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全称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简称 先导智能
企业英文名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实际控制人 王燕清 上市代码 300450.SZ
注册资本 156616.3034 万元 上市日期 2015-05-18
大股东 拉萨欣导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1.46%
董秘 姚遥 董秘电话 0510-81163600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郭海龙、周一惠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注册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锡路20号(经营场所:无锡市新吴区新洲路18号)
概念板块 电池江苏板块富时罗素深证100R创业板综深股通创业成份融资融券深成500基金重仓HS300_新型工业化固态电池氢能源独角兽工业4.0燃料电池特斯拉智能机器太阳能锂电池新能源
企业介绍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2002-04-30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200735716149R
法定代表人 董事长 王燕清
电话 0510-81163600 传真 0510-81163648
企业官网 www.leadintelligent.com 企业邮箱 lead@leadintelligent.com
办公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锡路20号(经营场所:无锡市新吴区新洲路18号) 邮编 214028
主营业务 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智造+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销售;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工业设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简介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创立,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450,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汽车产线、氢能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机器视觉等八大领域,是新能源装备的全球第一品牌。先导建设有100万平方米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员工规模达210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6000人。多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始终保持在10%以上,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近2200项,在新能源装备市场,始终保持市占率第一。2022年,先导智能营收突破136亿,订单突破300亿,市值最高1300亿,在全球设立15家分子公司,拥有50多个服务网点,雇员遍布16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董事长王燕清的战略引领下,先导智能专注科技创新、全球发展,行业引领,先后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类一等奖”、“2022中国工业企业制造业专用设备第一名”、“福布斯2022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江苏省省长质量奖”、“中国机械500强”等荣誉。身处全球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先导智能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引领下,专注智能制造,完善产业布局,引领国产装备不断走向全球,努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发展进程 2002年2月4日,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发“锡高管发[2002]55号”《关于同意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先导厂与九州机械在无锡合资建立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议书。2002年4月10日,先导厂、九州机械签署先导有限合资合同及章程。2002年4月18日,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发“锡高管发[2002]219号”《关于同意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合同及章程的批复》,同意先导厂与九州机械为建办中外合资“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制定的合资合同及章程。2002年4月26日,先导有限取得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核发的“外经贸苏府资字[2002]373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根据该批准证书,企业名称为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英文名称:WUXILEADAUTOEQUIPMENTCO.,LTD),企业地址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147号地块,企业类型为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为28万美元,注册资本为20万美元。2002年4月30日,先导有限完成设立登记,取得无锡市工商局核发的“企合苏锡总字第0055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名称为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住所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147号地块,法定代表人为王燕清,注册资本为20万美元,经营范围为生产电容器成套专用设备及零配件;承接自动化专用设备的委托加工;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先导股份系先导有限以2011年10月31日经审计原账面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公司。2011年11月7日,先导有限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由先导投资、嘉鼎投资、上海祺嘉(有限合伙)、先导厂、天津鹏萱(有限合伙)、紫盈国际、兴烨创投、上海熠美(有限合伙)共同作为发起人,以2011年10月31日为基准日,全体股东以其拥有的先导有限截至2011年10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161,714,329.90元,折合股本总额5,100万股,余额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2011年12月15日,江苏省商务厅签发“苏商资[2011]1644号”《关于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先导有限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27日,公司完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工商登记。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先导股份持有注册号为32020040001205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5,100万元,住所为江苏省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锡路20号,法定代表人为王燕清,经营范围为“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承接自动化专用设备的定制。(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已于近日完成了公司全称及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公司章程的备案,并取得无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公司名称由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13600万元”;英文名称由WUXILEADAUTOEQUIPMENTCO.,LTD.变更为“WUXILEADINTELLIGENTEQUIPMENTCO.,LTD.”;其他工商登记事项不变。同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原股票简称“先导股份”自2015年12月9日起变更为“先导智能”,股票简称变更后公司证券代码不变。 英文简称由"LEADAUTO"变更为"LEADINTELLIGENT"
