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富淼科技
  •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Feymer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施建刚
  • 上市代码: 688350.SH
  • 注册资本: 12215.009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1-28
  • 大股东: 江苏飞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8.66%
  • 董秘: 邢燕
  • 董秘电话: 0512-58110625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彭远卓、徐宏蕾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张家港市凤凰镇杨家桥村(飞翔化工集中区)
  • 概念板块: 化学制品 专精特新 破净股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转债标的 微盘股 半导体概念 氢能源 节能环保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10-12-16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00566862646E
  • 法定代表人: 熊益新
  • 董事长: 熊益新
  • 电话: 0512-58110625
  • 传真: 0512-58110172
  • 企业官网: www.feymer.com
  • 企业邮箱: IR@feymer.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凤南路1号富淼科技行政区
  • 邮编: 215613
  • 主营业务: 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的亲水性功能高分子领域,为制浆造纸、水处理、油气开采、矿物加工和纺织印染等国内外水基工业用户提供水溶性高分子、功能性单体、水处理膜及膜应用等产品与服务
  • 经营范围: 聚丙烯酰胺单体及聚合物的生产、加工、销售。液体水溶性聚合物和固体聚丙烯酰胺生产、加工、销售。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醇(副产)的生产、加工、销售。树脂材料、水处理材料的销售;膜产品的销售;膜分离设备、环保设备、化工设备的销售、化工副产盐(不得用于提炼盐)的生产、销售。蒸汽与电力的生产、销售;工业污水处理;氢的生产、加工、销售。助剂研究及技术咨询;化工产品、工业助剂的销售(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按许可证经营),技术研发、技术转让;自营及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港口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生态环境材料制造;生态环境材料销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海洋工程设计和模块设计制造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智能水务系统开发;石油钻采专用设备销售;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非食用盐加工;非食用盐销售;机械设备租赁;市政设施管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工程管理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秉承“以绿色科技、护生命之源”的企业使命,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的亲水性功能高分子领域,为国内外水基工业用户提供水溶性高分子、功能性单体、膜分离产品及相关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节能降耗、减碳减排、资源循环,以及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富淼科技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于2021年登陆A股科创板,公司持续致力于以一流的亲水性功能高分子产品与技术,服务水基工业绿色发展与水生态保护。
  • 发展进程: 2010年11月15日,飞翔股份、江苏丰利签订《发起人协议书》,拟共同发起设立公司。2010年12月16日,公司在江苏省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设立登记,并领取了注册号为320500000072273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00万元,企业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吴邦元,公司注册地址为张家港市凤凰镇杨家桥村(飞翔化工集中区),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聚丙烯酰胺单体及其聚合物的生产、加工、销售;一般经营项目:化工产品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 商业规划: 公司秉承“以绿色科技、护生命之源”的企业使命,为制浆造纸、水处理、矿物加工、油气开采和纺织印染等国内外水基工业用户提供水溶性高分子、功能性单体、膜分离产品及应用服务,为水基工业绿色发展和水生态保护创造核心价值。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559万元,同比下降4.54%,营收的下降主要是受下游竞争加剧与主要原料降价的影响导致化学品售价与收入的下降。同时因园区企业开工不足,能源外供中的蒸汽销量下降,叠加煤炭降价导致蒸汽售价与收入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万元,净利润的下降并由盈转亏主要系收入与毛利率的下降、募投项目转固投产后折旧摊销的增加,可转债利息费用化计提及资产减值计提的增加所致。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获评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2024年江苏省级高质量发展贡献奖、江苏省两业融合试点企业、2024年江苏省第二批五星上云企业、江苏省绿色工厂、江苏省节水型企业、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苏州市第三批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优势型企业、苏州市智能工厂、2023年爱满港城爱心捐助单位、最佳人才集聚雇主奖等多项省、市级荣誉。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情况如下:1、加强营销体系内外兼修,驱动业务持续增长公司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初心,致力于深入挖掘并满足下游行业客户的应用需求。