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7-12-2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13001423289417
  • 法定代表人: 吴培服
  • 董事长: 吴培服
  • 电话: 0527-84253088
  • 传真: 0527-84253042
  • 企业官网: www.shuangxingcaisu.com
  • 企业邮箱: wudi@shuangxingcaisu.com
  • 办公地址: 宿迁市彩塑工业园区井头街1号
  • 邮编: 223808
  •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主要专注于高性能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五大板块”即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材料、信息材料和热收缩材料,下游应用领域涉及液晶显示、消费电子、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建筑等
  • 经营范围: 光电新材料、光学膜、太阳能电池背材膜、聚酯电容膜、聚酯工业基材;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研发;包装材料生产、化工材料(除化学危险品)销售;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道路普通货物运输。
  • 企业简介: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专业致力于高分子新材料行业产品技术研发、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个生产厂区,2011年实现深交所挂牌上市,登陆中国资本市场,是中国双向拉伸薄膜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宿迁薄膜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轻工业塑料行业十强企业。产品畅销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中东、欧美、东南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企业拥有五大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聚酯功能膜材料、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节能窗膜材料、热收缩材料,是国内大型新材料之一。作为一家不断创新品牌的企业,双星新材以人为本,秉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促发展,凭借技术争领先,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为国内具有影响力聚酯功能膜材料、光学膜生产及深加工产业集群,聚酯功能膜材料系列产品已形成6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500多个规格,已培植出“五大板块”战略推进,向服务液晶显示、触摸面板、智能手机、节能环保、汽车建筑节能玻璃、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全面升级,尤其在聚酯功能膜材料、光学材料、节能窗膜、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掌握了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产品赢得更多客户亲睐。双星新材设备先进,产品质量一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知名品牌质量标准,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认证,自成立以来,始终以良好服务理念、优异产品质量、周到售后服务,在薄膜行业树立起良好市场口碑,对内建立完善的研发反馈制度,实现研发、立项、实施到规模化生产与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市场部门建立良好沟通反馈机制,建有江苏省PET基材功能性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高性能聚酯及其复合膜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具备集原料开发、挤出拉伸、精密涂布、磁控溅射、微成型、电子光雕等全产业链技术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延伸研究。对外注重外聘引“智”产学研合作,通过持续创新投入,研发实力逐步提升,形成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立体式销售服务模式,在国内外市场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拥有5000多家终端客户,一大批世界500强客户以及一批具有专业需求客户,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中,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对外注重外聘引“智”产学研合作,通过持续创新投入,研发实力逐步提升,形成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立体式销售服务模式,在国内外市场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拥有5000多家终端客户,一大批世界500强客户以及一批具有专业需求客户,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中,保持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创新,拓宽高分子材料领域发展路径,围绕高端发展,深入创新驱动,围绕产业升级,开展技术进步,注重内涵与质量,实现产品高端化、市场国际化,进而实现国产化替代,推进企业长足发展。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是宿迁彩塑包装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吴培服、曹薇共同出资设立。并于2011年06月02日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 商业规划: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BOPET薄膜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改性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自规模化生产以来,BOPET行业在全球科技浪潮和产业变革中持续演进,围绕着替代性需求和新应用领域需求而不断发展壮大。我国聚酯薄膜行业发展较晚,但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系列政策支持和产业资本投入下,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国内企业近年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功能聚酯薄膜原料和工艺技术,努力攻克技术难题,产品应用领域逐步从传统包装领域扩展至电子、电工、光电、光伏、建筑等多个领域,顺应和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聚酯薄膜行业较过去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仍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在高端市场上,与日韩等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国内企业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效率和研发体系上仍存差距,部分高端薄膜仍需依赖进口。