商业规划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包括: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光伏设备制造业、3C设备制造业、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制造业、氢能设备制造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业,按照201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1、锂电池设备行业锂电池包括动力、储能、消费等类型,锂电池设备行业为下游锂电池生产提供专用设备。动力电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汽车产业正朝着电动化方向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受益于以旧换新,叠加补贴政策,各车企新能源新产品迭代迅速,对市场销量形成有力支撑,带动动力电池装机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累计同比增长33.7%。不过受行业产能短期供求错配影响,动力电池行业依然存在激烈竞争,国内各家动力电池厂商扩产步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动力电池设备需求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6月,工信部修订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外市场方面,根据ACEA、ANL统计,2024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车累计注册销量达144.2万辆,同比增加1.6%,累计渗透率21.0%,美国新能源车注册销量71.7万辆,同比增加7.9%,累计渗透率10.1%。根据SNE数据,2024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364.6GWh,同比增长22.3%。从中长期来看,海外市场电池需求空间依然广阔,头部电池企业正在加速出海步伐,目前海外扩产项目也已逐渐进入实质性阶段,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设备商在海外市场拥有较大提升空间。除此之外,从技术路线上看,锂电池出现多格局并举的新局面,其中固态电池作为长续航、高安全的锂电池,今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根据EVTank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市场中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目前各国均加大研发投入,攻关重点固态电池技术。储能电池:碳中和背景下,推动能源革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全球共识,新型储能作为增强电网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核心。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的多项政策,《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推出,明确了新型储能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各地也出台各类落地政策,对储能项目建设更加细化、明确;同时,伴随着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需求不断增加,新型储能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为32.19GWh,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99.06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储能市场需求的增长带动了储能电池出货量的攀升。根据GGII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116GWh,同比增长41%,预计2024年全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240GWh。消费电池: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应用环境不断丰富、在普通消费者中的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我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整体市场发展向好。一方面,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传统消费类领域,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较为稳定。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蓝牙音箱、AR/VR设备、AIPC、MR等新兴电子领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另外,随着AI浪潮的兴起,各大厂商都在积极探索,有望引领消费电子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周期,从而刺激终端需求进一步增长,给锂离子电池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根据MordorIntelligence预计,2025年全球消费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73.30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27%。2、光伏设备行业光伏设备行业为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提供专用设备。“双碳”目标背景下,全球正处于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各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度大幅提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净零排放路线图,预计电气化水平会随着绿色能源转型逐步提高,预计2050年电力占能源消耗50%以上。其中,太阳能风电发电占比需达到70%左右,太阳能占比有望超过40%。海外方面,欧洲议会已将2030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从40%提高到42.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亿千瓦,需求缺口仍然显著。在政策优惠及产业链成本下跌的驱动下,光伏装机有望进一步增长,光伏行业终端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持续扩产。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为102.48GW,同比增长30.7%,光伏装机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工信部就《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公开征求意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低于成本价格销售与恶性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望优化光伏制造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3、3C设备行业3C设备行业指为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数字能源行业提供视觉测量、AI瑕疵检测、精密流体、3D组装、成像测试等设备。消费电子领域:2024年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呈现一定的复苏态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向好。