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5-08-0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00077826404X2
  • 法定代表人: 杨卫东
  • 董事长: 杨卫东
  • 电话: 0573-82229096
  • 传真: 0573-82229088
  • 企业官网: www.stl-chem.com
  • 企业邮箱: IR@weixing.com.cn
  • 办公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富强路196号
  • 邮编: 314050
  • 主营业务: (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聚乙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自1992年创业以来,始终坚定"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坚持“科技创造未来,立足轻烃一体化,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现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特色一体化产业链。公司聚焦在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氢能利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研发与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芯片、医疗卫生等领域,以不断拓展的化学新材料生态圈,与世界分享化学之美。
  • 发展进程: 本公司系由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8月18日,浙江省商务厅下发《关于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限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浙商务资函[2010]294号),2010年8月19日,公司取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浙府资字[2005]00725号)。2010年9月9日,公司在嘉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变更登记,名称为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10月27日,公司名称由“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ZHEJIANGSATELLITEPETROCHEMICALCO.,LTD”变更为“SATELLITECHEMICALCO.,LTD.”。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9月12日取得年产9万吨丙烯酸及年产10万吨精丙烯酸技改项目的环评批复,批复文号:嘉(南)环建【2024】59号;浙江友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7日取得年产11000吨颜料中间体技改项目环评批复,批复文号:嘉(南)环建【2024】65号;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于2024年10月10日取得年产20万吨精丙烯酸技改项目环评批复,批复文号:嘉(平)环建【2024】95号;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18日完成三期配套绿色减排技改项目影响登记表(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备案编号:嘉(平)备【2024】7号;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12日完成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园专业救援队伍联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备案编号:嘉(平)备【2024】1号;浙江平湖玻璃港务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20日取得嘉兴独山港区A区10号泊位码头工程环评批复,批复文号:嘉(平)环建【2024】109号;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于2024年8月28日取得低温罐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批复文号:示范区环审[2024]32号;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18日取得丁二烯及配套装置优化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文号:示范区环审[2024]40号;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18日取得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主厂区装置技改优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文号:示范区环审[2024]41号;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19日取得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HPPO技改优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文号:示范区环审[2024]45号。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重新申领嘉兴市环保局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证书编号9133000077826404X2001P),有效期限为2023年12月25日至2028年12月24日。浙江友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于2024年2月重新申领嘉兴市环保局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证书91330402743469977R001P),有效期限为2024年02月26日至2029年02月25日。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于2024年5月28日重新申领嘉兴市环保局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证书91330482052845996Y001P),有效期限为2024年05月28日至2029年05月27日。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1日重新申领嘉兴市环保局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证书913304825739601056001P),有效期限为2024年07月01日至2029年06月30日。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完成排污许可证变更申报,许可证号:91320700MA20QDNE9J001P,有效期为2024年01月26日至2029年01月25日;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完成排污许可证变更申报,许可证号:91320700MA1TD1P403001P,有效期为2025年01月02日至2030年01月01日。2024年,公司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卫星“合”文化引领下,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为愿景,以“两个领先”为工作要求,持续提升组织能力建设,上下同心、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经营任务。随着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顺利投产,公司产业链规模和一体化运营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公司总资产683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1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26.8%。(一)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首家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轻烃全球供应链,利用绿色工艺生产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实施二氧化碳与氢气综合利用,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半导体、医疗健康、营养护理、运动健身、建筑工程、环境治理等国计民生行业,是国家石化行业原料多元化发展的鼓励方向,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实施方案之一。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通过工艺创新,部分产品创造品质溢价,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毛利率同比保持良好增长;氢气实现正式对外销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5%;新能源材料迅猛发展,营业收入同比强劲增长80.77%。高分子新材料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创新推动高分子新材料稳步发展。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与优化改进,提质增效与产品差异化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公司持续推进“4R”绿色发展理念,荣获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国家乙烯行业“水效领跑者”企业、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2024年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报告期内,国际机构MSCIESG评级提升至B级,化工综合得分行业排名前5%。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浙江省上市公司ESG绩效最佳100”。(二)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为愿景,坚持“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聚焦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二氧化碳与氢气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创新。