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全称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简称 东方日升
企业英文名 Risen Energy Co., Ltd.
实际控制人 林海峰 上市代码 300118.SZ
注册资本 114001.3863 万元 上市日期 2010-09-02
大股东 林海峰 持股比例 24.82%
董秘 雪山行 董秘电话 0574-65173983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秦睿、夏坤
律师事务所 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
注册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塔山工业园区
概念板块 光伏设备浙江板块破净股富时罗素创业板综深股通中证500创业成份融资融券深成500预盈预增基金重仓TOPCon电池钙钛矿电池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HIT电池华为概念太阳能新能源
企业介绍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2002-12-02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2001449739014
法定代表人 董事长 林海峰
电话 0574-65173983 传真 0574-59953338
企业官网 www.risenenergy.com 企业邮箱 xuesx@risenenergy.com
办公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塔山工业园区 邮编 315609
主营业务 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业务亦涵盖了光伏电站EPC、光伏电站运营、储能领域等,主要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位置,并涉足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照明器具制造;塑料制品制造;橡胶制品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住房租赁;合同能源管理;对外承包工程;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企业简介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凭借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等引领全球能源革新,为全球提供新能源绿色解决方案及一体化服务,不断通过产品帮助客户实现“低碳或“零碳”目标,助推全社会步入碳中和时代!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超过45项主营业务核心技术,且建立了独立的国家级光伏实验室,该实验室获得国际CNAS认证,可按照IEC61215.IEC61730-2、UL1703进行54个项目测试,为公司及其他光伏企业的设计研发以及质量管理,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南非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广大用户提供专业、便捷的光伏产品和技术支持。东方日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办事处和分公司并且建立起全球销售网络,如中国、德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美国、日本等,旨在为全球提供绿色新能源。
发展进程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系在宁海县日升电器有限公司基础上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宁海县日升电器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2日经宁波市工商局宁海分局批准成立,由自然人林海峰、仇华娟出资组建,设立时注册资本人民币56万元。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H38)。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大类下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C382)下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C3825)。一)行业发展概况1、光伏行业整体情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气候异常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积极推动新能源战略、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诸国都在加快对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水能、风能、潮汐能的可用量较小,满足不了人类的客观需求;核裂变虽然产生的能量巨大,但存在不可控性及安全风险,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事件的警钟仍然长鸣;地热能虽然就理论研究而言颇具潜力,但于技术和安全性上存在较多可行性问题。相较之下,在可合理预期的期间内,太阳能作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持久性、充足性、免维护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诸多优点。因此,太阳能是目前人类已知可利用的、清洁安全且能够满足人类未来需求的最佳能源选择。整体上看,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球光伏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部分时期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投资过热、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经历了一定的行业调整,但光伏整体需求仍保持增长趋势。目前,光伏市场的参与者以眼光长远、深耕行业的产业资本为主,短期逐利的金融资本较少;行业转向涵盖性能、功能及技术研发实力的多维度竞争策略,形成以市场驱动为导向的良性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各国近年来对光伏发电的投资建设稳步提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到390GW,同比增长69.6%,累计光伏电站装机量约1,546GW。光伏新型技术日趋成熟,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中国光伏产业招投标数据库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组件集采招标容量约为108GW,其中N型光伏组件招标量已达90.3GW,占比84%,N型技术产品已占据市场主流地位。大量新技术加持的新兴光伏产能量产爬坡,新老技术光伏产品重叠供给带来阶段性产业供需失衡,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博弈加剧,导致光伏行业整体业绩承压,行业进入产能博弈的剧烈波动期。根据PVInfolink数据,2024年上半年,光伏组件报价跌幅约15%,电池片报价下滑17%-36%,多晶硅、硅片跌幅超40%。光伏全产业链报价下行使得多环节价格低于成本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净利润亏损,加剧行业内企业财务风险,行业短期内处于剧烈的低端产能淘汰整合阶段。