报告期内虽然化工行业受下游市场需求不振、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积极应对,通过内部营销体系调整,外部销售策略优化,驱动业务发展。报告期内,制浆造纸化学品业务持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现场服务优势,积极拓展核心产品的配套市场应用,帮助客户解决技术难题。水处理化学品业务立足客户需求,以解决客户问题为导向,着力丰富产品结构和销售渠道,积极探索业务在大型水务公司的高效应用。油气化学品业务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中标多家油田公司化学品业务。国际业务部积极布局海外业务,虽受国际形势影响承压,但整个外销业务增长了7.91%,东南亚和俄罗斯等业务出海也取得明显进展。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新产品应用领域,在日化、固沙保水、半导体材料加工、电池隔膜材料加工等领域取得突破。2、深化研发体系创制管理,提升整体研发效率公司研发团队在“从终端发现问题,到源头寻找答案”理念指导下,致力帮助客户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寻求相匹配“产品+应用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优化创制研发、工艺研发、生产部门、应用技术、客户销售等跨部门全流程联动体制,提升了整体研发效率。公司聚焦核心产线及核心技术,包括阳离子单体、固体聚丙烯酰胺、乳液聚丙烯酰胺以及膜产品,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迭代。报告期内,公司在持续优化现有产品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秉承专注对客户终端应用理解的核心能力,在造纸、水处理、矿加、纺化、油气等多领域工艺过程挖掘客户需求,利用新产品与新应用技术解决客户痛点,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如防沾色皂洗剂产品帮助纺化领域皂洗段显著节降皂洗排水等。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公开授权公告日为准。公司新增授权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涉及功能性单体制造技术、水溶性高分子制造与应用技术、水处理膜制造技术等多个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9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累计参与制定和修订的国家/行业标准共33项,创新成果不断丰富。3、夯实安全生产和精益管理,提高精细化运营水平在安全文化建设维度,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员的安全价值观培育机制,通过“安全领导力工作坊”“行为安全观察”等专项活动,将安全理念融入组织基因。技术支撑层面,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平台,集成HSE智能管理系统、视频监控分析、物联网传感网络三大模块,实现风险动态预警-智能派单-闭环处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现场管理实施“三化融合”策略:推行作业安全分析(JSA)标准化,建立高风险作业电子许可制度;构建“班组自查-专业诊断-第三方审计”的三级隐患排查机制,运用可靠性分析(RCM)优化设备维保策略。应急管理方面,搭建智能应急指挥平台,融合三维厂区模型与应急预案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演练提升多场景协同处置能力。同步完善“四层防护体系”:强化工艺本质安全设计,建立关键设备健康度预测模型,构建覆盖全员的岗位安全能力矩阵,实现从文化浸润到技术保障的智能安全生态闭环。报告期内,公司无可上报安全生产事故。同时,公司拓展内部精益管理的范围和深度,通过生产运营的降本增效,助力企业生产管理改善和生产运营水平提升。4、有序推进安徽基地项目建设,产能提升未来可期公司年产44.5万吨水溶性高分子及功能性单体的安庆项目一期工程于2024年1月取得施工许可证,并全面开始施工。截至2024年12月底,一期项目已完成能评、环评、安全专篇及职业卫生专篇等“三同时”核心审批,并实现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同时,消防工程、设备机电仪安装工程等施工进度已完成约90%。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主要生产装置已进入系统联调阶段,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二季度启动试生产程序,现正有序推进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及试产方案备案等工作,公司将全力保障项目由建设期向生产运营期的平稳过渡。5、坚持以人为本,持续赋能核心团队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推行实施“员工关爱计划”,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和家庭心理困扰,选拨、培养年轻干部、骨干,优化干部结构。公司持续开展干部能力培训,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人才梯队建设,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其中凌云计划二阶、凌云计划一阶二期、梧桐计划三期按计划推进,赋能公司各层级的管理干部。同时,持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行业优秀人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博士6人,硕士52人。6、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构筑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公司沿着数字化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探索和尝试。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研发数字化的LIMS的部署、生产数字化的数采监控平台构建与尾气环保及能源监测功能模块搭建以及运营数字化的WMS与EHR的部署,各项系统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数字化系统搭建已初具规模,平台数字化能力业已得到初步完善,并逐步实现公司运营的全流程、数据化管理,包括研发、生产、供应链、经营管理等,进一步推动公司业务过程在线化、实时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