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集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杭州集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集智股份
- 企业英文名: Hangzhou Jizhi Mechatronic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楼荣伟
- 上市代码: 300553.SZ
- 注册资本: 811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10-21
- 大股东: 楼荣伟
- 持股比例: 24.48%
- 董秘: 葛明
- 董秘电话: 0571-87203495
-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孙玮、郭赛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园三路10号
- 概念板块: 仪器仪表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转债标的 低空经济 新型工业化 微盘股 人工智能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4-06-02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100762017394J
- 法定代表人: 楼荣伟
- 董事长: 楼荣伟
- 电话: 0571-87203495
- 传真: 0571-88302639
- 企业官网: www.zjjizhi.com
- 企业邮箱: investor@zjjizhi.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七贤路1-1号
- 邮编: 311100
- 主营业务: 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制造、加工:全自动平衡机、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光电设备、新材料。服务:振动测试技术、平衡技术、平衡自动修正技术的研发、咨询,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杭州集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专注于全自动平衡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成为平衡技术全面研发和综合应用型企业。于2012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16年10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作为国内动平衡行业的牵头企业,集智股份联合上海衡望、杭州合慧、杭州谛听等子公司,构建和延伸产业链结构,持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向新能源行业以及航空航天等高速动平衡、智能制造领域开拓发展,为客户提供可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级软件企业和浙江省隐形牵头培育企业。在动平衡测试与修正技术领域,公司建有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和市科研项目,主持起草了行业技术标准,科研成果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市至优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集智在动平衡测试与修正技术上,建有一支由全国重点大学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近百项。主要产品全自动平衡修正机已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汽车等行业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方面,公司已具备与世界名企同行竞技的水准,主要产品在新能源电驱、刹车盘、轮毂、飞轮、空调风扇等汽车部品广泛应用。在高速动平衡技术方面,公司已掌握新能源电机高速动平衡试验、高速涡轮增压器(核心体)的测试和修正技术、准高速的整机风扇测试等高速动平衡的核心技术,相关平衡机产品已推入市场。
-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其中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主要用于电机、汽车、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泵、风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自动化设备主要用于电机的自动化生产。这些行业的稳步发展、升级改造及进口替代的需求,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电机行业发展情况电机特别是微特电机因其小巧、轻便,使用面广等特点,是产业系统中重要的执行机构和驱动基础元件,是公司重要的市场之一。微特电机常用于电器及设备的动力装置,或在控制系统中,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的检测、计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是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安防监控、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武器装备等不可少的核心部件,可以说,凡是需要电驱动的地方基本都有微特电机的身影。伴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为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便利及舒适度,需求量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微特电机的家庭平均拥有量为80台至130台,而我国大城市家庭平均拥有量仅在30台至60台之间。若每个家庭每年平均使用量增加1台,则我国每年微特电机需求量将增加3亿台至4亿台,2020年全球微型电机市场规模为364.7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60.66亿美元,2021年至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电机是各类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的动力源泉,家电、电动工具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必将促进相关电机的生产。电机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进行大量的设备投入,在“机器换人”、自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必然提升对自动化水平更高的全自动平衡机及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另外,国内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下,电机厂商也将对原有手工、半自动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从而进一步增加对全自动平衡机和电机生产自动化设备的需求。2、汽车行业发展情况(1)汽车回转零部件的市场应用除电机外,汽车使用的其他回转零部件可分为轴类件、盘类件和风扇类回转零部件等,轴类包括发动机曲轴、涡轮增压器、传动轴等零部件,盘类件主要包括离合器压盘、离合器总成、飞轮、轮胎、轮毂、齿轮、刹车鼓和刹车盘等零部件,风扇类主要包含冷却风扇和空调风扇等零部件。汽车回转零部件构成具体如下图所示:根据《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和平衡机需求》预测,2018年离合器总成、离合器压盘、飞轮、刹车盘、发动机曲轴等5类汽车回转零部件生产企业对全自动平衡机的需求将超过5,000台。以单台设备50万元售价测算,2018年汽车回转零部件使用的全自动平衡机累计市场需求约为25亿元,按8年的设备淘汰更换周期计算,年均市场销售额超过3亿元。考虑汽车零部件出口需求、售后维修需求等,未来我国汽车回转零部件全自动平衡机的年均市场需求将远超过3亿元。此外,轮胎生产也需要全自动平衡机对轮胎平衡性进行测试和筛选,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橡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轮胎年产量将达到7.04亿条,按照目前全自动轮胎筛选机单台年均15万条的处理效率,“十四五”期间我国全自动轮胎筛选机的需求约为4,700台,以单台设备150万元售价计算,我国全自动轮胎筛选机累计市场需求为70亿元,按8年的设备淘汰及更换周期计算,年均市场销售额超过8.75亿元。考虑到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轮胎消耗量未来仍将快速增长,全自动轮胎筛选机的市场需求将随之增长。(2)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市场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包括驱动电机)、各类回转零部件等的平衡测试、修复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机自动化产线需求也是公司的重要市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最大亮点,已经从政策驱动阶段全面进入市场化驱动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9年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5-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450.4万辆增长至3,016.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3%,销量从2,459.8万辆增长至3,009.