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88-09-05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007317618904
  • 法定代表人: 王伟峰
  • 董事长: 王伟峰
  • 电话: 0512-52578888
  • 传真: 0512-52572288
  • 企业官网: www.zhongli.com
  • 企业邮箱: zhonglidm@zhongli.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常熟市东南经济开发区
  • 邮编: 215542
  • 主营业务: 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和特种线缆业务板块
  • 经营范围: 生产、销售:电线、电缆、光缆及附件、PVC电力电缆料、电源插头、电子接插件、电工机械设备、有色金属拉丝、通信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销售: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相关产品的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研制开发环保新材料、通信网络系统及器材、车辆安保产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金属矿石销售;煤炭及制品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常熟,成立于1988年。通过30多年的不断科技创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集团企业,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自主创新十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最具竞争潜力100家、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示范单位、江苏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中利在江苏、辽宁、青海、宁夏等省市已发展拥有九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形成产业板块包括:电缆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板块、光纤预制棒及光缆产业板块、光伏全产业链板块等。同时,不断创新光伏产业链延伸发展,中利集团已累计投资建成光伏电站已达10GW以上,是创新推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和“贫困村光伏农场”的行业领跑企业。中利集团不断加大高科技领域投入发展,目前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高分子材料研发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光电缆研发中心,新能源光伏研发中心。先后研制开发20多项高新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独家和联合起草了10多项国家和部级行业标准,中利集团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标杆企业。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热潮的兴起,近年来在新加坡、德国、美国、瑞士、意大利、英国、日本、香港、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立了研发生产基地和光伏电站。中利集团产品重点销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通信行业、设备制造行业、轨道交通行业、电力行业、工矿行业、船舶及海洋工程行业、太阳能新能源行业等提供了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并与全球客户建立了良好和稳定的战略合作。中利集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继续秉承“诚信、敬业、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为全球市场持续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以及高效优质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期望,将中利集团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企业。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中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1日。本公司系由中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截止2007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按2.424432:1的比例折合股本10000万股。2007年8月6日,本公司取得了江苏省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现注册号为320500000045339,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 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自2017年2月8日起原股票简称“中利科技”变更为“中利集团”;原英文简称“ZHONGLSCI-TECH”变更为“ZHONGLIGROUP”。公司本次更名后证券代码不变,仍为“002309”。 自2019年12月31日起公司英文名称由"JiangshuZhongliGroupco.,Ltd"变更为"JiangsuZhongliGroupCo.,Ltd"。
  • 商业规划: (一)行业发展情况1、光伏行业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和光伏产品出口量依然延续增长态势,但光伏制造端产值和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较上期有所回落,光伏行业发展进入滞涨期。根据CPIA统计数据,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02.48GW,同比增长30.7%,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而上半年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5,386亿元,同比下降36.5%,光伏产品出口总额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自年初以来,国内光伏市场非理性竞争日益加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行,产业链各环节普遍出现亏损,产业格局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为进一步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政府通过“有形的手”强化对市场干预,推动落后产能淘汰。7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形成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在目前光伏供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上述政策的修订将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加快推动行业供需恢复平衡。尽管在当前形势下产业调整进入深水区,但是光伏发电低成本、绿色、安全,助力全球国家解决能源短缺,促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逻辑并未发生改变。根据CPIA预测,伴随国内大基地项目建设加速、电网建设进程加快以及各省市多举措支持分布式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90-220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90-430GW,仍将维持高位。目前部分行业头部企业对当前产业调整持乐观态度,预测行业或将于2025年上半年进入复苏阶段。2、线缆行业线缆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行业之一,被称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纽带”和“基石”。线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目前行业规模已经达到万亿元。根据国家对电线电缆主要应用领域规划来看,预计到202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上企业销售收入接近1.6万亿元。我国线缆行业企业众多,中小企业比例较大,行业集中度较低。通用型线缆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竞争异常激烈,公司主要专注于定制化程度更高、技术含量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特种线缆行业。特种线缆产品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及融合装备、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力、海洋工程等重要领域。伴随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不断推进、“双碳”战略持续实施,各国将继续加大上述重要领域的投资,特种线缆行业将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此外,随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快速崛起,对高端特种电缆的需求日益增加,未来特种线缆行业将加快高端智能化进程。(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仍然保持“一体两翼”业务体系架构:光伏业务和特种线缆业务。1、光伏业务光伏制造业务方面,公司致力于单晶高效光伏电池和大尺寸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光伏组件产品类型主要包括P型组件、全系N型TOPCon组件(182、210)等,上述类型均包含全黑组件;产品规格主要包括48片、54片、60片、66片、72片、78片等;产品功率在350W-710W之间,能够满足光伏市场各应用场景主流需求。光伏电站业务方面,公司制定了“产品+系统+服务”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自身光伏制造业务的优势,长期致力于工商业分布式电站、户用分布式电站、集中式地面电站的开发与建设,为客户提供光伏发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提供光伏电站的运营维护服务。2、特种线缆业务特种线缆业务涵盖众多种类、型号的线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聚焦特种线缆业务销售区域和应用领域的双扩张,目前公司线缆业务版图已覆盖国内全区域以及澳洲、美洲、东南亚等部分区域;产品应用领域随着客户与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拓宽。