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柯力传感
- 企业英文名: Keli Sensing Technology (Ningbo)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柯建东
- 上市代码: 603662.SH
- 注册资本: 28165.942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9-08-06
- 大股东: 柯建东
- 持股比例: 44.84%
- 董秘: 叶方之
- 董秘电话: 0574-87562290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胡俊杰、陈炎
- 律师事务所: 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 注册地址: 宁波市江北区长兴路199号
- 概念板块: 仪器仪表 浙江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执行器 机器视觉 传感器 边缘计算 华为概念 工业4.0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2-12-3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200744973016M
- 法定代表人: 柯建东
- 董事长: 柯建东
- 电话: 0574-87562290
- 传真: 0574-87562271
- 企业官网: www.kelichina.com
- 企业邮箱: dmb@kelichina.com
- 办公地址: 宁波市江北区长兴路199号
- 邮编: 315033
- 主营业务: 研制、生产和销售应变式传感器、仪表等元器件,提供系统集成及干粉砂浆第三方系统服务、不停车检测系统、无人值守一卡通智能称重系统、制造业人工智能系统、企业数字化建设软件开发服务、移动资产管理系统、物流分拣系统等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元器件零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租赁;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家用电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终端计量设备制造;终端计量设备销售;金属材料销售;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建筑材料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互联网数据服务;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企业管理咨询;物业管理;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道路货物运输(网络货运);检验检测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662】成立于1995年,主要研制和生产各类传感器以及工业物联网系统及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是全球较大的钢制传感器制造企业和传感器产业森林开拓建设者;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国家级众创空间。柯力总部设于浙江宁波,采用集团化管理模式,在深圳、广州、福州、郑州、苏州、池州等城市投资27家控股公司和11家参股公司。拥有两大研发中心、三大投资中心、三大产业园、七大生产基地,并建有包括研发、业务、供应链、投资、人力资源、信息化、智能制造等在内的集团八大赋能中心,围绕“客户、战略、人才、流程”建设KMS集团管理体系。围绕“产业投资化+产业园区化+产业集团化+产业生态化+产业资本化”发展战略途径,搭建传感器行业生态体系,立志成为国内多种传感器融合领军企业,砥砺奋进于全球机器人全身传感器核心供应商行列。公司深耕传感器和工业物联网领域,形成智能工业测控与计量、智慧物流设备、能源环境设备测量、机器人传感器等四大版块的业态布局。目前公司已涉足称重、光电、水质、光纤测温、光幕、气体、位移、电量、温湿度压力、流量、3D视觉、激光测距、振动传感器、机器人多维力传感器等近二十种传感器,并拓展在智慧物流、智能库房、矿井物探、建筑机械物联网、无人值守、冶金化工、新能源自动化装备、食品自动化装备生产线等不同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构建软件开发平台、大数据平台、芯片解决方案平台、产业大脑、产业园等产业平台体系。公司深度融合工业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是工业物联网装备和传感器应用场景深度优化的集团公司。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26.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82.9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998.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3%。从重点工作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上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在以下几个重要领域加快推进,不断取得突破:一是围绕主业积极开展投并购,着力推进产业投资化,力争实现二次创业、二次腾飞。报告期内,公司遵循产业投资上下游及“主业聚焦、三观一致、可进可退、资源共享、估值合理”五项原则,沿着机器人力学、触觉、视觉、惯导传感器的主投方向,顺着气体、温湿度、MEMS、压力、扭矩等多种物理量传感器融合的方向,行走于智慧物流、自控设备、智能检测等物联网装备道路,结合机器人产品平台和算法解耦、协议软件等技术平台进行投资布局。报告期内,柯力传感通过“再投资”方式先后控股了宁波知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飞轩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在智慧库房领域和电流传感器领域的投资力度,深耕细分赛道。完成了对苏州禹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国内领先的水质传感器公司)的投前尽调及相关工作,并于8月完成交割,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同时,公司与宁波米德方格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后者将为柯力传感母子公司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国产替代”芯片。