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茂莱光学
  • 企业英文名: MLOPTIC Corp.
  • 实际控制人: 范浩,范一
  • 上市代码: 688502.SH
  • 注册资本: 528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3-09
  • 大股东: 南京茂莱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9.47%
  • 董秘: 鲍洱
  • 董秘电话: 025-52728150
  •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周缨、姜雪姣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铺岗街398号
  • 概念板块: 光学光电子 江苏板块 百元股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沪股通 基金重仓 AI眼镜 光刻机(胶) 无人驾驶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9-08-2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100608978891U
  • 法定代表人: 范一
  • 董事长: 范浩
  • 电话: 025-52728150
  • 传真: 025-52728150
  • 企业官网: www.mloptic.com
  • 企业邮箱: investors@mloptic.com
  • 办公地址: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铺岗街398号
  • 邮编: 211102
  • 主营业务: 茂莱光学作为精密光学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精密光学器件、光学镜头和光学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凭借垂直整合能力,为客户提供“光、机、电、算”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形成覆盖紫外到红外谱段的光学设计能力,高精度光学器件制造能力,光学镜头及系统的多变量主动装调能力,以及光学系统的垂直集成能力
  • 经营范围: 光学光电元件、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关设计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先进的精密光学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精密光学器件,高端光学镜头和先进光学仪器的研发、设计及制造,服务于全球半导体光刻机及检测装备、生命科学及医疗(如基因测序及核酸检测)、航空航天、无人驾驶、生物识别、AR/VR检测设备等应用领域,拥有全面的“光、机、电、算”一体化系统研发及设计,先进光学薄膜技术,精密光学制造技术,高精度主动装调技术、尖端的定制化检测设备及其配套系统的开发技术及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光学科技创新应用企业。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茂莱有限系由茂莱投资与星海公司以现金方式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公司名称为“南京茂莱光电有限公司”。茂莱有限于1999年8月设立时,星海公司出资7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70%,茂莱投资出资3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30%。1999年8月10日,南京市白下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出具《关于中外合资南京茂莱光电有限公司<暂定名>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白外发[1999]6号),同意茂莱投资与星海公司合资设立茂莱有限。1999年8月13日,茂莱有限取得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经贸宁府合资字[1999]3527号)。1999年8月24日,茂莱有限取得了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企合苏宁总副字第004920号)。2000年1月24日,南京审计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宁审所新验(99)080号),验证:截至2000年1月24日,茂莱有限已收到股东星海公司以货币方式投入的资本7万美元。2000年2月15日,江苏天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苏天业新验(2000)003号),验证:截至2000年2月15日,茂莱有限累计收到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10万美元,均以货币出资。 根据天衡会计师于2015年4月28日出具的《审计报告》(天衡审字[2015]01401号),茂莱有限截至2015年3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4,499.74万元。根据天健兴业于2015年4月30日出具的《评估报告》(天兴苏评报字(2015)第0027号),茂莱有限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7,396.51万元。2015年5月12日,茂莱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作为发起人将茂莱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同意以茂莱有限截至2015年3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4,499.74万元按照1:0.666705353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股本3,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其余1,499.74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015年5月12日,茂莱投资、范一、范浩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一致同意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5月28日,茂莱光学召开了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日,全体发起人签署了《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15年5月28日,天衡会计师就公司整体变更设立时的3,000万元出资出具了《验资报告》(天衡验字(2015)00072号)。2015年6月1日,公司取得了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注册号:320100400011646)。 1、2019年11月,茂莱光学报告期内第一次增加注册资本2019年10月28日,公司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紫金投资以人民币5,000万元的价格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257.14万元人民币。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将由人民币3,600万元增至人民币3,857.14万元。2019年11月28日,公司取得了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100608978891U)。2、2020年3月,茂莱光学报告期内第二次增加注册资本2019年12月31日,公司召开201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南京创投以人民币1,000万元的价格认购公司51.43万元的新增注册资本,江宁创投以人民币1,000万元的价格认购公司51.43万元的新增注册资本。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857.14万元增加至人民币3,960万元。2020年3月13日,公司取得了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100608978891U)。2020年3月17日,中天运出具《验资报告》(中天运[2020]验字第90011号),验证:截至2020年3月16日,茂莱光学已收到紫金投资、南京创投、江宁创投以货币方式投入的注册资本360万元,累计收到实收资本3,960万元。
  • 商业规划: 2024年,在宏观经济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及挑战的情形下,公司持续强化市场开拓,深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引入国际化研发及经营管理人才,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82.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52.1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2,843.1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2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46,056.69万元,较报告期初增加7.71%;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6745元,同比减少28.54%。公司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半导体业务的增长。本报告期,半导体领域收入占比为46.29%,生命科学领域收入占比为23.49%,无人驾驶领域收入占比为7.27%,生物识别领域收入占比为7.04%,AR/VR检测领域收入占比为5.13%,航空航天领域收入占比为1.68%,其他占比为9.10%。2024年公司主要工作如下:1、聚焦主营业务,深耕重点领域2024年,公司始终聚焦于主营业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模式和产品结构,重点推进半导体领域、无人驾驶领域、生命科学领域、ARVR检测领域等新兴应用领域技术升级和产品开发。2024年度,公司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关键突破。部分半导体产品成功跨越研发样品阶段,迈入批量生产阶段,这一转变标志着公司在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本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领域收入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较去年同期增长37.17%。这一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海外市场对公司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展现了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国内市场,受国产替代浪潮的推动,下游客户对公司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公司深度参与到国内半导体产业升级进程中,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24年度,无人驾驶领域收入增速显著,较去年同期增长138.7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无人驾驶市场及相关技术的持续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领域主要客户的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获得了更多城市的无人驾驶汽车推广机会,进而带动订单需求显著增加。