根据IDC机构发布的2024年全年预测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2.1亿部,较2023年11.6亿部增长4%,预计到202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3.0亿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在行业换机周期及AIPC新产品的催化作用下,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实现连续正增长。根据Canalys机构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0.95亿台,同比增长约4%。此外,可穿戴设备、消费类无人机、蓝牙音箱、AR/VR设备等新兴电子领域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同时,随着AI浪潮的兴起,各大厂商都在积极探索与AI大模型融合发展的新契机,AI有望引领消费电子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周期,从而刺激终端需求进一步增长。智能汽车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推出支持自动驾驶商业化政策落地,汽车智能化加速推进。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门发布,我国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随着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能源领域:数字能源是物联网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能源设施的物联接入,并依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信息流与能量流互动,实现能源品类的跨越和边界的突破,放大设施效用,品类协同优化,是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有效方式。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数字能源行业投融资状况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到2025年,全球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市场规模将增长到640亿美元,该数字技术应用包括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4、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行业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行业为电池模组产线、PACK产线和电驱产线等提供专用设备。汽车行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并通过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提高装配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此前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成长过程中,在电池模组、PACK、电驱的生产制造领域,自动化水平相对不高,2020年开始海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全球龙头车企加快向电动化转型,行业规模快速扩大,对整个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行业正在构建基于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池、电驱)等关键环节的全新模块化生产平台,特别是在电池模组产线、PACK产线、电驱产线、现有产线装备升级等方面均产生了更智能化、更高自动化的新需求。5、氢能设备行业氢能装备行业为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生产提供专用设备。氢能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化工、钢铁、建筑等领域,深入推动产业零碳或低碳变革,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近些年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及中东诸国均发布了氢能战略发展规划:韩国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成为韩国最大的能源来源,氢能将占韩国能源消耗的33%;德国预计到2030年氢能进口量将占氢能总供应量的50%到70%。我国也正积极发展氢能,2024年上半年,国家级政策体系持续完善,顶层重视程度提升: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编制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2024年5月,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与此同时,地方顶层设计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快速推进,截至2024年6月,共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针对氢能源发展提出量化目标,目标年份主要集中于2022-2025年,部分拓展至2030-2035年。氢燃料电池是以氢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动机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噪音低、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点,因此成为氢能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式。2024年上半年,氢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的成本有所下降,加之政策支持,氢燃料汽车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共同努力下,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产业链体系雏形初步建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步伐正加快推进。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对氢能高端生产和测试装备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二)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级智能装备领军企业,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智造+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1、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以电池类型分,提供涵盖方壳电池、圆柱电池、软包电池、固态电池等各类电池类型在内的锂电池智造整线解决方案;以电池应用领域分,提供应用于动力、储能、消费等领域的锂电池智造整线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新型合浆系统、干法极片设备、涂布设备、辊压(分切)一体设备、模切设备、卷绕设备、叠片(切叠一体、热复合叠片)设备、电芯组装生产线、化成分容测试系统、复合集流体设备、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工业信息化MES系统等。2、光伏智能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光伏组件MBB高速串焊设备、划焊一体设备、无主栅串焊设备、叠瓦焊接设备、汇流条焊接成套设备、IBC串接机、组件整线设备等光伏组件端智能装备;制绒/碱抛/清洗/去BSG/去PSG等湿法工艺设备、丝印/烧结/测试分选工艺设备、TOPCon、HJT、XBC、钙钛矿等领域光伏电池端整线装备;光伏储能电池制造装备、光伏智能工厂MES系统、光伏智能工厂AGV等智能物流系统等。3、3C智能装备:子公司立导科技产品覆盖视觉测量、AI瑕疵检测、五轴高速点胶、大流量封胶、成像测试、电气测试、可靠性测试及3D组装,专注于全球智能汽车、消费电子与数字能源三大智能领域。