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世名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uzhou Sunmun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陆勇
- 上市代码: 300522.SZ
- 注册资本: 32245.150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07-05
- 大股东: 吕仕铭
- 持股比例: 22.92%
- 董秘: 吴鹏
- 董秘电话: 0512-57667120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包梅庭、郭益舜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昆山市周市镇黄浦江北路219号
- 概念板块: 化学制品 江苏板块 创业板综 机构重仓 固态电池 储能 光刻机(胶) 石墨烯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1-12-1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00733331093T
- 法定代表人: 陆勇
- 董事长: 陆勇
- 电话: 0512-57665888,0512-57667120
- 传真: 0512-57665880
- 企业官网: www.smcolor.com.cn
- 企业邮箱: smkj@smcolor.com.cn
- 办公地址: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黄浦江北路219号
- 邮编: 215337
- 主营业务: 专注于纳米着色材料、功能性纳米分散体、特种添加剂、智能调色系统及电子化学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 经营范围: 软件开发、销售;计算机调色体系、色卡产品开发、销售;水性色浆生产、销售;水性涂料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原料及产品的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道路普通货物运输(按许可证核定内容经营);空气净化设备、塑料粒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前述经营项目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许可经营、限制经营、禁止经营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是一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集团化公司。“技术引领、价值创造”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发展理念,公司现已成长为一家拥有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环保新能源三大产业板块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建材、纺织轻工、医疗防护、电子通信、光伏及新能源等领域,是国内领先的纳米着色材料、功能纳米分散体、特种添加剂供应服务商。世名始终紧跟国家创新发展要求,面向科技前沿、面向能源需求、面向“双碳”目标任务,建立了昆山、常熟、岳阳、盘锦四大产业基地,拥有一家上市公司(世名科技,300522),全面打造“一体核心+多轮驱动”发展新局面。我们以“创新技术、成就未来”为企业使命,以“聚合新能源、探索新材料、领航新未来”为企业愿景,从不同产业领域的新材料、新能源应用,努力将创新产品和服务带入到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等各领域,赋予未来无限可能。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技术应用、开放包容的发展之路,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近年来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参与起草和修订国标、行标50余项,拥有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纺织行业功能纳米颜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研发平台。未来,我们将持续围绕“想象力、创造力、行动力”核心价值观,聚焦色彩新应用、光固化新材料、环保新能源行业,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促进上下游产业清洁生产、工艺革新及低碳排放,全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新引擎!
- 商业规划: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报告期内有机颜料类采购单价较上一报告期下降,主要原因是该类原料包含了纤塑母粒产品的有机颜料类原材料,该原料采购成本每公斤采购价低于色浆产品有机颜料,从而整体降低有机颜料类采购成本单价。无机颜料类下半年平均价格下降主要原因是钛白类等主要材料采购成本下降。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不适用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1、报告期内,常熟世名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排污许可证》,发证日期为2024年1月26日,有效期至2029年1月25日。2、报告期内,世名(辽宁)新材料有限公司取得盘锦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排污许可证》,发证日期为2024年4月26日,有效期至2029年4月25日。3、报告期内,世名(辽宁)新材料有限公司取得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出具的《危险化学品登记证》,发证日期为2024年9月10日,有效期至2027年9月9日。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1、概述(一)主要经营业绩概述报告期内,公司锚定“一体两翼”战略蓝图,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环保升级+高端突破”双轮驱动为主线,聚焦市场前沿需求实施精准突破。通过推进纳米着色材料差异化应用、规划产能前瞻性布局、深化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持续强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效能。重点加速以光刻胶颜料分散液为代表的高端化产品升级,着力突破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系统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全方位巩固行业领军地位。报告期内,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7,285,297.32元,同比上升2.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20,590.21元,同比上升25.61%。(二)经营业务情况1、推动产能优化与环保升级,加速高端材料产业布局报告期内,常熟世名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能战略性调整及扩充。经过专业论证并经有权机关审批核准,常熟世名削减14,040吨/年溶剂色浆产能,同步新增50,000吨/年水性色浆及16,000吨/年功能性纳米分散体产能,总产能从48,040吨/年提升至100,000吨/年。