不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聚酯薄膜作为重要的工业中间材料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材料,将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国内企业将继续加大工艺技术攻关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高端产品供应实力,积极把握BOPET高端膜市场的国产替代机遇,拓宽传统材料替代领域并开发新兴应用市场,有力推动我国高性能聚酯薄膜产业升级。近年受行业产能快速增加、需求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聚酯薄膜产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进入2024年,行业继续面临产能持续增长、下游部分行业市场需求阶段性下降的严峻挑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盈利能力下滑。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BOPET行业总产能预计将增至647.06万吨,较2023年底增加38万吨,增幅为6.24%。2024年上半年,预计BOPET产量达219.10万吨,同比增加24.42万吨。同期,平均开工负荷率为63.29%,较2023年上半年下滑5.34个百分点。供需失衡导致BOPET相关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内具备技术优势、产品优质、资金充裕、客户基础稳固的头部企业,有望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缺乏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行业,从而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当前国内BOPET行业虽短期内面临着经营效益下滑的挑战,但长远来看,BOPET作为高性能薄膜材料,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随着企业加快新品研发速度,提升市场竞争力,抓住新兴市场机遇,将持续保障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双星新材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战略,坚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的发展,聚焦高性能聚酯薄膜产业,采用“规模化、一体化、差异化”发展思路,构建了“原料-基材-膜片”全产业链纵深一体化发展模式,并布局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窗膜材料、可变信息材料、热收缩材料五大板块业务,转型升级成新材料平台型企业。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积极加大海内外市场布局,通过扩大销售渠道和建立更广泛的客户网络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同时,公司致力于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聚焦提品质、增品种、调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宽新材料业务的发展。1、光学材料公司积极布局光学材料板块,依托“原料-基材-膜片”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研发投入开发新品,优化产品结构。目前公司光学材料板块涵盖光学基材和光学级膜片,其中光学基材包括离保基材、光学膜基材、MLCC离型膜基材、偏光片离保膜基材、节能窗膜基材、防护基材等,光学级膜片主要包括光学膜、MLCC离型膜、偏光片保护膜等产品,主要用于显示面板、MLCC等生产制造环节,终端市场包括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建筑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下游显示面板、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等产业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为打破国外对基础材料的技术垄断,下游企业正积极寻找优质的国产配套供应商,以实现关键原材料的本土化采购,这加速了核心原材料的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并推动光学材料市场快速发展。光学功能膜是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的主要产品,占据重要地位。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产品结构中,光学功能膜占比最大,达到39.46%。光学膜通过调变其不同波段表面的穿透率及反射率,可以使不同偏振平面的光具有不同的特性,是显示面板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电视为显示面板应用领域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2024年上半年,在全球大型体育赛事等拉动下市场需求有所恢复,同时年初以来的红海局势紧张导致海运成本上升和运输周期延长,加之台湾地区地震频发以及海外厂商宣布下半年停产等因素引发供应链安全问题。供需作用下电视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整机厂商采购提前释放需求,2024年上半年的电视面板出货量出现了小幅增长。根据奥维睿沃(AVCRevo)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全球TV面板出货量124.4百万平,同比增长1%;出货面积90.7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其中第二季度TV面板出货65.2百万平,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0%;出货面积48.1百万平方米,同比环比分别增长6%、13%。产品结构方面,终端TV大尺寸趋势日益显著,面板尺寸正从以往的65英寸向85英寸、98英寸乃至100英寸及以上发展。智能手机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7亿部,同比增长13.2%。其中,5G手机1.24亿部,同比增长21.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4.4%。受益下游面板、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稳定增长,叠加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发展,以及下游企业对原材料国产化配套的强劲需求,国内光学功能膜材料发展空间广阔。随着国内企业在技术工艺上的持续突破,有望进一步实现高端光学膜产品的国产替代,推动国内光学功能膜材料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学膜市场为464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769亿元,2022-2027年复合增速达10.6%。在光学材料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实现“基材+膜片”全产业链产品的企业。光学基材:目前公司光学基材产品涵盖光学膜基材、MLCC基材、OCA离型基材等。