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从34.1万辆增长至958.7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75%,销量从33.1万辆增长至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1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5年的1.35%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31.55%,提前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达到20%渗透率的目标。目前,尽管汽车市场规模增长存在放缓和下滑的可能,但其庞大的市场存量带来了巨大的更新换代需求。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542.2万辆和5,2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并将在2030年超过50%。目前,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及各类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广泛应用,将使各类电机的市场需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从而带动全自动平衡机和电机生产自动化设备的市场需求。3、汽轮机、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市场高速动平衡技术主要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大型装备内的回转零部件平衡。该类回转零部件转速高、重量大、工作温度高,对平衡精度具有极高的要求。资料表明,导致高速回转机械振动过大的激振力,95%是由其中的回转零部件平衡不良引起的不平衡力。因此,对回转零部件进行低速动平衡、高速动平衡和超高速动平衡实验,保证回转零部件平衡精度成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确保装备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降低装备振动、噪声,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运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在高速动平衡领域,全球市场主要被德国申克等国外知名企业等占据。政策方面,我国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解决不稳、不强、不安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任务,需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其中,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无疑是“十四五”时期较为紧迫的任务。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指的是,在面临外部(主要是国外)产品、零部件、技术等供应受限时,还能够依靠国内稳定运行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从而能够满足国民经济运转的基本需要,防止重要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不能自主可控,防止“卡脖子”的情况出现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我国在绝大多数产业的中低端环节都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目前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高端环节上。产业链高端产品的发展规律与中低端产品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中低端产品技术成熟,主要竞争点在成本和价格上,而高端产品往往对价格不敏感,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上。2015年工信部启动“两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将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电力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21年11月,国家能源局、科技部颁布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要求开发汽轮机高压转子等高温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重型燃气轮机研发与示范取得突破,各类中小型燃气轮机装备实现系列化。突破燃气轮机设计、试验、制造、运维检修等瓶颈技术,提升燃气发电技术水平,研发燃气轮机非常规燃料燃烧技术、中小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等。2022年11月,工信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巩固装备制造业良好势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中需要进行高速动平衡的回转零部件主要包括风扇叶片、压气机叶片、压气机盘、涡轮叶片、涡轮轴、涡轮盘、轴承等。目前该等装备制造企业进行高速动平衡的实验装置均以进口平衡设备为主,对进口设备存在较大依赖度。发展高速动平衡技术及其产品不仅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提升国产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保障能源安全,增强国防和军事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船舰和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高速动平衡技术及相关设备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4、泵和风机制造领域发展状况泵和风机均属于通用机械产品。泵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给水、排水、建筑、能源、石油化工、采矿、冶金、船舶、海洋工程、环保、医药、食品等领域,主要泵类产品有各类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回转式容积泵、往复式容积泵和水环真空泵等。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等,广泛应用于建筑、环保、轨道交通、能源、石油化工、采矿、冶金、船舶、海洋工程等领域。风机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量大广的中、小型风机,这类产品在风机产量中占比较高;另一类是为重大成套装备的离心式或轴流式压缩机、鼓风机和大型通风机。“十三五”期间,我国泵和风机产量分别从2016年的12,073万台、2,389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18,250万台、4,169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88%、14.94%,保持了较为稳定快速的增长速度。“十四五”期间,通用机械工业将全力推动高效节能、减振与降噪、先进工艺与智能制造、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围绕泵和风机产品开展高效节能技术、减振与降噪技术、转子动力学等研究,提升产品能效、质量、安全性与稳定性,有利于泵和风机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泵和风机需要平衡的回转零部件有电机、联轴器和叶轮,目前我国泵和风机产业仅有少数企业采用全自动平衡机进行相关回转零部件的平衡,大部分企业仍采用手工平衡,效率较低,产品一致性也较差,这为全自动平衡机在泵和风机制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潜在市场空间。(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1、公司主营业务基本情况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仍为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其中,全自动平衡机为公司主要核心产品,全自动平衡机主要用于回转零部件不平衡量的检测及自动修正。由于设计、材质不均匀以及制造安装等原因,回转零部件往往存在较大初始不平衡量。此类未经平衡的回转零部件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周期性的激振力,引起振动和噪声,增加设备损耗,加快机械磨损,减少使用寿命,引发设备故障,甚至造成事故,因此必须进行动平衡,使其达到合格标准。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泵、风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行业领域使用的回转零部件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公司主要产品如下图所示:①全自动平衡机②自动化产线③测试机3、经营模式及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过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的销售获得主营业务收入,通过刀具、夹具、传感器和陶瓷棒等配件销售和技术开发及设备维护等获得其他业务收入。(2)采购模式公司自主进行采购,已经建立了供应商遴选、最低库存管理、采购计划和实施流程等管理制度。供应部负责对物料的采购工作,研发部负责提供产品相关技术要求、质量保证条件等,仓库管理员负责对物料外观情况、数量进行核对验证,需要检验的物料通知质监部验收。