2、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1)政策利好,为我国未来能源长期发展方向之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尽管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但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仍以传统能源为主,大力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国家重要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个利好政策,推动光伏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18年5月,为促进光伏产业平稳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虽然“531”光伏新政包括“暂停普通地面电站指标发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调低上网电价”等较为严苛的内容,但经历政策变动后,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仍高达44.26GW,仅次于2017年,创历史第二高水平,远超业界预期。2020年9月,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由此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中作出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的国家。2020年12月,国家领导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表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833号),指出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2024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文件提到一方面,保障新能源和新型主体接入电网。监管电网企业公平无歧视地向新能源项目提供接网服务,开展分布式光伏备案接网推进情况专项监管,重点跟踪分布式光伏备案、并网、交易、结算等情况。指导电网企业进一步优化并网流程、提高并网时效,推动“沙戈荒”风光基地、分布式电源、储能、充电桩等接入电网。另一方面,有序推进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加强市场机制创新,逐步扩大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比例,实现新能源发展与市场建设协调推进,更好发挥市场促进消纳作用。建立健全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研究出台绿电交易有关规定,逐步扩大绿电交易规模,着力解决企业购买绿电需求量大、绿电跨省跨区交易难等问题。加快推进绿电、绿证市场建设,培育绿色电力消费市场。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重塑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和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为我国下一步能源结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2)产业下游新装机量稳定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的光伏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2005年起,随着一批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及行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驱动下,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之一。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3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10.95GW,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并在此后保持持续增长,尽管受到2018年“531光伏新政”以及2019年竞价政策出台较晚影响,我国2018年和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同比有所下降,但仍分别达到44.26GW和30.11GW,始终居于世界第一。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年至2023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达48.2GW、54.88GW、87.41GW、216.30GW,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3)规模与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行业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产业已有多项技术取得全球领先水平,产品性价比全球最优,各环节产能规模全球第一,产业自给率最强,基本上实现国产化”。根据CPIA的数据,从规模上看,2023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占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为91.4%、98.1%、91.9%和84.6%,其中多晶硅产量约147.2万吨,同比增长71.8%;硅片产量668.3GW,同比增长80%;电池片产量591.3GW,同比增长78.9%;组件产量518.1GW,同比增长75.8%,中国光伏行业已成为全球光伏集聚之处,且其规模呈持续扩张趋势。从技术上看,我国光伏企业在TOPCon、HJT、XBC等高效晶硅电池生产技术上先后取得突破,半片、双面、叠瓦、多主栅、大尺寸等相关技术也相继成熟并逐渐被应用,持续进行提升和创新。新技术、新方案的推陈出新带来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迅速提升,同版型光伏组件功率不断增长,光伏电站度电成本持续优化,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快速拓展、全球需求增速强劲。近年来,从硅材料、电池、组件到系统的优化创新,中国光伏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及工艺水平均有较大提升,并进而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随着光伏上网电价逐步趋近常规电力的上网电价,中国光伏行业更具竞争力。二)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情况、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1、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情况光伏电池及组件行业均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虽然进入门槛较高,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已经成为开放性行业。过去十年中,光伏组件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产能,逐渐夯实市场地位。其中我国企业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产量等在全球占比均高于75%。已成为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全球产业中心。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组件前10名企业产量总额约415.7GW,较2022年增加约159.8GW,占全球组件产量比例为67.9%。