作为光电产业链前端重要战略性材料之一,光学基材技术门槛高,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为提高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公司自上市后布局光学基材技术开发,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改进,公司成功突破光学膜基材的制造壁垒,成为国内较早实现光学膜基材自产自供的企业之一。在光学膜基材基础上,公司顺利突破MLCC基材、OCA离型基材等产品,并稳定批量出口日韩等市场。光学膜:目前公司光学膜产品主要包括光学复合膜、增亮膜、扩散膜、微透膜、大尺寸光学复合膜等。光学膜领域,公司率先瞄准技术门槛较高的复合膜,基于光学基材优势,采用激光拼接技术,不断技术改进,提升产品良率。自2014年开始进行复合膜生产以来,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可生产三层复合膜MOP的企业,也是国内率先实现复合膜月产量超过百万平的企业,目前四层复合膜已批量供货。市场开拓方面,公司继成为三星VD光学膜全球供应商后,加速拓展国内市场,光学膜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新品及产能布局方面,近年来,顺应终端市场产品大屏化、高清化趋势,公司持续围绕光学膜行业合二为一、合三为一等的轻薄化以及大尺寸化方向布局,相继推出COP/CPP高辉度光学膜等产品,公司规划的“年产1000万平方米大尺寸光学模组复合膜片项目”已投产,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实现稳步提升。MLCC离型膜: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全面的产品矩阵,涵盖初、中、高级别应用产品,充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MLCC离型膜是MLCC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耗材。MLCC是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片式电子元件品种之一,主要终端应用为智能手机、音视频设备、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汽车、通信设备、工业控制等。AI、5G、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MLCC需求增长。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MLCC市场将达到1148亿元,同比增长12.9%,预计2025年将达到149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7.9%。受益MLCC需求攀升,MLCC离型膜需求量有望持续增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可达311.5亿元,需求量方面,预计2025年全球MLCC离型膜需求达167.7亿平方米。作为功能性薄膜材料的高端应用领域,MLCC离型膜对表面平滑性要求高,技术壁垒高,且随着MLCC向高容、微型化演进、以及车用MLCC需求的增加,对离型膜材料兼容性、表面张力、离型力稳定性及厚薄均匀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目前,MLCC离型膜市场由日韩企业主导,国内能够生产MLCC离型膜的厂商极少。随着全球MLCC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国内MLCC企业正加码扩大产能并进行技术产品升级,同时推动核心原材料的本土化采购。这一趋势为国内MLCC离型膜厂商带来了快速发展机遇,而掌握高端MLCC离型膜的关键技术与规模化供应能力将成为国内离型膜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的关键要素。公司于2020年开发完成MLCC基膜并销售,2022年布局MLCC离型膜市场,依托MLCC基材和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逐步拓展离型膜产品线,深化产业链布局,实现了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的双重战略目标。目前公司已成功进入国内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并在2023年荣获三环集团“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市场开拓工作持续推进,同时公司创新开发高容系列MLCC离型膜并实现稳定供货,助推公司国内、国际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节能窗膜:节能窗膜是一种多层的功能性聚酯复合薄膜材料,以PET为基底,经染色、磁控溅射、层压等多种工艺加工而成,旨在增强玻璃性能,提供隔热、节能、防爆、美观及隐私保护等多重功能。随着纳米技术开发和应用,纳米隔热膜应运而生。隔热效果显著持久,而且不易氧化、寿命比金属膜多一倍,并且绝对不阻隔GPS。真正做到了不氧化、不褪色、高隔热、高透光、低反光、色泽持久,寿命长的完美窗膜标准。公司节能窗膜产品主要分为三类,售价由低到高分别为:单贴原色膜、纳米陶瓷系列膜、磁控溅射贴膜,可以满足不同类别客户需求,具体包括星膜范系列节能建筑膜、车用太阳膜、漆面保护膜、家居安全膜、智能调光膜和护肤膜等上百种产品。按使用类型,节能窗膜可分为建筑窗膜、汽车窗膜,其中大部分用于汽车贴膜,小部分用于建筑窗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对汽车的舒适度、美观和保护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膜产品正成为越来越普及的刚性汽车类消费品。在政策利好和消费需求双轮驱动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窗膜消费市场,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品牌竞相布局。当前,我国汽车窗膜市场正处于产品升级换代、国产替代阶段,国产窗膜品牌逐步向中高端市场发展,汽车膜市场仍有可观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建筑窗膜市场同样蕴藏着发展潜能。当前,国内建筑窗膜普及率不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贴膜普及率已超90%,而国内尚不足10%,随着国家及社会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建筑玻璃贴膜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整体来看,中国玻璃窗膜市场正从汽车领域向建筑领域扩展,但行业内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面临国际竞争压力,主要市场份额被美国、韩国企业占据。对此,推动国产窗膜品质提升,实现进口替代,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中国窗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163.9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908.8亿元。未来,公司仍将紧随市场需求动态,创新布局光学材料后道产品群,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夯实公司在光学膜产业链的龙头地位。随着公司产能释放,公司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提升产品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2、新能源材料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材料板块,产品涵盖背板基材、强化PET、光伏背板、复合铜箔等,主要应用于光伏组件制造与锂电池生产,下游为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光伏行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结构深度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分支,太阳能光伏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能。