公司主要线缆产品包括阻燃耐火软电缆,舰船用电缆、高铁用电缆、铁路信号线缆、光伏线缆、风机线缆、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线缆、液冷电缆、电力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电缆、UL电子线缆、数据通信线缆、矿用电缆、海洋工程平台用电缆、服务器用电缆、光纤预制棒及光纤等专业化、高品质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环境对线缆功能的要求。(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光伏业务(1)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产品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公司拥有自己的销售团队,通过已建成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直接向客户销售高品质、高可靠性的自有品牌光伏产品。针对不同区域光伏市场,公司也会采用差异化的销售策略。公司通过与目标市场优秀新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在资本和资源整合、技术支持和产品互补、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进一步实现拓展目标市场。(2)光伏电站业务包括三种模式:公司拥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旗下拥有新能源专业乙级设计公司,通过招投标、议标等方式承接央、国企等电站投资方的EPC总包工程。1)集中式光伏电站:能源行业的央、国企作为电站的主要投资者和持有者,公司为项目提供EPC总承包服务。2)分布式光伏电站:包括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两种模式,自主开发是由公司市场开发团队主动寻找电站投资机会,获取电站建设资源,通过自主投资开发、建设并运营,建成后多数电站通过打包出售给电站收购方获取收益。合作开发是由公司联合其他资源方共同合作开发,项目完工并网后,公司将合资企业所持少数股权进行转让并实现退出。3)电站运营维护:公司能够提供电站运营维护一体化管理。2、特种线缆业务特种线缆业务中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较高,故公司一般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来确定线缆产品的销售价格,即以原材料采购价格加上一定比例的加工费来确定销售价格。公司一般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来制定生产计划,并采用直销的销售方式。在有利于控制成本的同时,快速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更好地维护和拓展下游客户。(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子公司腾晖光伏是拥有自有品牌的光伏电池片、组件知名制造商之一,也是国内早期成功的光伏电站开发商之一。目前在全球拥有六大光伏生产基地,辐射满足海外及国内全区域供应需求。腾晖光伏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45个分公司及办公室,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成熟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和广泛的客户基础。同时,腾晖光伏具有光伏电站设计、EPC承建、运维管理等各类资质,具备新能源(包括光储互补)电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技术。腾晖光伏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自2011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项目开发、EPC和运营维护服务,项目地遍及国内、欧美、亚太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国内外众多优质客户资源,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十余年的行业沉淀和积累,腾晖光伏产品品质、服务质量与技术创新实力已获得业内的高度认可。报告期内,腾晖光伏被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光伏组件企业”“优秀光伏电池/组件企业”和“优秀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商”。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特种线缆制造商之一,具备丰富的研发、生产和管理经验,始终坚持以研发创新为基石,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公司长期专注于特种线缆的研发和生产,先后参与了电线电缆行业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线缆相关资质认证基本覆盖行业主流机构资质认证。公司拥有多家专业生产特种线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2023年蝉联“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各类线缆产品已覆盖通信、医疗、铁路、船舶、海洋工程、新能源、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五)公司经营情况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8.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66亿元,总资产70.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负8.09亿元。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公司整体业绩受光伏行业深度调整的影响且仍处于预重整阶段,运营资金紧张,整体产能无法完全释放,订单承接受限;同时融资费用仍需正常计提,且占公司整体费用比例较高;公司维持日常经营的刚性费用也要正常支出,故整体业绩不能体现。其二,线缆板块着力确保重点客户的履约交付;光伏板块以代工为主,加之整体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光伏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跌,使光伏业务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上半年,虽然公司面临光伏行业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业竞争加剧和资金紧张等内忧外患,但是公司整体经营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品种结构、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核心客户和供应商的稳定性等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在采取稳扎稳打的发展节奏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充分发挥经营韧性。光伏业务方面,公司注重“内外兼修”。公司对内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为公司光伏智能制造铺垫基础。对外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积极抵御“行业寒潮”。此外,公司光伏技术从实验室到商业化量产已取得显著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全系TOPCon组件覆盖,涵盖了多种不同功率和尺寸的组件,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功率和效率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公司十分注重新产品的宣传力度。报告期内,腾晖光伏品牌团队携全系列TOPCon组件接连亮相国内、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土耳其等10个国家和地区共17场大型新能源展,彰显了腾晖光伏的研发实力,为腾晖光伏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特种线缆业务方面,公司坚持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双腿并行”。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研发出液冷充电桩电缆用辐照聚烯烃导热管材,比常规高分子材料的导热系数高,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取得了拆分型直流充电桩电缆、阻燃B1级通信电源用软电缆、低衰减综合护套应答器数据传输信号电缆的研发成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公司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展会,展示了公司最新研发的大功率液冷直流充电桩电缆产品,成功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的关注并达成合作意向。此外,上半年线缆业务充分利用光伏业务新能源展会资源,深挖南美、北美、欧洲、东南亚的新能源市场机会,加强了两大主业的协同效应,加速向全球拓展线缆版图。报告期内,公司预重整相关工作已进入新阶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关层报文件正处于中国证监会审核阶段。子公司常州船缆的重整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果,常州船缆与产业投资人下属子公司达成《共益债务方案》,有利于保障常州船缆业务开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有利于常州船缆重整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将继续积极配合预重整及重整工作推进,若重整计划顺利实施,将彻底解决公司存在的历史问题,使公司重回良性发展的状态。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王柏兴 72,300,000 54.16%
2 苏州元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5,917,200 4.43%
3 常熟市中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5,000,000 3.75%
4 苏州国发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4,733,700 3.55%
5 昆山市沪昆市场投资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3,349,100 2.51%
6 王启文 2,213,000 1.66%
7 王伟峰 2,000,000 1.50%
8 陈延立 1,893,500 1.42%
9 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 1,893,500 1.42%
10 李娟 700,000 0.52%
企业发展进程