随着行业技术迭代的加快、下游市场对于高效产品的需求增加、行业规模扩张等,中小厂商易因缺乏产能、技术资源等而被加速淘汰,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出色的研发技术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等优势的头部企业将更为受益,从而引领未来市场并占据更多份额,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2、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革,光伏组件出货量行业领先。随着公司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客户品牌认可度的提升,若无重大市场变化或政策调整,公司在光伏组件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8年以来公司的光伏组件出货量稳定居于世界前十位。(二)公司主营业务及介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业务亦涵盖了光伏电站EPC、光伏电站运营、储能领域等,主要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位置,并涉足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具体如下图所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电站以及储能系统集成,主要产品的功能与用途简要介绍如下: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太阳能电池片既可单独销售,也可以作为下游组件生产的原材料。公司的电池片、组件研发成果显著,取得多项专利,产品转换率屡创新高。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TOPCon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6.00%,异质结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6.50%;TOPCon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2.65%,首年衰减率不超过1.00%,次年至第30年每年功率衰减不超过0.4%;异质结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4.70%,首年衰减率不超过1.00%,次年至第30年每年功率衰减不超过0.3%。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速N型高效产能快速迭代,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要求,紧扣市场需求,依托异质结电池技术推出超低碳210HJT伏曦系列产品,在工艺上采用了独特的低温双面钝化接触、昇连接无应力互联技术、双面微晶技术;在材料上采用了210半片薄硅片、低银含浆料、钢边框等材料;在拥有高功率和高转换效率的同时,伏曦系列产品应用昇连接无应力互联技术、薄硅片、低银含浆料等降本手段控制其成本,使该系列产品的度电成本有着较大的优势。二)太阳能光伏电站公司的光伏电站业务主要以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主。公司子公司日升香港、日升电力专注拓展海内外电站开发、建设、运营、转让等,采取的业务模式有EPC、持有运营、BOT等。秉持“适当持有、滚动开发”的电站总体思路,公司在巩固原有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海外电站投建区域外,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积极开拓西班牙、意大利、墨西哥、越南等地区在内的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与转让。在保证集中式电站顺利开发的同时,公司对户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相关业务也在积极拓展当中。另外,公司大力推进储能业务发展,公司“光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已进行商业化应用。公司还将推动已有光伏电站的多形式处置,提高电站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三)储能系统集成公司的储能系统集成业务以大型储能系统产品为主。公司控股子公司宁波双一力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旗下产品涵盖电池、模组、工商业及大型储能系统,独立开发的液冷储能电池系统是国内首家同时通过中美两地UL9540A认证的系统。在电网调峰调频、可再生能源电网、工商业、应急备用等应用领域,宁波双一力凭借新一代风冷、液冷锂电储能产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已投运的储能项目遍布国内及欧美、亚太等市场,具有全球范围内多个百兆瓦级大型储能项目的交付经验,交付与服务能力得到海内外客户的普遍认可。(三)公司经营模式一)生产模式公司的产品主要为自主生产,建立“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根据接受的订单和预付款情况,及时组织安排实施生产并于较短时间内陆续安排发货,保障客户所需产品的按时交货。具体的生产流程如下:1、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2、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流程3、储能系统集成制造流程二)采购模式公司设立运营制造中心,对原辅材料进行集中式统一采购。运营制造中心负责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的开发与管理、采购流程审批等工作。公司采用订单式采购模式,根据客户的订货需求和实际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并实施采购。客户订单主要分成标准订单和非标准订单,两类订单均采用订单式采购。报告期内,公司有多家关系稳定的原辅材料供应商,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持续可靠的保障。三)研发模式公司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为主,通过引进人才,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方式形成专业稳定的科研队伍。四)销售模式公司设立营销中心,采用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营销中心分设国内销售部、海外销售部和市场部。其中,国内、海外销售部负责客户开发与维护,包括处理订单,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等。国内销售部和海外销售部采用区域团队制,公司总部统一限定该区域的战略性重要客户,各区域中小型客户的挖掘以“自由竞争,报备评估”为原则,鼓励销售团队积极开发客户。市场部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展会宣传、市场信息收集等。公司设立全球质量及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本节将从行业趋势、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公司经营计划三个方面,对公司未来进行展望。一)行业格局和趋势1、行业格局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步对碳中和达成共识,将加速淘汰化石能源,构建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主体。2021年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宣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据NetZeroTracker统计,全球已有约150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且减排目标陆续进入实施阶段,低碳新能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以来,随着上游硅料扩产产能的逐步落地,硅料阶段性的产能错配得以缓解,硅料价格亦进入下行通道,根据PVInfolink数据,多晶硅价格从2022年末的300元/千克左右已经下探至2024年8月的40元/千克左右,带动整体光伏产业链成本迅速下降,光伏发电经济性凸显,有效地刺激光伏新增装机量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同时,随着新能源产业链降本增效的发展提速,我国“双碳”建设决心愈发坚定,资本纷纷涌入光伏行业,跨界光伏的企业数量迅速上升。