(3)生产模式公司专注于全自动平衡机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公司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机械组件和电气系统的安装、整机联调、试运转及整机自检和品质检测,产品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和主机的预装配均委托第三方协作单位实施。公司采用外协加工生产模式有利于公司集中有限资源于全自动平衡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综合设计,借助社会分工和专业加工商的专业技能,实现机械组件及零部件加工的专业化,节约加工设备和场地的资本投入,是公司优化资源的综合抉择。(4)销售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以内销为主,通过直销方式进行;外销产品以自营出口为主。(5)研发模式研发部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公司采取面向市场的研发策略,在组织实施上,采取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为辅的组织形式。每年初,研发部根据营销部、市场部和维护部反馈的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确定当年研发领域、技术方向和产品规格,经研发部、营销部和生产部进行项目规划、技术分析和市场评估,由研发负责人、营销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及公司总经理审批通过,进行研发项目立项。研发部据此提出项目技术方案,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力学、动力学和数学等基础理论和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近几年,公司一直深耕平衡机行业,在保持全自动平衡机和测试机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高速、准高速平衡机和自动化设备,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并通过对原有客户持续服务开发、参加展会拓展新客户、研发新产品和新增应用场景,以增强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的客户结构从上市时的电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行业,逐步拓展了汽车、船舶、航天航空等行业领域,并开发了高速、准高速平衡机和自动化设备等新产品线,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经营情况分析2024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不利因素等诸多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90.6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8.6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6.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9.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1.40%;公司报告期内营收主要来源于全自动平衡机和测试机的销售收入。自动化产线业务由于产线定制化程度较高、调试和验收周期相对较长等原因,已发出产线商品在本报告期内未对收入形成较大贡献。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多举措推动业务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传统平衡应用仍集中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汽车领域。其中,受市场综合因素影响,传统平衡业务收入趋于平缓。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完善营销体系,在传统业务模式下公司深入优化部门间协同效应,按产品类别设立产品组,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提升公司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同时公司加强海内外市场的网络推广,通过增加网络信息覆盖面,增强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度。同时,在航空航天业务领域,公司平衡机已经应用于高低压压气机、高低压涡轮、高压轴、核心机转子总成、涡轴、高低涡盘等核心零部件检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高速转子动平衡一直是公司重点开发的方向,公司目前初步完成了高速试验平台搭建,将继续加大在高速转子动平衡业务的研发、市场拓展力度。(2)强化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作为一家由技术创新为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秉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改进产品性能,推动技术和产品不断升级,继续强化项目储备及新产品研发。研发方向从原来固定式的动平衡测量拓展到可移动式动平衡测量;精度测量方面从原有的常规精度低转速向高精度高转速方向提升;由原来的PLC纯数据存储向网络数据存储、处理与数据追踪转变,提高了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功能,提升了公司产品竞争力。同时,继续加强塑形机产品的技术研发,争取形成从立式到卧式结构的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61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员工总人数38.70%,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1,783.7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84%,保证了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3)加快子公司新业务应用推广报告期内,子公司谛听智能经过多次试验和技术验证,完成了智能水声信号产品的研制并开始进行应用推广。目前,基于其信号处理技术的优势,子公司谛听智能已承接了多个技术保障服务项目,技术服务成效显著,得到了用户高度认可并签订了多个技术服务商业合同。同时,基于信号处理技术的多项研究项目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评审并立项,为公司未来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4)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司于2023年1月12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2023年2月28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2024年1月16日召开的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相关议案,本次事项已经2023年2月3日召开的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和2024年2月1日召开的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25,46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集智智能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及“电机智能制造生产线扩产项目”。2023年8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了2023年第66次审议会议,对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进行了审核。根据会议审核结果,公司本次发行可转债的申请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2023年10月26日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杭州集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2024年8月20日,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54.60万张顺利完成,具体内容巨潮资讯网披露的《杭州集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果公告》(公告编号:2024-047)。2024年8月28日,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254.6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集智转债”,债券代码“123245”。具体内容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的《杭州集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楼荣伟 | 6,819,117 | 18.94% |
2 | 吴殿美 | 5,558,824 | 15.44% |
3 | 杭州集智投资有限公司 | 5,000,000 | 13.89% |
4 | 石小英 | 4,500,000 | 12.50% |
5 | 杨全勇 | 4,235,294 | 11.76% |
6 | 赵良梁 | 2,117,647 | 5.88% |
7 | 张加庆 | 2,117,647 | 5.88% |
8 | 陈向东 | 1,609,412 | 4.47% |
9 | 杭州士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 1,498,235 | 4.16% |
10 | 浙江联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 1,381,765 | 3.84%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