202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4年1-6月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7%。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49.60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2.88GW。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组件产量约271GW,同比增长约32.2%。在光伏组件市场中,单玻组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受技术变革及下游需求的变动影响,双玻组件占比持续提升,对单玻组件市场构成了冲击,并直接影响了作为单玻组件关键材料的光伏用聚酯薄膜的市场需求,同时,行业内产能的持续扩张加剧了供需失衡,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压缩了光伏用聚酯薄膜的利润空间。当前,公司产品涵盖38-50μm、125-250μm、305μm三种规格,分别用于三层背板结构(以PET膜替代氟膜)、双层背板结构(取代一层氟膜)、单层背板结构(替换整体结构),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面对光伏市场的变化,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保持竞争力。锂电池行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433.9万辆,同比增长35.1%;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展望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实施,企业新产品密集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为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提供助力。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的发展也带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30.0GWh,累计同比增长36.9%。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402.6GWh,同比增长40.3%。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318.1GWh,同比增长26.6%;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84.5GWh,同比增长137.3%。从装车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累计同比增长33.7%。近年来,为响应锂电池性能提升需求,前沿研究聚焦于先进集流体材料,其是以PET/PP等高分子材料作为中间层基膜,通过磁控溅射、水镀等镀膜工艺,实现在基膜上下两面堆积出双层铜/铝导电层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分为复合铜箔和复合铝箔两种集流体材料。凭借着成本效益、轻量化及高安全性等特点,复合集流体有望成为市场主流选择。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复合集流体的产业化进程正加速推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于2020年立项复合铜箔项目,期间对母粒及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路线等进行反复开发调试与市场调研,形成卷样成品进入下道工序。2022年12月公司完成首条PET复合铜箔设备安装,随之产品送样下游客户,客户反复测试验证,2023年6月,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公司签订首张PET复合铜箔项目订单,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复合铜箔一期的产能建设有序推进,相关设备陆续进场进行安装调试。同时,为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公司对PP基材的复合铜箔产品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中。未来,公司将在立足现有项目中持续深挖潜力、提升效率,并对新建产线进行精准市场对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设计,以满足其多元化需求,增强自身产品的多功能性、灵活性及广泛应用性,力求实现新能源材料业务的高质量增长。3、可变信息材料公司积极布局可变信息材料板块,产品涵盖TTR碳带膜、高端TTR膜等,其主要在打印色带、条形码、条幅等应用端广泛应用。近年来,热转印打印技术的创新与打印机普及促使全球热转印色带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根据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据统计,全球热转印色带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76.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0.6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26%。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27.2亿元,国内市场规模占比将超过10%;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140亿元,国内市场规模占比约12%。全球主要热转印色带生产商集中于欧洲、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地,其中法国ARMOR公司作为行业领军者,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全面合作,下游客户集中度高,客户优势明显。未来,公司将继续稳扎稳打,加强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公司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4、热收缩材料公司积极布局热收缩材料,产品涵盖PETG收缩膜、PVC收缩膜等,主要在食品饮料、医药、日化品等广泛应用。PVC收缩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统热收缩材料,具有收缩率高、价格低廉等特点,但其存在助剂易析出、不利于环保等诸多问题。与PVC收缩膜相比,PETG热收缩膜是性能极佳的热收缩膜,具备收缩率高、稳定性强、环保、易回收再利用等特性,是国际公认的环保型收缩包装材料。得益于生产技术的创新带来的PETG的成本下降与性能提升,PETG正加速替代PVC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ETG热收缩膜消费市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PETG收缩膜市场规模为1.56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9%,预计2029年将达到3.11亿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42%。