一方面,新的竞争者的涌入为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和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原有的头部企业在新的冲击下亦凭借技术、规模、成本、渠道及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巩固竞争力,专注研发创新,持续推出具备更高转换效率、更低度电成本和更低碳足迹的高效新型绿色产品,完善产品结构,加速高端产能落地和低端产能的出清;另一方面,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分别达到147.2万吨、668.3GW、591.3GW和518.1GW,同比分别增长71.8%、80%、78.9%和75.8%,各环节的扩产产能集中落地导致了各环节再次呈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产业链价格波动下行,各环节的利润空间遭受挤压,部分落后产能的开工率下降,产业链整体面临业绩承压,光伏行业竞争格局面临加速重构。2、行业趋势据IRENA、彭博社等数据统计,2010年至2022年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由2.75元/KWh下降至0.34元/KWh,累计已下降87.64%,光伏发电性价比对照传统发电方式有着持续的大幅提升,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已低于煤电发电成本水平,相关产品的海内外客户认可度、需求量持续升高,行业内企业百花齐放,竞争激烈程度持续提高。(1)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下行,光伏投资经济性凸显,全球光伏需求将长期保持高景气状态短期来看,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扩产产能逐渐释放,光伏产业链呈现出结构性的产能错配,短期内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将带来低端产能的出清,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光伏电池组件厂商盈利能力将逐渐趋稳;中长期来看,产业链价格波动下行带动光伏终端装机成本显著下降,光伏投资收益率逐渐提升,下游光伏装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达到390GW,同比增长69.6%,全球光伏电站装机潜在需求将长期维持高景气状态。(2)光伏行业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光伏+”不断拓宽下游应用场景电池技术处于迭代期,P型(PERC)电池转化率接近理论极限,其产品生命周期已经接近完全期,新技术的N型电池技术路线有HJT、TOPCon、XBC等,该型电池的转化极限效率相较于传统的P型电池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现今已有多家企业布局、投产该型电池。随着电池效率的不断提高,电池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光伏类产品的应用场景被不断拓宽,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例子不断增多,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水光互补等应用模式不断推广,未来光伏发电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i.光伏+5G,5G技术不断成熟、普及化,按照各运营商5G规模和数量计算能耗总量,5G宏基站能耗量大概是4G的9倍以上,整体更高的总耗能,相对更高的基站密度,其非常契合光伏发电的使用场景,光伏和5G产业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相互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ii.光伏+新能源基建,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应用模式更加普及,新型基建,例如:光伏充电桩等,相关的建设业务需求也将逐渐扩大。iii.光伏+建筑,随着国家对建筑能耗标准、绿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清洁安全高效的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建筑能源形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将成为越来越多光伏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契机。iv.光伏+制氢,实现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能有效解决光伏发电消纳问题,实现两种新能源之间的有效应用。随着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制氢将成为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新选择。二)公司发展战略1、公司继续专注于光伏制造主业,依托高效光伏产品体系和全球营销体系,大力保障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光伏能源解决方案。(1)巩固光伏组件领先地位,打造新能源行业全球龙头企业我们的光伏组件业务处于光伏行业全球领先地位,光伏组件年产能达到35GW,我们将持续聚焦光伏电池组件主业,有序推进在浙江宁海、江苏金坛、安徽滁州等地区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建设和规划,在北美洲、欧洲、南美洲等全球主要销售地区以及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持续提升销售规模,满足持续增长的全球市场需求,巩固我们在全球光伏组件领域领先的市场地位,稳健提升公司光伏组件产能在全球的市场占比。(2)加大以异质结高效电池组件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创新提升光伏技术工艺我们计划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以异质结以及钙钛矿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开发和产业应用力度,保障我们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先进性均保持在行业前列,以技术进步驱动公司成长。我们将以“降本增效”为产品技术原则,重点发展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技术等行业前沿技术,提升自产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使用寿命周期和安全性。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行业风向变化,加速新技术电池产业化,将技术实力转化为公司业绩。(3)提升产业链一体化率,加码布局储能业务我们已经形成了太阳能电池制造和深加工、太阳能组件加工、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等产业链条基础。