立导科技始终用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响应产业变革的号角,回应全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整合自研3D+AI视觉算法、五轴精密流体技术、集成测试技术,赋能行业创新突破,持续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并成为行业多家TOP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4、智能物流系统业务的主要产品:子公司贝导智能可提供应用于智能工厂整线环节的各工序段AGV、穿梭车、堆垛机、输送线、智能物流立库等智能物流设备和整线物流信息管理平台(LMIS)、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MS)、智能仓储调度系统(WCS)、智能AGV调度系统(ACS)、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等智能工厂软件系统,为客户提供全工艺流程的智能仓储、生产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化整线物流解决方案。5、汽车智能产线业务的主要产品:全品类模组智能产线(涵盖方形/软包/圆柱等电池类型)、PACK智能产线(涵盖传统PACK/CTP/CTC等类型)、电驱智能产线(涵盖定子线/转子线/合装线/测试线等)、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解决方案、集装箱储能解决方案、汽车总装智能装备等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6、氢能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子公司氢导智能致力于提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燃料电池、PEM及碱性电解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及氢能测试设备,核心产品线有PEM膜和GDL制备生产线、制浆涂布生产线、膜电极封装生产线、电堆、系统组装生产线、测试平台产品线等。7、激光精密加工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子公司光导科技可提供应用于光伏、钙钛矿、新型显示等行业的前沿激光技术,提供激光精细微加工、相关联行业的测量和自动化智能车间解决方案。包括激光掺杂,激光图形化,激光减薄,激光烧结、激光划线、激光清边,激光打标,激光剥离、巨量转移,激光焊接,激光修复等智能装备和整线服务。(三)经营模式公司产品为专用自动化设备,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公司的经营模式受下游客户所处行业影响较大。公司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研发模式、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公司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在自主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基础上搭建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持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1、研发模式专业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具有产业关联程度高、与下游行业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公司开展研发工作之前,首先要与下游客户构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入考察客户的生产环境,充分了解客户的生产工艺和相关生产设备的技术参数及自动化要求。在确定客户需求之后,公司将成立专门项目小组,开展从项目立项、项目管理、研发、设计、试验、工艺开发在内的多项工作,落实小组各组员责任,明确各阶段的要求和要点,逐步展开研发工作。项目组定期集中讨论研发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最终的样机试制过程中,小组各成员按要求重点检查各阶段实施情况。在样机各项指标均达到用户要求后,项目组将汇总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之后的项目开发积累经验。2、采购模式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分批进行物料采购,以保证采购的及时性,同时控制存货水平,并依此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对公司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核心部件,公司会定期确定可使用品牌目录,并根据相关品牌的供应方式采用从品牌厂商直接采购或代理厂商采购方式,公司核心部件供应厂商一般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核心部件的供应商较为稳定。3、生产模式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专业自动化设备,因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这就决定了公司的生产必须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销售部与客户签订订单或供货合同后,按合同要求向生产部传递生产计划单。生产部根据合同期及各车间生产安排情况与研发部共同编制生产进度计划,分工实施:研发部根据购货方的技术要求进行产品设计;采购部按采购清单协调仓库备货、联系货运单位;生产部根据生产进度要求协调各部门保证产品及时组装、调试、出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持续推进产品标准化工作,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标准化水平,即逐步实现所产设备由“标准构件”与“客户非标构件”组成,针对部分市场需求大的设备,在取得客户订单后,对于标准构件部分的生产会适当增加投料量,从而实现标准构件的规模化生产,这样既能够降低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又能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向客户实现更快交付。4、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订单直销模式。公司所产设备用于锂电池、光伏电池和组件、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的生产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工业智能领域的视觉测量、通用组装等,专业性强,公司已在下游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订单主要通过直接与客户接洽获得。同时,公司也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加强客户资源开发力度。公司设置销售部,负责接洽客户,制定销售计划,跟踪客户动态,挖掘客户的进一步需求。(四)市场地位公司持续聚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光伏电池、氢能电池等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公司持续专注研发与创新解决产业“卡脖子”装备难题,积极推动行业提效降本和高质量快速发展。如今,公司已成为全球唯一能够提供新能源智能装备整线解决方案的企业,连续多年市占率居全球第一。在锂电智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高端锂电池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企业,掌握生产动力、储能、数码锂电池电芯,从制浆、涂布、辊压、模切、卷绕和叠片、组装以及化成检测的整线设备以及成套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公司在锂电池设备领域的前中后段设备性能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优势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且份额进一步拓张。公司与特斯拉、大众、宝马、奔驰、CATL、比亚迪、SDI、LG、SKon、松下、ATL、NORTHVOLT、ACC、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远景能源等全球多家一流车企和锂电池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锂电池设备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按2022年订单价值口径,公司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智能装备提供商,占据中国市场24.1%的份额,以及全球市场17.5%的份额。在新工艺新技术上,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厂家,已具备车规级全固态动力电池整线解决方案能力。