在过去,我国PETG热收缩膜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价格较高昂,为实现相关产品的进口替代,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性能的PETG专用母粒材料,成功研制出自有技术的PETG热收缩膜,推动了PETG热收缩膜国产化进程。目前,公司已与国内主要品牌客户均建立合作。基于市场需求,公司持续优化和完善环保型PETG热收缩材料市场布局,丰富品种结构。5、聚酯功能膜公司的聚酯功能性薄膜,主要用于制袋、食品包装、日化包装、医药包装、印刷、装饰、农业等日常生活消费领域,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目前,我国包装印刷行业为BOPET薄膜的最大消费领域,2021年,包装印刷用膜占BOPET薄膜市场份额达46.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包装的需求持续上升,推动了包装膜市场的扩张,BOPET薄膜作为高性能包装材料之一,需求量随之增加。根据QYResearch调研报告《全球包装膜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2022年全球包装膜市场规模约1392.52亿美元,其中,BOPET薄膜占据全球包装膜市场约12.54%的份额。预计至2029年,全球包装膜市场规模将达到1962.50亿美元,而BOPET薄膜届时预计将占14.37%的市场份额。(二)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三)公司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在每年度末根据销售预测计划及客户订单、当期库存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采购部门严格执行标杆采购,据此结合各种产品单位原料消耗量以及下年度的原料价格走势预测,编制下一年度大宗主要原料采购计划,并报送公司财务部作为年度开支预测依据。日常采购以月采购计划为准,月末根据生产部提供的原料使用计划,采购部核对原料库存情况以及当期价格,编制月度采购计划,报公司财务部做开支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公司制定了相应的供应商筛选制度,确保所采购的原料质量合格,供货价格及结算条件符合公司要求,并与之保持长期合作关系。2、生产模式公司根据产能、年度销售计划、订单定期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半年、季度和月度生产计划,并依据年度生产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编制月度生产计划。公司对大单订货采用不间断连续生产,并以自动化控制生产,保证了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3、销售模式公司积极围绕“三足鼎立”营销战略,深入实施市场营销,全面实现销售网络下沉,完善全国范围内的营销体系布局。以市场塑格局,以产品优布局,做实做专市场,加力重点客户挖潜,做大优势客户,加强终端市场开拓,确保全产全销。(四)本报告期经营情况2024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复苏缓慢,行业新增产能释放,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BOPET薄膜价格持续承压,部分中高端的功能薄膜价格也被动下跌。尽管行业面临着供过于求、价格低迷、利润空间收窄的困境,但市场需求增长趋势并未改变,并且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新兴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不断涌现,环保、节能及智能化等趋势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全球光学膜、MLCC等产业转移的深化,国内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核心原材料的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进而推动国内聚酯薄膜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面对行业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双星新材始终以有为的姿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产业链深化、降本增效”的经营方针,积极谋划应对,持续夯实内功,把握市场机会,力争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698.52万元,同比增加10.35%,其中,公司的光学材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28,818.9万元,同比增加13.85%。公司继续保持聚酯薄膜行业的领先地位,实现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创新提质,围绕“提品质、增品种、调结构”的开发思路,在实现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的同时,聚焦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动在研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今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落实技术创新产品布局12项,落实科技创新目标5项,新增专利申请12项,授权专利25项。公司积极扩大新材料领先优势,深化国内外市场布局,强化“双星”品牌价值及影响力。公司始终坚持以稳健经营为宗旨,加强风险管控,加大回款管理力度。面向新材料新技术产品市场,公司持续开展新客户开发、新领域拓展及存量客户需求挖潜工作,推动高端客户、大项目的持续突破,努力实现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并且加强海外市场的深度开拓,推进海外大客户定制化项目的落地,积极开发空白市场,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纵深推进产业链向差异化、高端化延伸,稳步推进精密涂布业务的产能布局,发挥重要项目对战略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持续加强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提质增效上做加法、在成本支出上做减法,多措并举增强公司的经营韧性。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吴培服 301,388,029 26.15%
2 宿迁市启恒投资有限公司 60,840,000 5.28%
3 宿迁市迪智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60,840,000 5.28%
4 吴迪 37,872,180 3.29%
5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18,890,019 1.64%
6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7,820,551 0.68%
7 图灵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图灵璟龙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7,252,500 0.63%
8 吕强 6,603,500 0.57%
9 天津雷石天一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6,000,000 2.88%
10 山东省农村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5,713,051 0.50%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