未来,我们将完善产业链布局,在广阔的全球光伏产业链生态中寻找一体化发展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光伏产业链基础,与上游供应链伙伴和下游客户加强互动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同时,我们将加强行业趋势研判,通过供应商联合开发、长单采购锁量、优化物流等措施,优化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我们将持续加强在储能业务研发方面的投入,从能量密度、系统效率、系统成本及安全性等方面实现系统集成综合优势,进一步优化整体的产品结构,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产业链布局,提升我们服务客户的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4)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实现高效精益生产智能制造是先进生产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在智能化制造时代,我们将在现有产能优势的基础上,紧跟行业的智慧化节奏,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入现有的生产线建设中,在全球建设新的智慧工厂的同时,加速进行现有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我们的智能生产线将实现较大的工艺技术进步和精度提升,从而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与生产经营效率,保障产品技术领先、品质优越。公司坚持“思进思变思发展,创新创业创一流”的经营理念和“以科技创新持续改善能源格局,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使命,本着“重质量、守诚信、抓安全、求发展、讲环保、铸辉煌”的方针,依托“国家级光伏实验室”,继续加强研发力度,致力于生产高效率的新能源绿色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能源绿色解决方案提供商。2、保障措施为了保障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公司以技术领先和品质领先为核心,大力保障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的投入,推动产线工艺持续提升优化和成本下降,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快速推进高效产能建设,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营销能力,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三)经营计划电池片、组件方面:技术上,当前光伏市场已进入以科技创新引领的高效电池及组件时代。公司通过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形成了专业稳定的科研队伍,技术部门将从研发、试验等多维度综合提高光伏产品转换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公司在技术领先方面持续保持优势。产能上,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按计划有序推进浙江宁海年产15GW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以及安徽滁州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等高效先进产能投产及爬坡,完善优化现有公司产能;销售上,在保持2023年度市场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光伏市场行情以及光伏技术发展情况,合理规划公司经营计划。光储项目集成业务方面,公司在巩固原有欧洲、墨西哥、澳大利亚、越南等海外电站投建区域外,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提升了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孟加拉、菲律宾、尼泊尔等在内的全球范围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规模,根据公司“适当持有、滚动开发”的总体电站思路,推动已有光伏电站的多形式处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针对工商业建筑屋顶和民用建筑屋顶,公司推出相对应的BIPV产品,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包含工业厂房新建和返修屋顶、大型公建新建屋顶、民用建筑新建和返修屋顶等。同时公司与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积极接洽,意在提供完善的全套光伏建筑屋顶系统,打造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可靠、便捷的绿色建材发电产品,拓展BIPV蓝海市场。此外,公司继续大力推进储能业务发展,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经营,凭借领先的储能电池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为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微电网、应急备用、削峰填谷、黑启动等提供整套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公司“光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进行商业化应用。太阳能小系统业务、智能灯具及LED产品方面,公司全资公司浙江双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加强管理提升,重点推进太阳能小系统、智能灯具、LED产品业务的研发、生产、销售,完成年度指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
更多 浙江 的企业
企业全称 企业简称 上市代码.板块 所属行业 企业类型 上市日期
浙江德普莱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普莱太 874479.NQ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24-09-20
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众鑫股份 603091.SH 造纸和纸制品业 大型民企 2024-09-20
宁波隆源股份有限公司 隆源股份 874546.NQ 汽车制造业 2024-09-19
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海圣医疗 873794.NQ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4-09-18
浙江富杰德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富杰德 874501.NQ 汽车制造业 2024-09-13
新天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天力 874555.NQ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24-09-10
舟山晨光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晨光电机 874468.NQ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4-09-09
浙江天际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际 874536.NQ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4-09-06
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富特科技 301607.SZ 汽车制造业 大型民企 2024-09-04
宁波艾克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艾克姆 874548.NQ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4-09-04
查看更多 浙江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