2020年起已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设备合作,成功获得国内外知名汽车及固态电池企业的全固态生产线订单,初步反馈显示电池生产线在多方面表现优异,市场反响良好。公司的电极制备、成膜复合、叠片、组装及化成分容、物流等系列创新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全球首条固态电池量产产线,正助力行业迈向新台阶。在光伏智能装备领域,公司致力于光伏组件和电池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量产,掌握了光伏组件与电池设备的核心技术。公司可为客户提供用于组件生产的划焊一体机、0BB串焊机、XBC串焊机等智能设备和包括湿法主设备、丝印结烧、测试分选和配套自动化在内的整线电池片生产设备,具备良好的行业声誉。目前已与众多光伏行业头部企业达成紧密合作,在组件设备、电池整线方面都获得了大量GW级订单。公司在光伏领域持续保持专注,引领技术创新。组件方面,公司发布的0BB无主栅串焊机,是行业首款量产型高功效无主栅串焊设备。自主研发的XBC组件和电池设备于2023年度突破了行业极限,深受客户信任好评。在电池技术方面,公司开发的业内首个GW级TOPCon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整线高于26.5%的高光电转化效率引领行业前沿。与此同时,公司深度布局TOPCon/XBC/HJT/钙钛矿等光伏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在下一代发展方向进行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深入新能源跨领域布局,积极推动并实现了从光伏到光储一体、光储氢一体等平台化、一体化产业布局,以装备力量推动全球能源变革。在3C智能装备领域,公司子公司立导科技作为全球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优选服务商,产品覆盖视觉测量、AI瑕疵检测、五轴高速点胶、大流量封胶、成像测试、电气测试、可靠性测试及3D组装,专注于全球智能汽车、消费电子与数字能源三大智能领域。立导科技始终用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响应产业变革的号角,回应全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整合自研3D+AI视觉算法、五轴精密流体技术、集成测试技术,赋能行业创新突破,持续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并成为行业多家头部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立导科技在3D+AI视觉方面的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均已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领域,公司组建了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依托公司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过程管控能力,汽车产线业务已覆盖全品类模组智能产线、PACK智能产线、电驱智能产线、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解决方案、储能集装箱解决方案等各个领域,并已与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丰田、一汽、北汽、小鹏、宁德时代、国轩高科、阳光电源、海博思创、宝丰集团、徐工集团、协鑫集团等海内外知名客户达成战略合作,为客户交付了众多高自动化率(无人化模组产线,PACK自动化率>50%,电驱整体解决方案从定、转子分装到电驱成品下线平均自动化率最高超过85%)、高安全性、可靠稳定的各类产线。随着各类产线的不断延展,公司在设备可靠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柔性服务水平。未来,公司将积极参与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将持续以高效的智能产线和切实的服务策略助力全球实现低碳转型目标。在氢能智能装备领域,公司自2018年正式进军燃料电池智能装备领域,成立氢能装备事业部,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2021年正式成立子公司氢导智能,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氢能装备企业,持续引领氢能装备技术升级,推动全球氢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以智能制造引领新能源产业“零碳”发展。目前氢导智能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水平、团队规模、业务体量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的多项科研项目奖项。氢导智能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2023年氢导智能新开发了单电池制备设备、电解水PEM制备设备、ALK隔膜制备设备、电解水MEA制备设备等制氢重要设备。其中MEA制备设备率先解决了制氢过程中大面积催化剂转印的均匀性问题,以及封装存在的气泡问题,代表着氢导智能持续助力行业发展的头部力量。在燃料电池方面,氢导智能已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PEM电解槽方面,已和多家知名企业形成合作,2023年获得中国企业在氢能领域迄今获得的单体订单金额最大的海外项目,历时四个月成功交付世界500强客户。2024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了第四代MEAR2R装配产线。通过对工艺环节进行模块化升级,新一代MEA装配解决方案可以兼容燃料电池与PEM电解槽膜等多种膜电极的生产需求。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持领先优势,进一步拓宽氢能生产及测试装备市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一)概述报告期内,公司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关注行业上下游情况,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力度,拓展固态电池装备、复合集流体、SMBB/0BB/XBC等光伏组件/电池制造设备等新兴业务领域,把握智能制造新领域的发展机遇;同时,持续推进全球化+平台化战略,深化公司内部精益运营体系建设,以降本增效为核心,构筑长期发展核心势能。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订单维持良好态势,其中海外订单表现亮眼,海外业务增速和占比均进一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2,247,510.59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252,052.29元。其中,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04,778,613.07元,同比下降27.10%,主要系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设备验收节奏有所延迟所致;智能物流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97,012,298.76元,同比增加40.41%;光伏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2,397,298.21元,同比增加41.53%,收入占比提升至7%,光伏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5.33%,公司平台化战略成效逐步显现。同时,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持续升级,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1,094,918,151.59元,同比增加159.56%,收入占比提升至19.03%,毛利率提升至39.47%,公司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1、深入推进“全球化+平台化”战略,海外业务持续升级当前锂电行业面临较大的需求结构变化,海外市场正逐步加速产能布局。头部电池厂商凭借成熟完备的产业链与技术高速迭代下持续提升的产品竞争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海外优质客户,并积极配合国内头部客户的出海战略,持续优化全球网络和资源配置,在德国建设并启用首个欧洲物流中心仓,通过欧洲物流中心仓配备的先进技术及全球化服务体系,公司将为欧洲客户带来“更短交货时间、更快运输效率”的一流服务体验,为客户实现稳定高效投产保驾护航。报告期内,公司先后与远东股份围绕复合集流体等材料装备等多个领域进行全方位战略资源共享,与法国Tiamat公司达成了钠离子电池相关方面的合作,与美国ABF签署全球战略合作提供总目标为20GWh的锂电池智慧产线,助力了澳大利亚Fortescue首个氢能自动化电解槽工厂成功投产。