公司各生产装置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产销平衡,新增产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稳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1、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产业高端化,产业链竞争力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建成年产10万吨乙醇胺装置,进一步完善环氧乙烷下游化学品发展矩阵,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的产能规模,上述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其中乙醇胺、聚醚大单体实际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市场占有率均超20%,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80万吨聚乙烯、40万吨聚苯乙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定制牌号,产品品质提升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使得公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聚乙烯出品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已成为该型牌号的行业标杆;聚苯乙烯产品韧性、耐高温性能进一步增强,已进入家电领域大客户核心供应链;碳聚醚大单体使用领先工艺,产品适配性得到提升,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成为中国乙醇胺出口量第一。近年来,国内乙烯产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中国乙烯产能已达到5,489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24.95%,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长。同时,乙烯自给率也从2018年不足50%提升至近70%,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紧缺”的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高端聚烯烃自给率仅为65%。2024年,中国聚乙烯进口量高达1303万吨,在大批新增产能投产的背景下,净进口依存度仍达31.9%,同比上升0.3%。其中,高端聚乙烯、POE等产品高度依赖进口。茂金属聚乙烯凭借在拉伸强度、耐穿刺性、加工性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高端膜料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契合制品减薄化、单一包装膜等发展趋势。POE则因其优异的韧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光伏、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此类高端产品下游市场广阔,产品售价,单吨售价较普通聚乙烯牌号溢价3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国内仍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中国茂金属聚乙烯进口量超过200万吨,自给率不足20%;POE进口量达91万吨,同比上涨6%,进口依存度接近100%。上述高端聚乙烯材料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技术壁垒极高,高性能催化剂、聚合工艺、共聚单体等技术难点仍是阻碍高端聚烯烃材料国产化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公司已组建了高水平研发团队,提前布局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工业化装置落地。公司将继续牢牢把握市场机遇,精准满足下游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先发优势,推动高端聚烯烃材料的国产化进程。2、科技创造未来,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新材料技术化工新材料是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中高性能化工材料是全球化工新材料竞争的关键领域。根据《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4)》,新材料的诞生,往往会催生出一种甚至多种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的重要原料,化工新材料近年来备受国内外从业者的关注和青睐。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新材料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更能帮助公司抢先进入新兴产业市场,获得先发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7.5亿元,同比增长7.7%,研发费用率达3.8%,公司报告期内全球专利总数超500件,其中催化剂、新材料专利数超100件。公司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催化剂、低氨比临氢胺化催化剂、聚乙烯弹性体、高端聚乙烯、聚丙烯酸树脂、定制化高吸水性树脂等研发成果达到工业转化条件,实现技术瓶颈突破,解决目前高端新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分享市场先发优势。公司未来研发中心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加大引入国内外高端人才,构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研发体系。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总数1,275人,其中博士、硕士人数达255人,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公司以创新主导发展,发挥全产业链供应的优势,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用科技创造我国化学新材料行业的美好未来。3、新产能稳步投放,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一次开车成功,打通丙烯下游高价值利用,并与丙烯酸形成产业链闭环,进一步巩固卫星丙烯酸产业在市场的影响力。公司扎实推进各基地新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平湖基地与嘉兴基地新建丙烯酸产能的建设,为高吸水性树脂和高分子乳液升级扩能发展提供原料保障,促进轻烃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的做精做深,实现上游产品向下游高端产品的拓展。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电池电极胶黏剂、油墨单体、标签胶、高纯度电子级双氧水、高纯度有机颜料中间体等新产品顺利进入市场。近期,国家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了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细化了实施路径与具体任务,并规划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同时配套了全面有力的保障措施。方案指出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是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关乎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推动传统产业以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明确提升高端聚烯烃、合成树脂与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染颜料、特种涂料、特种胶黏剂、专用助剂和新型催化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上述方案与公司发展战略相符,有利于公司利用现有完整产业链一体化和科研优势向下游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平台更加扎实,资源更加丰富。随着公司催化剂攻关,高端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乙烯弹性体等产品将不断推向市场。4、生产工艺优化,挖掘装置潜力,实现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部分装置通过“老产品新工艺”研发,实现提质增效。开发环氧乙烷高效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绿色低能耗工艺,通过自制树脂催化剂和两段式催化反应,实现环氧乙烷(EO)转化率99.995%以上,乙二醇(MEG)选择性提高,单吨成本降低,全年增效超亿元。公司利用低温进口原料转向常温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通过特殊工艺进行回收储存,形成了一套全球领先的“低温冷量”回收系统。依托该创新技术,每年可节省超30万吨标准煤,大幅降低碳排放。报告期内,公司历时十余年自主研发与创新的高吸水性树脂装置实现满负荷运行,实现打造民族品牌的初衷,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商;乙烷裂解制装置保持高效平稳运行,产能利用率领先行业;打破固有思维,优化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综合单耗,丙烯日产量创历史新高;丙烯酸及酯新装置持续优化,引领新工艺创新,运行周期创新高,成本行业领先,为装置长周期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连云港基地平稳连续运行三年,创行业同类装置首次开车长周期运行新纪录,顺利完成装置例行检修。虽然检修对公司二季度经营情况有所影响,但是部分装置在本轮检修中完成技术优化目标,进一步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生产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为装置持续高质量运行提供保障。5、加大海外布局,深化国际合作,开拓全球市场报告期内,公司专门成立卫星寰球公司,集中资源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丙烯酸及酯、聚醚大单体、乙醇胺、高吸水性树脂出口量位居国内前列,已经与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地区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产品性能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在全球建立起卫星品牌影响力,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的优秀企业。从全球视角来看,欧洲、东北亚烯烃行业在装置老旧、需求乏力、成本高企、环保压力下持续低迷。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的生产装置自2023年以来暂停或关闭,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为公司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