认时点、客户信用期、产品价格、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基本一致。4、结算模式公司对所有客户采用基本一致的结算模式。在合同签订生效后,按照对应的收款节点,客户分别在合同签订、发货、验收和质保期结束后支付对应的款项。5、服务模式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属于智能制造装备,需要相应的配套服务。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会指派专业的工程师进驻客户的现场,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持续跟进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产品达到客户的预期要求。公司设有专门的技术服务部门,一方面负责公司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包括产品的调试、远程指导、现场检测及操作培训等,同时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客户设备的使用数据和情况,并将上述信息反馈给公司的研发部门,为公司设备的迭代更新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另一方面技术服务部也会在客户现场研究和应用新技术,帮助客户进一步提升设备的产量、产品转换率以及改进碎片率等运营指标。(五)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及竞争格局随着太阳能光伏行业竞争的加剧,终端应用厂商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愈发重视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碎片率和转换效率等指标。其中,丝网印刷作为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关键工序,对提高上述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可适用于包括PERC、TOPCON、HJT在内的多种工艺。本公司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打破了丝网印刷设备领域进口垄断的格局,改变了我国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也实现了设备的海外销售,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海外市场,实现了智能制造装备少有的对外出口。在光伏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的内在需求驱动下,HJT电池技术凭借转换效率高、低功衰、工艺步骤少、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特征契合了光伏产业发展的规律,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路线。公司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攻关研发了最新的HJT丝网印刷设备,通过自主研发陆续突破核心工艺环节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所需的PECVD设备和PVD设备,并通过参股子公司吸收引进日本YAC的制绒清洗技术,从而实现了HJT电池设备的整线供应能力,公司HJT整线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牢牢占据市场大量产品份额,在长期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市场中,除本公司外,钧石能源、理想万里晖等亦布局了HJT电池关键工序设备。(六)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方向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下游行业即光伏行业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推动下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太阳能电力有望登顶全球能源的制高点。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国内光伏产品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从硅材料到光伏应用产品的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并渐趋平衡,涌现出一批具备先进技术的大型光伏企业。我国快速发展的光伏产业为其配套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光伏发展空间依旧宽广。2、公司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实现了进口替代,抓住了市场机遇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受限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客户认知门槛,早期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一直依赖国外厂商。公司是国内外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且产品已在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及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龙头企业。公司产品性能在国内外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及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代替了进口设备,并实现了智能制造装备少有的对外出口。3、公司突出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致力于高端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以自主研发为主导、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的提升,注重研发人员的培养,保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以保证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公司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在行业内取得了较为领先的研发和技术优势。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开拓,公司也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设有专门的技术服务部门,进行客户的售后维护,包括远程指导、现场检测及操作培训等,并及时地将客户的使用信息和需求反馈给研发部门,给研发部门的研发方向提供数据上的支撑。相比于国外的竞争对手,公司能够充分发挥本土化的优势,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凭借较强的技术研发水平、良好的品牌口碑以及完善的后续跟踪服务,公司确立了自身在光伏行业内显著的综合竞争优势。4、开拓下一代光伏设备,前瞻布局HJT太阳能电池整线设备降本增效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平价上网政策的逐步推进,市场对高效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HJT电池技术凭借转换效率高、衰减率低、工艺步骤少且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特征,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公司紧握电池技术迭代机会,致力于提供HJT电池整线解决方案。HJT工艺步骤分为“制绒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电极金属化”四大步骤,对应的设备分别为制绒清洗设备、PECVD设备(非晶硅薄膜沉积目前通常采用PECVD法制备)、PVD设备、丝网印刷设备。公司前瞻性布局,较早投入相关项目研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HJT整线解决方案。公司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攻关研发了最新的HJT丝网印刷设备,通过自主研发陆续突破核心工艺环节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所需的PECVD设备和PVD设备,并通过参股子公司吸收引进日本YAC的制绒清洗技术,从而实现了双面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的整线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向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提供了GW级异质结电池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完整覆盖HJT电池生产的四道工艺,通过大产能、大片化、薄片化、半片化、微晶化制程,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良率、产能,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进一步降低异质结电池、组件的银浆耗量,公司开发了第二代无主栅技术NBB及其串焊设备,该技术去除了电池的全部主栅线,可将银浆耗量减少30%以上,且在焊接工序即形成有效的焊接合金层,在提升组件功率及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综上所述,广阔的行业前景提供了舞台,正确的战略布局指引了方向,市场机遇提供了契机,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确保了执行力,而持续不断地研发创新则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上述要素的协同作用下,共同推动供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业绩的稳步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周剑 10,560,500 27.08%
2 王正根 8,169,300 20.95%
3 苏州金茂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6,950,000 17.82%
4 吴江东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4,476,700 11.48%
5 上海浩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3,376,500 8.66%
6 苏州迈拓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2,551,400 6.54%
7 施政辉 1,461,600 3.75%
8 苏州市吴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557,900 1.43%
9 苏州市吴江创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557,900 1.43%
10 连建军 338,300 0.87%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