与此同时,公司持续贯彻平台化战略布局,深度布局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陆续推出SMBB超高速串焊机、量产型0BB串焊机、XBC串焊机等创新光伏组件串焊设备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以及PEM电解槽制氢整线装备、氢燃料电池整线装备和测试平台系统等高端氢能装备。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平台化战略,探索更多海外服务模式,满足海外客户多样化供应链需求,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提高海外业务和非锂电业务占比,致力于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2、聚焦行业前沿,深化各领域技术创新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与持续的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锂电、光伏等核心设备持续升级,实现效率突破。同时,公司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聚焦行业前沿工艺趋势,前瞻布局的新技术新工艺得到长足发展。锂电池智能制造领域,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重要的升级方向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等优点,未来有望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在固态电池整线技术布局,覆盖正负极电极制备、电解质膜制备、锂金属电极制备、固态电池切叠和电芯致密化、组装、化成分容等工艺整线。公司创新开发了干法电极技术,彻底避免了湿法工艺中溶剂、分散剂带来的副作用,将电极的离子电导率及循环寿命提升到了商用标准。目前,公司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实现了从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的关键设备覆盖,达成本行业内的全面突破与引领。同时,公司已与欧美、中国、日韩主要固态电池企业和主机企业开展了固态电池及干法电极相关合作,现已交付固态电池关键前道干法剪切混料设备、成膜复合设备,并已完成交付首批固态电池切叠设备。未来,公司将持续前瞻布局前沿、高效、绿色、安全的电池制造工艺,引领行业技术与规模。光伏智能制造领域,公司已实现N型设备产线的全面升级,推出了量产型0BB串焊机、XBC串焊机、全兼容超高速串焊机等创新光伏组件串焊设备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单设备精度达0.02mm、单机产能突破12000pcs/h。同时,公司布局新型电池工艺技术,打造了包括TOPCon/XBC/HJT/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其中TOPCon高效电池技术已迈入3.0时代,电池转换效率≥26.5%,整线效率可提升近0.8%;XBC串焊机(LDBC03)采用独创工艺,解决BC电池组件量产难题,并在客户端实现量产产能6800片/小时,碎片率<0.2%,设备串良率达99%,设备综合效率(OEE)达90%+,助力客户刷新电池平均量产效率至27.5%、组件量产效率极限至24%+,整体设备性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氢能智能制造领域,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四代MEAR2R装配产线。通过对工艺环节进行模块化升级,新一代MEA装配解决方案可以兼容燃料电池与PEM电解槽膜等多种膜电极的生产需求。新一代MEA装配解决方案优化了搅拌设备的设计,通过纳米级研磨与实时监控,确保浆料均匀无颗粒。针对涂层精度,公司引入专用压力阀及精细管控系统,稳定提升涂层质量的稳定性与精准度。同时,创新薄膜控制系统克服了PEM背膜褶皱问题,RMSPorp算法将切割精度提升至±0.1mm,动态对准精度达±0.25mm。结合双驱差速系统,封装平整度得到显著提升。3、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化,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数智化、信息化建设,落实精益化管理,实现提质增效。一方面,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行业环境,提升组织运营水平,公司构建了适配非标装备行业覆盖全价值链的精益运营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开启了多领域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升级工作。正式上线SAP系统,提升业财一体化精细化管理能力;通过导入AI工具及3D协同平台,提升研发质量和效率;重构MES系统,达成生产过程透明化、工序节拍化生产;以SCM、Mini-MES等数字化平台为抓手,深化集成供应链协同效应,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敏捷交付能力;建设CRM数字化平台,全面赋能提升营销能力;基于TQM和LCPA,不断完善适配非标装备行业的质量管控体系;建立HR数字化系统,实现HR高效运营转型、业务合规管控提升。另一方面,为满足客户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的要求,公司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以智能化设备和生产线、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系统和智慧物流系统。通过生产环节各工艺段的实时数据采集、AI数据分析,公司制造数字化工厂系统可有效服务于全生产环节的故障与健康管理、生产质量管理与生产效率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智能的无人化工厂。公司的智慧物流系统可从信息、资源、生产、库存管理等多角度切入,借助智能AVG设备,高速堆垛机、四六轴机械手等智能仓储设备以及定制化输送系统,帮助用户全面提升物流作业效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
更多 江苏 的企业
企业全称 企业简称 上市代码.板块 所属行业 企业类型 上市日期
昆山鸿仕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鸿仕达 874538.NQ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4-09-10
昆山海菲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菲曼 874481.NQ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4-09-09
苏州贝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贝昂智能 874496.NQ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4-09-05
智先生电器(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智先生 873904.NQ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4-09-03
江苏天润盛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天润新材 874507.NQ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024-08-30
常州市龙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龙鑫智能 874520.NQ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4-08-28
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珂玛科技 301611.SZ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8-16
江苏越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越升科技 874516.NQ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4-08-14
南通玖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玖方新材 874470.NQ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中小微民企 2024-08-08
中集安瑞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集醇科 872914.NQ 专用设备制造业 其他企业 2024-08-08
查看更多 江苏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