总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完成“三控一参”的战略投资任务,三家新增控股子公司将为公司2024年下半年及后续发展贡献业绩。二是围绕宁波、深圳、郑州三地产业园,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形成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化不仅仅是产业集聚的物理空间,也是产业赋能综合平台和效率效益的集中体现。报告期内,公司旗下的宁波、深圳、郑州产业园都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在宁波,报告期内,柯力传感总部新建的总建面达3.7万平方的W楼正式投入使用。一批传感器、物联网企业已经在上半年正式入驻,预计到今年12月底,W楼将实现满租,其中部分入驻企业是柯力传感投资并购或参股的企业。在深圳,柯力传感在2023年投资的6家企业报告期内均已搬迁至深圳光明柯力传感谷,包括电流传感器企业柯力三电(控股)、高精度CMOS激光测量类传感器企业点联传感(参股)、高精度位移传感企业立仪科技(参股)、温度压力传感器企业威勤电子(参股)、3D视觉光电传感器企业湾测技术(参股)、传感器产线自动化改造公司德柯智能(参股)。展望未来,柯力传感将努力实现传感谷内技术、人力、财务、投资、行政、业务、采购、制造、品管、检测等多个赋能服务平台的搭建。在郑州,柯力物联网产业园也将陆续引入或者投资北方的项目落户于园区,加快北方力学传感器生产制造基地的打造。三是围绕集团立体网络框架,重点突破机器人传感器,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柯力集团的产业生态既有包含母公司管理体系、控股子公司的资源汇合、参股子公司的共享资源在内的集团内涵资源,又有上下游客户、供应链、第三方合作平台、政府管理部门、大专科研院校等外延力量。报告期内,公司从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出发,加强研发和营销,拓展新产品和新客户,纵向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横向促进多种物理量传感器有机融合。在产业生态打造的具体路径上,公司以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和行业协会为具体抓手,做好相关工作。在新产品研发和销售方面,重点突破机器人传感器。报告期内,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技术要点,并已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公司将继续投入研发力量,向微型、高频响应、MEMS硅基、力控算法集成等方向进行突破。触觉传感器已启动与多家企业、院校的合作,同时以自研模式进行研发,目前尚处于研发验证阶段。在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方面,公司牵头建设的智能传感器行业产业大脑构建了8大业务场景。截至2024年6月底,入链企业1200多家,与浙江省产业大脑能力中心集成18个能力组件。下一阶段,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建设将聚焦于商业模式的跑通并且实现盈利和自我造血,为传感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产业链协同提供保障。此外,公司牵头筹建的宁波市智能传感产业协会于2024年7月30日正式成立。公司董事长、总裁柯建东先生当选为宁波市智能传感产业协会会长。下一阶段,宁波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协会将积极搭建创新性平台,为行业制定标准,并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促进传感器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四是围绕“KMS”管理体系,完善客户、战略、人才、流程,着力推进产业集团化。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了包括研发、业务、采购成本、投资、财审、人力、管理协同、设备制造与信息化等在内的“八大赋能中心”的职能。在研发模块中,探索并践行研发资源合作,对母子公司的研发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进行联合培养,加快研发IPD工程和PDM管理。在业务模块中,以共性客户、攻关客户、竞争对策为核心,研究市场营销策略和人员培训管理,研究母子公司业务布局、分工及目标,以此促进母子公司在销售端的增长。在成本控制模块中,建立了包含开拓、评估、考核整合体系在内的供应链战略,强化十大成本控制手法,建立集采、共享、共性物料、人员培育方案。在投资模块中,以控股子公司的再投资工作为核心,完成了两家控股子公司的再投资任务。在财审模块中,执行全集团统一的资金日报、预决算、财务报表体系。在人力资源模块中,建立了集团范围内的HR三支柱模型和人力文化体系,完善了制度流程、创新基金、文化专员等特色模块。在管理协同模块中,完成了对若干家控股子公司的半年度全方位会诊等核心工作。在制造模块中,形成了质量管理、产能分析、检测协同、精益生产、产能代工、产品转移等体系性方法。五是围绕子公司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探索资本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资本化。产业资本化是产业投资在园区化,生态化,集团化后努力拼搏的方向,是产业五化的标志性结果。报告期内,公司初步选定了二到三家发展迅速、细分领域占有率高、管理基础扎实、团队创新能力强、利润持续快速增长且与母公司能够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不同行业发展的子公司,并由董秘办、投资部、子公司一起制订三年资本化行动计划。在投资上,报告期内,由母公司继续增资或双方同比例增资对同行或上下游的标的公司进行并购,接受标的公司股份部分转让或置换到子公司上,实现对标的公司的并表,促进三年内销售和利润目标达成。在人力资源上,公司建立了资本化所需人才储备及内部体系,并为新引进或内部人才留有股权激励和晋升空间,执行IPO体系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机制。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