此次调整旨在淘汰溶剂色浆产品线,重点强化环保型水性色浆规模优势,并通过功能性纳米分散体新增产能拓展高附加值市场,显著提升在涂料、纺织等领域的绿色产品竞争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提升水性色浆产能,增强市场应对能力,扩大业务规模,巩固产业链优势及市场地位,从而强化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盘锦基地聚焦电子与光固化高端领域,推进“年产9000吨特种UV单体、2000吨UV低聚物、3500吨建筑材料添加剂、1200吨氧化蜡及800吨润滑油脂、500吨烯烃树脂项目”中试产线建设。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进入产品小批量生产阶段,重点突破5G高速覆铜板用电子级碳氢树脂、UV固化涂料核心原料等关键技术。盘锦基地的该产能布局将填补国内高端光敏材料空白,为电子通信、新能源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撑,标志着公司向电子级新材料产业迈出关键一步。报告期内,常熟世名拟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LCD显示光刻胶专用纳米颜料分散液及2500吨纳米功能性分散液产品结构优化技改项目”,常熟世名通过这一重要战略技术布局,旨在优化现有产品产能结构,进一步着力攻关高端产品突破,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满足下游客户对高性能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公司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推动我国电子产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贡献积极力量,有利于常熟世名进一步布局并抢占下游市场推动TFT-LCD光刻胶国产化进程,助力国家产业链自主可控。2、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报告期内,集团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架构,搭建起“中央研究院+专项研究所”的协同创新体系,聚焦纳米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为强化科研实力,特别引进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及欧洲科学院院士(三院院士),并设立纳米材料研究所、电子材料研究所、ESG材料研究所等专项研究单元,配备先进研发设备及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专家团队。专项研究所依托常熟世名、盘锦基地等产业主体布局,形成“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产业化”全链条贯通模式,有效实现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深度协同。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保持稳定态势,截至期末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35项(发明专利84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在整合内外部研发资源方面,公司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突破。报告期内,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华理——世名电子化学品联合创新中心”,重点攻关电子化学品技术难题;其次,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石大——世名循环经济联合创新中心”,整合双方科研、人才及产业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化工行业绿色转型。两大创新平台的建立,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中的战略优势。公司主要产学研项目合作进展情况如下:3、深化人才战略布局,构建复合型人才梯队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正式启动“绘才计划”人才战略工程,通过系统性布局构建全方位人才发展体系。在中央研究院成立后,结合各专项研究所的人才需求,公司在招聘端精准制定校招实施方案,完成全流程标准化人才体系搭建,开展7场重点院校专场招聘会,规划4条核心区域双选线路,覆盖全国30余所专业对口高校,截至目前共引进专业人才75人,其中正式录用25人,2025年拟入职储备50人,有效提升公司品牌曝光度。在产教融合方面,深化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新增校企联合创新平台2个,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19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34.22%,形成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完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梯队,为公司技术创新和战略发展提供持续动能。4、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高效传递公司价值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将治理体系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根基,秉持合规运营与风险防控并重的管理理念。通过多维制度体系构建与动态优化机制,持续完善涵盖法人治理、内部控制及合规审查的全流程管理体系:一方面依据最新监管要求修订《公司章程》及配套制度,形成权责清晰、制衡有效的治理架构;另一方面强化全链条风险管控,构建覆盖战略决策、运营执行及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投资者权益保护层面,公司严格执行精准化信息披露机制,通过定期报告、临时公告及互动平台等多渠道保障股东知情权,尤其注重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维护。针对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群体,公司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系统提升其合规履职能力与战略决策水平,并通过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协同运作,实现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始终秉持依法治企与合规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持续规范公司及股东的权利义务,防止滥用股东权利、管理层优势地位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切实为维护公司股东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要求,坚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披露原则,建立了公开、公平、透明、多维度的投资者沟通渠道,进一步加深投资者对于公司生产经营等情况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传达公司的投资价值,丰富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治理机会和渠道,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同感,树立市场信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