生命科学作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板块,公司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经验,该领域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一方面系客户产品升级迭代导致技术路线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系下游客户受海外市场推广进度受阻及库存周期影响,需求放缓。除和现有客户维系合作外,公司一直在积极寻找其他细分医疗领域的市场机会。2024年,公司已和多名海内外医疗领域的客户开展合作沟通,在原有的基因测序和口腔扫描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产品细分品类。2024年,公司AR/VR检测领域收入下降33.20%,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客户采购转型,合作从研发转向小批量生产,设备价格和收费标准降低。二是小批量生产订单正在经历产能爬坡,交付时尚需验证产品的重复性、稳定性等,验收周期长,影响短期收入。虽然客户从产品验证、性能优化到市场成熟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公司和下游客户群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一方面加强与客户合作沟通,巩固和拓展市场;另一方面推行模块化设计、优化检测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业务发展。2、深化行业布局,强化市场开拓2024年,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坚守“诚信积极合作精进”的价值观,把“谦逊为本,客户至上”作为服务客户的宗旨、把技术升级作为研发工作的重心,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在行业布局方面,为更好的服务下游各领域客户,公司在2024年持续推进美研中心、泰国工厂、英国子公司的发展建设,购置厂房和设备,吸纳高端光学人才。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始终保持积极姿态,通过参加各类展会来加强海内外市场的营销推广。不仅显著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公司赢得了广泛的行业关注,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合作机会。2024年上半年,公司参与了三场国际知名的工业展会——包括光学领域的SPIE、ARVR展会AWE,以及DisplayWeek展会;下半年公司参加了国内覆盖光电全产业链的综合型展会光博会(CIOE)。通过参加上述展会,不仅让公司深入了解了海内外客户的需求,也全面展示了公司在光机电算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成果。3、加大研发投入,持续科技创新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理念,提高研发竞争优势,不断打造企业发展的研发新动能新优势。公司南京总部、英国子公司、泰国工厂均引进了高精度设备,物镜产能显著提升,光学加工技术也有所突破,其中球面产品尺寸和面型均实现了突破。此外,公司积极引入国际化研发及经营管理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引入前沿的国际化研发理念。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持续聚焦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达7,027.83万元,同比增长4.6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3.98%。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2024年公司获得发明专利31项(其中包含14项境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1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5项,实用新型专利11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8项。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提高精密光学行业的技术发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凭借“高精度光学检测器件及系统”获得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荣誉。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募投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依照公司内部《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实行募集资金的专户存储,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公司对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以符合监管要求和公司政策。结合当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经过深入分析和审慎研究,公司在不改变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投资总额和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将“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生产项目”和“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研发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至2025年6月。这一调整旨在更好地适应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募投项目的监督管理,定期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募集资金的使用合法有效,有序推进募投项目的后续实施工作。5、建设企业文化,赋能人才发展公司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在各个层级都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为了打造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公司不断整合内外部培训资源,优化内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一对一导师带教机制,为各级员工提供优质的培训方案,鼓励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新员工培训聚焦公司文化、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等通识内容,通过企业高管分享、实地参观办公设施与生产基地,让新成员深度融入公司环境,明晰发展愿景,缩短适应期;应届生通过“未莱星计划训练营”学习职场技能,掌握专业知识,完成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转变;研发工程人员通过企业内部“工程师评审机制”完善自我能力提升与经验传承,最终实现个人职业晋升发展;生产部门人员定期参加精益生产培训课程,学习6S管理、生产线优化技巧,配合模拟实操演练,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管控能力;管理人员通过报名高校MBA、高级管理人才班、海外研修,着重领导力进阶与战略视野拓展。公司为各级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并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与公司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尊重、长期伙伴、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培训,不断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6、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规范公司治理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综合外部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合理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渠道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有效地控制公司经营和管理风险。此外,公司也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充分行使权利、科学决策和有效行使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公司和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7、规范信息披露,防范内幕交易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及《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保证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公司通过上交所E互动平台、业绩说明会、投资者交流会、投资者来电、电子邮件等渠道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的保障广大投资者的知情权,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管理规范性。为有效防范内幕交易的发生,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5号——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制定了《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针对定期报告、回购股份、再融资等重大事项认真做好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明确内幕信息范围。公司会定期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合法合规培训,帮助董监高更好的履职。同时公司也会在定期报告披露前发送提醒短信,避免在敏感期出现短线交易,严格防范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报告期内,公司没有发生内幕信息知情人违规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也没有因《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执行或涉嫌内幕交易被监管部门采取监管措施及行政处罚的情形。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